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屬虛構,歷史架空,都是白話文,腦子寄存處)
與袁紹大營那邊熱火朝天、緊鑼密鼓地建造防御工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林北大營之中正在進行著一場激烈異常的辯論。這場辯論的主題只有一個,那就是如何能夠迅速而有效地消滅袁紹的軍隊。
在這個營帳里,各種奇思妙想如泉涌般涌現出來。有的將領主張直接發動強攻,以強大的兵力優勢一舉擊潰袁紹;有的則建議采用迂回戰術,從側面或背後襲擊袁紹的營地;還有的提出利用地形和天氣等自然條件,制造有利于己方的作戰環境。
與此同時,後續的部隊也在悄然地抵達林北大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李儒和賈詡這兩位漢末時期的危險極端分子。他們在奉天安定下來之後,便率領著西涼鐵騎馬不停蹄地趕到了這里,目的只有一個——听從林北的命令,與袁紹的大軍展開一場生死較量。
在奉天的時候,李儒和賈詡二人仔細研究了許多太平天國戰爭的案宗。通過對這些歷史資料的深入分析,他們對于太平天國的攻城器械有了相當深入的了解。
基于這些知識,李儒提出了一個極其精妙的建議︰讓騎兵向前推進,然後在投石機的攻擊範圍內,將整個袁紹大軍籠罩其中。一旦投石機建造完成,便立刻發動猛烈的攻勢。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投石機的威力,還能對袁紹大軍造成致命的打擊。
李儒的建議一經提出,立刻引起了周圍許多武將的共鳴和支持。畢竟,在戰爭中,多數人的意見往往更具影響力。于是,最終的決策權落在了林北手中。只要林北點頭,這個建議就能馬上付諸實施。
林北的目光緩緩掃過眾人,最後停留在賈詡身上。他原本期待著賈詡能給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但就在賈詡準備開口時,林北心中突然升起一種不祥的預感。他想到了後世對賈詡的評價,立刻判斷出賈詡定然沒有憋什麼好屁。
果然,賈詡面帶微笑,侃侃而談道︰“依我之見,我們不妨在投石機上堆積尸體,將這些尸體當作彈藥,投向敵方的營地。如此一來,敵方大營必然會成為瘟疫的溫床,疫病一旦爆發,敵軍必將大亂。”
這個計策雖然狠毒,但確實是個絕妙的點子。林北心中不禁為之一動,然而,他內心深處的良知卻在不斷地提醒他,這樣做實在太過殘忍。而且,周圍的武將們也紛紛表示反對,認為這種手段過于卑劣,有違道義。
盡管林北對這個計策頗為心動,但面對眾人的反對和自己內心的掙扎,他最終還是決定放棄這個方案。畢竟,戰爭雖然殘酷,但也不能不擇手段。袁紹率領的大軍人數眾多,如果瘟疫真的在敵營中蔓延開來,那後果將不堪設想,不僅會給敵軍帶來巨大的災難,也可能會殃及無辜的百姓。
騎兵隊伍率先推進向前,後續步兵隊伍掩護著工匠以及閹奴也大步向前,粗略的估算抵達指定的區域之後,工匠們手持各種工具,如錘子、鉗子、鋸子等,開始忙碌地工作起來。他們熟練地將各種零部件拼湊在一起,發出清脆的“叮叮當當”聲,仿佛在演奏一場獨特的交響樂。
閹奴們則展現出了驚人的體力和耐力,他們搬運著沉重的器械和木材,按照工匠的指示準確地放置在相應的位置上。在步兵的監工下,閹奴們不敢有絲毫懈怠,努力完成每一個任務。
張牛角所在的軍區位于幽州邊防,靠近冀州,這里儲存著大量的物資和器械。投石機也不例外,它們被拆卸後存放在倉庫里,等待需要時重新組裝。由于物資充足,工匠們能夠迅速地將投石機組裝成型,使其逐漸展現出原本的模樣。
與此同時,袁軍在自己的大營中遠遠地觀察著前方熱火朝天的景象。他們看到太平天國的人員正在忙碌地組裝投石機,心中不禁升起一絲疑惑。面對如此情況見識淺薄的他們也不知道敵軍是要做些什麼。對于這種異常情況,袁軍早已向袁紹的帥帳中做了詳細的匯報。
袁紹和他麾下的武將軍師們听聞此事後,經過一番商議,決定采取“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策略。他們認為,目前的情況還不明朗,不宜輕易行動,按兵不動才是最為穩妥的選擇。
投石機的組裝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工人們熟練地操作著各種工具,將各個部件精確地拼接在一起。整個場面顯得繁忙而有序。
與此同時,袁紹及其麾下的軍師和武將們也陸續抵達了已經建好的防御簡易城牆。他們站在城牆上,俯瞰著下方還在忙碌的太平天國眾人。
太平天國的軍隊人數眾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密密麻麻、不斷巡邏游走的騎兵隊伍。這些騎兵們身著黑色鎧甲,手持長槍,威風凜凜。袁紹凝視著他們,心中不禁涌起一陣羨慕之情。
在目前所有的諸侯之中,太平天國的騎兵無疑是最多的。這些騎兵不僅數量眾多,而且訓練有素,戰斗力極強。袁紹心想,如果自己也能擁有如此規模的騎兵,再加上袁家的深厚底蘊以及從韓馥那里繳獲的弓弩隊伍,那麼統一整個北方簡直就是易如反掌之事。
為了表示對麴義的器重,並安撫那些投降的人員,袁紹決定將從韓馥手中奪得的一萬弓弩手全部交由麴義統領。這一決定讓那些原本在韓馥麾下的將領們深感欣慰,他們紛紛認為袁紹是一個明智的主公,對于降將都如此器重。于是,這些將領們對袁紹的忠心也如火焰一般,騰騰往上漲。
麴義也不辜負袁紹的看重,將這些士卒全都整合起來,組合成為了一支龐大的隊伍,而且麴義將自己親衛命為先登死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