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屬虛構,歷史架空,都是白話文,腦子寄存處)
按照原有的歷史軌跡來看,如果一切都按照既定的路線發展,那麼麴義所率領的這支先登死士,在界橋大戰中與弓弩兵緊密配合,將會給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大軍帶來沉重打擊,並因此一戰成名。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公孫瓚早已成為歷史的塵埃,而此時的先登死士,也僅僅只是麴義的親兵而已,他們默默無聞地在袁紹的營帳下效力,甚至連那一萬名弓弩兵,也暫時只能在袁紹大營的圍牆之後堅守陣地。
與此同時,投石機正在按部就班地建造著。
站在防御圍牆上的袁紹等人,雖然見多識廣,但當他們看到那逐漸成型的投石機時,心中仍然大為震撼。畢竟,在古老的典籍中,確實有關于投石車和投石機這兩樣東西的記載。
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變遷,大漢的強盛使得這些攻城器械逐漸被淘汰。畢竟,在與邊境的異族作戰時,並不需要攻城器械,更需要的是守城的弩車以及一些防御手段。
投石機作為一種古老而強大的攻城武器,曾經在戰爭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它逐漸被其他更先進的武器所取代,最終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
如今,投石機已經成功地被收錄進了大漢皇宮的藏書閣中,成為了珍貴的典籍之一。除了一些世家的私人藏書外,這種古老的武器已經鮮為人知。
在這個時代,最為了解投石車的人當屬劉曄,對軍事器械有著濃厚的興趣和深入的研究。然而,此時的劉曄正效力于曹操的營帳之下,尚未有機會將自己的知識應用于實踐。
劉曄出身漢室宗親,對于大漢皇宮的藏書閣自然是輕車熟路。在他年輕的時候,他經常出入其中,翻閱各種古籍,其中自然也包括關于投石車的記載。然而,僅僅依靠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要真正掌握投石車的制造和使用技巧,還需要實際的操作經驗。
在原有的歷史中,劉曄最終還是成功地建造出了投石車。不過,由于曹操的命名習慣,這種投石車被稱為“霹靂車”。
投石車和投石機雖然都屬于投石類武器,但它們之間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區別。投石車是可以移動的,而投石機則相對固定。投石車需要人力推動才能移動和發射石塊,而投石機則需要人工拆解和重新組裝。此外,投石車在適應不同地形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投石機則相對更為靈活。
總的來說,投石車在戰場上具有更高的機動性和靈活性,但其威力和射程可能相對較小。而投石機雖然威力較大,但由于其固定的特點,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受到限制。
隨著時間的推移,那座巨大的投石機逐漸展露出它的全貌,每一個部件都被精心安裝到位,仿佛一件即將完工的藝術品。然而,袁紹的心情卻並未因這壯觀的景象而輕松,反而被一種淡淡的不安所籠罩。
與袁紹的心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麾下那些謀士們的反應。他們緊盯著那逐漸成型的投石機,眉頭微皺,似乎在思考著什麼重要的問題。他們的目光銳利而精明,仿佛能透過這龐然大物看到其中隱藏的秘密。
這些謀士們當然知道這是投石機,這種強大的攻城武器他們早有耳聞。只是由于距離太遠,他們無法看清投石機的具體構造和細節,這讓他們感到十分遺憾。如果能夠繳獲一兩架投石機,他們有足夠的信心憑借自己的智慧和經驗仿造出同樣威力巨大的武器。
袁紹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果斷地將自己麾下的能工巧匠們全部派往圍牆處,讓他們仔細觀察太平天國的投石機,試圖從中獲取一些有用的信息。然而,由于距離的限制,這些工匠們只能遠遠地觀望,雖然可以大致了解投石機的外觀和一些基本構造,但對于關鍵的細節部分卻無法看清,因此只能建造出一個簡單的雛形,根本無法投入實際使用。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投石機的建造工作也逐漸接近尾聲。與此同時,閹奴們被裝備上了鋒利的漢劍和堅固的盾牌,他們將在投石機的前方組成一道嚴密的防御線,以保護這台重要的攻城武器免受敵人的攻擊。
“試射!”執旗官站在高台上,手持令旗,高聲呼喊。他的聲音在戰場上回蕩,清晰地傳入每一個士兵的耳中。
與此同時,觀察員和操作手們迅速行動起來。他們彼此配合默契,通過調整投石機的角度和力度,將其調校到一個能夠精確攻擊到袁紹大營的方向。
“填充巨石!”執旗官再次高喊,手中的令旗在空中舞動,仿佛指揮著一場盛大的演出。力士們听到命令後,立刻行動起來。他們哼哧哼哧地用力,將巨大的石塊一塊一塊地搬運到投石機上,確保每一塊石頭都被準確地放置在投石機的彈槽中。
“發射!”當所有準備工作都完成後,執旗官下達了最後的命令。他猛地一揮令旗,這一揮,不僅代表著命令的下達,更像是點燃了戰爭的導火索。
投石機緩緩開始運作,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隨著齒輪的轉動,投石機的彈臂逐漸被拉起,巨大的石塊被緊緊地卡在彈槽中,蓄勢待發。
終于,當彈臂被拉到最高點時,投石機猛地釋放出巨大的力量。伴隨著破空之聲,巨石如同一顆炮彈一般,以驚人的速度向著袁紹大營疾馳而去。
袁紹等人完全沒有預料到這突如其來的攻擊,他們驚愕地看著那塊巨大的石塊如同一座小山般朝他們砸來。好在武將們反應迅速,他們立刻意識到危險,毫不猶豫地拉著袁紹和謀士們迅速撤離圍牆之上,尋找可以躲避的掩體。
一時間,袁紹大營圍牆上一片混亂,士卒們四處奔逃,尋找安全的地方。而那塊巨大的石塊則無情地砸向袁紹大營,引發了一陣驚天動地的巨響和煙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