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兆不甘道“大王,莫非只能坐視他辱罵挑釁不成?”
高楷笑了笑,楚軍就這麼翻來覆去幾句話,對他來說,純屬小打小鬧,無關痛癢,挑不起他絲毫情緒。
“幾句難听的話而已,算得了什麼?”
“兒郎們從襄陽,到通川,又從奉節,至秭歸,攻克夷陵,何等辛苦,正該休憩一番。”
“他想罵就讓他罵,沒有我的軍令,誰也不準動兵,明白麼?”
“明白!”
高楷點了點頭,手握一卷文書,一頁頁翻看起來。
任憑楚軍如何謾罵,皆充耳不聞。
封長卿贊嘆,實乃大將之風。
一連三日,楊文秀親至城下搦戰,激將法用了個遍,卻無一人回應,登時心浮氣躁。
不光是他,麾下士卒個個泄氣,軍紀松散,甚至偷溜出去,搶掠各鄉寨。
楊文秀得知,並未懲處,反倒一笑了之。
他們保家衛國,浴血廝殺,拿些好處不過是理所應當之事。
溫全義自無異議,甚至縱容兵卒沖入宜都城,肆意劫掠,搜羅些金銀財寶,準備奉予蕭憲。
如此一來,三萬大軍個個不思征戰,反倒想著中飽私囊。
夷陵城,高楷得知此事,笑道“可以出兵了!”
夏侯敬德大笑“閑了這麼久,都快憋出毛病來了。”
“待末將去殺他個片甲不留!”
霎時間,數萬大軍齊出,步兵、騎兵、水師悍然殺向楚軍大營。
楊文秀不能約束士卒,兵敗如山倒,僅帶著數十騎,和溫全義逃回江陵。
楚軍溺水、戰死者近萬人,一萬五千之眾淪為俘虜。
秦軍繳獲戰艦四百余艘,糧草輜重無數。
張建兆大笑“果然如大王所料,楚人堅持不過數日,便大敗潰逃。”
吳伯當拱手“大王,可要追擊?”
高楷搖頭“把降卒、戰艦看管好即可。”
“是!”
李元崇笑道“楚國援軍覆沒,從峽州到荊州,已是一片坦途,正可一鼓作氣,直抵江陵!”
高楷頷首“召集五千輕騎,隨我直搗黃龍。”
“其余兵馬,由你來率領。”
“遵令!”
翌日,江陵城外煙塵滾滾,赤旗飄揚,五千秦軍呼嘯而來,惹得滿城驚恐。
萬歲殿中。
蕭憲听聞三萬援兵盡數覆沒,惟有楊文秀、溫全義兩人幸免,正怒不可遏。
忽見小黃門來報,秦軍兵臨城下。
眨眼間,他如墜冰窖,怒火熄滅,忍不住打了個寒顫。
“秦軍,為何如此之快便攻來了?”
快得他根本來不及反應,腦海中一片空白。
章瓊忙道“陛下,秦軍來勢洶洶,須得設法阻擋。”
蕭憲嘆道“三萬大軍覆沒,拿什麼去阻擋?”
楊文秀滿臉羞慚“末將一時輕敵,方才釀成大禍!”
“願領兵出戰,將功贖罪!”
蕭憲怒氣上涌“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給朕滾出去!”
“是……是!”楊文秀掩面而走。
豆革眼珠一轉“陛下,城中尚有五千禁軍,為您親衛。”
“不如盡數派出,和秦軍一戰。”
章瓊反對“這五千禁軍,護衛陛下安危,絕不能輕動。”
豆革冷聲道“秦軍先鋒不過五千人,不趁此良機,將其攻滅,莫非要等到他們圍困江陵,坐以待斃不成?”
蕭憲一迭聲道“此話有理!”
“傳朕旨意,讓蕭茂率領禁軍,和高楷一戰!”
“陛下聖明!”
章瓊搖頭道“光靠這數千禁軍,絕非秦軍對手。”
“當務之急,須得請來援兵。”
“援兵?”蕭憲擰眉,“何來援兵?”
縱觀楚國十五州,只剩下荊、郢、復三地,尚需抵御郭恪、袁文毅二人所率兵馬,怎能分兵?
章瓊笑道“援兵並非從三州前來,而是黔中道。”
蕭憲恍然“愛卿之意,是請郝金稱出兵相助?”
“正是!”
“黔中道與我楚國毗鄰,曾為一家,唇亡齒寒的道理,郝金稱不會不懂。”
“不如派遣使者,攜帶奇珍異寶,說服他出兵,解江陵危機。”
蕭憲連連點頭“就依愛卿之言。”
“快開內庫,多取些珍寶,讓楊文秀出使黔州。”
這危急存亡之時,胡皇後也不敢阻攔,只是看著一件件珍寶出櫃,心頭滴血。
……
復州、竟陵城。
袁文毅大馬金刀坐在營帳中,眉宇間擰成一個川字。
八萬大軍猛攻竟陵城數日,竟徒勞無功,絲毫看不到城破的跡象,實在叫人惱怒。
再這樣拖下去,等到高楷拿下江陵,那就萬事皆休。
記室參軍戴雅賢察言觀色,輕聲道“大將軍,竟陵城之所以頑抗這麼久,全靠褚俊指揮若定。”
“依下官看來,倒不如修書一封,勸降褚俊,以及柳公寂,兵不血刃拿下此城。”
袁文毅自無不可,柳公寂只是個循吏,不算什麼。這郢州刺史褚俊,卻是個人才,僅憑數千兵馬,竟讓吳軍止步不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尤其善于水戰,他派人幾次突襲,皆以失敗告終。
若能得褚俊效力,必是一大臂助。
事不宜遲,一番封官許願之後,使者攜文書潛入城中,至府衙求見。
柳公寂听聞此事,不動聲色道“依賢弟之見,我等該何去何從?”
褚俊不答反問“兄長看來,楚國未來如何?”
兩人私交不錯,以兄弟相稱。
柳公寂嘆道“陛下親小人,遠賢臣,楚國危如累卵。”
褚俊淡聲道“既如此,良臣擇主而事,也該棄暗投明了。”
柳公寂面露喜色“賢弟之意,莫非早有打算?”
褚俊笑了笑“愚弟是個俗人,身逢亂世,自當輔佐明主,建功立業,待來日,封妻蔭子,光耀門楣。”
柳公寂贊道“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賢弟正是君子,快人快語,不作矯飾。”
他轉而問道“袁文毅派人招降,依賢弟高見,該如何處置?”
褚俊笑道“兄長認為,秦、吳二國,秦王與吳王,誰更有一統天下之望?”
柳公寂躊躇片刻,嘆道“怕是秦王。”
褚俊心中一動,看樣子,他這位兄長,傾向于投靠吳國。
這倒不足為奇,畢竟,柳公寂是江南人士,自然心向南朝。
即便秦國更為強盛,但長安朝廷皆是北人,難免叫人遲疑,唯恐遭受排擠,不得重用。
喜歡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