曹睿直視著諸葛亮冷冷說道。
“那你就不怕于大河天險之處進攻受阻、折戟沉沙!”
“我在並州留了八萬重兵就是為了防備你的大軍。”
“當然害怕,調兵于潼關假意進攻洛陽,令驪山大營騎兵一步不動,再令軍中精銳隱蔽北上從最難渡河之處的離石強渡大河,而不是最易渡河的河東龍門渡口。”
“這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麻痹你的並州守軍,而這一切也正好騙過他們,讓其疏于防範!”
諸葛亮看向臉色鐵青的曹睿說道。
“司馬懿雖然有反骨可他不管治軍還是治民確實能力極強,有些地方我都自嘆不如。”
“你的大魏從曹真、曹休戰死之後,軍事方面就已開始出現斷層,雖有郭淮這樣的大將卻不能重用。”
“新一代的將領又一時難當大任!”
“你任人唯親,于並州之戰中。”
“夏侯衡守離石要塞、而能死戰到底是個忠勇之將,可接下來你晉陽留守將軍曹泰面對我軍渡河反應遲緩,得到消息之後即未馬上馳援前線,又無大軍可用。河東夏侯充所部三萬兵馬行于介休而謹慎過頭耽誤時間;更有甚者你所派支援晉陽的曹馥所部六萬兵馬于井陘關外徘徊半個多月止步不前。”
“他的援軍要能及時支援晉陽,曹泰憑著手中十余萬兵馬防守,我想奪下晉陽也是難事!”
諸葛亮看著曹睿說道。
“可惜你的九萬援兵互不統屬,領兵之將又多有膽怯之意,被我軍各個擊破,焉能不敗!”
“勿說司馬懿,當時如有郭淮、張合其中一人守衛並州大河,我軍雖有十萬之眾又焉能如此輕易奪下天險!”
“你深懂制衡之術,可你卻未從你祖父之處學到掌控人心之法,制衡之術好用可卻太過損耗內部力量,無法行成強大戰力,這也是我為何先要領兵攻你而棄司馬懿的原因之一!”
曹睿面色鐵青,木訥地坐在案幾之後,听著對方一一說著,凝視著眼前之人,心中既充滿了恨意,又懷有幾分敬佩。
“你們贏了!”
“丞相慢走,我就不送了!”
看著離開的諸葛亮。
一旁的中常侍走到近前扶著曹睿。
“陛下,回去吧外面風大!”
曹睿說道。
“你是不是很看不起朕,以為朕是苟且偷生!”
“怎麼能如此想,陛下是為了宗室、宗廟,為了那些現在還在為大魏盡忠的將領們,陛下這是在委屈求全!”
曹睿說道。
“除了這些我還因為我想看諸葛亮和司馬懿最後誰能勝出,司馬懿不會滿足當下的中原四州之地!”
曹睿看著外面朦朧的夜色。
嘴中喃喃說道。
“我是輸了,接下來看你們兩個老狐狸誰能斗的過誰,我等著你們!”
離開的諸葛亮走出不遠,卻是對著身旁一名暗衛說道。
“查那貂蟬女官到底是怎麼回事,我要知她的過往。”
親衛說道。
“明查嗎?”
“不,魏帝剛剛歸降,暗查!”
“屬下明白!”
那暗衛隨之一個側身躍過宮牆消失在黑夜之中。
第二日。
十數匹快馬分不同方向攜魏天子詔書分不同方向急出鄴城,傳于各方!
因劉禪這個皇帝在隨軍征戰,人在鄴城。
諸葛亮也就不用再千里迢迢請示長安,隨之與劉禪商定之後任曹睿為安定王,保留其魏氏宗廟、由曹魏宗親專人祭祀!
曹睿與直屬親眷宗親全部遷入關中暫居!
那里是漢軍的地盤,而且遠離魏地和支持曹魏的勢力!
而相距鄴城最近的邯鄲城,毋丘儉所部兵馬是第一個收到曹睿親筆詔書之人。
看到曹睿寫了讓其出城繳械的詔書。
毋丘儉第一反應就是諸葛亮逼迫曹睿所寫。
毋丘儉手握詔書對著邯鄲諸將說道。
“諸位,這定是那諸葛亮與劉金之詭計,此詔書有假!”
可此時一身狼狽的諸將個個都是如灰頭土臉一般。
一個將軍說道。
“可將軍,這封書信是陛下親筆所寫,上面來有蓋有我大魏天子印信,做不得假!”
毋丘儉看向那人說道。
“你什麼意思,想做二臣投降嗎!”
另一個將軍隨之說道。
“就是,我們寧死也不能投降漢軍,末將願隨將軍與漢軍死戰!”
那部將對著毋丘儉一拱手說道。
“將軍,不是我等想要做二臣,是我們幾次突圍想要救援鄴城,可都被漢軍連弩和守兵給頂了回來。”
“誘敵接戰,對方又只防守在壕溝一側,死活不上當!”
“現在鄴城已破,陛下都已投降,我們還打個什麼勁!”
“再戰我們又為何而戰?”
其實這將軍說的沒錯。
自從毋丘儉看到諸葛亮大軍對邯鄲圍而不攻,其主力大軍調頭南下直攻鄴城之時,這幾日已連續組織數次軍隊突圍。
可都未成功!
本來就軍心低迷的邯鄲諸將,看到曹睿的天子詔書就更無心再戰!
听著那將軍所說。
其他幾個將軍、校尉也紛紛點頭贊同。
“是啊,陛下都傳來了出城整編的詔書,我們再打又有何用!”
“沒錯,之前打還可以說報效大魏,可現在大魏皇帝詔書已到,再打下去我們就是抗詔,那弟兄拼死再戰都只能算是不遵詔令的亂軍!”
這時毋丘儉副將看到將無戰心,隨之說道。
“將軍,弟兄們的擔心也不無道理,我們再戰真就成了亂軍!”
“有了這封詔令,我們死都不算是為大魏盡忠而死!”
“還請將軍三思,為大局著想給我邯鄲守軍謀條出路!”
毋丘儉說道。
“非我不信,陛下平時是何等剛烈之人,他死都不會降這偽漢,他又怎麼會主動命我大魏將士放棄抵抗。”
“這封信我都懷疑是諸葛亮得到陛下玉璽之後加蓋上去的矯詔,反正現在鄴城已在他手,他想怎麼說都行!”
非是毋丘儉不信。
他可以說從小做過自己這陛下的伴讀,對于曹睿脾性他很是了解。
以他的了解,鄴城若破,曹睿必會以死明志決不可能投降偽漢!
而一旁的副將像是看出了毋丘儉心中所想,走近一步對著毋丘儉說道。
“將軍,我知你與陛下感情深厚,也了解陛下脾性,可萬事都有不得已,更別說一國之君牽絆之事就更多!”
“如陛下真是與諸葛亮達成某種交換,不得以妥協活命,我們要死守邯鄲與漢軍血戰到底,反而是害了陛下性命!”
這時又一人說道。
“就是,這封詔書是陛下親筆所寫,陛下筆跡將軍比我們都熟悉,如將軍看不出其中有異,那就是陛下真要讓我們開城投誠!”
毋丘儉隨之拿起那封書信再次仔細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