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結拜關張,開局滅黃巾

第468章 不如百姓一聲真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黑嶺山脈的姜越林 本章︰第468章 不如百姓一聲真

    他強壓住心中的怒火,擠出一絲笑容,對著百姓們說道“各位鄉親父老,各位父老鄉親,大家放心,本官絕對不會換大家的米!大家安心排隊,領取賑災糧吧!”

    說完,他轉身便走,臨走前,他狠狠地瞪了徐懷恩一眼,

    他隨即密令快馬傳書京師“江南民心已沸,青蚨難行。”

    當夜,陳皓立于溪邊,見上游漂來一只未拆封的糧袋,袋角繡著……

    夜幕低垂,陳皓負手立于溪邊,水光瀲灩,映襯著他深邃的眼眸。

    上游,一只糧袋順流而下,在月光下格外顯眼,袋角那刺繡的“劉”字,格外刺眼。

    陳皓示意柱子撈起糧袋,刀鋒劃過,麻布內襯被輕易剖開,露出一層油紙包裹之物。

    展開,竟是復查官與京城尚書管家的密約手跡,字里行間充斥著銅臭味,約定“事成之後,分潤三成”。

    陳皓看完,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權貴間的骯髒交易,令人作嘔。

    他沒有選擇燒毀或藏匿這份罪證,反而吩咐小李子將這份密約印拓三份。

    一份,塞入進京驛報的夾層,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瞞天過海;一份,交給城南劉婆子,讓她藏于洗衣桶底,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還有一份,由薛烈以“軍情急件”封遞兵部稽查處,直達天庭。

    陳皓望著第九片竹葉隨波而下,輕聲說道“風是他們吹起來的,可灰里的火星,得靠他們自己踩滅。”這江南道的天,也該變一變了。

    遠處,第十片竹葉已握在少年柱子的手中,刀鋒微動,刻下第二字“蚨”。

    柱子抬頭,望向陳皓“掌櫃的,咱們接下來……”

    京師,紫禁城。

    “砰!”

    御書房內,龍案上的奏折被震得跳動了一下,仿佛也在瑟瑟發抖。

    “一群廢物!朕養著他們是吃干飯的嗎?!”

    尚書大人跪伏在地,頭也不敢抬,冷汗浸濕了官袍。

    他知道,皇上是真的動怒了。

    江南道的事情,就像一根刺,扎在龍椅上那位的心頭,拔不掉,踫不得,一踫就疼。

    “泄密案,徹查!給朕掘地三尺也要查出來!還有那個徐懷恩,尸位素餐,玩忽職守!江南道的事情,他脫不了干系!”

    尚書大人心中一凜,明白皇上這是要借題發揮,敲山震虎了。

    徐懷恩是江南道的巡察使,明面上是徹查泄密案,實際上,是要借機剪除異己,徹底掌控江南道的局勢。

    江南道,巡察使府。

    徐懷恩站在窗前,目光深邃,望著遠處的天空。

    京城的旨意已經到了但他挺直了脊梁,剛正不阿的臉上沒有絲毫懼色。

    “大人,您已經三天三夜沒合眼了,喝口茶吧。”師爺端著茶走過來,擔憂地看著徐懷恩。

    徐懷恩接過茶杯,卻沒有喝,只是輕輕地摩挲著杯沿,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開倉放糧,不能停。百姓的口糧,才是最重要的。”徐懷恩的聲音低沉而堅定,仿佛在向自己,也向著這片土地上的百姓承諾。

    與此同時,皓記酒館。

    陳皓輕輕抿了一口酒,看著李芊芊忙碌的身影,徐懷恩的處境,他看得很清楚。

    單槍匹馬,勢單力薄,面對著朝堂上盤根錯節的勢力,如同螳臂當車。

    “掌櫃的,咱們不能再袖手旁觀了。”柱子握緊了拳頭,語氣中充滿了焦急。

    陳皓點了點頭,目光落在了李芊芊手中的《賑災準備錄》上。

    “芊芊,把這上面的內容,改編成歌謠,要朗朗上口,易于傳唱。”

    李芊芊一愣,有些不解“掌櫃的,這……這要怎麼唱?”

    陳皓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狡黠“就唱……‘一袋一姓命,一米一良心,若敢換倉谷,百村共討之!’”

    第二天,江南道的大街小巷,開始回蕩著稚嫩的童聲。

    “一袋一姓名,一米一良心,若敢換倉谷,百村共討之!”

    孩子們天真無邪的歌聲,傳遍了每一個角落,也傳到了那些心懷鬼胎的人耳中。

    官差們想要阻止,卻又無從下手。

    童言無忌,誰敢和一個孩子較真?

    而且歌詞的內容,都是實實在在的,賑災準備錄上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誰也無法否認。

    驛館後巷,周文遠佝僂著身子,像一只老鼠一樣在垃圾堆里翻找著。

    他膽小怕事,但心中卻始終保留著一絲良知。

    突然,他的目光被一張被撕毀的紙頁吸引住了。

    撿起來仔細一看,上面隱約寫著“青蚨糧道已斷,改由‘鹽引’走款”幾個字。

    周文遠的心跳驟然加速,他知道“鹽引”意味著什麼。

    那是官營的食鹽憑證,如果被私吞,那百姓們就無鹽可食了!

    他顧不上其他,急匆匆地跑向皓記酒館。

    “掌櫃的!出大事了!”周文遠氣喘吁吁地說道,將手中的殘頁遞給了陳皓。

    陳皓看完,臉色也變得凝重起來。

    他立刻吩咐小李子去查近月的鹽引發放記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很快,小李子就帶來了消息“掌櫃的,萬記舊黨以‘災備’的名義,申領了三百引鹽!遠遠超出了配額!”

    “簽批人是誰?”陳皓追問道。

    “是……是當年巡夜司的副統領,現在是尚書府的管家!”

    陳皓的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陰謀,萬記舊黨和京城里的權貴勾結在一起,想要把江南道的百姓逼上絕路。

    他沒有選擇直接揭發,而是找到了張大叔,把自己的計劃告訴了他。

    “張大叔,你去召集村民,就說咱們修井缺錢買鹽,發起一個‘百村換鹽’的活動。每戶出一籃野菜、十枚雞蛋,就可以換半斤粗鹽。”

    張大叔有些疑惑“陳掌櫃,咱們哪來的鹽?”

    陳皓神秘一笑“鹽,自然有人會送來。”

    “百村換鹽”的消息一傳開,立刻得到了村民們的積極響應。

    大家紛紛拿出自家最好的野菜和雞蛋,排著隊來到指定的地點換鹽。

    李芊芊則在一旁忙碌著,她在每一包鹽上都貼上了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此鹽來自某某村某某戶,壬午年九月初三換”。

    短短五天時間,參與換鹽的百姓就達到了上千戶,小紙條也積攢了厚厚一疊——儼然就是一部活體賬本。

    復查官也很快察覺到了風向不對。

    他立刻下令查封“換鹽點”,聲稱他們“私販官鹽”。

    百姓們卻齊聲反駁“我們沒賣鹽!是拿東西換的!你們去查籃子啊!”

    官差們翻查野菜籃,竟然發現每一籃子的底部都壓著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換鹽人張大牛,住址城南劉家屯”。

    更有老婦哭訴道“我兒子在邊軍,就等著這鹽腌菜送前線!你們這是要害死他啊!”

    輿論瞬間嘩然。

    復查官臉色鐵青他只能悻悻而歸,灰溜溜地離開了換鹽點。

    當夜,皓記酒館後院,燈火通明。

    陳皓看著堆積如山的換鹽記錄,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這些紙條,就是他手中的武器,也是他反擊的底氣。

    “周文遠。”陳皓喚了一聲。

    “小……小人在。”周文遠戰戰兢兢地走了過來

    “把所有的換鹽記錄,都裝進陶罐里。”陳皓的語氣平靜,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

    夜幕低垂,皓記酒館後院的燈籠發出昏黃的光芒,將陳皓堅毅的側臉映照得更加分明。

    周文遠小心翼翼地捧起裝滿換鹽記錄的陶罐,每一個罐子都封上了厚厚的蠟,確保水滴不進。

    這些陶罐,承載著江南百姓的希望,也承載著陳皓的決心。

    “下水的時候小心點,務必藏好。”陳皓叮囑道,聲音低沉而有力,如同擂鼓一般敲擊在周文遠的心上。

    周文遠重重地點頭,扛起陶罐,消失在夜色中。

    他的身影雖然佝僂,但步伐卻異常堅定,仿佛肩上扛著的不是幾個陶罐,而是整個江南的未來。

    待周文遠離開後,陳皓轉頭看向李芊芊,語氣平靜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鋒芒“官府能燒紙,燒不了千人口舌。”

    次日清晨,一封匿名信靜靜地躺在徐懷恩的案頭。

    信封上沒有任何署名,只有一股淡淡的草藥香氣。

    徐懷恩打開信封,取出一張換鹽清單,紙張粗糙,字跡潦草,卻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每一個換鹽人的姓名和住址。

    在清單的末尾,用娟秀的字體批注著一行字“鹽引三百萬,不如百姓一聲真。”

    徐懷恩凝視著這行字,良久不語。

    他能感受到這行字背後蘊藏著的力量,那是來自江南百姓的呼聲,也是來自陳皓的期盼。

    他緩緩拿起筆,蘸飽墨汁,在奏折上寫下了斗大的幾個字——《江南鹽政十弊疏》,然後小心翼翼地封好,命人快馬加鞭,直遞御前。

    與此同時,溪水中,第十片竹葉緩緩飄遠,陽光灑在竹葉上,清晰地顯現出“青蚨”二字。

    第十一片竹葉靜靜地躺在溪邊的石塊上,一個少年正用手中的刻刀,小心翼翼地刻下第一個字“鹽”

    徐懷恩上疏三日,京師無音,他放下手中的茶杯,望向窗外,堅定地說道“看來……”

    喜歡三國結拜關張,開局滅黃巾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國結拜關張,開局滅黃巾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結拜關張,開局滅黃巾》,方便以後閱讀三國︰結拜關張,開局滅黃巾第468章 不如百姓一聲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結拜關張,開局滅黃巾第468章 不如百姓一聲真並對三國︰結拜關張,開局滅黃巾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