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元年 五月十六
未時一刻
翠柳宮寢殿內一片溫馨祥和。陽光透過薄紗窗簾,灑下柔和的光影,映照著屋內的一切。
淑妃荀悅半倚靠在榻上,上半身的白色里衣被汗水打濕,緊緊地貼在身上,勾勒出她縴細的輪廓。
自腹部開始,蓋著一床白色滾邊的紅色百子圖案的錦被,精致的圖案在光影下顯得栩栩如生。
她溫婉大氣的俏臉上帶著一些剛剛生產完的蒼白之色,卻依然難掩那一抹初為人母的喜悅,讓人頓生憐惜之情。
楊起坐在旁邊,身姿挺拔,龍袍上的金線在陽光下閃爍著光芒。
他懷里抱著紅色襁褓中剛剛出生不久的四皇子,眼神中滿是慈愛,
輕輕晃著手臂,輕聲說道︰“皇兒,朕是父皇哦!”那聲音輕柔得仿佛怕驚擾了這小小的生命。
看著眼前的陛下如此喜歡這個孩子,荀悅十分開心,她微微欠身,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趁熱打鐵地說道︰“陛下,為咱們的孩子取一個名字吧!”
楊起嘴角上揚,露出一抹溫柔的笑容,
他看著襁褓中的孩子,說道︰“咱們的孩子的名字,朕來的路上就想好了,這孩子便取名為楊鎮,取自岳鎮淵𦨴,希望咱們的鎮兒日後能如山岳般屹立!”
荀悅眼中滿是欣喜,雙手合十,輕聲說道︰“陛下取的這個名字真好,臣妾相信鎮兒日後必定能如陛下所願。”
就在這時,殿外傳來通報聲︰“太後娘娘、皇後娘娘到!”
楊起連忙站起身來,整理了一下衣衫,荀悅也掙扎著想要起身行禮。梅太後快步走進殿內,伸手扶住荀悅,說道︰“快別起來了,你剛生產完,身子還虛著呢!”
梅太後身著深紫色宮裝,頭戴華麗鳳冠,氣場十足。她走到榻前,看著荀悅,眼中滿是關切,說道︰“悅兒,你受苦了。”
荀悅感激地說道︰“太後,臣妾不苦,能為皇家誕下子嗣,是臣妾的福氣。”
梅太後又看向楊起懷里的孩子,臉上露出慈祥的笑容,說道︰“讓哀家看看這小皇孫。”
楊起小心翼翼地將孩子遞給梅太後,梅太後接過孩子,輕輕撫摸著他的小臉,說道︰“這孩子長得真俊,跟他爹小時候一模一樣。”
采薇站在梅太後身後,微笑著說道︰“太後,小皇子一看就是有福之人。”
梅太後點點頭,從懷里掏出一個金鎖,說道︰“這是哀家給鎮兒的見面禮,希望鎮兒日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荀悅連忙說道︰“太後,這太貴重了,臣妾不敢收。”
梅太後笑著說道︰“這有什麼不敢收的,這是哀家的一片心意。”
荀悅感激地接過金鎖,說道︰“多謝太後,臣妾定會好好保管。”
這時,皇後娘娘陳可卿走上前來,她身著明黃色鳳袍,頭戴珠翠,端莊大方。她微笑著說道︰“淑妃妹妹,恭喜你喜得貴子。”
荀悅連忙說道︰“多謝皇後娘娘,娘娘能來看望臣妾和鎮兒,臣妾感激不盡。”
皇後娘娘從侍女手中接過一個錦盒,說道︰“這是本宮給鎮兒的禮物,希望鎮兒喜歡。”
荀悅接過錦盒,打開一看,里面是一塊精美的玉佩,她說道︰“皇後娘娘,這禮物太貴重了,臣妾實在是受之有愧。”
皇後娘娘笑著說道︰“妹妹不必客氣,這是本宮的一點心意。鎮兒是皇家的血脈,日後必定會有大出息。”
楊起看著這和睦的場景,心中十分欣慰,他說道︰“今日有母後和皇後前來,翠柳宮真是蓬蓽生輝。”
梅太後笑著說道︰“這是喜事,哀家自然要來看看。悅兒,你好好調養身子,有什麼需要盡管跟哀家說。”
荀悅點點頭,說道︰“多謝太後關懷,臣妾定會好好調養。”
這時,戴權走上前來,輕聲說道︰“陛下,時候也不早了,太後和皇後也該回宮休息了。”
楊起說道︰“母後,皇後,今日辛苦你們了,朕就不留你們了,改日朕再去看望你們。”
梅太後和皇後娘娘起身準備離開,梅太後說道︰“悅兒,好好照顧自己和鎮兒,哀家過幾日再來看你們。”
荀悅說道︰“母後慢走,臣妾恭送母後和皇後娘娘。”
待梅太後和皇後娘娘離開後,楊起又坐回到榻前,他看著荀悅,說道︰“悅兒,今日太後和皇後都如此看重鎮兒,可見鎮兒日後必成大器。”
荀悅笑著說道︰“陛下,這都是陛下的福氣。對了,陛下,臣妾還有一事相求。”
楊起說道︰“悅兒但說無妨。”
荀悅猶豫了一下,說道︰“陛下,如今鎮兒也出生了,臣妾斗膽請求陛下能給鎮兒一個名分。”
楊起明白荀悅的意思,他說道︰“悅兒,朕今日來,就是要給你和鎮兒一個名分。朕決定,晉封你為淑貴妃,鎮兒為吳王。”
荀悅听到這個消息,激動得熱淚盈眶,她連忙起身行禮,說道︰“陛下,臣妾多謝陛下隆恩,臣妾定會好好撫養鎮兒,不辜負陛下的期望。”
楊起扶起荀悅,說道︰“悅兒,你為朕生下了鎮兒,這是大功一件,朕自然不會虧待你。以後,你就是朕的貴妃,要好好扶養鎮兒。”
荀悅點點頭,說道︰“陛下放心,臣妾定會盡心盡力。”
楊起又看著襁褓中的楊鎮,說道︰“鎮兒,你日後可要好好努力,不要辜負朕和你母妃的期望。”
在翠柳宮的這一天,因為新生命的誕生而充滿了喜悅和溫馨。荀悅成為貴妃,楊鎮被封為吳王,
這一切都預示著他們未來的榮耀與尊貴。翠柳宮的歡聲笑語,也在這鼎盛元年的夏日里,久久回蕩。
………
沒出三日,整個京城的官員就都知道了,淑妃娘娘因為誕下四皇子楊鎮有功,被封為淑貴妃,這倒是沒人放在心上,聖上恩寵罷了,無可厚非;
而四皇子楊鎮一出生就被冊封為吳王,這就讓許多人浮想聯翩了。
禮部尚書劉晨府上正堂,劉晨一臉擔心的看著劉錚老爺子,
“爹,依您看,陛下前幾日封四皇子為吳王,可有何深意?會不會動了立太子的想法?”
劉老爺子淡淡的笑了笑,“你呀你呀!真是一點也不了解咱們這位陛下!”
說到這兒,劉老爺子喝了一口雨前龍井,看著眼前一臉懵圈的兒子,又開口說道,“如今這位陛下,正值壯年,春秋鼎盛,最煩的便是別人勸他立太子,
更何況,陛下對于嫡庶之別並不看重,唯才是舉,若是景兒有才華,自然會脫穎而出,且景兒的優勢在于年紀,其余的皇子都還太小,不足為慮!至于說四皇子被封為吳王,這也是一種保護,僅此而已,你也不用草木皆兵,過分解讀!”
劉晨听完老爺子的分析,漸漸的放下心中大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