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養生常識

第2章 黃帝內經中的秋季飲食智慧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山農珍姨 本章︰第2章 黃帝內經中的秋季飲食智慧

    秋風乍起,暑氣漸消,一年的時光又行至豐收的季節。不知您可曾留意,最近清晨起床時是否覺得喉嚨有些干癢?或者皮膚不再如夏日般潤澤?這些細微的變化,正是天地之氣轉換在我們身上的體現。

    《黃帝內經》作為中醫理論的奠基之作,早在兩千多年前就為我們指明了四季養生的方向。其中關于秋季的論述雖篇幅不多,卻句句珠璣,為我們了應對這個特殊季節的智慧指南。今天就讓我們一同探尋,如何通過飲食順應自然,在秋季保持身心健康。

    秋三月,此謂容平認識秋季的天地之氣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記載“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這短短的十二個字,道盡了秋季的本質特征。

    什麼是“容平”?容者,容納、包容;平者,平衡、平和。秋季是萬物成熟、結果收獲的季節,自然界從春夏的生長、勃發轉向收斂、平靜。而“天氣以急”則形容秋風疾勁,掃落葉而清天地;“地氣以明”指大地氣息清明,萬物形態明晰可見。

    這樣的氣候環境對人體會產生什麼影響呢?中醫認為,秋主燥,通于肺。秋季干燥的氣候最容易傷害我們的肺髒,而肺主皮毛,開竅于鼻。這也就是為什麼秋天人們容易感到口干咽燥、皮膚干澀、鼻喉不適的原因。

    您最近是否也感受到了這些變化?不妨在心中做個小小的自查早上起床是否需要立即喝水緩解口干?皮膚是否開始覺得緊繃?這些可能都是秋燥在您身上的表現。

    少辛增酸,以養肝氣《內經》的秋季飲食原則

    《素問•髒氣法時論》提出“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這句話為我們指明了秋季飲食的大方向——少辛增酸。

    為什麼秋季要減少辛辣食物?辛味具有發散、行氣的作用,如蔥、姜、蒜、辣椒等,這些食物在夏季能幫助我們發散濕邪,但到了秋季,自然界本來就在收斂,若再過多食用辛散之品,就會與自然規律相悖,過度耗散人體的精氣。

    反之,酸味食物如山楂、葡萄、石榴、檸檬等,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能夠幫助人體順應自然界的收斂特性,滋養肺陰,防止過度耗散。這正應了《內經》“用酸補之”的教導。

    記得去年秋天,我遇到一位常感疲勞的女士。她非常喜歡辛辣食物,幾乎每餐必配辣椒醬。經詢問得知,她入秋後總覺得氣虛乏力,夜間出汗,喉嚨不適。我建議她暫時減少辛辣,適當增加一些酸性食物如山楂水、葡萄等。兩周後她欣喜地告訴我,不僅疲勞感減輕,連多年的秋季咽干問題也大為緩解。

    滋陰潤燥,以應秋涼秋季食物的選擇之道

    秋季飲食的核心在于“潤”。如何通過日常食物達到潤燥的效果?《內經》雖未詳細列出食物清單,但其理念可以指導我們選擇適合自己的秋季食物。

    白色食物潤肺燥。中醫五行理論中,白色入肺,許多白色食物都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梨是最典型的秋季潤燥佳品,生吃可清肺熱,熟食可滋肺陰。我記得小時候,每到秋天,母親總會為我們炖冰糖雪梨,那清甜潤喉的滋味至今難忘。您不妨也試試這個簡單有效的食療方取雪梨一個,去核放入冰糖少許,隔水蒸熟,每晚食用一次,連服三日,對緩解秋燥引起的干咳有奇效。

    粘滑食物養陰液。銀耳、百合、山藥等帶有粘滑特性的食物,富含膠質,能夠有效滋潤人體陰液。銀耳百合羹是秋季理想的甜品選擇,不僅味美,更能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煮制時注意火候,慢炖出膠,效果更佳。

    堅果種子補精髓。芝麻、核桃、花生等堅果種子類食物富含油脂,能夠潤腸通便,滋陰補髓。《內經》有“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之說,這些濃稠味的食物正是秋季補精的良選。但需注意,堅果雖好,也不可過量,每日一小把即可。

    說到這里,您可能會問這些食物雖然好,但具體應該怎麼搭配食用呢?別急,接下來我就為您一些實用的秋季食譜建議。

    順應自然,食飲有節秋季的飲食習慣調整

    《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提出“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這句話強調了飲食有度的重要性,在秋季尤其如此。

    早餐溫熱,晚餐早食。秋季早晨涼爽,人體陽氣初生,需要溫熱的食物來助陽生發。一碗小米粥配上幾粒紅棗,或者一碗燕麥粥加少許核桃仁,都是不錯的選擇。而隨著日落提前,晚餐也應相應提前,且不宜過飽,以減輕腸胃負擔。

    細嚼慢咽,以滋津液。秋季本身津液易虧,進食時充分咀嚼可以促進唾液分泌,這唾液在中醫被稱為“金津玉液”,是人體自生的潤燥良藥。您不妨嘗試一下下一餐吃飯時,有意識地將每口食物咀嚼101novel.com次以上,感受一下是否飯後口干的感覺會減輕許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多飲湯水,少食生冷。秋季干燥,需要及時補充水分,但切忌大口猛飲,而應小口頻飲。溫熱的湯水比冷飲更能為人體吸收利用。不妨備一個保溫杯,隨身攜帶溫熱的水或淡茶,隨時補充水分。

    我認識一位老先生,年過七旬卻精神矍鑠,皮膚潤澤。他的秋季養生秘訣就是每天必喝自制的“三白湯”銀耳、百合、山藥同煮,稍加冰糖調味,連續飲用整個秋天。他說這比任何昂貴的保健品都管用。

    南北有別,因人而異地域與體質的飲食考量

    中國地域廣闊,南北秋季氣候差異顯著,因此飲食調理也應因地制宜。

    北方秋季干燥多風,燥邪尤為明顯,更需要大量滋陰潤燥之品,如梨、蜂蜜、乳制品等。而南方雖然入秋,但余熱未消,濕氣仍在,飲食上就需要既注意潤燥又要兼顧祛濕,可選用百合、薏米、南瓜等食物。

    更重要的是,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秋季飲食也應因人而異。陰虛體質的人秋季不適感可能更加明顯,需要著重滋陰潤燥;而陽虛體質的人則可能既感燥邪,又畏寒涼,需要溫潤同補,可適當加入一些溫和的食材如雞肉、牛肉等。

    如何判斷自己的體質?這里有個簡單的方法如果您經常感到手心腳心發熱,午後面部潮紅,口干喜飲,可能偏于陰虛;如果經常畏寒怕冷,手腳不溫,易腹瀉,則可能偏于陽虛。當然,準確的體質鑒別還需要專業中醫師的面診。

    秋日美食,藥食同源推薦三道秋季養生食譜

    根據《內經》理念,我為您推薦三道簡單易做的秋季養生食譜

    百合杏仁粥取鮮百合30克,甜杏仁10克,粳米100克。將杏仁研碎,與百合、粳米同煮為粥,最後加入適量冰糖調味。此粥潤肺止咳、清心安神,適合秋季干咳少痰、睡眠不安的人群。

    蜂蜜蘿卜飲白蘿卜切碎,加入適量蜂蜜浸泡,靜置2小時後濾汁飲用。蘿卜降氣化痰,蜂蜜潤燥止咳,兩者合用對秋季燥咳有良效。這是我家中常備的秋季飲品,每次感覺喉嚨不適就會飲用一杯。

    山藥枸杞湯新鮮山藥101novel.com0克,枸杞15克,紅棗5枚,同煮至山藥熟軟即可。山藥補脾肺腎之氣,枸杞滋補肝腎之陰,紅棗補血安神,三者合用氣陰雙補,適合秋季乏力疲勞的人群。

    您不妨選擇其中一道這周末就試試做,感受一下食物帶來的滋養效果。

    收斂神氣,使秋氣平飲食之外的生活調理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指出“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這說明秋季養生不僅是飲食調整,還需要配合起居和精神調攝。

    作息調整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發散轉向收斂,作息也應當隨之調整,早睡早起,順應自然規律。您可能會發現,進入秋季後,自然就比夏天更容易早醒,這是身體在與自然同步的表現。

    情緒管理秋對應悲憂,過度悲傷會損傷肺氣。秋季不妨多參加一些輕松愉快的活動,登高望遠,賞菊觀葉,保持心情平和愉悅。

    適當運動秋季鍛煉不宜過度出汗,以免耗傷津液。散步、太極拳、瑜伽等溫和運動更適合這個季節。

    記得有一年秋天,我遵循這些原則調整生活,不僅順利度過了往常總是口干舌燥的季節,還意外發現自己的睡眠質量提高了不少。您也可以嘗試記錄一下自己的變化,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結語與自然同頻的飲食智慧

    《黃帝內經》的秋季飲食智慧,核心在于“順應自然”。自然界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人體也有相應的生理變化。當我們能夠與自然同頻共振,就能在季節轉換中保持健康平衡。

    秋季飲食不是一成不變的公式,而是一種動態調整的藝術。我們需要根據自身感受、地域氣候、體質特點來靈活應用《內經》的原則。今天分享的這些內容,希望能為您一些參考和啟發。

    您有什麼獨特的秋季飲食經驗嗎?或者在閱讀過程中有什麼疑問?歡迎分享您的想法和體驗,讓我們在交流中共同探索健康生活的之道。

    在這個金風送爽的季節,願您通過合理的飲食調養,收獲健康與平靜,以飽滿的狀態迎接冬天的到來。

    喜歡日常養生常識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日常養生常識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日常養生常識》,方便以後閱讀日常養生常識第2章 黃帝內經中的秋季飲食智慧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日常養生常識第2章 黃帝內經中的秋季飲食智慧並對日常養生常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