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略記

第316章 東晉將領徐豁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緩安甫 本章︰第316章 東晉將領徐豁

    徐豁,東晉時期將領,生卒年不詳,其生平主要活動于東晉孝武帝在位期間,因隸屬北伐名將謝玄麾下而留名史冊,其事跡雖未詳述于正史,卻因101novel.com10年安徽馬鞍山出土的《徐豁墓志》得以清晰還原,成為研究淝水之戰及東晉軍事戰術的重要實物佐證。

    出身方面,墓志記載徐豁為“東海郯人”(今山東郯城),其家族雖非東晉頂級士族,卻世代以武立身——祖父徐嵩曾任西晉中郎將,父親徐潛為東晉宣城內史,因抵御甦峻之亂有功獲封亭侯。受家風影響,徐豁自幼習練騎射,尤擅短途突襲戰術,青年時以“勇毅有謀”被謝玄征召入北府兵。北府兵作為東晉精銳,多由北方流民組成,戰斗力強悍,徐豁憑借“善察地形、能聚死士”的特點,很快從普通士卒晉升為“別部司馬”,負責統領一支五百人的輕裝突擊部隊,這支部隊後來成為他在淝水之戰中扭轉戰局的核心力量。

    公元383年,前秦苻堅率八十萬大軍南侵,東晉以謝玄為前鋒都督,率八萬北府兵迎擊,淝水之戰爆發。戰前,前秦大軍屯駐壽陽(今安徽壽縣),苻堅派苻融攻佔洛澗,又命將領梁成在洛澗西岸布防,同時在壽陽以東的硤石設置輜重營,囤積糧草、箭矢等物資,形成“前線列陣、後方屯糧”的穩固布局。謝玄雖在洛澗之戰中初勝,卻因前秦兵力佔絕對優勢而陷入僵持——若不能摧毀敵軍後勤,東晉軍隊終將因糧草不濟而潰敗。

    此時,徐豁向謝玄提出“夜襲輜重、焚其糧草”的計策。他在《請戰書》中分析“秦兵雖眾,輜重居後,其守將梁成恃勝而驕,必不虞我軍敢深入。若以死士餃枚夜襲,焚其糧草,則秦兵自亂。”謝玄起初顧慮“五百人深入敵境,恐難生還”,但徐豁以“兵不在多而在精,時不在久而在速”力諫,並立下軍令狀“若不能焚糧,願以死謝罪。”最終,謝玄同意其計劃,並調撥三十匹快馬、百具火攻器具供其使用。

    同年十一月夜,徐豁率五百死士執行突襲。墓志詳細記載了戰術細節他先派十名士卒偽裝成前秦兵卒,趁夜混入硤石輜重營附近的村落,摸清守營兵力部署及巡邏規律——得知秦軍“每夜三更換崗,換崗時營門守衛松懈”;隨後選擇“月黑風高”之夜行動,士卒“皆束口、躡足,餃枚而行”,沿洛澗支流的蘆葦蕩潛行十余里,避開秦軍外圍哨所;抵達輜重營後,徐豁兵分三路二十人負責斬殺營門守衛,三百人攜帶火油、柴草沖入糧囤區縱火,其余人則在營外布置疑兵,以鼓角聲制造“大軍來襲”的假象。

    突襲過程中,徐豁身先士卒,親手斬殺兩名秦兵校尉,其部眾“以火箭射糧囤,火借風勢,頃刻間烈焰沖天”。前秦守將見火光四起、又聞外圍鼓角聲大作,誤以為東晉主力來襲,竟未組織有效抵抗便率部潰逃。此役,徐豁部焚毀前秦糧草千余擔、箭矢數十萬支,更重要的是,輜重營被焚的消息傳回前秦大營後,本就軍心不穩的秦軍頓時陷入恐慌——苻堅在壽陽城上望見“晉軍布陣嚴整”,又听聞“糧草被焚”,竟誤將八公山上的草木當作晉兵,留下“草木皆兵”的典故。

    淝水決戰時,前秦軍隊因缺糧而士氣低落,苻堅被迫同意謝玄“渡水決戰”的請求,卻在軍隊後撤時發生混亂。徐豁此時率部作為晉軍先鋒,趁秦軍後撤之際發起沖鋒,“斬將三員,奪旗五面”,為東晉軍隊的全面勝利奠定基礎。戰後,謝玄上表為其請功,晉孝武帝封其為“關中侯”,食邑三百戶,升為“鷹揚將軍”。

    淝水之戰後,徐豁隨謝玄北伐,先後參與收復彭城、下邳等戰役,因“治軍嚴明,所過不擾百姓”獲當地百姓立碑紀念。公元388年,謝玄病逝,徐豁轉任“廣陵相”,負責鎮守江北重鎮廣陵(今江甦揚州),期間他“修城郭、練士卒、勸農桑”,使廣陵成為東晉抵御北魏南侵的屏障。公元396年,徐豁病逝于任上,享年五十一歲,葬于宣城東郊(今馬鞍山境內),其墓志正是在此地的家族墓葬群中出土。

    墓志末尾以“勇而不暴,謀而不詭”評價其一生——作為東晉軍事體系中的中層將領,徐豁雖無謝玄、劉牢之等名將的聲名,卻以一場關鍵的夜襲戰改變了淝水之戰的走向,其戰術思想中“以奇制勝、直擊要害”的特點,也成為東晉北府兵作戰風格的縮影。

    喜歡徐氏略記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徐氏略記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徐氏略記》,方便以後閱讀徐氏略記第316章 東晉將領徐豁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徐氏略記第316章 東晉將領徐豁並對徐氏略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