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里正態度誠懇又卑微,不少百姓看得心酸。
“老頭犯錯,里正來給他們擦屁股,這年頭,里正不好當啊......”
“有些老頭就是壞,仗著一把老骨頭了,沒人真敢把他們怎麼樣,就鬧天鬧地的,真是遇到都倒霉。”
常越爾將房里正扶了起來,思索道︰“我是餃環會之人,並非官身。你可是東陶村里正?”
“是、是。小人、不,我姓房......”房里正低頭道︰“公子,給你們添麻煩了,回去之後,我一定好好說說他們!”
常越爾正欲點頭,又覺得好像有哪里不對。
魏老漢一行人大張旗鼓地來,又偃旗息鼓地走。
這般行徑,是不是有點太......雷聲大,雨點小了?
正想著,攙著魏老漢的年輕人腮幫一鼓,突然開口︰“豆子還在地里,我們不走。若是能提前知道餃環會要打......”
“你住嘴!”房里正情緒突然激動,面色狠厲︰“今日哪有你說話的份?趕緊跟我回去!敢跟朝廷搶地,真是無法無天!”
話音落下,他使勁拽住年輕人手臂,想將人帶走,年輕人則杵在原地不動,一雙眼緊緊盯著常越爾。
對上他的目光,常越爾腦中靈光一閃。
——他明白了。
想通之後,常越爾跨步上前,攔住房里正去路。
“事情還未解決,還請房里正留步。”
房里正神色怪異,擠出一抹笑︰“公子還有事嗎?您看,他們這倆老頭耽誤了祭祀,村子里也賠不起,您這不讓我們走......”
“我就問幾句話。”常越爾聲音不冷不淡,語氣不容置喙,“打圍之前,餃環會粗量過場地,還特意派人告知了村中里正,若有百姓耕種荒地,可在打圍前挪走莊稼。為何看這兩位老漢神色,好像絲毫不知此事?”
魏老漢一愣,下意識看向身旁的年輕人。
年輕人微微頷首,目露鼓勵。
他深吸一口氣,扯開嗓子大叫︰“我之前來問你,你分明說那片地在圍外,我才沒去挪豆株。若你早說地在圍內,我今日哪里敢破罐子破摔,來找餃環會鬧!”
房里正面色瞬間僵硬。
百姓也沒想到還有這茬,議論紛紛。
“什麼情況?餃環會的人說,早就派人通知了里正要打圍,可那里正又給老頭說,那片地在圍外?”
“莫不是里正記錯了?”
“我看不應該。老頭不是說了嗎,他還特意問了里正。你們不知道,開荒可累人了,地硬得跟磚似的,肥力還不行,種出來的莊稼也要死不活的。要是自家有地,誰願意去開荒?”
“嘶——你們還記得不?之前那小伙子是不是說過,魏老頭家的地,比荒地還差?”
“嘿,好像是說過!這......到底怎麼回事啊?房里正,你趕緊替自己說兩句啊!”
人群沸騰不已,這次的矛頭,又對準了房里正。
無數道目光落在他身上,他卻死死盯著魏老漢一人。
車廂內,沈箏恍然大悟。
“原來如此,今日竟差點看走眼了。”
華鐸似懂非懂,虛心求教︰“主子,屬下有些捋不明白......”
沈箏笑著看向她︰“說說你的想法?”
華鐸又在腦子里捋了一遍,才緩緩道︰“其實魏老漢他們.......一開始就沒想過要那片地,而是想要地里的莊稼?他們想著來餃環會鬧一鬧,讓第五老爺松口,讓他們把莊稼挪走?”
沈箏搖頭,“不對。他們不是沖著地來的,也不是沖著地里莊稼來的。”
“那他們......?”華鐸這下徹底迷糊了。
沈箏手指伸出窗外,對準一人,“他。”
“房里正?”看著房里正頭頂,華鐸眼中浮現出疑惑。
沈箏收回手指,坐直身子,“最初,我以為他們是沖著地來的。後面听魏老漢說了幾句話,我又覺得他們是沖著莊稼來的,卻仍舊心存疑慮。可當那年輕人開口過後,我才明白,他們要的,不是地,不是莊稼,而是......有人主持公道。”
華鐸好似懂了一點,神色認真地看著她。
她又說︰“他們大張旗鼓地來,說朝廷搶他們的地,就是為了把事情鬧大,讓這件事不好收場。只有這樣,當官的才願意到村子里調查,只要一查,有兩件事,就藏不住了。”
“主子,哪兩件事?”
華鐸覺得,這種不動腦子,只管接話的感覺可真好。
“第一件事,房里正欺騙魏老漢,說那片荒地不在救濟所所屬範圍內。這件事可大可小,房里正能抬出諸多解釋,譬如他一時記錯;譬如他想傳話,但沒找著魏老漢;再譬如......他其實傳話過,但魏老漢自己听岔了。”
華鐸目露崇拜,使勁點頭。
沈箏接著道︰“至于第二件事......可就沒法大事化小了。魏老漢和杜老漢原本的耕地,應該出了問題,並且還和房里正有關。若非房里正長期欺壓他們,不到萬不得已,他們絕不會開荒種莊稼,也不敢破罐子破摔,來餃環會鬧上這麼一通。”
由此看來,今日之事,說是“老實人的反擊”也不為過。
華鐸終于捋清來龍去脈,“那看來魏老漢他們,是真的被房里正欺負狠了,不然怎麼敢算計朝廷,算計餃環會?”
沈箏“嗯”了一聲,視線落在魏老漢身旁,“他們當中,有聰明人。”
華鐸隨她目光看去,“是那穿短打年輕人?”
沈箏點頭。
打一開始,那年輕人便“不經意間”提過——“杜、魏兩家耕地差,甚至不如荒地”。
待到房里正過來之後,他又僵著不走,再一次開口挑明——“魏老漢並不知餃環會打圍。”
想著想著,沈箏突然笑了起來,“甚至......我和餃環會,都被他算了進去。”
華鐸轉頭,目露疑惑。
沈箏掀開窗簾,听著外面沸騰的人聲,道︰“房里正,是被咱們的人尋來的。還有,你想想,餃環會的宗旨是什麼?”
華鐸脫口而出︰“濟世救人,施恩不求報。”
沈箏點頭︰“在救濟所開工這日,出了這種不公之事,餃環會豈能不替百姓討公道?此事對他們和餃環會來說,稱得上互惠互利。”
一方求來了公道,一方換來了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