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了大家擔憂的養老保險問題,世家門閥和勛貴們非常的氣惱,但也無可奈何。
可一可二不可再三。
一計不成,就不能繼續使用這樣的計謀,否則引得李承乾震怒,他們都會遭殃。
他們也只能忍氣吞聲,隱忍不發了。
可這邊李世民還未高興兩天,房玄齡和杜如晦等人便尋到了他。
畢竟已經好幾個月沒有批閱奏折了,幾人身為三省的官員也是清楚的。
之前還能說鍛煉太子,可如今太子批閱的奏折,實在是讓人看不懂。
只能來找李世民匯報了。
“陛下,這太子殿下批閱的奏折,臣等實在是沒法看了。”房玄齡哭喪著臉道。
李世民坐在龍椅之上,手中翻閱著李承乾近些時日批閱的奏折,臉也是跟著越來越黑。
這上面除了大臣們長篇大論之外,根本沒有李承乾的筆記。
每一本奏折都是鮮紅的一個字。
閱~
準~
否~
翻了不知道多少本,李世民找不到這三個字以外的字。
“張阿難,去將太子給朕叫來。”李世民將手中的奏折拍在了龍案之上,氣憤得說道。
“喏。”
看著李世民的樣子,張阿難就知道今日太子殿下是在劫難逃了。
知道太子殿下生性懶惰,可怎麼能懶到這種程度。
原本在東宮崇教殿商議特區土地問題的李承乾,忽然被召喚到了甘露殿,心情極其不佳。
而且看著里面一堆三省官員和黑著臉如包公般的李世民,大概是猜測到了什麼。
他也不是傻子,批閱奏折偷工減料,遲早是要被李世民發現的,如今都一個多月了才被發現,只能說明三省官員並未將此事上報。
如今是撐不下去了。
李承乾露出了冷笑,走到了龍案之上對著李世民拱手道“兒臣拜見父皇,不知父皇招兒臣來是有何事?”
看著漫不經心的李承乾,李世民更惱火了。
一把將龍案上的幾本奏折甩到了李承乾的身上。
“何事,朕讓你批閱奏折,讓你跟著三省官員治理朝政,你就是這麼給朕批閱奏折的?”李世民能不惱火嗎?
之前看李承乾批閱的奏折除了字難看以外,還是很中規中矩的,而且評價寫的也是不錯。
發表了很多見解。
就連李世民都有些詫異,官員提出的問題,李承乾能夠舉一反三。
可如今呢。
不是做不好,而是純屬偷懶。
李承乾被砸了也不生氣,看著地上那些奏折上都印著紅戳戳,忽然笑了。
“父皇,兒臣這方法難道不是加快了處理奏折的速度嗎?”
“哼,速度倒是快了,可質量呢?就這三個字,誰能看得懂?”李世民暴怒道。
李承乾則是不急不緩的彎腰撿起了奏折,放在龍案之上嘆息道“父皇,兒臣自然明白身為帝王要恪盡職守,可每日呈送上來的奏折大部分都是廢話,老生常談。”
“就拿彈劾兒臣的奏折來說,來來去去那幾個理由,都沒有些新鮮的。”
“不是說兒臣權力過大,就是說兒臣年紀太小,也不想想兒臣這般歲數的成就,那些大臣有幾個能做到的。”
一番話說的在場三省官員臉紅脖子粗的。
內心都在盤算,自己跟李承乾相比,好像確實比不了。
除了跟著太上皇和陛下建立了大唐,比詩詞李承乾是大唐的詩仙級別,文人的楷模。
比賺錢,人家富可敵國,產業遍布全大唐,更是朝著西域發展。
唉~
這群人頭更低了,都不敢跟李承乾對視。
李世民都愣住了,不知道該怎麼接李承乾的話,但這也不是懶政的理由。
“那你說說,這三個字是何意?”
等著李承乾將這三個字意思說出來,李世民在好好的教訓他。
可不料李承乾卻道。
“回稟父皇,這個‘閱’字,代表著兒臣已經看過這本奏折了,可這大臣通篇廢話,所以兒臣也懶得去評價,蓋一個章已經算對得起他辛苦寫的這些字了。”
“至于‘準’字,當然是大臣們提出的建議,兒臣覺得可行,那就可以實施。”
“‘否’顧名思義,那就是大臣提出的建議給予否定的意思。”
“這樣一來就很明了,做樣子的奏折,可以完全不看,甚至可以打回門下省,讓門下省官員去教育寫這奏折的官員,閑來無事就上奏,什麼屁事都要父皇說,這不是浪費父皇處理朝政的速度,拖慢整個大唐走向富強的時間嘛?”
“浪費父皇寶貴的時間不算,還浪費了紙張,這等官員考核的時候就要給差評,升官肯定是無望了,兒臣都想著是不是應該將寫奏折算進官員考核之中去。”
額
李世民愣住了,听著李承乾的解釋,他還認為是胡鬧。
可最後一句話,徹底讓李世民反應過來。
那些奏折好像是他下令讓門下省送過去的,他自己之前批復的奏折都是門下省已經審核過的,自然沒有那些廢話的奏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特別是三省的官員,听見李承乾說要將上奏折加入官員考核,冷汗都出來了。
那大唐的官員,恐怕留不下幾個了。
李世民自然也清楚這里面的利害關系,想到是自己給了李承乾太多的壓力了,畢竟對方才十一歲,每日看那麼多奏折,他都看不過來,更加別說李承乾了。
“行了,朕暫且認為奏折太多,讓你想了一個簡便的法子,可這法子不可取,日後朕會讓門下省審核奏折過後,再送去東宮。”
“希望你能夠認真的批復。”
這下李承乾不樂意了“父皇,兒臣批復奏折是沒問題,可父皇身為大唐皇帝,每日做什麼?”
嚇得在場之人,冷汗噌噌的冒。
太子殿下,這是你該問的嗎?
李世民當下臉黑如鍋底,語氣也如冰霜般寒冷“那你說朕身為皇帝,每日該做什麼?”
被自己兒子當著眾人質問,相信不管是任何人都會翻臉。
可他是皇帝,要沉住氣。
李承乾卻昂著頭,頭頭是道的說道“父皇,首先身為皇帝要保證身體強健,這一點父皇肯定是沒什麼問題,畢竟您的戰馬都死了不知道多少匹。”
房玄齡
杜如晦
高士廉
裴寂
三省官員
這難道不是陛下的功勛章嗎?
怎麼換到李承乾嘴里,好像是陛下命硬呢,把自己的馬克死了?
其實李承乾的意思是說上戰場馬都死了,人還活著,足以證明身體強健。
可他不自知別人已經想歪了。
反觀李世民已經不能用臉黑來說了,而是氣的直接綠了,更調料盤一般,一會兒一個顏色。
“其次,要知道百姓疾苦,了解民間百姓最需要什麼,官員是否都按照朝廷的指令去辦事。了解的渠道,無非就三樣,微服私訪,百官的奏折,還有私下派人去調查。”
“如今父皇直接將奏折一事交于兒臣,父皇不出太極宮,如何了解百姓疾苦?”
“其三,身為皇帝,難道不應該想想別的事情嗎?除了百姓過好日子,難道就不需要看看周邊的這些小國動向嗎?大唐如今兵強馬壯,父皇是時候該想想開疆拓土之事了。”
“當然,兒臣的意思是父皇要將批閱奏折一事全權交由兒臣來辦,肯定是沒有問題的,兒臣願為父皇承擔一部分朝政,可父皇是不是也不能總歇著,微服私訪不行,那可以去看看各位將軍練得兵如何,可以為開疆拓土做準備呢?”
這 里啪啦一頓輸出,把大家都說懵逼了。
最主要是很有道理的樣子。
三省眾官員齊齊看向了李世民,發現對方的臉色非常不好看。
而李世民則是咬牙切齒的竟然不知道如何反駁。
其實李承乾的用意是李世民一生氣,讓他滾以後不需要看奏折了。
可不料,李世民生氣是生氣了,大手一揮道“太子,既然如此,明日朕就去巡視軍營,你現在可以給朕滾了。”
特別是‘滾’字,他咬的極重。
李承乾目瞪口呆,這不是他要的結果。
可要再次開口的時候,李世民已經下令道“張阿難,將太子給朕拖出去,朕現在不想看見他。”
“喏。”張阿難領命,立即便去拖拽李承乾了。
“父皇,父皇兒臣的話還未說完啊,父皇。”被拖拽的李承乾不停的喊叫。
可未曾听見李世民的聲音。
李世民看著面前三省的官員,也是氣不打一處來,冷哼道“小小伎倆,真當朕看不出來。”
聞言,三省的官員都是人精般的存在。
這才反應過來李承乾是故意激怒李世民的,就是想不再批閱奏折。
可這下好了。
李承乾要繼續批閱奏折,特別是門下省的官員,一個腦袋兩個大。
看這三個字,完全不理解李承乾批復奏折時的心思。
未來處理政務,恐怕都要靠猜了。
唉~
李世民雖然很生氣,但也沒有在三省官員面前表現出來,直到听不見李承乾的叫喊聲了,他才默默的起身。
一甩衣袖。
“以後送去東宮的奏折,門下省好好的審核一番。朕明日去軍營巡視軍務,讓長安十六衛軍營都給朕準備好了。”話畢,他便走出了甘露殿。
受了氣,自然是要去和長孫皇後發發牢騷。
做了皇帝,他現在就跟受氣包差不多。
三省官員也愣住了,目送的李世民黃色的身影離開,各個臉上也是愁眉不展。
接下來幾日。
李承乾風格未改,只是‘閱’字這個章用的少了。
畢竟門下省也是刪選過奏折,才交由李承乾批復的。
可‘否’和‘準’字的章一點也沒少,只是少部分的奏折上,李承乾加上了批復。
這讓門下省官員,有些舉步維艱了。
之前他們都能按照李世民批復奏折的字中感受到李世民的心情是如何的,也知道怎麼去辦這件事。
而如今,李承乾這批復的奏折,官員完全不解其意。
無奈只能大公無私的去辦。
生怕辦不好,李承乾增加了什麼考核項目,到時候嚴格要求他們。
如今門下省官員也是人心惶惶的。
喜歡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