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古麗的畫被掛在了博物館的“小小守護者”展區,旁邊還貼著其他孩子的作品——有畫九層妖樓日出的,有畫老藝人織地毯的,還有用彩泥捏出的青銅密符模型。每天來參觀的游客看到這些稚嫩卻充滿誠意的作品,都會忍不住駐足,有的還會拿出手機拍照,分享到社交平台上。漸漸地,“九層妖樓有群小小守護者”的故事在網上傳開,越來越多的家長帶著孩子來博物館,希望孩子能從小培養文物保護意識。
這天,吳賢正在給一群孩子講解絲綢之路古地圖,突然看到人群里有個熟悉的身影——是之前寄沙棘果的那個小姑娘,她身邊還跟著一個比她小幾歲的男孩,手里拿著一本《九層妖樓西域歷史的守護者》,封面上已經被翻得有些卷邊。
“你怎麼來了?”吳賢驚喜地走過去。
小姑娘笑著舉起手里的書“我帶著弟弟來的!我跟他說這里有很多文物和故事,他非要來看看。而且我這次還帶了奶奶新曬的沙棘果,想放在博物館里,和上次那顆作伴。”
吳賢接過裝著沙棘果的小布包,心里暖暖的。他帶著姐弟倆來到“小小守護者”展區,指著阿依古麗的畫說“你們看,這是附近村子里的阿依古麗畫的,她現在每天都來文化書屋看書,還跟著馬奶奶學刺繡呢。”
小男孩睜大眼楮,指著畫里的九層妖樓“姐姐,我以後也要畫妖樓,還要學那個會唱歌的爺爺唱民歌!”
小姑娘點點頭“好啊,我們以後一起當文物守護者!”
看著姐弟倆的樣子,吳賢突然有了一個想法——在傳承基地開設“小小守護者培訓班”,每周六邀請孩子們來這里,跟著老藝人學簡單的手藝,听爺爺和李建國講文物故事,讓更多孩子從小接觸和喜歡上傳統文化。
他把這個想法告訴李建國和爺爺後,兩人都很支持。李建國還特意聯系了當地的學校,希望學校能推薦有興趣的孩子來參加。消息一傳開,報名的孩子絡繹不絕,第一批就來了二十多個。
培訓班開課那天,馬奶奶教孩子們織簡單的地毯紋樣,牧民老人教孩子們唱西域兒歌,吳老狗則坐在院子里,給孩子們講他當年在九層妖樓里的經歷。孩子們听得入了迷,有的還拿出筆記本,認真地記著筆記。一個戴眼鏡的小男孩問“吳爺爺,您當年遇到守樓妖的時候,不怕嗎?”
吳老狗笑著說“怕啊,但我想到那些文物還等著人守護,就不害怕了。你們現在好好學習,以後也能像叔叔阿姨一樣,守護好這些寶貝。”
孩子們的熱情很高,每次培訓班開課,都早早地來到傳承基地。有的孩子還會把自己做的小手藝帶回家,送給爸爸媽媽,告訴他們要保護文物、傳承文化。有個孩子的媽媽特意找到吳賢,感激地說“我家孩子以前總愛玩手機,自從參加了培訓班,每天都要跟我們講文物故事,還會主動看歷史書,變化太大了!”
就在“小小守護者培訓班”辦得有聲有色時,博物館收到了一個好消息——之前掃描的九層妖樓七層圖騰牆3d模型,入選了“全國文物數字化保護優秀案例”,國家文物局還邀請他們去北京參加表彰大會,分享文物數字化保護的經驗。
去北京的那天,吳賢和李建國帶著3d模型的演示設備,還有孩子們畫的九層妖樓作品。在表彰大會上,吳賢向來自全國各地的文物工作者介紹了九層妖樓圖騰牆的數字化保護過程,還展示了孩子們的作品。當大屏幕上出現孩子們稚嫩的畫作時,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一位來自故宮博物院的專家握著吳賢的手說“你們做得太好了!文物保護不僅要靠科技,還要靠一代代人的傳承。讓孩子從小參與進來,就是最好的傳承方式。”
吳賢點點頭“我們也是想讓更多人知道,文物保護不是少數人的事,而是每個人的責任。”
從北京回來後,吳賢更加堅定了“科技+傳承”的文物保護思路。他聯系了省科技廳,申請了文物數字化保護的專項經費,計劃用更先進的技術,對九層妖樓的其他樓層進行掃描,建立完整的數字檔案。同時,他還想把孩子們的文物故事和小手藝,做成動畫短片,放在網上播放,讓更多人看到。
省科技廳很快批準了他們的申請,還派來了專業的技術團隊,協助他們進行掃描工作。這次掃描不僅包括妖樓的內部結構和文物,還對妖樓周圍的生態環境進行了監測,建立了“文物+生態”雙保護的數據庫。技術團隊的負責人說“羅布泊的生態很脆弱,文物保護和生態保護相輔相成,只有保護好生態環境,才能更好地保護文物。”
吳賢很認同這個觀點,他和李建國商量後,在保護站成立了“生態保護小組”,組織志願者和孩子們定期在妖樓周圍植樹、清理垃圾,還向附近的牧民宣傳生態保護的重要性。牧民們很支持,紛紛加入進來,有的還騎著馬,在牧場周圍巡邏,防止有人破壞植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有一次,一群游客在妖樓附近亂扔垃圾,牧民阿力看到後,趕緊上前制止“這里的草和樹都很難長,垃圾會污染土地,還會影響文物。你們要是喜歡這里,就請好好保護它。”
游客們不好意思地撿起垃圾,還主動加入了清理垃圾的隊伍。阿力笑著說“這就對了,咱們一起保護好這里,讓以後的人也能看到這麼美的風景和珍貴的文物。”
隨著文物保護和生態保護工作的推進,九層妖樓周圍的環境越來越好,曾經光禿禿的戈壁灘上,長出了一片片紅柳和沙棘,偶爾還能看到幾只候鳥在這里停留。孩子們在培訓班活動時,還會順便給小樹澆水,看著小樹一天天長大,心里滿是成就感。
這天,吳賢正在整理九層妖樓的數字檔案,突然接到一個電話,是之前那位英國教授打來的。教授興奮地說“吳,我們博物館想和你們合作,舉辦一場‘西域文明展’,把你們的文物數字模型和孩子們的作品都展出來,讓更多英國人了解中國的西域文化!”
吳賢激動地說“太好了!我們很樂意合作!”
經過幾個月的籌備,“西域文明展”在英國倫敦的一家博物館開幕了。展覽不僅展示了九層妖樓圖騰牆的3d模型、絲綢之路古地圖的復制品,還有孩子們畫的九層妖樓作品和傳承基地制作的文創產品。開幕當天,展廳里擠滿了觀眾,很多人都是第一次了解中國的西域文化,紛紛表示震撼。
英國教授在開幕式上說“這次展覽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西域文化的魅力,也看到了中國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的努力。文化沒有國界,希望通過這次展覽,能促進中英兩國的文化交流,讓更多人關注和保護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
遠在格爾木的吳賢,通過視頻連線觀看了開幕式。當他看到屏幕上孩子們的作品被觀眾稱贊時,心里滿是自豪。他知道,這不僅是一次文化交流,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展示——中國的傳統文化,值得被世界看見。
展覽結束後,很多英國的學校和文化機構都聯系保護站,希望能開展合作,比如組織學生線上交流,或者邀請“小小守護者”們分享文物故事。吳賢和李建國商量後,決定開展“中英小小守護者”線上交流活動,讓兩國的孩子一起分享各自的歷史文化,培養跨文化交流的意識。
第一次線上交流活動,中國的孩子們給英國的孩子講九層妖樓的故事,展示自己做的小手藝;英國的孩子則給中國的孩子講英國的城堡歷史,展示自己畫的城堡畫作。雖然語言不同,但孩子們的熱情相同,通過翻譯和手勢,彼此交流得很開心。一個英國的小女孩說“我以後想去中國,看看九層妖樓,和你們一起保護文物!”
中國的孩子也說“我們也想去英國,看看你們的城堡!”
線上交流活動的成功,讓吳賢看到了文化傳承的無限可能。他開始計劃,等疫情結束後,組織“小小守護者”們去北京、西安等地的博物館參觀,讓他們見識更多的文物,開闊眼界;同時,也邀請國外的孩子來格爾木,親身感受九層妖樓的魅力和西域文化的獨特。
這天,吳賢正在給“小小守護者培訓班”的孩子們上課,阿依古麗突然舉起手“吳叔叔,我們什麼時候能去北京看故宮啊?我想看看那里的文物,還想把我們的九層妖樓故事講給故宮的小朋友听。”
吳賢笑著說“很快就會有機會的!等你們學好知識,練好手藝,我們就一起去北京,還要去更多地方,把西域文化的故事講給更多人听。”
孩子們興奮地歡呼起來,眼里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看著孩子們的笑臉,吳賢想起了爺爺說過的話“文物是歷史的見證,文化是民族的根魂。”他知道,只要這根魂還在,只要一代代人還在為傳承文化努力,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就會永遠鮮活,永遠充滿力量。
夕陽西下,金色的陽光灑在傳承基地的院子里,孩子們在院子里奔跑打鬧,馬奶奶坐在屋檐下,手里織著地毯,牧民老人哼著西域兒歌,吳老狗則坐在一旁,給孩子們講著古老的故事。這畫面溫馨而美好,像一幅流動的西域風情畫。
吳賢站在院子里,看著眼前的一切,心里充滿了希望。他知道,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的路還很長,但只要有這份堅守和熱愛,只要有這些可愛的孩子和可敬的人們,這條路就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戈壁灘上的風輕輕吹過,帶著沙棘的清香,也帶著文化傳承的希望。遠處的九層妖樓靜靜地矗立著,像一位沉默的守護者,見證著這一切,也等待著更多故事的發生。而吳賢和他的伙伴們,也將繼續在這條路上,堅定地走下去,書寫更多關于守護、關于傳承、關于希望的故事。
“吳叔叔,故宮的紅牆真的像故事里說的那麼紅嗎?”出發去北京的前一晚,阿依古麗攥著剛收拾好的小背包,趴在博物館的展櫃前,眼楮亮晶晶地盯著玻璃里的故宮文創明信片。吳賢蹲下來,幫她理了理額前的碎發“比故事里還紅呢,等我們到了,還能看到太和殿的琉璃瓦,在太陽底下會發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這次“小小守護者北京行”,一共選了12個孩子,最大的14歲,最小的就是9歲的阿依古麗。出發那天,格爾木機場擠滿了送別的人,馬奶奶把親手織的西域花紋圍巾塞給每個孩子“到了北京冷,記得圍上,別凍著。”牧民老人則把錄好的民歌u盤交給吳賢“要是孩子們想家鄉了,就听听這個。”
飛機降落在北京時,天剛蒙蒙亮。當孩子們看到遠處故宮的輪廓時,都忍不住趴在車窗上驚呼。“那就是故宮嗎?好大啊!”“比九層妖樓還高!”吳賢笑著說“故宮里藏著更多的文物和故事,接下來的幾天,咱們就一起去探索。”
在故宮的第一天,他們跟著講解員參觀了太和殿、乾清宮,看到了皇帝的龍椅、古代的鐘表,還有精美的瓷器。阿依古麗站在一幅西域風情的古畫前,久久不肯離開“吳叔叔,你看這畫上的駱駝,和我們戈壁灘上的一樣!”吳賢點點頭“這說明很久以前,西域和中原就有很多交流了,這些畫就是最好的證據。”
下午,他們還和故宮的“小小講解員”們一起交流。故宮的孩子們給他們講故宮的歷史故事,格爾木的孩子們則拿出自己做的刺繡小手帕、地毯紋樣畫,分享九層妖樓的傳說。一個故宮的小男孩拿著阿依古麗繡的駱駝手帕,羨慕地說“這個真好看,我也想學刺繡,以後也能做這麼漂亮的東西。”阿依古麗開心地說“等你去格爾木,我讓馬奶奶教你!”
在北京的幾天里,他們還去了國家博物館,看到了三星堆的青銅面具、漢代的兵馬俑;去了頤和園,听講解員講古代皇家園林的故事;還去了北京的胡同,體驗了老北京的生活,吃了炸醬面、驢打滾。孩子們把每天的見聞都記在筆記本上,有的還畫了下來,準備回去後分享給村里的小伙伴。
離開北京的前一天,孩子們特意去了天安門廣場,看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阿依古麗舉起右手,學著大人的樣子敬了個禮,眼里滿是認真“吳叔叔,我以後要保護好我們的文物,還要讓更多人知道我們的文化,就像五星紅旗一樣,永遠鮮艷。”
回到格爾木後,孩子們成了“小明星”,村里的小伙伴們都圍著他們,听他們講北京的故事,看他們拍的照片、畫的畫。阿依古麗還在學校里組織了一場“北京行分享會”,把故宮的文物故事、國家博物館的珍貴藏品,都講給同學們听,還教大家做簡單的刺繡。
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對文物和傳統文化感興趣,“小小守護者培訓班”的人數從最初的101novel.com多個,增加到了50多個。吳賢和老藝人們不得不分成兩個班,一個班教刺繡、地毯編織,一個班教西域民歌、傳統故事,每天傳承基地都充滿了孩子們的笑聲。
這天,吳賢收到了故宮博物院的來信,信里說,他們想和九層妖樓保護站合作,舉辦一場“西域與中原文明對話”特展,把九層妖樓的文物數字模型、孩子們的作品,和故宮的西域相關文物一起展出,讓更多人了解古代西域與中原的文化交流。
吳賢拿著信,激動地跑去找李建國和爺爺“故宮要和我們合作辦展!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李建國接過信,仔細讀著,笑著說“這說明我們的工作得到了認可,也說明西域文化越來越受重視了。”吳老狗更是激動得手都在抖“我這輩子能看到西域的文物和故宮的文物一起展出,值了!”
接下來的幾個月,他們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特展。吳賢帶著孩子們,重新整理了之前的作品,還特意創作了一批新的手工藝品——有用西域刺繡做的故宮角樓掛件,有結合地毯紋樣和故宮琉璃瓦圖案的筆記本,每一件都充滿了西域與中原文化融合的創意。
特展開幕那天,故宮的展廳里擠滿了觀眾。九層妖樓圖騰牆的3d模型前,圍滿了人,大家戴著vr眼鏡,仿佛身臨其境般地“走進”妖樓;孩子們的作品展區,更是吸引了很多家長和孩子,有的孩子還拿著畫筆,跟著格爾木的孩子們學畫西域紋樣。
故宮博物院的院長在開幕式上說“西域與中原的文化交流,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次特展,不僅展示了珍貴的文物,更展示了一代代人對文化傳承的堅守。希望通過這次展覽,能讓更多人了解和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共同守護這份珍貴的遺產。”
吳賢帶著阿依古麗和其他幾個孩子,在展廳里當起了“小小講解員”。阿依古麗站在自己繡的駱駝手帕前,自信地對觀眾說“這是我跟著馬奶奶學繡的,駱駝是我們戈壁灘的好朋友,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好幫手。以前,駱駝帶著西域的葡萄、地毯,走到中原;中原的絲綢、瓷器,也跟著駱駝來到西域。”觀眾們听得入了迷,紛紛為她鼓掌。
特展持續了三個月,吸引了上百萬觀眾。很多媒體都報道了這次展覽,還專門采訪了格爾木的“小小守護者”們。阿依古麗的故事被很多人知道,還有電視台邀請她去錄節目,分享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的經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錄節目那天,阿依古麗穿著馬奶奶織的西域花紋連衣裙,手里拿著自己畫的九層妖樓繪本,對著鏡頭說“我以後想當一名文物保護專家,不僅要保護好九層妖樓,還要去更多地方,保護更多的文物,把我們的文化故事講給全世界的人听。”
節目播出後,很多人給保護站寄來信件和禮物,有鼓勵孩子們的,有想加入志願者隊伍的,還有給傳承基地捐贈物資的。一個來自上海的企業家,還特意捐款,幫助保護站改善了文化書屋的設施,增加了很多關于文物保護和傳統文化的書籍。
吳賢和李建國商量後,用這筆捐款,在文化書屋旁邊建了一個“小小創作者空間”,里面放了畫筆、布料、毛線等材料,供孩子們創作文物相關的作品。孩子們放學後,都會來這里畫畫、做手工,有的還會把自己的作品寄給北京、上海的小伙伴,分享西域文化。
這天,吳賢正在“小小創作者空間”里,和孩子們一起畫絲綢之路的地圖,突然接到了一個來自國外的電話,是之前合作舉辦“西域文明展”的英國博物館打來的。對方說,他們想邀請格爾木的“小小守護者”們去英國參觀,和英國的孩子們一起開展文化交流活動,還想把孩子們的作品在英國再辦一次展覽。
吳賢趕緊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孩子們,大家都興奮得跳了起來。阿依古麗抱著吳賢的胳膊,激動地說“吳叔叔,我們真的能去英國嗎?我要把九層妖樓的故事講給英國的小朋友听,還要教他們繡駱駝!”
為了這次英國之行,孩子們開始認真準備。他們跟著牧民老人學唱更多的西域民歌,跟著馬奶奶學繡更復雜的圖案,還排練了一個關于絲綢之路的小話劇,準備在英國的學校里表演。吳賢則忙著幫孩子們辦理簽證,整理交流資料,還特意請了英語老師,教孩子們一些簡單的英語對話。
出發去英國的那天,格爾木機場再次擠滿了送別的人。馬奶奶拉著阿依古麗的手,反復叮囑“到了英國要听話,好好展示我們的手藝,別給咱們格爾木丟臉。”阿依古麗用力點點頭“馬奶奶,您放心,我一定不會讓您失望的!”
飛機起飛時,孩子們趴在舷窗邊,看著越來越小的格爾木,心里既興奮又期待。阿依古麗拿出筆記本,在上面寫道“今天,我要帶著九層妖樓的故事,帶著西域的文化,飛向英國。我要讓更多人知道,在遙遠的中國戈壁灘上,有一座神奇的九層妖樓,有一群熱愛文化的小小守護者。”
飛機穿過雲層,朝著遠方飛去。吳賢看著身邊充滿活力的孩子們,心里滿是希望。他知道,這次英國之行,不僅是一次文化交流,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傳遞。這些孩子,就像一顆顆文化的種子,無論飛到哪里,都會把西域文化的魅力傳播開來,讓更多人了解和熱愛這份珍貴的歷史遺產。
在英國的日子里,孩子們參觀了英國的博物館,看到了英國的古代城堡和文物;和英國的孩子們一起上課、做游戲,分享各自的文化故事;還在英國的博物館里,表演了絲綢之路的小話劇,展示了刺繡和地毯編織手藝。英國的孩子們對西域文化充滿了好奇,圍著格爾木的孩子們,問這問那,有的還跟著學唱西域民歌,學繡簡單的圖案。
離開英國的前一天,孩子們在英國博物館舉辦了一場小型的作品分享會。阿依古麗把自己畫的九層妖樓繪本送給了英國的小伙伴,還在繪本的最後寫道“希望我們永遠是好朋友,一起守護我們的文化,一起分享我們的故事。”
飛機降落在格爾木時,孩子們的臉上都帶著滿滿的收獲。他們把在英國的見聞,講給村里的小伙伴听,把英國孩子們送的禮物,放在博物館的“國際交流展區”里,和來自世界各地的禮物放在一起。
這天晚上,吳賢和爺爺、李建國坐在博物館的院子里,看著天上的星星。吳老狗手里拿著孩子們從英國帶回來的明信片,笑著說“真沒想到,咱們格爾木的孩子,能走到英國去,把西域文化講給外國人听。賢兒,你做得好啊。”
吳賢搖搖頭“不是我做得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沒有老藝人們的堅守,沒有孩子們的熱情,沒有這麼多支持我們的人,我們也走不到今天。”
李建國看著遠處的九層妖樓,說“接下來,我們還要繼續努力。國家文物局已經批準我們,對九層妖樓的八層和九層進行進一步的勘察和保護,還會派來更專業的團隊。我們還要把‘小小守護者’的模式推廣出去,讓更多地方的孩子,都能參與到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中來。”
吳賢點點頭,心里充滿了期待。他知道,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的路沒有盡頭,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要繼續完善九層妖樓的數字檔案,要培養更多的“小小守護者”,要和更多的國內外機構開展合作,要讓西域文化的魅力,傳遍更多地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但他也相信,只要有這份堅守和熱愛,只要有這些可愛的孩子和可敬的人們,這條路就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遠。就像戈壁灘上的沙棘,雖然環境艱苦,卻能頑強地生長,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芒。
夜色漸深,博物館的燈光亮著,像一顆溫暖的星星,照亮了戈壁灘的夜空。遠處的九層妖樓,靜靜地矗立著,見證著這一切,也等待著更多故事的發生。而吳賢和他的伙伴們,也將繼續在這條充滿希望的路上,堅定地走下去,書寫更多關于守護、關于傳承、關于文化的美好故事。
英國之行回來後,阿依古麗成了格爾木小有名氣的“文化小使者”。當地電視台特意為她拍了一部短片,講述她從一個普通牧民孩子,成長為“小小守護者”,並帶著西域文化走向世界的故事。短片播出後,很多人被她的故事打動,紛紛聯系保護站,想為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出一份力。
有一位做兒童繪本出版的編輯,看完短片後,專門從北京趕到格爾木,找到吳賢和阿依古麗,希望能把阿依古麗畫的九層妖樓故事,出版成正式的兒童繪本。“這些畫充滿了童真,又能傳遞文物保護的理念,肯定能讓更多孩子喜歡,”編輯翻著阿依古麗的畫稿,興奮地說,“我們還可以邀請你和孩子們一起,參與繪本的文字創作,把你們的經歷和故事寫進去。”
阿依古麗听到這個消息,激動得一晚上沒睡著。接下來的幾個月,她和其他幾個“小小守護者”,利用周末和放學後的時間,跟著編輯一起打磨繪本內容。他們把在九層妖樓的見聞、在北京和英國的經歷,都寫進了繪本里,還加入了很多文物保護的小知識,比如“不能亂摸文物”“要愛護歷史遺跡”等。
繪本出版那天,保護站舉辦了一場熱鬧的發布會。阿依古麗穿著新衣服,站在台上,手里拿著剛出版的繪本,開心地對大家說“我希望每個看到這本書的小朋友,都能喜歡九層妖樓,喜歡我們的西域文化,都能成為文物的守護者!”
繪本很快就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不僅在國內熱銷,還被翻譯成了英語、法語等多種語言,在國外出版。很多國外的小朋友,通過這本繪本,第一次知道了中國有一座神奇的九層妖樓,知道了在遙遠的戈壁灘上,有一群孩子在守護著珍貴的文物和文化。
隨著繪本的熱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九層妖樓和西域文化。有一家知名的兒童教育機構,主動聯系保護站,希望能合作開發“文物保護主題課程”,把繪本里的故事和知識,融入到中小學的課外教育中。吳賢和李建國很重視這個合作,他們和教育機構的老師一起,設計了一系列有趣的課程,比如“跟著繪本學文物知識”“動手做西域手工藝品”“模擬考古小體驗”等,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愛。
課程在幾所試點學校推出後,反響非常好。有個老師反饋說“以前孩子們對文物保護沒什麼概念,上完課後,他們不僅知道了九層妖樓的故事,還會主動提醒身邊的人,要愛護文物。有一次去博物館參觀,孩子們還當起了‘小小講解員’,給其他游客講文物知識,特別自豪。”
這天,吳賢正在保護站整理“文物保護主題課程”的反饋資料,李建國匆匆跑進來,手里拿著一份文件“吳賢,好消息!國家文物局把我們的‘小小守護者’項目,列為全國文物保護示範項目,還準備在全國推廣我們的經驗!以後會有更多地方的孩子,能像咱們這里的孩子一樣,參與到文物保護中來!”
吳賢接過文件,激動得手都在抖。他想起剛開始做“小小守護者培訓班”時,只有101novel.com多個孩子,沒想到現在能成為全國示範項目,能影響更多人。“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吳賢感慨地說,“有老藝人們的堅守,有孩子們的熱情,有這麼多支持我們的人,我們才能走到今天。”
就在“小小守護者”項目推廣之際,九層妖樓的八層和九層勘察工作,也正式啟動了。這次勘察,國家文物局派來了專業的考古團隊、地質團隊和文物保護團隊,還帶來了最先進的設備,比如可以深入狹窄空間的探測機器人、能精準分析文物成分的光譜儀等。
勘察工作開始前,團隊專門召開了動員大會。考古隊的隊長說“九層妖樓的八層和九層,保存著很多未被發現的歷史遺跡和文物,這次勘察不僅要做好文物的保護和記錄,還要深入研究古代西域的文化和歷史,為我們了解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更多的證據。”
吳老狗作為最熟悉九層妖樓的人,被邀請擔任勘察隊的顧問。他每天都跟著勘察隊,一起進入妖樓,給隊員們講解妖樓的結構和歷史背景。有一次,在勘察八層時,探測機器人發現了一個隱藏的石室。吳老狗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這個石室可能是當年存放重要文獻的地方,他提醒隊員們“石室里的文物可能很脆弱,打開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做好保護措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隊員們按照吳老狗的建議,小心翼翼地打開了石室。里面果然存放著很多竹簡和絲綢文獻,雖然有些已經碳化,但大部分還保存完好。文物保護團隊立刻對這些文獻進行了現場加固和封裝,然後送到實驗室進行進一步的修復和研究。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勘察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除了發現大量的文獻,隊員們還在九層的不死泉附近,發現了一座小型的祭祀遺址,遺址里有很多青銅器物和陶俑,上面刻著精美的西域圖騰。考古專家說“這個祭祀遺址的發現,為我們研究古代西域的祭祀文化,了重要的實物證據,也進一步證明了九層妖樓在古代西域的重要地位。”
勘察成果很快就通過媒體向社會公布,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很多學者和文物愛好者,都希望能有機會近距離了解這些新發現的文物和遺址。吳賢和李建國商量後,決定在博物館里開設“九層妖樓新發現特展區”,把勘察中發現的部分文物復制品、遺址照片和視頻,展示給公眾,讓更多人了解勘察成果,感受西域文化的魅力。
特展開幕那天,來了很多人。吳老狗站在祭祀遺址的照片前,給大家講解著古代西域的祭祀習俗;阿依古麗和其他“小小守護者”,則在文獻復制品展區,給游客們講竹簡上的故事。有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學者,看完展覽後,拉著吳賢的手說“你們做了一件大好事啊!這些新發現,不僅豐富了我們對西域歷史的認知,更讓年輕人看到了文物保護的意義。只要一代代人堅持下去,我們的文化就不會斷代。”
隨著勘察工作的結束,九層妖樓的保護和研究進入了新的階段。國家文物局決定,在保護站的基礎上,建立“九層妖樓考古遺址公園”,把文物保護、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和旅游體驗結合起來,讓更多人能走進九層妖樓,感受歷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
遺址公園的規劃和建設,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很多企業主動捐款捐物,幫助建設公園的基礎設施;附近的牧民也積極參與,有的幫忙植樹種草,有的加入了公園的安保隊伍,共同守護這片珍貴的歷史遺跡。
在建設遺址公園的同時,吳賢和李建國還在籌劃一件大事——舉辦“首屆西域文化傳承節”。他們希望通過這個節日,匯聚全國各地的文化傳承者、學者、藝術家和“小小守護者”,一起交流文化傳承的經驗,展示西域文化的魅力,讓更多人關注和參與到文化傳承中來。
傳承節舉辦的消息一傳開,就得到了廣泛的響應。有來自新疆的民間藝人,帶著自己制作的樂器和歌舞節目;有來自甘肅的非遺傳承人,展示著古老的剪紙和泥塑手藝;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小守護者”,帶著自己的作品和故事,匯聚到格爾木。
傳承節開幕那天,格爾木的廣場上熱鬧非凡。舞台上,新疆的藝人演奏著歡快的樂曲,舞者們跳著熱情的西域舞蹈;舞台下,非遺傳承人們展示著手藝,孩子們圍在周圍,好奇地學習;“小小守護者”們則拿著自己的繪本和手工藝品,向大家介紹文物保護的故事。
吳賢站在廣場中央,看著眼前熱鬧的場景,心里滿是欣慰。他想起幾年前,自己剛來到格爾木時,只是想找到爺爺,沒想到現在,竟然能和這麼多人一起,為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努力,能讓西域文化綻放出如此耀眼的光芒。
就在這時,阿依古麗跑過來,手里拿著一張畫,興奮地說“吳叔叔,你看!這是我畫的傳承節,有跳舞的、有做手工的、還有很多小朋友,以後我們每年都要辦傳承節,讓更多人喜歡西域文化!”
吳賢接過畫,看著上面充滿活力的場景,笑著說“好啊,我們每年都辦,讓西域文化的種子,在更多人的心里發芽、開花。”
傳承節持續了三天,每天都充滿了歡樂和感動。很多人在離開格爾木時,都依依不舍地說“下次我們還要來,還要參加傳承節,還要看九層妖樓,還要和‘小小守護者’們一起,守護我們的文化。”
傳承節結束後,吳賢收到了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信件和郵件,有表達感謝的,有分享文化傳承經驗的,還有申請加入“小小守護者”隊伍的。有一位來自雲南的小朋友,在信里寫道“我看完你們的繪本,又看了傳承節的報道,特別想成為‘小小守護者’。我們這里有很多古老的少數民族村寨和文物,我以後也要像你們一樣,守護它們,把我們的民族文化講給更多人听。”
吳賢把這些信件和郵件,都整理好,放在博物館的“交流展區”里,讓更多人看到,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的力量,正在全國各地傳遞。他知道,這只是一個開始,未來,會有更多人加入進來,會有更多的“小小守護者”,守護著祖國大地上的每一處文物,每一種文化。
這天晚上,吳賢和爺爺、李建國,還有幾個“小小守護者”,坐在保護站的院子里,看著遠處的九層妖樓。夜色中,妖樓的輪廓隱約可見,像一位沉默而堅定的守護者,見證著歲月的變遷,也守護著不朽的文化。
吳老狗手里拿著那把陪伴了他幾十年的青銅刀,輕輕摩挲著,感慨地說“我守了妖樓二十年,以前總擔心這些文物和文化會被遺忘,現在看到這麼多人在守護,看到孩子們這麼有熱情,我就放心了。”
李建國看著孩子們,笑著說“文化的傳承,關鍵在年輕人。這些孩子,就是文化傳承的希望,是文物保護的未來。只要他們在,我們的文化就會永遠流傳下去。”
吳賢看著身邊嘰嘰喳喳討論著下次要去哪里交流的孩子們,心里充滿了希望。他知道,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的路還很長,還會有新的挑戰和困難,但只要有這份堅守和熱愛,只要有這些可愛的孩子和可敬的人們,這條路就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戈壁灘上的風輕輕吹過,帶著沙棘的清香,也帶著文化傳承的希望。遠處的星星,像一雙雙明亮的眼楮,注視著這片土地,注視著守護這片土地的人們。而吳賢和他的伙伴們,也將繼續在這條充滿希望的路上,堅定地走下去,書寫更多關于守護、關于傳承、關于文化的美好故事,讓西域文化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心靈,照亮中華文明的未來。
喜歡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