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院里眾人助我升職

第401章 苗頭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凌晨想吃宵夜 本章︰第401章 苗頭

    張霖吃完早飯,和楊雪來到了軋鋼廠。

    回到自己辦公室之後,張霖叫人把陳滿倉叫了過來。

    “處長,您找我。”

    “坐。”張霖點點頭,示意陳滿倉坐下,“最近,廠里新來了幾個實習技術員?”

    “是的,來了4個,都是大學生。听說是楊廠長專門去找上級申請的。”

    陳滿倉簡單介紹了一下。

    這年頭大學生可是很珍貴的,不但能來,還一下子來了四個。

    這要不是軋鋼廠擴建,上級寄予厚望,基本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這些技術員來了之後,個人的狀態怎麼樣?有沒有什麼異常表現?”

    “異常表現?這個倒是沒有。他們在技術科,都給他們分配了任務,也都下到各車間的一線去學習了。

    不過,有個叫周文博的,似乎有些‘清高’,不太看得起一線的工人。因為沒引起什麼沖突,所以我這邊就沒跟您匯報。”

    “沒事。不過,那個周文博今天早上在我們四合院好好鬧了一場,我才听說這麼個人。他在我們院人緣也不是很好,把院里人得罪了個遍。

    這樣,你下來去技術處那邊還有一線車間,調查一下這幾個實習技術員的具體情況,主要是他人評價這塊,然後匯總一下交給我。

    另外,其他人員,是否有類似于周文博這種看不起一線工人啊之類的情況,也匯總一下,中午之前交給我。”

    陳滿倉站起身,“是!”

    “行了,你先去忙吧。”

    張霖看著陳滿倉出了辦公室,點了根煙靜靜的靠在椅子上。

    他倒不是要報復周文博,這麼個小人物還不至于放在他的心上。他現在擔心的是另外一件事,思想問題。

    陳滿倉辦事利索,不到中午,一份簡單但要點清晰的報告就放在了張霖的辦公桌上。

    張霖拿起報告仔細看起來。

    報告里把四個實習技術員的情況摸得挺透。

    重點自然在周文博身上。

    技術科副科長劉工的評價是︰“理論底子不錯,工作也算認真,就是……有點傲氣,不太願意深入車間,跟工人師傅溝通時,語氣有時生硬,不太注意方式方法。”

    這種評語,在這時候已經是很嚴重的問題了。畢竟,不是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沒有哪個領導願意給自己的下屬安上這樣的評價。

    下到熱軋車間實習的情況更具體。

    車間主任老馬說得挺直白︰“這小周技術員,心氣兒高。跟郭大錘師傅頂過牛,嫌棄人家憑經驗干活不‘科學’。郭師傅那脾氣,能慣著他?當場就把他撅回去了。後來在車間里,他老捧著本規程,動不動就’書上說’,工人們背後都有點嘀咕,不太愛跟他搭腔。不過活兒還是干了,沒耽誤正事,就是……不太合群。”

    另外三個技術員情況就好得多。

    劉大山踏實肯干,跟著工人師傅學得挺用心,師傅們評價“沒架子,肯學,是個好苗子”。另外兩個,一個叫李衛國的,有點內向,但做事細致;一個叫趙敏的女技術員,雖然體力活差點,但態度很謙虛,不懂就問,工人師傅們也挺照顧她。

    報告後面還附帶了陳滿倉了解到的其他一些情況︰廠辦有個管檔案的年輕辦事員,跟人聊天時說過“掃盲班出來的工人,理解能力就是差,講半天也听不懂”;技術處還有個去年分來的中專生,跟同屋抱怨過“跟那些滿手油污的工人打交道,真是費勁”。

    張霖放下報告,眉頭擰得更緊了。

    周文博的問題比他早上看到的更具體,而且這苗頭還不是孤例。

    雖然目前看都是些言語態度上的小問題,沒造成實質性的生產事故或大沖突,但張霖心里清楚,這種輕視一線工人的思想,就像埋在地里的草籽,不早點鋤掉,一旦蔓延開來,就會破壞廠里好不容易形成的團結氛圍,影響工人和技術人員的協作,最終拖累生產和技術革新。這可不是小事。

    他看了看牆上的掛鐘,時間還有一些。

    于是,他立馬拿起報告,起身就往外走。

    這事兒,得跟黨委楊書記好好聊聊。

    來到楊書記辦公室門口,張霖敲門進去時,楊書記正戴著眼鏡看一份文件。

    “楊書記,有點情況跟您匯報一下。”張霖開門見山,把報告遞了過去,“是關于新來的實習技術員,還有廠里個別人員的思想動態,我覺得需要引起重視。”

    楊書記放下文件,接過報告,示意張霖坐下。

    他看得不快,但很仔細,尤其關于周文博和另外幾個反映問題的段落,反復看了兩遍。

    看完,他摘下老花鏡,揉了揉眉心,表情嚴肅起來。

    “早上你家那邊發生的事情,我也知道了。”楊書記把報告放在桌上,手指點了點,“我也讓辦公室那邊去車間打听了一下。這個小周同志……問題確實比較突出啊。技術科老劉和老馬反映的情況,跟我听到的一些風聲能對上。熱軋車間的郭大錘師傅,那可是廠里的寶貝疙瘩,技術過硬,覺悟也高。小周跟他頂牛,還說什麼‘經驗主義’,這態度很有問題嘛!”

    張霖點點頭︰“是,因為自己自行車 轆丟了,在院里鬧得挺大,情緒很激動。不過,我找您主要還不是他個人這點事。”

    他指了指報告後面補充的部分,“您看這里,廠辦的小王,技術處的小李,這些言論雖然私下說的,但反映了一種不好的傾向——瞧不起我們一線的工人師傅。覺得工人文化低,干活粗,不願深入接觸。這種思想,很危險。”

    “你說得很對!”楊書記深以為然,“中央一直強調,知識分子要和工農群眾相結合。我們軋鋼廠能有今天,靠的就是工人師傅們一錘一錘敲出來的,是他們的汗水和經驗!技術人員有文化、懂理論,這是好事,是寶貴財富。但如果因此就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實踐經驗,脫離工人群眾,那就是走到了歧路上!這跟我們所提倡的,跟工人階級領導一切的精神是背道而馳的!”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四合院之院里眾人助我升職》,方便以後閱讀四合院之院里眾人助我升職第401章 苗頭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四合院之院里眾人助我升職第401章 苗頭並對四合院之院里眾人助我升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