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斐,字文淵,生于東晉安帝義熙年間約405年),卒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約460年),享年約55歲。他是東海郯縣今山東郯城)人,出自著名的東海徐氏家族。這個家族自漢末以來便是江東著名的文化士族,世代以儒學傳家,並在魏晉南北朝的政治動蕩中保持了相當的影響力。
徐斐的祖父徐寧是東晉時期的著名將領和名士,曾任江州刺史,父親徐羨之則是劉宋王朝的開國功臣之一,在宋武帝劉裕時代官至司空、錄尚書事,權傾朝野。然而,顯赫的家世既為徐斐提供了優越的成長環境,也使他過早地卷入了政治旋渦。
徐斐的少年時代是在東晉末年的戰亂中度過的。他接受了嚴格的儒家教育,熟讀經史,同時亦通曉兵法武藝,體現了當時高門士族“文武兼修”的特點。約在二十歲時,憑借父親的權勢,他初入仕途,被授予秘書郎這一清要官職。這一職位通常由高門子弟起家擔任,負責掌管宮廷藏書,使得徐斐有機會博覽群書,進一步深化了他的學術修養。
宋少帝景平年間423424),徐羨之等顧命大臣廢殺少帝,另立宋文帝,徐斐因其父的關系被卷入這一重大政治事件。他可能參與了一些輔助工作,但並未處于核心位置。元嘉三年426),宋文帝劉義隆親政後,迅速清算徐羨之集團。徐羨之被迫自盡,徐氏家族遭遇重大打擊。徐斐作為罪臣之子,一度被免官禁錮,度過了數年艱難的時光。
這段經歷對徐斐的人生產生了深遠影響。他深刻認識到政治的無情和風險,從而形成了謹慎低調的處世風格。約在元嘉中期430年代後期),由于宋文帝緩和政策以及徐氏舊部的暗中維護,徐斐得以重新出仕,被任命為員外散騎侍郎。這是一個閑散職位,但標志著他政治生命的復甦。
此後近二十年,徐斐歷任中書侍郎、黃門侍郎、太子中庶子等職,主要活動于東宮和文化領域。他以其淵博的學識和謹慎的作風,逐漸贏得了宋文帝和太子劉劭的信任。在太子東宮,他負責教導太子經史,參與編纂各類典籍,並與當時著名的文人如顏延之、何承天等有所交往。雖然他在政治上不再追求顯赫權勢,但在文化領域卻頗有建樹,曾參與編纂《元嘉四部書目》,對當時的文獻整理做出了貢獻。
徐斐的婚姻延續了高門士族聯姻的傳統,他娶了另一著名士族瑯琊王氏的女子為妻。他們的兒子徐孝嗣出生于元嘉二十五年448年),後來成為南齊的重要政治家。徐斐對兒子的教育極為重視,親自教導其經史典籍和為人處世之道,為徐孝嗣未來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堅實基礎。
大明年間457464),徐斐官至五兵尚書,負責軍事行政事務,但此時他已年過半百,且經歷了家族和政治的起伏,對權勢更為淡泊。他最終在這一職位上因病去世,獲贈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的榮譽餃。
徐斐的一生體現了南朝高門士族在政治漩渦中的生存智慧。他既繼承了家族的文化傳統,又經歷了政治風險的洗禮,最終以學術和謹慎立身。他成功實現了家族從權臣家族向文化官僚家族的轉型,並為兒子徐孝嗣的崛起鋪平了道路。他的生平是理解南朝士族政治和文化傳承的一個重要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