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書凡問道︰“微臣有一問,朝廷是想如以前那樣的送點物資出去,不管最後是到了哪個貪官賣給誰,成了誰的東西,入到誰的手里呢?
還是就是純粹的想要賑災,想要讓賑災所用的糧食物資都到難民手里,物之所用呢?”
謝丞相大喊︰“沈狀元你好大的膽子!”
這都是什麼問題?
這就差明說他們這些大臣貪贓枉法了!
雖然往年的賑災之物都沒有多少真正的到災民那里,但該上奏的折子該走的程序一點沒錯,怎麼能這麼往他們這些官員的臉上抹黑呢?
但謝相很聰明的沒有提關于證據的話。
有些事情不追不查無所謂,一旦真要去尋找,證據也不是沒有。
因為只要做過的事情,總歸會有所留痕。
沈書凡一點不慫,在這樣說的時候,他就已經提前向東慶帝要了話了,很坦然的道︰“陛下恕了微臣罪名。
謝相可有不滿?
還是說往年的那些賑災之物,謝丞相其實都知道在哪里?”
“……休得胡言!你你!”謝丞相一時語塞︰“陛下,臣要參沈狀元捏造之罪!”
東慶帝一听則是樂了︰“謝相小心眼兒了不是,狀元爺剛剛說過,朕已經赦了他的罪。”
“……”
堵了謝丞相說不出話來,東慶帝道︰“狀元爺,你繼續,物之所用要如何?”
沈書凡︰“如往年那樣的給貪官的事情微臣就不說了,微臣說說要真正的落到難民手里一事。
陛下,對此,臣有三計︰
一計,提高莊稼產量,缺點需要時間,不是一時半會能產出來的,請陛下減稅農戶,讓咱們東慶子民有恢復生息的時間。
二計,讓富戶開倉放糧,穩定民心,提高商稅,擴沖國庫,缺點富戶商戶不滿,可多送幾個無祿無俸無實權的牌匾之類的,有效期三年,五年的,看朝廷以及富戶心意。
三計,查幾個大的貪官、污吏、富戶、不仁之有銀子之家邸,抄家收東西,此計無缺點,還能騰出空缺讓侯補官員補上,下回再抄。
三計成,災情、國庫空虛,迎刃而解,誰敢在這里面使手段,就抄誰家九族,保準會給陛下錦上添花。
陛下不用下罪己詔,群臣不用掏自己的銀子糧食。
事情圓滿解決,極好!
唯一需要的是各地派有用的欽差大臣。”
“……”
人否?
這是拿他們當韭菜了啊?
還下回再抄?!
偏偏東慶帝卻笑大笑了起來︰“哈哈哈!沈卿說的相當在理,你說的有用的欽差大臣以何為據呢?”
“陛下,微臣需要三碗大米粥。”
東慶帝揮揮手,大太監馬上跑去取粥。
粥取回來了,端到沈書凡的面前,就見沈書凡跑到太和殿的門外去,在殿前的賞花池里抓了幾把土進來。
在東慶帝以及文武大臣的注視下,分為三次撒在了大米粥的上面。
沈書凡道︰“請問哪位大人想吃粥的?”
“……哼!”幾乎都是低聲冷哼,然後所有的文武大臣把臉扭到一邊去了。
抓把土放在粥上給他們吃,這個小狀元是嫌腦袋太重了要挪地方嗎?
東慶帝也納悶,但這是自己請來的幫手,還得壓著那份好奇。
“陛下,眾位大人嫌里面有土不吃!”
“所以呢?”很想笑,但東慶帝沒笑出聲。
當著群臣的面告狀也就這小子能干得出來!
沈書凡道︰“還請陛下派人送去京城門外的難民,並讓他們把剛剛的話以及送繼續當時的場景一字不落的說出來,還有這三碗給最先真誠的想要吃粥的人。”
“來人!”
“是!”
大太監親自帶人騎馬前往,並還帶了兩位畫師。
一盞茶的時辰等的很焦慮。
再回來的時候,帶來了兩位畫師做的畫,以及京城門外的一幕,大太監道︰“回陛下,奴才只來得及問出了四個字︰哪個想吃?
那些難民就烏泱泱的涌過來要搶啊!
幸好御林衛還有城門口的侍衛給攔下了。”
東慶帝示意了一下,沈書凡問了一句話︰“公公有沒有說這粥里有花盆里的土?”
“老奴說了的,沒想到其中一個老者抓起了地上的一大把吃到嘴里,問,問我︰大人,我吃了這種可以吃粥了嗎?”
“您給了嗎?”
“給了的,這位的是給出去的第一碗。
另外兩碗,一個給了磕破頭皮的老太太,他們一家七口分了一碗。
第三碗給了一位孕婦,她要生了,他們全家磕頭求粥。”
大太監想說當時他都差點流眼淚了。
他就是家里條件不好,才主動進宮當奴才,換了銀錢給家里的用,而他在這深宮里成了不男不女的老東西……
“陛下,就算貪污的大人也不稀罕有土有沙子的糧食。
但,真正的難民卻需要,能做到這一步的就是認真負責的大好人,陛下聖裁!
微臣,講完了!”
“……”
滿朝文武再看過來的眼神都變了。
這個小狀元貌似有兩把刷子啊!
就這有土的粥試他們的法子,就不是個正經好人能想得出來的。
還有那抄家嚇唬他們的手段,這陽謀當著他們的面說出來,就是故意在給他們看呢。
讓他們知道,別打主意,否則下一個在外面吃土的可能就是他們!
小世子年紀小,不太可能辦得出來這麼下作的事兒。
難道其實是陛下要拿捏他們……
東慶帝也在糾結。
謝相的面子這次給不了了啊!
狀元郎說的有理且有理有據。
剛剛更是幾次三番的提出赦了他的罪來著……
“沈愛卿說的不錯,各位卿家可還有問題?”
兵部蕭尚書出列道︰“陛下,臣有一問。”
“問。”
蕭尚書問︰“請問沈狀元,你剛剛說的那些話是從何處得知?”
沈書凡︰“有的從書上,我翰林院的書不敢說全東慶國最多,但卻是最齊的,其中就有解決災荒的法子,比如我所在修撰司的其中一列上就有類似。
也有我老師教授的,更有在我老家那邊遇到過的,蕭尚書從小沒吃過類似的苦,不知道很正常,沒人笑話您,畢竟在場的各位不是都不知道嗎?”
“……狀元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