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養生常識

第11章 氣血不足怎麼辦?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山農珍姨 本章︰第11章 氣血不足怎麼辦?

    氣血不足的調養之道︰中醫與現代醫學的綜合應對策略

    在中醫理論中,氣血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氣具有推動、溫煦、防御、固攝和氣化等功能,血則具有營養和滋潤全身的作用。氣血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當氣血不足時,人體的髒腑經絡、四肢百骸得不到充分的濡養和溫煦,便會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本文將深入探討氣血不足的成因、表現、危害以及中醫和現代醫學的綜合調理方法,旨在為深受氣血不足困擾的人群提供全面的調養指南。

    一、氣血不足的成因

    一)飲食因素

    飲食不規律,如長期節食、暴飲暴食或過度偏食,均可導致氣血生化無源。過度節食使人體攝入的營養物質不足,脾胃缺乏水谷精微的滋養,無法正常運化氣血。暴飲暴食則易損傷脾胃功能,導致脾胃運化失常,食物不能有效轉化為氣血。此外,長期食用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也會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進而影響氣血的生成。

    二)生活習慣

    現代人長期熬夜、過度勞累、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是導致氣血不足的重要原因。夜間是人體氣血調養和髒腑修復的重要時段,長期熬夜會耗傷人體的氣血,影響肝髒的藏血功能和脾胃的運化功能。過度勞累,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都會使人體氣血消耗過度,而缺乏運動則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脾胃功能減弱,氣血生成不足。

    三)情志因素

    長期處于焦慮、抑郁、緊張等不良情志狀態下,會影響人體的氣機運行和髒腑功能。中醫認為,肝主疏泄,調暢氣機,情志不暢易導致肝氣郁結,進而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使氣血生成受阻。此外,不良情志還會耗傷人體的正氣,導致氣血不足。

    四)年齡與性別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髒腑功能逐漸衰退,氣血生成逐漸減少。尤其是女性,在月經、懷孕、分娩、哺乳等特殊生理時期,會消耗大量的氣血,如果不注意調養,極易出現氣血不足的情況。例如,月經失血過多、孕期營養需求增加、產後氣血虧損等,都可能導致女性氣血不足。

    五)疾病因素

    久病不愈或慢性疾病,如慢性貧血、消化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等,會不斷損耗人體的氣血。慢性貧血使人體血液中的紅細胞、血紅蛋白等含量減少,直接導致氣血不足。消化系統疾病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使氣血生化無源。內分泌系統疾病則可能影響人體的代謝功能,導致氣血生成和調節失常。

    二、氣血不足的表現與危害

    一)表現

    1. 面色與皮膚︰氣血不足者常面色蒼白或萎黃,缺乏光澤,皮膚干燥、粗糙,彈性減退,易出現皺紋、色斑等。這是因為氣血不能充分濡養肌膚所致。

    2. 毛發︰頭發干枯、易分叉、易脫落,甚至出現白發。中醫認為,發為血之余,氣血不足則毛發失于滋養。

    3. 眼楮︰眼楮干澀、視物模糊、眼白混濁,缺乏神采。肝開竅于目,氣血不足影響肝髒功能,進而影響眼楮的正常功能。

    4. 口唇︰口唇淡白,無血色,甚至干裂、起皮。脾開竅于口,氣血不足導致脾胃功能失常,反映在口唇上則出現相應癥狀。

    5. 四肢︰四肢末梢冰涼,尤其是冬季更為明顯,且常伴有麻木、乏力等癥狀。氣血不能溫煦四肢,導致四肢氣血運行不暢。

    6. 精神狀態︰精神萎靡,疲倦乏力,嗜睡或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頭暈耳鳴等。氣血不足影響大腦的氣血供應,導致精神和神經系統功能異常。

    7. 月經與生殖系統︰女性月經量少、月經周期紊亂、閉經、不孕等。氣血不足影響女性生殖系統的正常功能,導致月經失調和生育能力下降。

    二)危害

    氣血不足若不及時調理,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長期氣血不足可導致髒腑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風險。在心血管系統方面,可引起心慌、心悸、心律失常等,嚴重時可發展為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在消化系統方面,可導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痛、胃脹等,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進一步加重氣血不足。在生殖系統方面,女性可出現不孕不育、習慣性流產等,男性可出現性功能障礙等問題。此外,氣血不足還會影響人體的生長發育、衰老進程,降低生活質量,縮短壽命。

    三、中醫調理氣血不足的方法

    一)飲食調養

    1. 多吃補氣血食物︰

    紅棗︰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可直接食用,或與桂圓、蓮子、糯米等煮粥食用,如紅棗桂圓粥。

    桂圓︰能補益心脾、養血安神。可與紅棗、銀耳炖湯,或直接食用桂圓干。

    黑芝麻︰補肝腎、益精血。可炒熟後研末,加入粥、湯或糕點中食用,如黑芝麻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豬肝︰富含鐵等營養物質,有補肝明目、養血的作用。可與菠菜炒食,或做成豬肝湯。

    烏雞︰能滋陰清熱、補肝益腎、健脾止瀉。可炖食,如烏雞湯,加入黃 、黨參等藥材,補氣血效果更佳。

    當歸︰是常用的補血中藥,可與羊肉一起炖煮,制成當歸羊肉湯,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2. 合理搭配食物︰遵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原則,保證食物的多樣性和營養均衡。例如,主食可選擇糙米、全麥面包等粗糧,搭配各種豆類、薯類;蔬菜應多吃菠菜、胡蘿卜、西蘭花等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品種;水果可選擇隻果、橙子、草莓等;肉類可適量攝入瘦肉、魚肉、雞肉等。同時,要注意飲食的寒熱搭配,避免過食生冷或燥熱食物。

    二)中藥調理

    1. 常用中藥方劑︰

    八珍湯︰由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組成,具有益氣補血的功效,適用于氣血兩虛證,癥見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目眩、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心悸怔忡、飲食減少等。

    歸脾湯︰由白術、茯神、黃 、龍眼肉、酸棗仁、人參、木香、甘草、當歸、遠志組成,有益氣補血、健脾養心的作用,常用于心脾氣血兩虛證和脾不統血證,表現為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盜汗虛熱、食少體倦、面色萎黃、便血、皮下紫癜等。

    十全大補湯︰在八珍湯的基礎上加用黃 、肉桂而成,其溫補氣血的作用更強,適用于氣血不足、虛勞咳嗽、食少遺精、腳膝無力、瘡瘍不斂、婦女崩漏等。

    2. 中藥茶飲與藥膳︰

    黃 紅棗茶︰將黃  10 克、紅棗 5 顆洗淨,用開水沖泡,燜 10  15 分鐘後飲用,可補氣養血、增強免疫力。

    枸杞桂圓茶︰取枸杞 10 克、桂圓肉 5 顆,用開水泡服,能滋補肝腎、養血安神。

    黨參炖雞︰將黨參 15 克、母雞 1 只約 1000 克)處理干淨後,與黨參一起放入炖盅內,加適量水,隔水炖 2  3 小時,加鹽調味後食用,可健脾益肺、養血生津。

    三)經絡穴位按摩

    1. 按摩血海穴︰血海穴位于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 2 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用拇指指腹按揉血海穴,每次 3  5 分鐘,以局部酸脹為度。血海穴是人體氣血匯聚之處,按摩此穴可促進氣血生成,調節氣血運行,改善氣血不足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貧血等癥狀。

    2. 揉按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側,犢鼻下 3 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揉足三里穴,每日 2  3 次,每次 3  5 分鐘。足三里穴是胃經的合穴,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的作用,可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提高人體免疫力。

    3. 敲打膽經︰膽經位于人體的側面,從頭部的瞳子穴開始,沿頸部、肩部、側身、下肢外側一直到足部的足竅陰穴。用手握空拳,從臀部開始,沿著膽經的循行路線,自上而下依次敲打,每次敲打 10  15 分鐘,每天 1  2 次。敲打膽經可促進膽汁分泌,幫助消化吸收,調節氣血運行,改善氣血不足導致的頭暈、失眠、乏力等癥狀。

    四)運動養生

    1. 太極拳︰太極拳動作緩慢、柔和,動靜結合,通過身體的運動和呼吸的調節,可促進氣血流通,增強心肺功能,調節脾胃功能,改善人體的氣血狀態。練習太極拳時,要注意姿勢正確、動作連貫、呼吸自然,每天堅持練習 30  60 分鐘。

    2. 八段錦︰八段錦由八個動作組成,每個動作都有特定的姿勢和呼吸方法。其動作舒展優美,如“兩手托天理三焦”可提舉陽氣,“左右開弓似射雕”可調節肺氣,“調理脾胃須單舉”可增強脾胃功能等。經常練習八段錦能促進全身氣血運行,調節髒腑功能,增強體質,緩解氣血不足引起的各種不適。

    3. 瑜伽︰某些瑜伽體式,如樹式、三角式、戰士一式等,可通過身體的伸展、扭轉和平衡練習,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的柔韌性和力量,調節呼吸,改善氣血不足。練習瑜伽時要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進行,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體式和難度級別,避免過度勞累和受傷。

    五)情志調節

    保持心情舒暢、情緒穩定對于氣血不足的調理至關重要。中醫認為,情志過激會損傷髒腑氣血,而平和的心態則有利于氣血的調和。可通過以下方法調節情志︰

    1. 冥想與放松訓練︰每天抽出 15  30 分鐘進行冥想或放松訓練,如深呼吸、漸進性肌肉松弛等。找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坐或躺下來,閉上眼楮,專注于自己的呼吸,排除雜念,使身心得到深度放松,緩解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促進氣血的平穩運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2. 培養興趣愛好︰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書法、繪畫、音樂、舞蹈、園藝等興趣愛好,投入其中,轉移注意力,豐富生活內容,使心情愉悅,有助于調節氣血。例如,書法繪畫可修身養性,音樂舞蹈可抒發情感,園藝勞作可親近自然,這些都對氣血不足的調理有積極作用。

    3. 社交與交流︰積極參與社交活動,與親朋好友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互動,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獲得情感支持和心理安慰。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交氛圍能減輕心理壓力,改善情緒狀態,促進氣血的調和。

    四、現代醫學對氣血不足的認識與干預

    一)營養補充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氣血不足可能與營養不良、貧血、維生素缺乏等因素有關。因此,合理補充營養物質對于改善氣血不足具有重要意義。

    1. 補充鐵劑︰對于缺鐵性貧血導致的氣血不足,可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鐵劑,如硫酸亞鐵、富馬酸亞鐵等。同時,多吃富含鐵的食物,如動物肝髒、瘦肉、豆類、綠葉蔬菜等,以促進鐵的吸收。

    2. 補充維生素︰維生素 c、維生素 b12、葉酸等維生素對于紅細胞的生成和神經系統的功能至關重要。可通過食用新鮮水果、蔬菜、肉類、蛋類、奶制品等食物來補充維生素,必要時可服用維生素制劑。

    3. 補充蛋白質︰蛋白質是身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攝入足夠的優質蛋白質有助于維持身體的正常功能和造血功能。可選擇瘦肉、魚類、豆類、蛋類、奶制品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二)治療基礎疾病

    對于由慢性疾病引起的氣血不足,如慢性貧血、消化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等,應積極治療基礎疾病。例如,對于慢性貧血,要明確貧血的類型和病因,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如補充鐵劑、維生素 b12、葉酸,治療失血原因等;對于消化系統疾病,要進行規範的治療,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對于內分泌系統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癥,要補充甲狀腺激素,調節內分泌功能,從而從根本上改善氣血不足的狀況。

    三)生活方式調整

    現代醫學同樣強調生活方式調整對于改善氣血不足的重要性。

    1. 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每晚 7  8 小時的高質量睡眠有助于身體的恢復和氣血的調養。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2. 適度運動︰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和運動能力,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以及力量訓練、瑜伽等運動。每周進行至少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可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不足。

    3. 戒煙限酒︰吸煙和過量飲酒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影響氣血的生成和運行。戒煙可減少有害物質對身體的損害,限酒可避免酒精對肝髒等器官的損傷,有利于氣血的調養。

    氣血不足是一種常見的健康問題,對人體的身心健康會產生諸多不利影響。通過中醫的飲食調養、中藥調理、經絡穴位按摩、運動養生、情志調節以及現代醫學的營養補充、基礎疾病治療、生活方式調整等綜合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氣血不足的狀況,提高人體的氣血水平,增強體質,預防疾病,提高生活質量。在調理氣血不足的過程中,應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調養方案,並長期堅持,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喜歡日常養生常識請大家收藏︰()日常養生常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日常養生常識》,方便以後閱讀日常養生常識第11章 氣血不足怎麼辦?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日常養生常識第11章 氣血不足怎麼辦?並對日常養生常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