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顧南把鐵蛋送到了後廚。一進後廚,他目光快速掃過,見灶台干淨整潔,食材碼放得整整齊齊,各項事務都被鐘義安排得妥妥帖帖,心里頓時踏實了不少。如今後廚漸漸由馬華掌勺炒菜,這小子的手藝肉眼可見地進步著,炒出來的菜香氣撲鼻,色澤鮮亮,味道更是沒得說。顧南看在眼里,暗暗點頭,沒多停留便轉身離開了。
按原著的脈絡來看,馬華到了最後也始終沒能真正獨當一面,這背後的癥結,其實全在于何雨柱心里那點“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顧慮。
正因如此,何雨柱教馬華手藝時,從來都是有所保留的。那些真正的看家本領、火候上的微妙拿捏、調味時的獨門心得,他從不會和盤托出,總在關鍵處留著一手。就連後來的那個胖子,也覺得自己把何雨柱的廚藝學了個八九不離十,時常帶著幾分自得,以為自己已經能取而代之。
可事實終究瞞不住——何雨柱壓根就沒把真本事傳給胖子。也恰恰是這件事,陰差陽錯地成了何雨柱的一道護身符,在關鍵時刻救了他一回。要知道,以胖子的性子,一旦真的學全了手藝,憑著他那點私心和算計,必定會想方設法把何雨柱排擠出去,好自己獨攬後廚的大權。
另一邊,顧南對鐘義向來是一百個放心。鐘義這人,做事向來踏實穩重,從不投機取巧,論人品更是沒得挑,忠厚本分,讓人信得過。把後廚交給他打理,顧南心里踏實,自己也不用再費多少心思去操心那些瑣碎的事。
再說了,顧南如今早已不是後廚的人,這次過來也不過是隨便看看情況。往後,後廚的大小事務,就都得靠鐘義一力承擔了。
回到辦公室,顧南望著窗外,心里清楚時間越來越緊迫,但該安排的他都已經布置妥當。他心里有底,等那件事真的發生時,只要自己安分守己,不踩紅線,就算是李副廠長想找他麻煩,也挑不出錯處,自然拿他沒辦法。
再說四合院里,閆解曠還在那兒偷偷盯著,卻什麼實質性的動靜都沒瞧見,只隱約听到賈張氏和棒梗嘀咕了不少話。他听得斷斷續續,沒完全听清,但也琢磨著,這些話八成和後院聾老太太那房子有關。
一天時間悄然過去,顧南注意到軋鋼廠的生產節奏明顯慢了不少,卻沒說什麼。他心里清楚,這是有些人開始心虛害怕了,亂了陣腳才會效率下降,這都在他的預料之中。
傍晚,顧南回到四合院,一眼就看到閆解曠還在中院徘徊。他心里一喜,知道這一步棋成了。只要閆解曠還在中院盯著,就說明閆埠貴已經信了自己的話。往後,等賈家和劉海中商量事情時,閆解曠肯定會一五一十地告訴閆埠貴——這正是顧南想要的結果。
到時候四合院里必定會熱鬧非凡,賈家與劉家這兩家較上勁,倒要看看最後誰能佔得上風。不過話說回來,不管他們誰勝誰負,只要上面的人知道有人打聾老太太家房子的主意,那這事啊,想都別想能成!
果然,到了下午,賈張氏正坐在家里翹首以盼。秦淮茹走進屋,看著她說道︰“媽,易大爺說了,讓咱們去劉家,到時候一起商量商量,看看那房子該怎麼劃分。”
賈張氏一听,臉上的表情頓時垮了下來,滿是不高興。按她原先的盤算,那房子本該全被自家霸佔才對,哪想到現在要跟劉海中家對半分,心里頭自然憋著一股火。她沒好氣地嘟囔道︰“還以為易中海有點真本事呢,沒想到現在這麼無能,連這點小事都辦不明白!”
秦淮茹見她動了氣,趕忙勸道︰“媽,您也別這麼說。畢竟現在易中海只是個三級鉗工,不再是以前那個風光的八級鉗工了,威信自然比不上從前了。”
賈張氏還想再抱怨幾句,秦淮茹卻話鋒一轉,提醒道︰“媽,您可別忘了,咱們現在還得靠著易中海幫忙呢。他雖說現在只是三級鉗工,但手里頭肯定還有些存款,這對咱們來說可是能派上大用場的。”
賈張氏一听這話,瞬間就明白了過來。可不是嘛,易中海以前好歹是八級鉗工,一個月工資最起碼將近一百塊,家里又沒什麼額外開銷,這些年下來,怎麼可能沒攢下錢?這麼一想,她心里的火氣消了些。
賈張氏看著秦淮茹,撇了撇嘴說道︰“行了,易中海雖說窩囊,但也犯不著對他太客氣。這四合院里,除了棒梗以後能給他養老送終,還有誰會真把他當回事啊?”
秦淮茹心里其實也是這麼想的,但她可不會傻到說出來。畢竟這話要是傳到易中海耳朵里,那可就麻煩了。易中海雖說現在只是個三級鉗工,但在軋鋼廠待了這麼多年,多少還是認識些人的,指不定哪天就用得上人家。
秦淮茹看著賈張氏,認真地叮囑道︰“媽,有些話心里想想就好,可別隨便說出口。要是被易中海听見了,那可就糟了。沒了他的幫襯,咱們家的日子真就難以為繼了。”
賈張氏心里雖仍有怨氣,但也知道秦淮茹說的是實情,于是便不再作聲了。
母女倆出門的時候,正好遇上了易中海。秦淮茹正想開口打個招呼,賈張氏卻已經徑直走了過去。秦淮茹心里咯 一下,還真怕賈張氏說出什麼不中听的話來。
沒想到賈張氏臉上竟堆起了笑容,看著易中海說道︰“老易啊,你也知道我們家這情況,孤兒寡母的不容易。到了劉家那邊,你可得好好幫我們說道說道,能多佔點地方就多佔點,孩子們漸漸大了,實在住不開了。”
秦淮茹見狀,暗暗松了口氣,沒想到賈張氏這會兒還挺會說話。她趕忙跟著附和道︰“是啊,易大爺,我媽說的確實在理。您看小當和槐花一天天長大,姐妹倆跟我們擠在一間屋里,實在太不方便了,能多些地方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