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略記

第416章 西晉大臣徐景嵩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緩安甫 本章︰第416章 西晉大臣徐景嵩

    在西晉末年的亂世圖景中,徐景嵩並非史冊濃墨重彩記載的風雲人物,卻以邊郡官員的身份,在“八王之亂”的動蕩浪潮里,留下了屬于守土者的印記。他的生平雖散見于《晉書》等典籍的零星記載中,卻折射出西晉王朝崩塌前夕,基層官員與地方勢力試圖維系秩序的掙扎與努力。

    徐景嵩的仕途之路,正是在晉惠帝統治的那個動蕩時期拉開帷幕。這段時間,西晉王朝正經歷著由盛轉衰的巨大變革,而晉惠帝的昏庸和無能更是讓這一局勢雪上加霜。皇權的旁落導致諸王之間為了爭奪統治權而展開了激烈的爭斗,史稱“八王之亂”。這場內亂席卷了中原大地,使得地方秩序土崩瓦解,社會動蕩不安。

    在這樣混亂的局面下,邊疆地區由于遠離政治中心,更容易陷入失控的邊緣。而徐景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任命為安定郡太守。安定郡位于西晉的西北邊疆,其治所位于今天的甘肅鎮原東南。這個地方不僅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屏障,也是連接關中地區與西北地區的交通要道,其戰略地位可謂舉足輕重。

    作為邊郡最高行政長官,徐景嵩的核心職責是維系地方穩定、保障邊疆安全。在“八王之亂”引發的連鎖反應中,中原地區戰火紛飛,流民四起,西北邊疆也受到波及——不僅有內地流民涌入帶來的安置壓力,更面臨著匈奴、鮮卑等部族的窺伺。據《晉書•地理志》記載,西晉末年邊疆諸郡“流民奔竄,戶口耗減,守令難立”,許多郡縣因戰亂陷入廢棄狀態。徐景嵩在任期間,並未像部分官員那樣棄職逃亡,而是選擇堅守崗位一方面整頓郡內吏治,選拔可用之才充實基層治理隊伍,確保行政體系的基本運轉;另一方面組織郡兵加強防御,安撫流民,推行輕徭薄賦政策以穩定民心。史書中雖未詳述其具體舉措,但安定郡在西晉末年的戰亂中始終未出現大規模叛亂或被游牧部族輕易攻破的記載,側面印證了徐景嵩治理的成效。

    隨著“八王之亂”的不斷升級,關中地區逐漸成為諸王爭奪的焦點。在這動蕩的局勢下,永興元年(304年),南陽王司馬模被任命為征西大將軍、都督秦雍梁益四州諸軍事,肩負起鎮守關中的重任。

    司馬模乃是司馬懿的佷孫,雖然在宗室中屬于遠支,但他素有“治事明察”之名,一直以來都以精明能干而著稱。面對如此混亂的局面,司馬模決心以關中為根基,力圖匡扶朝廷,恢復社會秩序。

    他到任之後,深知要想在關中站穩腳跟,必須擁有一批有能力的官員來輔佐自己。于是,司馬模開始積極招攬各地的賢才,希望能充實自己的幕府。

    就在這時,徐景嵩引起了司馬模的注意。徐景嵩在安定郡的政績斐然,他以其卓越的治理能力和出色的地方影響力,成功地將安定郡治理得井井有條。而此時的安定郡,已經成為了關中與西北地區之間的重要紐帶,其戰略地位日益凸顯。

    司馬模意識到,徐景嵩的治理經驗和地方影響力,正是他穩定關中局勢所急需的。于是,他毫不猶豫地征召徐景嵩入朝,任命其為“司馬”一職,希望徐景嵩能在自己的幕府中發揮重要作用,共同應對關中地區的種種挑戰。

    在西晉官制中,“司馬”是將軍幕府的核心屬官,主要協助主將處理軍事事務,包括軍隊調度、軍紀整肅、軍情傳遞等,相當于主將的“軍事副手”。徐景嵩擔任此職,意味著他從地方行政官員轉向軍事輔助角色,深度參與到司馬模的關中防御體系構建中。當時的關中面臨著雙重壓力內部有流民武裝的襲擾,外部有匈奴劉淵勢力的威脅。徐景嵩憑借對西北邊疆情況的熟悉,向司馬模提出多項建議一是加強關中與安定、北地等周邊郡的軍事聯動,建立預警機制,防止游牧部族突然入侵;二是整頓流民武裝,區分“作亂者”與“被迫流亡者”,對前者堅決鎮壓,對後者妥善安置,以減少內部動蕩;三是選拔邊疆善戰之士充實軍隊,利用其熟悉地形的優勢,組建“邊防突擊隊”。

    這些建議得到了司馬模的采納,關中地區的局勢一度趨于穩定。據《晉書•南陽王模傳》記載,司馬模在關中“撫恤百姓,收集兵眾”,使得“關中粗安”,這其中離不開徐景嵩的輔佐。徐景嵩還曾親自參與軍事行動,在永嘉元年(307年)平定關中流民叛亂中,他協助司馬模調度軍隊,制定分路合圍戰術,最終擊潰叛軍,收復被佔據的縣城。此次平叛後,徐景嵩因功被加授“鷹揚將軍”,這一榮譽官職既是對其軍事能力的認可,也反映出他在司馬模幕府中地位的提升。

    然而,西晉王朝的頹勢已無法逆轉。永嘉二年(308年),匈奴劉淵正式稱帝,建立漢趙政權,隨即大舉進攻西晉。永嘉三年(309年),漢趙軍隊多次圍攻洛陽,西晉中央政權岌岌可危,關中地區也面臨著更大的軍事壓力。此時,司馬模的關中防御體系雖仍在運轉,但因朝廷援軍斷絕、糧餉匱乏,逐漸陷入困境。徐景嵩曾建議司馬模“聯隴右諸郡,合兵拒敵”,試圖聯合西北其他勢力共同抗敵,但由于各郡自保乏力,這一計劃未能實現。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永嘉五年(311年),一場驚天動地的變故席卷而來,史稱“永嘉之亂”。這一年,漢趙軍隊如狂風暴雨般攻破了洛陽城,晉懷帝不幸被俘,西晉王朝至此名存實亡。

    消息如野火燎原般迅速傳遍關中大地,人們驚恐萬狀,惶惶不可終日。軍隊的士氣也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原本高昂的斗志瞬間消散。

    就在人心惶惶之際,漢趙的大將劉聰派遣劉曜率領大軍氣勢洶洶地殺向關中。面對來勢洶洶的敵軍,司馬模匆忙組織起軍隊進行抵抗。然而,雙方兵力懸殊,司馬模的軍隊在數量上遠遠不及劉曜的大軍。

    不僅如此,司馬模的軍隊內部也存在著嚴重的問題。軍心渙散,士兵們對戰爭充滿恐懼,毫無斗志可言。在這樣的情況下,司馬模的軍隊如何能與劉曜的虎狼之師抗衡呢?

    經過一番激戰,司馬模的軍隊最終難以抵擋劉曜的猛攻,戰敗已成定局。長安失守,這座曾經的都城如今落入敵手。司馬模本人也在混亂中被劉曜俘虜,成為階下囚。

    可憐的司馬模,本是一方諸侯,如今卻落得如此下場。他的命運令人唏噓不已,而西晉王朝的覆滅也似乎已成定局。

    關于徐景嵩的結局,史書中並無明確記載,僅能從零星史料中推測。有一種說法認為,在長安失守後,徐景嵩並未投降漢趙,而是率部分殘兵退回安定郡,繼續堅守。但此時的安定郡已孤立無援,在漢趙軍隊的持續進攻下,最終被攻破,徐景嵩可能戰死沙場;另一種說法是,他在戰亂中帶領部分百姓逃往涼州,依附河西張氏政權,但因缺乏具體記載,這一說法未能得到證實。無論結局如何,徐景嵩在西晉末年的亂世中,始終以“匡扶社稷”為己任,從堅守邊郡到輔佐藩王,用行動踐行了官員的職責。

    徐景嵩的生平,是西晉末年眾多基層官員的縮影。在王朝崩塌的前夜,他們沒有宗室諸王的權力與野心,也沒有名將的赫赫戰功,卻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維系著秩序的底線。他們的事跡或許不夠驚天動地,卻讓這段黑暗的歷史中,多了一絲堅守的微光。徐景嵩的故事提醒後人,在宏大的歷史敘事背後,無數平凡官員的選擇與努力,同樣是構成歷史的重要部分——他們或許無法改變王朝覆滅的命運,卻以自己的方式,詮釋了“守土有責”的擔當。

    喜歡徐氏略記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徐氏略記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徐氏略記》,方便以後閱讀徐氏略記第416章 西晉大臣徐景嵩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徐氏略記第416章 西晉大臣徐景嵩並對徐氏略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