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降落在昆明長水機場時,午後的陽光正透過雲層灑在滇池上,泛著細碎的金光。林野背著裝著青銅羅盤和“玉礦令牌”照片的背包,跟著甦曉和鄭隊長走出航站樓,剛踏上廊橋,手里的羅盤就輕輕顫動了一下——比在雅安玉礦時更輕快,像是在呼應這片高原湖泊旁埋藏的古滇文明氣息。
“雲南省考古研究院的陳隊長說在機場外接咱們,他研究古滇國文化快三十年了,還參與過石寨山古墓群的發掘。”鄭隊長掏出手機,剛調出陳隊長的聯系方式,就看到人群里一個穿卡其色工裝服的中年男人朝他們揮手,手里舉著塊寫著“三星堆考古隊”的紙牌,胸前掛著的工作證上印著“陳立”兩個字。
“鄭隊長!小林老師!甦老師!可算把你們盼來了!”陳隊長快步走過來,熱情地握住鄭隊長的手,目光落在林野手里的羅盤上時,眼楮一下子亮了,“這就是能定位古遺址的青銅羅盤吧?之前听鄭隊長說過,沒想到今天能親眼見著!咱們要找的古滇國遺址,物探時信號一直不穩定,說不定還得靠它幫忙呢!”
林野笑著把羅盤遞過去“陳隊長客氣了,這羅盤只是輔助,主要還得靠你們的專業勘探。咱們現在就去遺址嗎?”陳隊長擺擺手“不急,先去駐地歇口氣,我給你們講講遺址的情況。古滇國遺址在晉寧區,離昆明市區四十多公里,就在石寨山附近,上個月咱們在那里發現了一個大型祭祀坑的線索,物探顯示地下有青銅樂器和禮器的信號,就是位置不太確定。”
坐上去晉寧的汽車,陳隊長從背包里掏出一疊資料,里面有石寨山古墓群出土的青銅貯貝器照片,還有新遺址的勘探地圖“古滇國距今約兩千多年,是西南地區重要的古代文明,以精美的青銅工藝聞名,尤其是青銅貯貝器和銅鼓,上面的紋飾能還原當時的生活場景。這次發現的新遺址,就在石寨山古墓群的南側,從物探數據看,地下三米處有個約五十平方米的祭祀坑,里面可能有完整的青銅禮器組合,甚至能找到古滇人祭祀用的‘滇王金印’相關的文物。”
甦曉翻著資料,突然指著一張青銅劍的照片“陳隊長,這把劍的紋飾和金沙遺址的玉器紋路有點像!都是螺旋紋,會不會古滇文明和古蜀文明有交流?”陳隊長眼楮一亮“你說得太對了!之前我們在石寨山就出土過和三星堆相似的青銅面具殘片,這次要是能在新遺址找到更多證據,就能證明西南地區古代文明的交流很頻繁,這對研究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太重要了!”
車到晉寧的考古隊駐地時,天色已經擦黑。陳隊長把大家領進會議室,打開投影儀,屏幕上出現新遺址的三維勘探圖“你們看,這個紅色區域就是祭祀坑的大致位置,周圍有幾個小的信號源,可能是陪葬的器物。但這片區域的土壤層很復雜,上面是農田,下面有一層流沙,挖掘時容易引發坍塌,而且青銅器物在潮濕的環境里容易氧化,咱們得提前準備好防氧化設備。”
林野掏出青銅羅盤,放在投影儀投射的勘探圖上,羅盤指針緩緩轉動後,穩穩指向祭祀坑區域的東側“陳隊長,這里的‘地脈信號’最強,應該是祭祀坑的核心位置,而且羅盤的震動很穩定,說明下面的文物保存得不錯,沒有嚴重的腐蝕。”陳隊長湊過來仔細看“難怪之前物探時東側的信號最清晰,原來這里是核心區!明天咱們就從東側開始挖,先找到祭祀坑的邊緣,再慢慢清理。”
第二天一早,林野和甦曉跟著陳隊長、鄭隊長來到新遺址。田里的水稻剛收割完,地面還留著淺淺的稻茬,隊員們已經用橙色的警示帶圍好了挖掘範圍,幾個探方的輪廓已經顯現出來。“咱們今天先挖兩個10米x10米的探方,重點找祭祀坑的邊界,大家注意,遇到青銅器物一定要輕拿輕放,先噴防氧化噴霧再清理。”陳隊長說完,給每個人發了一副手套和一個噴壺。
林野和甦曉分到了東側的探方,兩人拿著小鏟子,小心翼翼地清理表層的泥土。剛挖了不到二十厘米,甦曉的鏟子就踫到了一個堅硬的物體,發出“咚”的一聲悶響。“有東西!”她趕緊停下,用軟毛刷輕輕掃開泥土,一片青綠色的青銅邊緣漸漸露出來,上面還刻著細密的紋路。
“是青銅器物!”陳隊長听到聲音跑過來,蹲在探方邊用放大鏡觀察,“這紋路是古滇國典型的‘牛虎紋’,應該是青銅貯貝器的邊緣!大家放慢速度,別踫壞了紋飾!”隊員們立刻圍過來,有人拿來小竹片,有人準備防氧化噴霧,林野則用相機記錄著每一步清理過程,生怕錯過任何細節。
隨著泥土一點點被清理,青銅貯貝器的全貌漸漸顯露出來——高約四十厘米,腹部刻著牛虎搏斗的圖案,牛的肌肉線條清晰可見,老虎的牙齒尖銳鋒利,器蓋上還站著幾個小人,手里拿著兵器,像是在舉行某種儀式。“太精美了!比石寨山出土的貯貝器保存得還好!”陳隊長激動得聲音都在抖,趕緊讓隊員拿來定制的泡沫托,“小心點,把它抬出來,放進恆溫箱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就在大家忙著轉移青銅貯貝器時,林野的羅盤突然劇烈顫動起來,指針指向探方的西北角。“這里還有東西!”他趕緊蹲下來,用毛刷清理西北角的泥土,一片圓形的青銅片露了出來,上面刻著一個“滇”字,周圍還有雲紋裝飾。“是‘滇’字銅片!”陳隊長跑過來,眼楮瞪得溜圓,“這可能是滇王金印的配套器物!之前石寨山出土過滇王金印,上面就刻著‘滇王之印’四個字,這銅片說不定是祭祀時用的信物!”
接下來的幾天,挖掘工作進展順利。在青銅貯貝器出土的探方里,又陸續發現了幾件重要文物一面青銅鼓,鼓面刻著太陽紋和蛙紋,鼓身有鏤空的裝飾,輕輕敲擊還能發出渾厚的聲音;一套青銅編鐘,共六件,大小不一,紋飾精美,經過修復後能演奏簡單的旋律;還有幾枚青銅矛和劍,矛頭上刻著蛇紋,劍鞘上瓖嵌著綠松石,顯然是古滇國貴族使用的兵器。
最讓人驚喜的是,在探方的最深處,考古隊發現了一個用青銅打造的“祭祀台”,台上擺放著三件國寶級文物——一件青銅立人像,高約一米,雙手舉過頭頂,像是在捧著什麼東西,人像的衣服上刻著復雜的花紋,還原了古滇人的服飾;一件青銅尊,尊內裝著幾十枚貝殼,應該是古滇國的貨幣;還有一件玉璧,上面刻著和金沙遺址一致的太陽鳥紋路,證明了古滇文明和古蜀文明的交流。
“這玉璧太重要了!”甦曉拿著玉璧,在放大鏡下仔細觀察,“你看這紋路,和金沙遺址太陽神鳥金盤上的一模一樣,說明古滇人不僅和古蜀人有交流,還借鑒了他們的圖騰文化!”林野點頭“而且這青銅立人像的姿勢,和三星堆的青銅大立人像有點像,都是雙手上舉,可能都是祭祀時用來‘通神’的器物,這進一步證明了西南地區古代文明的傳承和交流。”
就在挖掘工作接近尾聲時,意外發生了——一天下午,天空突然下起了暴雨,雨水順著探方的邊緣往里灌,部分區域出現了坍塌的跡象。“不好!趕緊把文物轉移到安全的地方!”陳隊長大喊一聲,隊員們立刻行動起來,有的用塑料布覆蓋探方,有的搬運文物,林野和甦曉則冒著雨,用沙袋堵住探方的缺口,防止雨水進一步沖刷。
暴雨下了兩個多小時才停,探方里積滿了水,部分泥土已經坍塌,幸好大部分文物都已經轉移,沒有造成損失。“這片區域的流沙層在雨水浸泡後變得更不穩定了,咱們得趕緊加固探方,同時加快剩余區域的挖掘,避免再次發生坍塌。”陳隊長看著滿是積水的探方,眉頭緊鎖,“剩下的區域可能還有重要文物,咱們不能放棄。”
接下來的一周,考古隊在探方周圍搭建了防雨棚,還用鋼管加固了探方的邊緣,確保挖掘安全。在大家的努力下,剩余區域的挖掘工作順利完成,又出土了幾件文物,包括一個青銅貯貝器的蓋子,上面刻著古滇人農耕的場景,還有幾枚玉飾,上面刻著星圖上的符號,證明了古滇文明和其他古代文明的聯系。
挖掘工作結束後,雲南省考古研究院在昆明博物館舉辦了“古滇國文明特展”,展出了這次出土的青銅貯貝器、青銅立人像、玉璧等文物。開展當天,博物館里擠滿了游客,大家都想親眼看看這些能證明古滇文明輝煌的珍貴文物。林野和甦曉也來到了展覽現場,看著玻璃櫃里的青銅立人像,仿佛看到了兩千多年前古滇人舉行祭祀儀式的場景。
“咱們又完成了一個目標!”甦曉看著人群,眼里滿是欣慰,“從三星堆到金沙,從雅安玉礦到古滇國,咱們不僅找到了很多珍貴文物,還解開了不少文明交流的謎團,爺爺們要是知道了,肯定會很開心。”林野點頭,手里的青銅羅盤輕輕顫動,像是在為他們慶祝。
展覽結束後,陳隊長找到林野、甦曉和鄭隊長,手里拿著一份新的勘探報告“根據這次出土的文物和星圖上的線索,我們在貴州遵義發現了一個新的古代文明遺址線索,物探顯示地下有大量的陶片和石器信號,可能是夜郎國的遺址。你們要不要一起去?夜郎國和古滇國是同時期的文明,要是能找到他們的遺址,就能進一步還原西南地區古代文明的全貌。”
林野和甦曉對視一眼,眼里滿是興奮。甦曉掏出爺爺的筆記本,翻到最後一頁,上面寫著“西南文明,滇與夜郎,同源而異流,尋之可見全貌。”“爺爺早就提示過我們要找夜郎國遺址!”甦曉激動地說,“咱們當然要去!”
鄭隊長笑著說“我也跟你們一起去!之前研究三星堆時,就懷疑夜郎國和古蜀文明有聯系,這次說不定能找到證據。”林野看著星圖上遵義的坐標,又摸了摸手里的青銅羅盤,心里充滿了期待。他知道,新的冒險又要開始了——夜郎國遺址里,可能藏著夜郎人的生活遺跡和文明密碼,甚至能找到西南地區古代文明交流的更多證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第二天一早,林野和甦曉收拾好行李,跟著鄭隊長和陳隊長坐上了去遵義的汽車。車窗外的景色從滇池平原變成了黔北山地,遠處的婁山關在陽光下泛著青灰色的光。林野拿出爺爺的日記,翻到新的一頁,寫下了這次古滇國遺址的發現,又在旁邊畫了個小小的青銅貯貝器圖案。他知道,爺爺和甦曉爺爺的遺志,會一直指引著他們,去發現更多的文明寶藏,去守護中華文明的光輝。
汽車漸漸靠近遵義,手里的青銅羅盤又開始輕輕顫動,像是在與地下的夜郎國遺址產生共鳴。林野看著窗外,心里暗暗發誓一定要找到夜郎國遺址,解開更多的謎團,讓西南地區古代文明的光輝照亮更多的地方,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祖先的智慧和輝煌。
他知道,遵義的夜郎國遺址里,還有更多的秘密在等著他們,新的挑戰也在前方等著他們去克服。但他並不害怕,因為他有甦曉做伴,有鄭隊長、陳隊長和考古隊的支持,還有爺爺們留下的羅盤和筆記——這些,都是他前進的動力。
汽車漸漸駛入遵義市區,遠處的遵義會議會址漸漸清晰起來。林野和甦曉收拾好東西,準備下車——夜郎國遺址,我們來了!
汽車沿著湘江行駛進入遵義市區時,秋日的陽光透過梧桐樹葉灑下斑駁的光影,遠處的婁山關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林野把臉貼在車窗上,手里的青銅羅盤輕輕顫動,指針朝著西北方向微微傾斜——那里正是星圖上標注的夜郎國遺址大致方位。甦曉湊過來,指著手機里的衛星地圖“陳隊長說遺址線索在匯川區的一個小山村,村民翻地時撿到過帶花紋的陶片,和咱們在古滇國看到的陶片紋路有點像。”
鄭隊長坐在前排,回頭遞過來一份資料“這是貴州省考古研究院的初步勘探報告,村里的那片坡地底下,物探顯示有大面積的夯土遺跡,還有密集的陶質和石質信號,很可能是夜郎國的聚落遺址。不過當地土壤黏性大,雨季剛過,挖掘時得注意防坍塌。”林野接過資料,翻到村民撿到的陶片照片,陶片上的繩紋清晰可見,邊緣還有明顯的手工捏制痕跡,確實和古滇國早期陶器風格相似。
到了匯川區的考古隊臨時駐地,貴州省考古研究院的李隊長已經在門口等候。他穿著深藍色沖鋒衣,褲腳沾著泥土,手里拿著一個裝著陶片的密封袋“可算把你們盼來了!這陶片就是村民上周撿到的,初步判斷是戰國時期的,和夜郎國存續時間吻合。咱們明天一早就去坡地勘探,爭取先確定遺址的範圍。”
第二天清晨,林野和甦曉跟著李隊長、鄭隊長、陳隊長來到村子西側的坡地。地里種著的玉米剛收割完,留下一排排低矮的秸稈,幾個隊員已經用白色石灰畫出了初步的勘探區域。李隊長指著坡地中央的一塊凸起“物探顯示這里的夯土最厚,可能是聚落的中心建築遺跡,咱們先在這里打幾個探孔,看看地下文物的分布情況。”
隊員們拿出洛陽鏟開始打孔,林野和甦曉則拿著羅盤在周圍走動。當林野走到坡地北側時,羅盤突然劇烈顫動起來,指針死死指向地下“這里有強烈的地脈信號!下面肯定有重要文物!”李隊長趕緊讓隊員過來,在羅盤指示的位置打了個探孔。當洛陽鏟拔出時,鏟頭上沾著的泥土里混著幾片陶片,還有一小塊青銅殘片,殘片上刻著模糊的紋路。
“是青銅禮器的殘片!”陳隊長湊過來,用放大鏡仔細觀察,“這紋路和古滇國青銅貯貝器上的雲紋很像,說明夜郎國和古滇國確實有文化交流!”甦曉趕緊把陶片和青銅殘片裝進密封袋,標記好位置“咱們得趕緊在這里開探方,說不定能找到完整的器物!”
接下來的幾天,考古隊在坡地北側開了三個探方。林野和甦曉負責中間的探方,兩人跪在地上,用小竹片一點點剝離泥土。挖了大概一米深,甦曉的竹片突然踫到了一個堅硬的物體,她趕緊放慢速度,用軟毛刷小心清理——隨著泥土逐漸剝離,一個陶甕的邊緣漸漸顯露出來,陶甕表面刻著交錯的繩紋,腹部還有一個圓形的戳印,上面刻著一個類似“夜”字的符號。
“是夜郎國的陶甕!”李隊長激動地跑過來,“這個戳印很可能是夜郎國的‘族徽’,之前在其他夜郎國遺跡里也發現過類似的符號!”林野繼續清理陶甕周圍的泥土,發現陶甕里裝著幾十粒碳化的谷物,還有幾枚石斧,顯然是當年儲存的糧食和工具。
隨著挖掘深入,更多的文物漸漸出土探方東側發現了一排石砌的房屋基址,地基里埋著幾塊刻著花紋的石板,石板上的紋路和青銅殘片上的雲紋一致;探方西側出土了一個青銅釜,釜內殘留著動物骨骼,應該是當年烹飪用的器物;最讓人驚喜的是,在探方的最深處,發現了一個用青銅打造的“權杖頭”,上面刻著虎紋和蛇紋,頂端還瓖嵌著一顆紅色的瑪瑙,顯然是夜郎國貴族使用的權力象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這權杖頭太珍貴了!”陳隊長拿著權杖頭,在陽光下仔細觀察,“虎紋和蛇紋是西南地區古代文明常見的圖騰,這說明夜郎國不僅和古滇國交流頻繁,還受到了巴蜀文明的影響。”林野點頭,掏出爺爺的日記翻到相關章節“爺爺在日記里提到過,夜郎國‘以虎為尊,以蛇為靈’,和這個權杖頭的紋飾完全吻合!”
就在挖掘工作順利進行時,村里的一個老人拄著拐杖來到探方邊,看著出土的陶甕,突然開口“這東西俺們村以前也挖到過,就在後山的山洞里,還以為是裝骨頭的罐子,就又埋回去了。”李隊長趕緊追問“大爺,您還記得山洞的位置嗎?里面還有其他東西嗎?”老人指著坡地西側的一座小山“就在那座山的半山腰,洞口被藤蔓擋住了,里面黑乎乎的,俺年輕時進去過一次,看到過不少碎陶片。”
當天下午,林野和甦曉跟著李隊長、老人來到後山。在老人的指引下,大家在半山腰的藤蔓叢中找到了山洞入口。洞口約一米寬,里面黑漆漆的,隱約能聞到潮濕的泥土味。隊員們打開手電筒,光線照進去,能看到洞內的地面上散落著不少陶片,牆壁上還有人工開鑿的痕跡。
“這里應該是夜郎國的‘藏寶洞’!”林野舉著手電筒,小心翼翼地走進山洞,手里的羅盤震動得越來越厲害,“里面有金屬信號,可能有青銅器物!”甦曉跟在後面,用相機記錄著洞內的情況“地面上的陶片和探方里出土的一致,說明這里和聚落遺址是同一時期的。”
走到山洞深處,隊員們發現了一個用石頭砌成的石台,石台上擺放著幾件完整的文物一個青銅酒器,造型獨特,壺身上刻著狩獵的場景;一對玉璧,上面刻著和金沙遺址相似的太陽紋;還有一卷用絲綢包裹的竹簡,雖然絲綢已經腐朽,但竹簡保存完好,上面用墨寫著一些文字。
“這些竹簡太重要了!”李隊長小心地把竹簡放進保護盒,“上面的文字是戰國時期的隸書,雖然有些模糊,但能辨認出‘夜郎’‘滇’‘蜀’等字樣,這證明夜郎國和古滇國、巴蜀文明都有密切的聯系!”甦曉激動地說“這就解開了之前的謎團!夜郎國不是孤立的文明,而是西南地區古代文明交流的重要樞紐!”
接下來的一周,考古隊對山洞進行了系統的清理,共出土文物上百件,包括青銅禮器、玉器、陶器、竹簡等,為研究夜郎國的歷史文化、社會結構和對外交流了重要的實物證據。其中,竹簡上的文字經過專家解讀,詳細記錄了夜郎國與古滇國、巴蜀地區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甚至提到了“向蜀地輸送銅料”“從滇地引進稻種”,進一步證明了西南地區古代文明的融合與發展。
挖掘工作結束後,貴州省文物局決定在匯川區建立“夜郎國聚落遺址博物館”,將出土的文物和聚落遺跡、藏寶洞保護起來,向公眾開放。開館當天,林野和甦曉作為重要貢獻者,受邀參加了開館儀式。站在博物館的展廳里,看著玻璃櫃里的青銅權杖頭、竹簡和玉璧,林野的心里滿是感慨。
李隊長走過來,拍了拍林野的肩膀“小林,甦丫頭,謝謝你們。如果不是你們的羅盤和爺爺的筆記,咱們可能還找不到這個藏寶洞,更解不開夜郎國與其他文明交流的謎團。”甦曉笑著說“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而且我們也從中學到了很多。對了,星圖上還有最後一個未知坐標,在湖南的湘西地區,咱們接下來要不要去看看?爺爺的筆記里說那里有‘蠻夷文明’的遺跡,可能和夜郎國有關。”
鄭隊長和陳隊長對視一眼,眼里滿是興奮“我們正想跟你們說這事!湖南省考古研究院已經聯系我們了,說他們在星圖標注的位置發現了戰國時期的城址遺跡,邀請咱們一起去勘探。那里很可能是夜郎國東部的一個重要據點,要是能找到證據,就能還原夜郎國的疆域範圍了!”
林野掏出青銅羅盤,羅盤的指針正指向東南方向,微微顫動著,像是在呼應遠方的湘西遺址。“當然願意!”林野說,“咱們不僅要找到湘西的遺址,還要解開最後一個謎團,完成爺爺們的心願。”
開館儀式結束後,林野和甦曉回到駐地,開始收拾行李。甦曉把爺爺的筆記本和“夜郎國權杖頭”的照片放進背包,林野則小心翼翼地把青銅羅盤收好——這兩個羅盤,已經陪伴他們走過了三星堆、金沙遺址、雅安玉礦、古滇國和夜郎國聚落遺址,見證了一個又一個重要的發現,接下來,它們還會繼續指引著他們,去探索最後一個未知的文明寶藏。
第二天一早,林野和甦曉跟著李隊長、鄭隊長、陳隊長坐上了去湘西的汽車。車窗外的景色從黔北山地變成了湘西的丘陵,遠處的武陵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林野拿出爺爺的日記,翻到新的一頁,寫下了這次夜郎國遺址的發現,又在旁邊畫了個小小的青銅權杖頭圖案。他知道,爺爺和甦曉爺爺的遺志,會一直指引著他們,去發現最後一個文明寶藏,去守護中華文明的光輝。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汽車漸漸靠近湘西,手里的青銅羅盤又開始輕輕顫動,像是在與地下的城址遺跡產生共鳴。林野看著窗外,心里暗暗發誓一定要找到湘西的夜郎國據點遺址,解開最後一個謎團,讓西南地區古代文明的全貌完整地呈現在世人面前,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祖先的智慧和輝煌。
他知道,湘西的城址遺跡里,還有更多的秘密在等著他們,最後的挑戰也在前方等著他們去克服。但他並不害怕,因為他有甦曉做伴,有李隊長、鄭隊長、陳隊長和考古隊的支持,還有爺爺們留下的羅盤和筆記——這些,都是他前進的動力。
汽車漸漸駛入湘西的山區,遠處的鳳凰古城輪廓漸漸清晰起來。林野和甦曉收拾好東西,準備下車——湘西夜郎國城址遺跡,我們來了!
汽車沿著酉水行駛進入湘西山區時,初冬的薄霧纏繞在山間,遠處的吊腳樓屋頂覆蓋著一層薄薄的白霜。林野把車窗降下一條縫,帶著水汽的風裹著松木的清香涌進來,手里的青銅羅盤突然發出一陣急促的顫動,指針死死鎖定著西北方向——那里正是星圖上標注的夜郎國東部據點遺址所在。甦曉湊過來,指著手機里村民拍攝的照片“湖南省考古研究院的趙隊長說,遺址在龍山縣的一個土家族村寨附近,村民在修水渠時挖到過帶花紋的城磚,磚上的紋路和咱們在夜郎國聚落遺址看到的很像。”
鄭隊長坐在前排,回頭遞來一份折疊的地圖“這是最新的勘探圖,村寨北邊的那片台地底下,物探顯示有明顯的夯土牆遺跡,東西長約三百米,南北寬兩百米,很可能是夜郎國的城垣。不過台地周圍都是梯田,土壤層薄,下面多是岩石,挖掘時得小心保護城垣的原始結構。”林野展開地圖,手指劃過標注“城垣遺跡”的黃色虛線,正好與羅盤指針指向的方向完全重合。
抵達龍山縣考古隊駐地時,趙隊長已經在門口等候。他穿著一件深綠色的防寒服,脖子上掛著相機,手里拿著一塊城磚殘片“你們可算到了!這塊殘片就是上周挖出來的,磚面上的繩紋和夜郎國核心區的城磚完全一致,而且磚的尺寸也符合戰國時期西南地區的建築規格。咱們明天一早就去台地,先確認城垣的走向。”
第二天清晨,林野和甦曉跟著趙隊長、李隊長、鄭隊長、陳隊長來到村寨北邊的台地。台地上的冬小麥剛冒出青苗,幾個隊員已經用紅色噴漆在田埂上標出了勘探線。趙隊長指著台地中央的一處凸起“物探顯示這里是城垣的正門位置,夯土層最厚,咱們先在這里開一個5米x5米的探方,看看城垣的結構。”
隊員們很快搭建好防雨棚,開始清理表層土壤。林野和甦曉負責用軟毛刷清理夯土表面,剛挖了不到半米深,甦曉的刷子突然踫到了一塊堅硬的物體,她趕緊停下“這里有東西!”林野湊過去,用竹片輕輕撥開泥土,一塊帶著繩紋的城磚漸漸顯露出來,磚的邊緣還殘留著當年砌築時的泥漿痕跡。
“是夜郎國的城磚!”趙隊長激動地蹲下來,用卷尺測量磚的尺寸,“長三十三厘米,寬十六厘米,厚八厘米,和夜郎國核心區的城磚尺寸分毫不差!這證明咱們找對地方了!”隨著挖掘深入,更多的城磚接連出土,還發現了幾枚青銅箭鏃,箭鏃的形制與古滇國、巴蜀地區的箭鏃相似,顯然是文化交流的產物。
挖到第三天下午,探方里出現了完整的夯土牆遺跡,牆高約一米五,牆體上還能看到明顯的夯築痕跡,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根木質立柱的孔洞,顯然是為了加固牆體。“這城垣的建造工藝很成熟,”李隊長撫摸著夯土牆,“夯土層均勻,立柱間距合理,說明夜郎國已經有了專業的建築工匠,社會發展水平比咱們之前預想的還要高。”
就在大家忙著記錄城垣數據時,林野的羅盤突然劇烈顫動起來,指針指向探方東側。“那邊有重要文物!”他趕緊順著指針方向走去,在距離探方約十米的地方,用腳輕輕踩了踩地面,羅盤的顫動更加強烈。趙隊長立刻讓人在這里開了一個新的探方,挖了不到一米深,就出土了一個青銅鼎的殘片,鼎身上刻著精美的饕餮紋,與三星堆、金沙遺址的青銅紋飾有著明顯的傳承關系。
“這青銅鼎太重要了!”陳隊長拿著殘片,眼里滿是驚嘆,“饕餮紋是中原地區商周時期的典型紋飾,卻出現在夜郎國的城垣附近,說明夜郎國不僅和西南地區的文明交流頻繁,還與中原文明有聯系!”甦曉掏出爺爺的筆記本,翻到關于紋飾的章節“爺爺說‘西南文明,兼容並蓄,取中原之精,融本土之魂’,現在終于找到證據了!”
接下來的一周,考古隊在台地東側又開了多個探方,陸續出土了大量文物一個青銅鑒,里面裝著幾十枚貝幣,與古滇國、夜郎國核心區使用的貨幣一致;一套陶制的炊具,包括陶甑、陶鬲,造型與巴蜀地區的陶器相似;還有幾卷竹簡,雖然大部分已經腐朽,但殘留的文字依然能辨認出“夜郎”“辰陽”“巴郡”等字樣,證明這里是夜郎國與楚國、巴蜀地區貿易往來的重要據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最讓人驚喜的是,在台地北側的探方里,發現了一個小型的祭祀坑,坑內擺放著三件國寶級文物——一件青銅神像,神像的面部特征兼具夜郎國的圖騰和中原地區的神像風格;一件玉璋,璋身上刻著星圖上的符號,與金沙遺址、雅安玉礦出土的玉璋紋飾一致;還有一面青銅鏡,鏡背上刻著“夜郎東境”四個字,直接證明了這里是夜郎國東部的邊境據點。
“這青銅鏡就是最好的證據!”趙隊長拿著鏡子,激動得聲音都在抖,“‘夜郎東境’四個字,不僅明確了這里的身份,還為我們劃定夜郎國的疆域範圍了直接依據!之前史學界一直爭論夜郎國的東部邊界在哪里,現在終于有答案了!”林野看著鏡子上的文字,又摸了摸懷里的青銅羅盤,心里滿是感慨——從三星堆到湘西,他們沿著星圖和羅盤的指引,一步步揭開了西南地區古代文明的神秘面紗。
就在挖掘工作接近尾聲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凍雨襲擊了湘西山區,台地表面結了一層薄冰,部分探方的邊緣出現了坍塌的跡象。“趕緊加固探方!把文物轉移到室內!”趙隊長大喊一聲,隊員們立刻行動起來,有的用草簾覆蓋探方,有的用鋼管支撐牆體,林野和甦曉則冒著凍雨,將剛出土的青銅鏡、玉璋小心翼翼地裝進恆溫箱,生怕文物受損。
凍雨持續了兩天兩夜,考古隊全員堅守在工地,最終保住了所有文物和遺跡。雨停後,隊員們又花了三天時間修復受損的探方,確保挖掘工作能順利收尾。趙隊長看著修復好的探方,欣慰地說“這次能順利完成挖掘,多虧了大家的努力,尤其是小林和甦丫頭,關鍵時刻一點都不含糊。”
挖掘工作結束後,湖南省文物局決定在龍山縣建立“夜郎國東部據點遺址博物館”,並舉辦“西南文明交融特展”,將這次出土的青銅鏡、玉璋、竹簡等文物與三星堆、金沙遺址、古滇國、夜郎國核心區的文物一同展出,完整呈現西南地區古代文明的交融歷程。開展當天,博物館里擠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和學者,大家都想親眼見證這一跨越千年的文明對話。
林野和甦曉站在展廳中央,看著玻璃櫃里陳列的文物,從三星堆的青銅面具到湘西的青銅鏡,從金沙遺址的太陽神鳥金盤到雅安玉礦的玉料,每一件文物都像是一顆珍珠,串聯起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發展脈絡。甦曉輕輕撫摸著玻璃,眼里滿是淚水“爺爺要是能看到這一幕,肯定會很開心的。他們當年沒完成的事,咱們做到了。”林野點頭,手里的青銅羅盤輕輕顫動,像是在為他們慶祝,也像是在與這些跨越千年的文物共鳴。
展覽結束後,趙隊長、李隊長、鄭隊長、陳隊長圍坐在會議室里,手里拿著星圖和考古報告。趙隊長指著星圖上最後一個被標注的紅點“咱們沿著星圖的指引,找到了三星堆、金沙遺址、雅安玉礦、古滇國、夜郎國核心區、夜郎國東部據點,解開了西南地區古代文明的諸多謎團。現在,星圖上的所有坐標都已經勘探完畢,咱們也算完成了一項重要的考古使命。”
林野看著星圖,突然發現星圖中央有一個從未注意過的細小符號,像是一個羅盤的圖案。他趕緊拿出爺爺的日記,翻到最後一頁,上面畫著一個與星圖中央符號一模一樣的圖案,旁邊寫著一行小字“星圖終,羅盤合,文明脈,永相傳。”甦曉湊過來,看著圖案和文字,突然恍然大悟“爺爺說的‘雙羅盤合’,不是指咱們手里的兩個羅盤,而是要將所有遺址的‘地脈信號’通過羅盤整合起來,還原中華文明的完整脈絡!”
鄭隊長眼楮一亮“對啊!每個遺址的地脈信號都不一樣,咱們可以通過羅盤記錄下這些信號,建立一個‘西南文明地脈數據庫’,為後續的考古研究參考。而且,這些信號說不定還能幫助咱們發現更多未知的文明遺址!”陳隊長點頭“這個想法好!咱們可以聯合四川、雲南、貴州、湖南四省的考古研究院,共同開展這個項目,讓這些珍貴的文明遺產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
林野握著手里的青銅羅盤,又看了看甦曉手里的羅盤,兩個羅盤的指針同時指向星圖中央的符號,發出一陣柔和的嗡鳴。他知道,這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他們不僅完成了爺爺們的心願,還為中華文明的傳承開闢了新的道路。
第二天一早,林野和甦曉跟著四位隊長,坐上了去成都的飛機。飛機穿過雲層時,林野看著窗外的藍天,手里緊緊攥著青銅羅盤。他知道,新的使命已經開始——他們要聯合四省考古力量,建立“西南文明地脈數據庫”,保護和傳承更多的文明遺產,讓中華文明的光輝永遠照亮未來。
飛機漸漸靠近成都,遠處的雪山在陽光下泛著銀白色的光。林野和甦曉收拾好東西,準備下飛機——新的征程,我們來了!
喜歡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