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隊駛離羅布泊時,夕陽正將戈壁灘染成一片金紅,吳賢趴在車窗上,看著九層妖樓的輪廓逐漸縮小,最終消失在地平線盡頭。懷里揣著的青銅鑰匙硌著胸口,冰涼的觸感讓他想起這一路的經歷——從格爾木的地宮到羅布泊的湖心島,從四層的守樓妖到九層的不死泉,每一步都像在和千年前的歷史對話,也讓他對“文物守護者”這五個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回到格爾木後,新發現的絹畫和竹簡被緊急送往文物修復中心。專家們用了整整半個月,才完成對絹畫的修復——原本有些褪色的人物服飾重新煥發出鮮艷的色彩,斷裂的絹絲被小心翼翼地拼接,連畫上細微的筆觸都清晰可見。而那本竹簡則更為復雜,由于年代久遠,部分竹簡已經碳化,專家們需要用特殊的顯微鏡觀察字跡,再用極細的毛筆一點點補全缺失的文字。
吳賢幾乎每天都泡在修復中心,看著專家們工作。有一次,他看到一位老專家為了補全一個模糊的“商”字,反復比對了十幾片竹簡上的字跡,連午飯都忘了吃。“爺爺,他們為什麼這麼拼命啊?”吳賢不解地問。
吳老狗坐在一旁,手里摩挲著那把青銅刀,輕聲說“因為每一個字、每一筆畫,都藏著古人的智慧。我們多補全一個字,就能多了解一點當年的歷史,這是在替古人說話,不能有半點馬虎。”
半個月後,修復完成的絹畫和竹簡在博物館舉行了特展。開展當天,展廳里擠滿了人,有白發蒼蒼的學者,有帶著孩子的家長,還有特意從外地趕來的文物愛好者。吳賢和爺爺站在絹畫前,看著游客們駐足欣賞,听著講解員介紹畫上的歷史背景,心里滿是自豪。
有位來自北京的歷史教授,盯著絹畫里西域都護和各國首領議事的場景,激動地說“這幅畫填補了漢代西域外交史的空白!你看這里,西域首領手里拿的絲綢,和中原出土的漢代絲綢一模一樣,這說明當時的貿易往來比我們想象中更頻繁!”
吳賢忍不住插了一句“教授,我們還在九層發現了一本竹簡,里面記錄了西域都護府的軍事部署,說不定也能幫您研究。”
教授眼楮一亮,拉著吳賢的手說“真的嗎?太好了!我明天就去修復中心看看,要是能結合竹簡和絹畫的內容,說不定能寫出一篇重要的論文!”
特展持續了一個月,吸引了上萬人參觀。很多學校還組織學生來參觀,讓孩子們近距離接觸文物,了解西域歷史。有個小男孩看完展覽後,拉著吳賢的手說“叔叔,我以後也要當文物守護者,像你和爺爺一樣,保護老祖宗留下的東西!”
吳賢蹲下來,摸了摸他的頭“好啊,那你現在就要好好學習,多了解歷史,以後才能更好地保護文物。”
特展結束後,國家文物局傳來消息,決定將九層妖樓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撥款修建專門的保護站,負責妖樓的日常維護和監測。李建國被任命為保護站的第一任站長,他邀請吳老狗擔任顧問,吳賢則主動申請成為保護站的志願者。
“保護站就建在妖樓附近的戈壁灘上,雖然條件艱苦,但能守護妖樓,我覺得值!”李建國在動員會上說,“我們不僅要保護妖樓的結構安全,還要監測周圍的生態環境,防止有人破壞文物,更要收集整理和妖樓有關的歷史資料,讓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
修建保護站的過程並不容易。羅布泊的風沙大,晝夜溫差也大,工人們白天頂著烈日施工,晚上還要忍受刺骨的寒風。吳賢和爺爺也經常去幫忙,搬磚、遞工具,雖然累得滿頭大汗,但心里卻很充實。
有一次,刮起了強沙塵暴,工地的帳篷被吹倒了好幾頂,剛運來的建材也被沙子埋了一半。吳賢和工人們一起,冒著風沙搶救建材,臉上、脖子上全是沙子,嘴里也灌滿了沙粒。“賢兒,歇會兒吧,別累壞了!”吳老狗心疼地說。
吳賢擦了擦臉上的沙子,笑著說“沒事爺爺,保護站早點建好,妖樓就能早點得到保護,這點苦不算什麼!”
經過三個月的努力,保護站終于建成了。這是一座由鋼筋和防風材料搭建的建築群,包括監測室、資料室、宿舍和食堂,還配備了先進的監控設備和生態監測儀器。監測室里的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妖樓各個樓層的情況,還有周圍的溫度、濕度和風沙強度。
“以後我們就能通過這些設備,實時監測妖樓的安全了,”李建國指著大屏幕說,“要是有異常情況,系統會自動報警,我們就能第一時間趕到處理。”
吳老狗看著監測屏幕上的妖樓,感慨地說“要是早幾十年有這樣的設備,當年就不會有那麼多文物被破壞了。現在好了,有了保護站,有了這些先進的儀器,妖樓里的寶貝就能永遠保存下去了。”
保護站建成後,吳賢每個月都會去那里待上半個月,幫忙整理資料、監測設備,有時候還會跟著李建國去妖樓周圍巡邏,防止有人偷挖文物。有一次,他們在巡邏時發現了幾個可疑的人,背著大包,手里拿著洛陽鏟,顯然是想偷挖文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住手!你們是什麼人?”李建國大喝一聲,沖了上去。那幾個人見有人來,趕緊想跑,卻被隨後趕來的公安干警攔住了。經過審問,他們是一伙盜墓賊,听說九層妖樓里有寶貝,就想來偷挖。
“幸好我們來得及時,不然他們就可能破壞妖樓的結構了,”李建國心有余悸地說,“以後我們還要加強巡邏,絕不能讓盜墓賊有機可乘。”
吳賢點點頭“我們還可以在妖樓周圍安裝更多的監控攝像頭,再設置一些警示標志,讓盜墓賊不敢靠近。”
在大家的努力下,保護站的工作漸漸步入正軌。越來越多的志願者申請加入,有大學生,有退休的文物工作者,還有當地的牧民。他們有的負責監測設備,有的負責整理資料,有的負責巡邏,每個人都在為保護妖樓貢獻自己的力量。
有一天,吳賢在整理資料時,發現了一本塵封的舊日記,是幾十年前一位考古學家寫的。日記里記錄了他當年探索九層妖樓的經歷,里面提到,在妖樓的七層,有一面“西域圖騰牆”,上面刻著西域各國的圖騰,還有一些奇怪的符號,可能和古代的祭祀儀式有關。
“爺爺,李隊,你們看!”吳賢興奮地把日記拿給他們看,“日記里說七層有圖騰牆,我們上次去的時候沒注意到,說不定上面有更多的歷史線索!”
李建國接過日記,仔細看了起來“太好了!我們下周組織一次勘察,專門去七層看看這面圖騰牆,說不定能有新的發現。”
一周後,勘察隊再次來到九層妖樓。這次他們準備得更充分,不僅帶了專業的拍攝設備,還邀請了幾位研究西域圖騰的專家。來到七層後,在日記的指引下,他們果然在大廳的一面牆壁上,發現了那面“西域圖騰牆”。
牆上刻著十幾個不同的圖騰,有狼、鷹、駱駝,還有一些抽象的幾何圖案,每個圖騰旁邊都刻著一些奇怪的符號。專家們圍在牆邊,仔細觀察著這些圖騰和符號,不時互相討論著。
“這個狼圖騰是匈奴的象征,鷹圖騰是突厥的,”一位專家指著牆上的圖騰說,“這些符號看起來像是古代西域的文字,可能是對圖騰的解釋,也可能是祭祀時的咒語。”
吳老狗走到牆邊,看著一個駱駝圖騰旁邊的符號,突然說“這個符號我好像在哪里見過!當年我在四層的石洞里,看到過一塊刻著同樣符號的石板,只是當時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專家們眼前一亮“那太好了!我們可以把四層的石板和這里的符號對比一下,說不定能解讀出這些符號的含義!”
接下來的幾天,勘察隊在四層找到了那塊石板,將上面的符號和圖騰牆上的符號進行了對比。經過專家們的努力,終于解讀出了部分符號的含義——這些符號記錄了古代西域各國的祭祀儀式,每年春秋兩季,各國首領都會在九層妖樓舉行祭祀,祈求風調雨順、貿易繁榮。
“這些發現太重要了!”李建國興奮地說,“它們不僅豐富了我們對漢代西域祭祀文化的了解,還為研究當時的民族關系了新的線索。我們一定要把這些圖騰和符號完整地記錄下來,整理成資料,供更多的學者研究。”
勘察結束後,吳賢和爺爺回到格爾木。晚上,吳賢坐在書桌前,看著白天拍攝的圖騰牆照片,心里突然有了一個想法“爺爺,我們能不能把妖樓的歷史和這些發現,寫成一本書啊?這樣就能讓更多人了解妖樓,了解西域的歷史了。”
吳老狗笑著說“好主意!我們可以把這一路的經歷、發現的文物、解讀的歷史,都寫進去,再配上照片,讓這本書既有趣又有知識。說不定還能吸引更多人來關注文物保護,加入我們的隊伍。”
說干就干,吳賢開始整理資料,吳老狗則負責回憶當年的經歷,兩人經常一起討論到深夜。李建國和其他考古隊員也很支持,把自己拍攝的照片、記錄的筆記都給他們。
半年後,書稿終于完成了。書的名字叫《九層妖樓西域歷史的守護者》,里面記錄了從發現青銅密符到探索九層妖樓的全過程,還收錄了大量文物照片和歷史解讀。出版社的編輯看到書稿後,非常滿意,很快就安排了出版。
書出版後,受到了讀者的熱烈歡迎,很快就加印了好幾次。很多讀者在網上留言,說通過這本書了解了西域的歷史,也對文物保護有了新的認識,還有人表示想加入保護站,成為志願者。
有一天,吳賢收到了一封來自新疆的信,是一位牧民寫的。信里說,他讀了《九層妖樓西域歷史的守護者》後,深受感動,現在經常在自家牧場周圍巡邏,防止有人偷挖文物,還向周圍的牧民宣傳文物保護的重要性。
“爺爺,你看!我們的書真的幫到了很多人!”吳賢激動地把信拿給爺爺看。
吳老狗接過信,仔細讀著,眼里滿是欣慰“是啊,保護文物不是一個人的事,也不是一群人的事,而是所有人的事。只要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文物保護,參與文物保護,我們老祖宗留下的寶貝就能永遠流傳下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一年過去了。九層妖樓保護站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文物保護基地,不僅吸引了大量的學者和志願者,還成為了當地的一個文化符號。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九層妖樓的故事,知道了那段塵封的西域歷史。
有一天,吳賢和爺爺、李建國一起,站在保護站的屋頂上,看著遠處的九層妖樓。夕陽的余暉灑在妖樓上,給它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
“明年,我們計劃在保護站建一個小型的博物館,展示和妖樓有關的文物和資料,讓更多人能近距離了解這段歷史,”李建國說,“還想和當地的學校合作,開展‘文物保護進校園’活動,讓孩子們從小就樹立文物保護的意識。”
吳賢點點頭“我還要繼續寫更多關于文物保護的書,把我們的經歷和故事分享給更多人。爺爺,你說我們以後還會有新的發現嗎?”
吳老狗看著遠方,笑著說“肯定會的。歷史就像一座寶庫,只要我們用心去挖掘,用心去保護,就總能發現新的驚喜。而且妖樓里還有很多秘密等著我們去揭開,未來的路還長著呢。”
風從戈壁灘上吹來,帶著淡淡的沙粒氣息,卻讓人感到無比的平靜和堅定。吳賢握著脖子上的青銅鑰匙和銅哨,心里充滿了期待。他知道,文物保護的路沒有盡頭,未來還有很多的挑戰和驚喜在等著他們。但他也相信,只要他們堅持下去,只要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就一定能守護好這些珍貴的歷史遺產,讓它們在時光的長河中,永遠閃耀著光芒。
夕陽漸漸落下,夜幕開始籠罩戈壁灘。保護站的燈光亮了起來,像一顆明亮的星星,守護著遠處的九層妖樓,也守護著那段不朽的西域歷史。而吳賢和他的伙伴們,也將繼續在這條文物保護的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書寫更多關于守護、關于傳承、關于歷史的故事。
保護站的小型博物館建成那天,格爾木的天氣格外晴朗,戈壁灘上的風都帶著幾分柔和。博物館的外牆用了和九層妖樓相似的青灰色磚石,門口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刻著“西域文明記憶館”幾個大字,是吳老狗親筆寫的,筆鋒蒼勁,帶著歲月的沉澱。
開館儀式很簡單,沒有邀請太多嘉賓,只有保護站的工作人員、志願者,還有附近牧民家的孩子。吳賢穿著新買的藍色工裝服,戴著白手套,小心翼翼地將那卷絲綢之路古地圖掛在展廳最顯眼的位置。陽光透過玻璃展櫃,灑在泛黃的絹布上,地圖上的朱砂路線像是活了過來,引得孩子們趴在展櫃前,嘰嘰喳喳地問“吳叔叔,以前的人真的騎著駱駝走這麼遠的路嗎?”
吳賢蹲下來,指著地圖上的一個驛站標記“是啊,你看這里,以前是個很大的驛站,駱駝商隊走到這里就會停下來休息,還會交換帶來的貨物,比如西域的葡萄、中原的絲綢,就像我們現在交換玩具一樣。”
孩子們听得眼楮發亮,其中一個扎著羊角辮的小姑娘,從口袋里掏出一顆曬干的沙棘果,遞到吳賢手里“吳叔叔,這是我奶奶曬的沙棘果,很甜,我想把它放在博物館里,和這些寶貝一起。”
吳賢心里一暖,接過沙棘果,找了個小小的玻璃盒裝好,放在展櫃的角落“這顆沙棘果也是很珍貴的寶貝,它告訴我們,現在的戈壁灘上,還有很多像奶奶一樣勤勞的人,在守護著這片土地。”
開館後,越來越多的人來博物館參觀。有一次,一群來自上海的中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千里迢迢趕來,他們圍著那幅漢代議事絹畫,認真地听講解員介紹,還拿出筆記本做記錄。一個戴眼鏡的男生問吳老狗“爺爺,您當年在妖樓里的時候,會不會害怕啊?”
吳老狗坐在展廳的長椅上,摸了摸男生的頭,笑著說“剛開始會害怕,尤其是遇到守樓妖的時候。但後來我想,這些文物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貝,我得守住它們,就不害怕了。你們現在好好學習,以後也能為保護文物出一份力。”
男生用力點點頭,在筆記本上寫下“要像吳爺爺一樣,做文物的守護者。”
博物館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甚至有國外的學者專程來參觀。有一位研究中亞歷史的英國教授,在看到那本記錄西域都護府軍事部署的竹簡時,激動得熱淚盈眶“這些內容填補了我們研究中亞軍事史的空白!以前我們只能從羅馬的文獻里推測漢代西域的軍事情況,現在終于有了直接的證據!”
吳賢趁機向教授請教了很多關于中亞歷史的問題,教授也很樂意分享,還答應回國後,把自己收藏的相關文獻復印件寄給保護站。“文化是沒有國界的,”教授說,“保護好這些文物,就是保護全人類的歷史記憶。”
這天,吳賢正在博物館整理新收到的文獻,李建國匆匆跑進來,手里拿著一份文件“吳賢,好消息!國家文物局批準我們對九層妖樓的七層圖騰牆進行系統性研究,還會派來專業的數字掃描團隊,用3d技術把圖騰牆完整地掃描下來,建立數字檔案,這樣就算以後有什麼意外,圖騰牆的信息也能永久保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吳賢眼楮一亮“真的嗎?那太好了!有了數字檔案,不僅能方便我們研究,還能讓更多人通過網絡看到圖騰牆,不用親自來羅布泊也能了解這些歷史。”
一周後,數字掃描團隊抵達保護站。他們帶來了先進的掃描設備,在七層圖騰牆周圍搭起了臨時工作棚。掃描過程很復雜,需要一點點調整設備角度,確保每個圖騰、每個符號都能被清晰地捕捉到。吳賢每天都跟著團隊去妖樓,幫他們遞工具、記錄數據,還趁機學習3d掃描技術。
“你看,通過這個軟件,我們能把掃描到的圖像拼接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3d模型,”團隊的工程師指著電腦屏幕說,“以後還能在模型上標注每個圖騰的含義、年代,做成交互式的數字展品,讓游客在博物館里就能‘觸摸’到圖騰牆。”
吳賢看得入了迷,心里暗暗下定決心,以後也要學會3d掃描技術,用更先進的方法保護文物。
掃描工作進行到第五天,突然遇到了沙塵暴。狂風卷著沙粒,把臨時工作棚都吹得搖搖欲墜。“不好!設備還在里面!”工程師大喊一聲,沖了出去。吳賢和李建國也趕緊跟上,冒著風沙沖進工作棚,把掃描設備搬到安全的地方。
風沙過後,工作棚已經塌了一半,掃描設備幸好沒有損壞,但之前掃描的數據卻因為斷電丟失了一部分。“沒關系,我們重新掃描,”工程師擦了擦臉上的沙子,笑著說,“能參與這麼有意義的工作,多辛苦都值得。”
吳賢深受感動,更加堅定了用科技保護文物的想法。他開始利用業余時間,在網上學習文物數字化保護的知識,還報名參加了省里舉辦的文物科技保護培訓班。
三個月後,圖騰牆的3d數字模型終于完成了。在博物館的數字展廳里,游客們可以通過觸摸屏,放大查看圖騰牆上的每一個細節,還能點擊符號,了解它們的含義。有個盲人游客,通過展廳里的語音導覽,听著圖騰牆的介紹,激動地說“雖然我看不見,但通過聲音,我好像也能‘看到’這些珍貴的歷史痕跡。”
吳賢看著這一切,心里滿是成就感。他知道,文物保護不僅要保護實物,還要讓更多人能夠接觸、了解文物,而科技就是最好的橋梁。
這天,吳賢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是之前那個寄沙棘果的小姑娘寫的。信里說,她現在每天都會給同學們講九層妖樓的故事,還組織了一個“小小文物保護隊”,在牧場周圍巡邏,防止有人亂扔垃圾、破壞植被。信的最後,畫著一幅畫一個小小的身影,舉著一面寫著“守護”的旗幟,站在九層妖樓前。
吳賢把畫貼在博物館的牆上,每次看到,心里都充滿了力量。他想起爺爺說過的話,保護文物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所有人的事。現在,他終于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當越來越多的人,哪怕是孩子,都開始關注文物、守護文物時,這些歷史遺產才能真正永遠流傳下去。
年底的時候,保護站收到了國家文物局頒發的“全國文物保護先進單位”稱號。頒獎那天,吳老狗作為代表上台領獎,他拿著獎牌,激動地說“這個獎不屬于我一個人,屬于所有為保護九層妖樓付出過努力的人,屬于每一個熱愛歷史、守護文化的人。未來,我們會繼續努力,用更先進的技術、更堅定的信念,守護好這份珍貴的歷史遺產。”
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吳賢看著爺爺的身影,又看了看身邊的李建國、志願者們,還有那些專程來參加頒獎儀式的牧民和孩子,心里突然有了一個新的想法。
頒獎結束後,吳賢找到李建國和爺爺“我想在保護站成立一個‘西域文化傳承基地’,不僅要保護文物,還要傳承西域的傳統文化,比如教大家制作西域傳統的手工藝品、學唱西域的民歌,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歡上西域文化。”
李建國和爺爺都很支持。“這個想法好!”李建國說,“我們可以邀請當地的老藝人來教學,還可以和學校合作,開展傳統文化課程,讓年輕人也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說干就干,吳賢開始忙著籌備“西域文化傳承基地”。他走訪了格爾木周邊的村鎮,邀請了幾位擅長制作西域傳統地毯、刺繡的老藝人,還找到了一位會唱古老西域民歌的牧民老人。老藝人們都很樂意加入,一位制作地毯的老奶奶說“這些手藝要是沒人學,就真的要失傳了。能在這里教年輕人,我高興!”
傳承基地成立那天,來了很多人。老藝人們現場展示著手藝,彩色的毛線在老奶奶的手里,很快就變成了精美的地毯圖案;刺繡藝人拿著細針,在布上繡出了西域的沙漠和駱駝;牧民老人則唱起了古老的民歌,歌聲悠揚,帶著濃濃的西域風情。孩子們圍在老藝人身邊,好奇地學著,不時發出陣陣笑聲。
吳賢看著這熱鬧的場景,心里滿是欣慰。他知道,文物不僅是冰冷的石頭、竹簡,更是活著的文化傳承。只有讓傳統文化活起來,才能讓更多人真正熱愛它、守護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這天晚上,吳賢坐在博物館的展廳里,看著展櫃里的文物,又看了看牆上小姑娘畫的畫,心里充滿了希望。他想起這一路的經歷,從最初為了找爺爺來到格爾木,到現在成為一名真正的文物守護者,他付出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
突然,他想起了爺爺筆記本里的一句話“文物是歷史的見證,文化是民族的根魂。守護文物,就是守護我們的根魂。”
吳賢輕輕撫摸著展櫃里的青銅密符,仿佛能感受到千年前古人的溫度。他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還會有新的挑戰、新的困難,但他也相信,只要有這份守護的信念,只要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就一定能守護好這份珍貴的歷史遺產,讓西域文化的光芒,永遠照耀著這片戈壁灘,照耀著每一個熱愛歷史、守護文化的人。
夜漸漸深了,博物館里很安靜,只有展櫃里的文物,在燈光下靜靜地訴說著千年的故事。吳賢站起身,最後看了一眼展廳里的文物,轉身走出博物館。保護站的燈光亮著,像一顆溫暖的星星,照亮了戈壁灘的夜空,也照亮了他心中那條通往未來的、充滿希望的路。他知道,新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西域文化傳承基地的名聲漸漸傳開,開春後,第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化志願者專程趕到格爾木。他們中有學美術的大學生,有做非遺研究的學者,還有退休的民間藝人,一到基地就跟著老藝人們忙活起來——學織西域地毯的跟著老奶奶繞毛線,學刺繡的拿著繃子練針法,學唱民歌的圍在牧民老人身邊記歌詞,整個基地熱鬧得像個集市。
吳賢每天都要在博物館和傳承基地之間跑好幾趟。這天上午,他剛把一批新到的文物資料放進博物館的資料室,就听到傳承基地傳來一陣爭執聲。跑過去一看,是學美術的大學生小林和地毯老藝人馬奶奶在爭地毯圖案的顏色搭配。
“馬奶奶,這個駱駝的顏色用天藍色肯定更好看,更有藝術感!”小林拿著畫筆,指著地毯上的駱駝圖案說。
馬奶奶卻搖著頭,手里的毛線梭子沒停“不行不行,我們西域的駱駝,要用地黃色,和沙漠的顏色一樣,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不能改。”
小林還想爭辯,吳賢趕緊走過去打圓場“馬奶奶,小林是想讓圖案更漂亮;小林,馬奶奶說的是老輩人的經驗,沙漠里的駱駝,確實和地黃顏色最配,這樣才真實。咱們可以試試在駱駝的鬃毛上加點淺藍色的線條,既不丟老規矩,又有新創意,好不好?”
馬奶奶和小林都點了點頭。試了之後,地黃的駱駝配上淺藍色的鬃毛,果然既保留了傳統韻味,又多了幾分靈動。馬奶奶笑著說“還是你這娃會想辦法,以後有新點子,咱們可以一起商量。”
小林也不好意思地撓撓頭“馬奶奶,我以後多跟您學,了解清楚西域的文化,再提創意。”
這件事讓吳賢意識到,傳承傳統文化不是守著老規矩不變,而是要在保護的基礎上創新,讓老手藝適應現在人的審美,才能真正傳下去。他和李建國、吳老狗商量後,決定在傳承基地開設“傳統與創新” orkshops,邀請志願者和老藝人一起,嘗試用傳統手藝做新東西——比如用西域刺繡的圖案做帆布包,用地毯的紋樣設計t恤,讓老手藝變成年輕人喜歡的時尚單品。
消息傳出去後,很多年輕人都來報名。有個做電商的小伙子,還主動提出幫他們把這些文創產品放到網上賣“這樣不僅能讓更多人知道西域手藝,還能幫老藝人們增加收入,讓他們更有動力教手藝。”
第一批文創產品上線那天,吳賢守在電腦前,緊張得手心冒汗。沒想到剛上線半小時,帆布包就賣出去了五十多個,t恤也賣了三十多件。馬奶奶看著手機上的訂單,笑得合不攏嘴“沒想到我織的圖案,這麼多人喜歡,還能賺錢,真好!”
吳賢趁機跟老藝人們說“以後咱們還能開發更多新產品,比如用刺繡做筆記本封面,用地毯紋樣做圍巾,只要大家有想法,咱們就一起試!”
就在傳承基地搞得熱火朝天時,博物館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當年吳賢在格爾木遇到的鐵匠師傅。他背著一個工具箱,一進門就拉著吳賢的手說“娃,我听說你搞了個文化基地,專門傳手藝,我也想來幫幫忙。我這手藝雖然不是西域傳統的,但能幫著打些做手藝用的工具,比如刺繡的針、地毯的梭子,都能做得更順手。”
吳賢又驚又喜,趕緊把鐵匠師傅帶到傳承基地,介紹給老藝人們。馬奶奶拿著鐵匠師傅打的梭子,試了試說“這梭子打磨得光滑,用著不磨手,比我以前用的好多了!”
鐵匠師傅笑得眼楮都眯了“以後你們需要啥工具,跟我說,我免費給你們打!”
有了鐵匠師傅的幫忙,老藝人們做活更方便了。傳承基地的名聲越來越大,甚至有國外的文化機構聯系他們,想邀請老藝人們去國外做文化交流。吳老狗卻搖了搖頭“我們的手藝是在這片戈壁灘上長起來的,先把國內的傳承做好,等以後條件成熟了,再出去也不遲。”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這天,吳賢正在博物館整理游客留言,李建國匆匆跑進來,手里拿著一份文件“吳賢,好消息!國家文物局要在全國選幾個文物保護單位,做‘文物+文旅’融合試點,咱們九層妖樓保護站入選了!以後咱們可以在保護站周圍,搞一些合規的文旅項目,比如組織游客參觀博物館、體驗傳統手藝,既能讓更多人了解文物和文化,又能為保護站增加收入,反哺文物保護。”
吳賢激動得跳了起來“太好了!這樣一來,不僅能讓更多人來了解九層妖樓,還能讓傳承基地的手藝被更多人看到,說不定能吸引更多人來學手藝!”
接下來的幾個月,他們開始籌備文旅項目。首先是改造保護站周圍的基礎設施,修了幾條通往博物館和傳承基地的步行道,路邊種上了耐旱的沙棘和紅柳;然後是設計體驗項目,游客可以在博物館听講解員講九層妖樓的故事,在傳承基地跟著老藝人學做簡單的刺繡或地毯紋樣,還能品嘗當地牧民做的奶茶和 。
第一個文旅團來的那天,吳賢特意穿上了馬奶奶親手織的西域花紋馬甲,帶著游客們參觀。在博物館,游客們圍著絲綢之路古地圖,听得入了迷;在傳承基地,孩子們跟著馬奶奶學織簡單的地毯圖案,笑得格外開心;傍晚時分,大家坐在保護站的院子里,喝著奶茶,听牧民老人唱古老的西域民歌,戈壁灘的晚風里,滿是文化的氣息。
一個來自廣州的游客,在留言本上寫道“以前總覺得文物是冷冰冰的,直到來到這里,才知道文物背後有這麼多溫暖的故事,還有這麼多可愛的人在守護。以後我會帶更多朋友來,讓他們也感受這份珍貴的文化。”
文旅項目的成功,讓保護站的收入增加了不少。吳賢和李建國商量後,決定用這筆錢做兩件事一是給老藝人們漲補貼,讓他們能安心傳手藝;二是在附近的村子里建一個“文化書屋”,放一些關于文物保護和傳統文化的書籍,方便村民和孩子們閱讀。
文化書屋建成那天,村里的孩子們高興得像過年一樣,抱著書不肯放手。有個叫阿依古麗的小姑娘,每天放學後都會來書屋看書,還跟吳賢說“吳叔叔,我以後也要像你一樣,保護文物,傳手藝。”
吳賢摸了摸她的頭“好啊,那你要好好讀書,多學知識,以後才能更好地做這些事。”
這天晚上,吳賢和爺爺坐在博物館的院子里,看著遠處的星空。吳老狗手里拿著那把青銅刀,輕輕摩挲著“賢兒,你做得比爺爺好。爺爺當年只是想守住妖樓里的文物,而你不僅守住了文物,還讓背後的文化活了起來,讓更多人喜歡上了這片土地的歷史。”
吳賢靠在爺爺肩上,看著博物館的燈光“爺爺,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以後,我們還要做更多事,比如把西域的故事編成繪本,讓更多孩子了解;把老藝人們的手藝拍成紀錄片,讓更多人看到。”
吳老狗點點頭“好,爺爺支持你。只要咱們心里裝著文物,裝著文化,就一定能把這件事做好。”
沒過多久,吳賢真的開始籌備繪本和紀錄片。他邀請了小林和其他學美術的志願者,一起把九層妖樓的故事、絲綢之路的傳說,畫成了彩色繪本;又聯系了電視台的朋友,來拍攝老藝人們的手藝傳承故事。
繪本出版後,很快就被列入了當地中小學的課外讀物。孩子們拿著繪本,看著里面的故事,對九層妖樓和西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紀錄片播出後,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很多人通過屏幕,看到了老藝人們的堅守和志願者們的付出,紛紛表示想來格爾木,親身感受這份文化魅力。
這天,吳賢收到了一封來自北京的信,是之前那位研究中亞歷史的英國教授寄來的。信里說,他把九層妖樓的文物資料和西域文化傳承的故事,介紹給了國外的文化機構,很多國外的學者和游客都對這里產生了興趣,還問能不能和保護站開展文化交流合作。
吳賢拿著信,去找李建國和爺爺商量“現在有國外的機構想和我們合作,咱們可以借著這個機會,把西域文化介紹到國外去,讓更多人知道,中國有這麼珍貴的歷史和文化。”
李建國點點頭“但我們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文物保護是底線,文化交流要在合規的前提下進行,不能讓咱們的文化受到損害。”
吳老狗也說“對,交流可以,但咱們的根在這里,不能忘了本。”
經過慎重考慮,他們決定先和國外的文化機構開展線上交流,分享文物研究成果和文化傳承故事。第一次線上交流會那天,吳賢用英語介紹了九層妖樓的歷史和文物保護工作,老藝人們還現場展示了刺繡和地毯編織手藝。國外的學者和觀眾看得入了迷,紛紛在評論區留言“太神奇了!中國的西域文化太有魅力了!”“以後一定要去格爾木,親眼看看這些珍貴的文物和手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線上交流的成功,讓吳賢更有信心了。他開始計劃,等以後條件成熟,再邀請國外的朋友來格爾木實地參觀,讓他們親身感受這片土地的文化魅力。
這天,吳賢正在博物館整理新到的繪本,阿依古麗蹦蹦跳跳地跑進來,手里拿著一幅畫“吳叔叔,你看我畫的九層妖樓!我以後也要當文物守護者,還要把西域的故事畫成更多繪本,讓全世界的小朋友都看到!”
吳賢接過畫,畫上的九層妖樓被涂成了金色,周圍有很多小朋友,手里拿著畫筆和刺繡針,臉上滿是笑容。他看著畫,又看了看阿依古麗認真的眼神,心里突然充滿了希望。
他知道,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的路還很長,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挑戰,但只要有像阿依古麗這樣的孩子,有老藝人們的堅守,有志願者們的付出,有越來越多熱愛文化的人加入進來,這份珍貴的歷史和文化,就一定能永遠傳承下去,在時光的長河中,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夕陽西下,金色的陽光灑在博物館的屋頂上,也灑在阿依古麗的畫上。吳賢握著阿依古麗的手,指著遠處的九層妖樓說“阿依古麗,以後這里的故事,就交給你們了。”
阿依古麗用力點點頭,眼里閃爍著堅定的光芒“吳叔叔,我一定會的!”
戈壁灘上的風輕輕吹過,帶著沙棘的清香,也帶著文化傳承的希望。吳賢看著眼前的一切,心里知道,新的故事,還在繼續……
喜歡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