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華燈初上。後山別墅書房內,空無、艾意與卜蘿三人圍坐,窗外微風拂動紗簾,室內卻氣氛凝重——
他們即將討論的,是集團發展進程中最為敏感的議題如何抑制日益膨脹的家族勢力。
空無率先開口,聲音沉穩而富有穿透力。他並未直接批評,而是充分肯定了家族在集團初創時期所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
他提到,正是那些血脈相連的親屬在資源匱乏、外部環境惡劣時,支撐起企業從無到有的艱難起步。無論是資金的注入、人力的調配,還是危機時刻的挺身而出,家族成員都曾是集團最堅實的後盾。
這番話甫一出口,艾意與卜蘿紛紛點頭,神情中流露出認同。
卜蘿作為三人中唯一非創始家族出身的高管,視角尤為冷靜。
“我們不能否認家族的貢獻,但也不能忽視現實——如今集團的每一位核心高管背後,幾乎都牽連著一個家族網絡。
從財務總監到區域負責人,從研發主管到戰略顧問,血緣關系深植于組織之中。”
她頓了頓,目光掃過空無與艾意,“包括我們三位坐在這里的人,誰又能真正脫離家族的影響呢?”
艾意接過話頭,神情若有所思。她指出,這種現象並非偶然,而是植根于集團發源地的文化土壤之中。
那是以村落為單位、以宗族為紐帶的傳統社會,人們習慣于“抱團取暖”,信任往往建立在血緣與地緣的基礎之上。
在那樣的環境中,家族不僅是情感的歸屬,更是生存與發展的保障。因此,集團早期依賴家族力量,實屬必然。
然而,隨著企業走向規模化、專業化及公眾化,這種基于親緣的信任機制,正逐漸演變為組織治理的隱憂——決策效率下降、派系斗爭滋生、人才晉升受阻,甚至可能出現利益輸送與權力世襲的苗頭。
三人陷入短暫的沉默。隨後,空無重新開口,語氣堅定而富有遠見“我們不是要割裂家族,而是要重塑它。家族不應是集團發展的桎梏,而應成為持續進化的動力源。”
他提出,未來的方向不是“去家族化”,而是“再家族化”——即通過制度設計,將家族的忠誠、責任感與長期主義精神,轉化為可復制、可監督、可傳承的治理文化。
艾意補充道,應建立透明的高管選拔機制,引入第三方評估體系,確保所有職位的任命基于能力而非血緣。同時,設立家族委員會,明確家族成員參與企業治理的邊界與規則,避免權力越界。
卜蘿則建議,推動企業文化轉型,倡導“專業主義”與“契約精神”,讓每一位員工,無論出身如何,都能在公平的舞台上施展才華。
窗外,古村的燈火依舊璀璨。書房內的討論仍在繼續,但方向已然清晰
他們要的不是對抗家族,而是引導它——如同馴服一條奔騰的河流,既保留其滋養萬物的力量,又以堤壩與水道,使其流向更廣闊的沃野。
喜歡空無之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空無之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