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陳設七尊青銅鼎,玉圭一雙,金冊金印。
另有舞者一行八人,共六行,四十八人,對應樂曲章節,跳起六佾之舞。
詩、禮、樂三位一體,每一個動作,都代表一個字,無比莊重肅穆。
待樂聲停歇,竇儀拿起制書,打開黃軸,用雅言唱頌。
“惟天佑十四年,歲次辛丑,十二月冬至日。”
“風雲有感,星象降生。秉文武之姿,懷經濟之器。”
“太尉、驃騎大將軍、秦國公某,器質沖遠,風猷昭茂,宏圖昔著,美業日隆。”
“可封為秦王,加尚書令,司徒。”
“所司具禮,以時冊命。”
制書念完,小黃門奉上玉圭、金冊金印。
群臣齊聲下拜︰“臣等拜見秦王!”
高楷朗聲道︰“免禮,平身!”
“謝秦王!”
隨後,竇儀持制書,唱頌雅言,封張氏為秦王太妃,楊皎為秦王妃,薛采薇為秦王側妃。
話音落下,便有小黃門將制書、金冊金印、銀印,送到延恩、武德二殿。
緊接著,追封高修遠為威王,祖父為景王,曾祖父為宣王。
雅言剛剛停歇,三道金光悄然飛入幽冥,消失不見。
至此,禮成。高楷出太極殿,乘象輅,出承天門,到皇城。
身後,眾內侍撐起赤羅傘蓋,羽葆鼓吹,班劍三十六人。
先到宗廟,上香祭拜。再來到圜丘、郊壇,祭祀五方帝、五谷神。
……
此刻,武德殿中。
蕭宇頌念制書,楊皎、薛采薇與一眾宮人跪接。
“秦王曰︰天下之本,實在于元良;人倫之瑞,是先于內則。”
“咨爾楊氏,門承鼎盛,質稟賢和,動中環佩之節,言成圖史之訓。”
“固可以齊體秦王正妃,佇聞六行之美,以引三善之德。”
“永保祚胤,可不慎歟!”
話音剛落,楊皎下拜道︰“臣妾接旨!”
隨後,蕭宇又持制書,封薛采薇為秦王側妃。
數個小黃門奉上金冊金印,銀印,兩女連忙雙手接過,再度謝恩。
蕭宇拱手道︰“王妃,老臣使命已畢,暫且告退。”
楊皎忙道︰“有勞蕭公了!”
蕭宇道一聲不敢,緩步退出殿門。
薛采薇及一眾宮人下拜︰“妾身、奴婢拜見王妃!”
楊皎雙手扶起,笑道︰“快起來!”
“你我當去拜見太妃。”
薛采薇含笑應是。
延恩殿,竇儀早已將制書念完,奉上太妃之寶。
作為秦王之母,張氏只需坐著一听即可。
禮畢,竇儀告退。蘭桂領著一眾宮娥宦官道賀︰“拜見秦王太妃,恭喜秦王太妃!”
張氏笑道︰“起身吧!”
“謝秦王太妃!”
蘭桂笑贊︰“老夫人當真好福氣,如今已是秦王太妃,待來日,必能母儀天下。”
張氏笑容滿面︰“借你吉言!”
說話間,楊皎、薛采薇、敖鸞,三女聯袂來見,又是一番拜禮。
張氏笑嘆︰“宮中繁文縟節著實多,這拜來拜去的,也沒個停歇,叫人累得慌。”
敖鸞打趣道︰“姑母這就嫌累了?”
“稍後,您還得接受命婦們朝拜呢,那才是大禮儀。”
張氏笑了笑︰“可不得勞累一天。”
環顧左右,卻不見寶貝孫子,忙問︰“ 哥兒呢?”
楊皎笑道︰“這孩子,一大早便閑不住,跑去紫雲閣玩了……”
話未說完,便見 哥兒如同一個炮仗,沖了進來,大呼︰“祖母、阿娘!”
“哎!”婆媳倆連忙應下,听著他童言童語,殿中一片歡欣。
敖鸞望著這其樂融融之景,暗贊︰氣運昌隆,景福惟新,當真好兆頭!
……
兩儀殿。
高楷換上一身常服,戴翼善冠。目如點漆,龍驤虎步。
“孤平六道,劬勞庶政,昧旦求衣。”
“而萬機繁委,成務殷積,特命文武官人,節級頒賜。”
“九官惟敘,四門以穆。務存優洽,稱孤意焉。”
滿朝文武皆拜︰“伏惟秦王之教!”
高楷肅然︰“宣制吧!”
“諾!”王寅虎展開制書,高聲道。
“秦王有令,置中書、門下、尚書三省。”
由于尚未登基稱帝,中書省便暫且以中書舍人為首。
掌侍進奏,參議表章、草擬詔旨制敕及璽書冊命。
下設起居舍人,通事舍人,主書,主事若干人。
“命秘書少監崔皓,為中書舍人,主者施行。”
崔皓大喜下拜︰“謝秦王!”
從今往後,他便是中書省首官了。
高楷鄭重道︰“崔皓,中書舍人所掌,皆機務要政,涉及國家大事。”
“你需謹言慎行,勿要漏泄,稽緩,違失,忘誤,明白麼?”
崔皓神色肅然︰“微臣謹遵秦王教誨!”
“好!”高楷點了點頭。
隨後,王寅虎宣讀制書,設門下省給事中。
掌侍左右,分判省事,監察弘文館繕寫讎校之事。凡百司奏抄,則駁正違失。
下設起居郎,錄事,主事,左補闕,右拾遺若干人。
“秦王有令,命考功郎中王景略,為給事中,主者施行!”
王景略又驚又喜,連忙下拜︰“微臣謝秦王隆恩!”
群臣皆是歆羨,這王景略投靠大王不過數月,便接連擢升,成為門下省首官。
即便與楊燁相比,也不遑多讓了。
高楷揮手請起,叮囑道︰“景略,給事中職責重大,凡制敕有不便于時者,得封奏之;刑獄有未合于理者,得駁正之;天下冤滯無告者,得與御史糾理之。”
“你需明辨是非,兢兢業業,以保善始善終。”
“微臣謹遵秦王教誨!”王景略肅然應下。
緊隨其後,設置尚書省,最高長官尚書令,由高楷親自擔任。
下設尚書左、右丞,侍郎,郎中,員外郎若干人。
“秦王有令,命吏部司郎中楊燁,為尚書左丞,加秦王府長史,領河北道節度使。”
楊燁處變不驚︰“謝秦王!”
眾人卻是驚訝,如今不設尚書左、右僕射,楊燁這個尚書左丞,便是實際上的文官之首。
可見,大王對他信任依舊。
只是,大王又派他出任河北道節度使,不在朝中任職。
這又是何意?
高楷笑道︰“楊燁,你我君臣相伴數載,這還是第一次分別。”
“河北道二十四州,剛剛平定,百姓飽受戰亂,十室九空。”
“有勞你好生治理,使百廢俱興,人民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