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

第2192章 尸易無限(97)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姒洛天 本章︰第2192章 尸易無限(97)

    秘魯利馬機場的停機坪上,潮濕的海風裹著熱帶植物的氣息撲面而來。吳賢剛走下舷梯,就看到卡洛斯舉著寫有“中國文物保護團隊”的牌子快步走來,他黝黑的臉上滿是急切︰“船骸發現地在亞馬遜雨林深處的烏卡亞利河畔,我們已經用防水布臨時遮蓋,但最近雨水頻繁,河流水位一直在漲,再晚些可能就會被沖毀。”

    驅車前往雨林的路上,卡洛斯打開平板電腦,展示出船骸的初步勘探照片︰“船骸長約20米,寬5米,木質結構保存相對完整,船頭還殘留著部分船帆的縴維。最關鍵的是,我們在船艙里發現了這個。”照片里,一塊青花瓷片嵌在濕潤的泥土中,瓷片邊緣露出纏枝蓮紋的一角,青花發色濃艷,正是明代永樂年間景德鎮官窯的典型風格。吳賢放大照片,指尖在屏幕上劃過瓷片的釉面︰“胎質潔白細膩,釉面有‘橘皮紋’,和我們之前在遺址發現的‘永樂通寶’銅錢年代應該相近。”

    經過兩天的顛簸,團隊終于抵達烏卡亞利河畔的發掘現場。防水布下,木質船骸一半浸在河水中,幾名秘魯考古隊員正用抽水機排水。吳賢穿上防水服,走進發掘坑,蹲下身觸摸船骸的木材︰“這是柚木,質地堅硬耐腐,是明代造船常用的木材。你們看,船板的拼接方式采用‘魚鱗式’疊壓,用鐵鉚釘固定,這和《天工開物》中記載的明代海船建造工藝完全一致。”

    就在甦湄準備用碳十四檢測設備取樣時,遠處的雨林里突然傳來幾聲槍響。卡洛斯臉色驟變︰“是‘聖蛇會’的人!他們是專門倒賣美洲古代文物的走私團伙,之前就多次試圖闖入我們的發掘遺址。”周明遠立刻從背包里取出便攜式對講機,聯系附近的秘魯警方,同時和吳賢一起將檢測設備轉移到安全區域。

    幾分鐘後,五名穿著迷彩服、手持步槍的蒙面人沖進發掘現場,為首的人戴著銀色面具,聲音沙啞︰“把船骸里的中國文物交出來,否則別怪我們不客氣。”吳賢認出這種面具——在奪寶奇兵系列電影《 raiders of tost ark 》中,納粹勢力曾佩戴類似面具尋找失落的約櫃,而“聖蛇會”正是以納粹遺留的文物走私網絡為基礎組建的組織,近年來頻繁在南美、中東等地掠奪古代文物。

    “這些文物是全人類的文化遺產,絕不能讓你們帶走。”吳賢一邊與蒙面人周旋,一邊悄悄給甦湄使了個眼色。甦湄心領神會,趁蒙面人注意力集中在吳賢身上,悄悄繞到船骸後方,用隨身攜帶的激光切割器在船骸的木質結構上劃出一道痕跡——她記得《 indiana jones and te of doo 》中,印第安納•瓊斯曾利用建築結構的弱點擺脫敵人,如今這招或許能派上用場。

    蒙面人見吳賢不肯配合,舉起步槍就要射擊。就在這時,遠處傳來警笛聲,秘魯警方的直升機盤旋在發掘現場上空。“聖蛇會”的人見狀,立刻朝船骸扔了一枚煙霧彈,試圖趁亂逃跑。吳賢抓住機會,大喊︰“按計劃行事!”甦湄按下激光切割器的開關,船骸的一根承重木梁應聲斷裂,船身傾斜,擋住了蒙面人的逃跑路線。周明遠則趁機沖上去,將為首的蒙面人撲倒在地,扯下他的銀色面具——面具下,是一張布滿刀疤的臉,正是國際刑警組織通緝多年的“聖蛇會”首領科爾特斯。

    科爾特斯被警方押走前,惡狠狠地盯著吳賢︰“你們以為這樣就能阻止我們?納粹當年沒找到的‘太陽金盤’,現在就在這艘船里,你們永遠也別想得到它!”“太陽金盤”?吳賢心中一震——在奪寶奇兵系列的傳說中,這是印加文明供奉的神器,盤面刻有能指引“黃金國”位置的星圖,二戰期間納粹曾派探險隊深入南美尋找,卻一無所獲。難道這艘明代船骸真的與“太陽金盤”有關?

    警方撤離後,團隊立刻對船骸進行全面清理。在船艙底部的暗格里,周明遠發現了一個青銅盒子,盒子表面刻有印加象形文字和中國的雲紋圖案,兩種紋飾相互交織,顯然是東西方文化融合的產物。吳賢小心翼翼地打開盒子,里面果然存放著一個直徑約30厘米的金盤,盤面瓖嵌著紅寶石和藍寶石,組成星圖的形狀,邊緣刻著一行印加文字。“這就是‘太陽金盤’!”卡洛斯激動地說,“印加傳說中,只有‘來自東方的使者’才能開啟金盤的秘密,看來明代的鄭和船隊就是傳說中的‘使者’。”

    為了解讀金盤上的印加文字,團隊前往秘魯國家博物館,拜訪了研究印加文明的權威專家費爾南德斯教授。費爾南德斯看著金盤上的文字,興奮地說︰“這行文字記錄的是‘東方船隊帶來光明,指引黃金國的方向’。結合金盤上的星圖,我們可以確定‘黃金國’的位置就在安第斯山脈的馬丘比丘遺址附近。”

    然而,就在團隊準備前往馬丘比丘遺址進一步勘探時,國際刑警組織傳來消息︰“聖蛇會”的殘余勢力已搶先一步前往馬丘比丘,企圖搶奪“黃金國”的寶藏。吳賢立刻決定︰“我們必須趕在他們前面找到寶藏,阻止他們破壞遺址。”

    前往馬丘比丘的路上,吳賢翻閱著奪寶奇兵系列的相關資料——印第安納•瓊斯曾在《 indiana jones and t sku 》中深入南美雨林尋找水晶頭骨,而馬丘比丘遺址的建築風格與水晶頭骨的發現地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這讓他更加堅信,明代船隊與印加文明的交流遠比想象中更為深入。

    抵達馬丘比丘遺址後,團隊根據“太陽金盤”的星圖指引,在遺址中心的太陽神廟下方發現了一個隱蔽的地宮入口。入口處的石門上刻著印加文字和中國的八卦圖案,吳賢意識到,要打開石門,需要同時轉動印加的“太陽輪”和中國的“八卦盤”。他按照金盤星圖的方位,將“太陽輪”轉到“金星”位置,再將“八卦盤”轉到“離”位——石門緩緩打開,一股古老的氣息撲面而來。

    地宮內,擺滿了印加文明的黃金飾品、玉器和陶器,其中一件黃金面具上瓖嵌著中國的和田玉,面具的面部輪廓既有印加人的特征,又融入了中國唐代的造像風格。“這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直接證據!”甦湄拿起面具,激動地說。

    就在團隊準備對文物進行登記時,“聖蛇會”的人突然闖入地宮,科爾特斯手持步槍,獰笑著說︰“多謝你們幫我打開石門,這些寶藏現在都是我的了。”吳賢冷靜地說︰“地宮的結構不穩定,一旦強行搬運文物,很可能會引發坍塌,到時候誰也別想活著出去。”

    科爾特斯根本不听勸阻,命令手下搬運黃金飾品。就在這時,地宮的頂部開始掉落石塊,地面出現裂縫。吳賢大喊︰“快離開這里!”團隊成員立刻朝地宮出口跑去,科爾特斯的手下們見狀,也紛紛扔下文物,四散逃跑。科爾特斯不甘心,試圖帶走“太陽金盤”,卻被掉落的石塊砸中腿部,最終被隨後趕來的警方抓獲。

    在地宮坍塌前,團隊成功帶出了“太陽金盤”和幾件重要的文物。秘魯政府為了感謝吳賢團隊的貢獻,決定將“太陽金盤”與明代青花瓷片一同在秘魯國家博物館舉辦“中秘文明交流特展”。展覽開幕當天,中國駐秘魯大使發表講話︰“這艘明代船骸和‘太陽金盤’的發現,證明早在六百年前,中國和秘魯就已經存在文化交流,這為研究世界文明交流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證據。”

    展覽期間,吳賢收到了來自美國的一封郵件,發件人是印第安納•瓊斯的研究助手瑪麗安——在奪寶奇兵系列電影中,瑪麗安曾協助印第安納•瓊斯尋找約櫃、水晶頭骨等重要文物。郵件中,瑪麗安寫道︰“我們在埃及盧克索的一座古墓中發現了一批唐代文物,其中一件鎏金銅鐘上刻有與鄭和船隊相關的銘文,懷疑與你們在秘魯發現的船骸有關,希望能與你們合作研究。”

    吳賢立刻召集團隊,周明遠興奮地說︰“如果能將埃及的唐代文物與秘魯的船骸聯系起來,就能還原出鄭和船隊的完整航線,證明他們不僅抵達了美洲,還可能到達了非洲、歐洲!”甦湄則開始整理埃及唐代文物的相關資料,發現其中提到的“鎏金銅鐘”與吳賢團隊早年在柬埔寨追回的唐代鎏金銅鐘風格一致,很可能出自同一批工匠之手。

    一周後,吳賢團隊抵達埃及盧克索,瑪麗安早已在盧克索神廟前等候。她穿著卡其色的探險服,手里拿著一本泛黃的筆記本︰“這是印第安納•瓊斯留下的研究筆記,里面記載了他對唐代文物在中東傳播路線的推測,或許能幫我們找到更多線索。”

    在瑪麗安的帶領下,團隊來到發現唐代文物的古墓。古墓的牆壁上繪有壁畫,壁畫中既有埃及法老的形象,又有中國唐代的仕女圖,兩種文化元素完美融合。瑪麗安指著壁畫中的一艘船︰“這艘船的造型與你們在秘魯發現的明代船骸相似,說明鄭和船隊的影響可能已經延伸到了埃及。”

    吳賢在古墓的石棺中發現了那件鎏金銅鐘,銅鐘上刻著“永樂十二年,鄭和船隊贈”的銘文,鐘身上還瓖嵌著埃及的綠松石。“永樂十二年正是鄭和第四次下西洋的時間,看來他在這次航行中曾抵達埃及,與當地的王室進行了文化交流。”吳賢說。

    為了進一步驗證推測,團隊前往埃及國家博物館,查閱了明代與埃及交流的歷史文獻。在一份15世紀的阿拉伯文獻中,記載了“來自東方的大船隊抵達亞歷山大港,帶來了精美的瓷器和金屬器物,國王親自接見了船隊的首領”。這一記載與鎏金銅鐘上的銘文相互印證,為鄭和船隊抵達埃及提供了確鑿的證據。

    就在團隊準備將研究成果整理發表時,瑪麗安收到了一個壞消息︰“聖蛇會”的殘余勢力在中東地區活動頻繁,他們盯上了一批即將在迪拜展出的古代文物,其中包括幾件從中國流失的宋代瓷器。吳賢立刻決定︰“我們必須趕在‘聖蛇會’之前,保護好這些文物,絕不能讓它們再次流失。”

    迪拜國際機場的落地窗外,沙漠與海洋交織的獨特天際線在暮色中漸次亮起燈火。吳賢推著行李車走出到達大廳時,瑪麗安正靠在一輛越野車旁揮手,她的卡其色探險服上還沾著些許埃及沙漠的細沙,手里把玩著一枚銅制指南針——那是印第安納•瓊斯在《 raiders of tost ark 》中用過的同款復制品。“剛收到消息,‘聖蛇會’的人已經潛入迪拜,他們的目標是明天在迪拜國際會展中心展出的三件宋代汝窯瓷瓶。”瑪麗安將一份加密文件遞給吳賢,“這是會展中心的安保圖紙,他們在通風管道和地下停車場都布置了暗哨。”

    吳賢展開圖紙,指尖劃過標注著“vip展區”的位置——三件汝窯瓷瓶將被陳列在防彈玻璃展櫃中,展櫃周圍設有紅外報警系統和24小時巡邏的安保人員。“‘聖蛇會’不會硬踫硬,他們很可能會利用會展中心的電力系統漏洞,切斷安保電源後趁亂盜走瓷瓶。”周明遠湊過來,指著圖紙上的電力控制室位置,“我們得提前在電力控制室安排人手,同時檢查展櫃的備用電源是否可靠。”

    甦湄則打開筆記本電腦,調出宋代汝窯瓷瓶的高清照片︰“這三件瓷瓶都是北宋晚期的珍品,其中一件‘天青釉弦紋瓶’是現存汝窯中唯一帶弦紋裝飾的器物,釉面的‘蟹爪紋’開片極為罕見。我們必須在瓷瓶上安裝微型定位器,以防萬一。”

    當晚,團隊潛入迪拜國際會展中心進行布控。吳賢和瑪麗安偽裝成會展工作人員,在電力控制室安裝了監控設備和備用電源切換裝置;周明遠則帶著微型定位器,趁著安保換班的間隙,將定位器巧妙地貼在三件瓷瓶的底部——定位器的顏色與汝窯的天青釉幾乎一致,不仔細觀察根本無法察覺;甦湄則在會展中心的各個出口布置了信號接收器,確保能實時追蹤瓷瓶的位置。

    次日清晨,迪拜國際會展中心人頭攢動,“全球珍稀文物展”正式開幕。三件汝窯瓷瓶在vip展區的聚光燈下熠熠生輝,天青釉色在燈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吸引了眾多藏家和文物愛好者駐足觀賞。吳賢穿著西裝,假裝成游客,在展區內來回巡視,目光警惕地觀察著周圍的人群。

    中午時分,會展中心突然斷電,整個大廳陷入一片漆黑。尖叫聲和混亂聲此起彼伏,紅外報警系統的蜂鳴聲也隨之停止。“來了!”吳賢立刻通過對講機喊道,“電力控制室,立刻啟動備用電源!”瑪麗安在電力控制室按下切換按鈕,應急燈瞬間亮起,大廳內的秩序逐漸恢復。但當眾人看向vip展區時,展櫃的防彈玻璃已經被切割出一個圓形的洞口,三件汝窯瓷瓶不翼而飛。

    “定位器有信號!”甦湄的聲音從對講機里傳來,“信號在地下停車場的一輛黑色轎車里,正朝著迪拜港方向移動。”吳賢和周明遠立刻沖向地下停車場,瑪麗安則聯系迪拜警方,請求在迪拜港設置關卡攔截。

    地下停車場內,一輛黑色轎車正準備啟動。吳賢縱身一躍,抓住轎車的車窗邊緣,周明遠則迅速擋在車前。車內的“聖蛇會”成員見狀,立刻加速,試圖甩開兩人。吳賢抓住機會,用隨身攜帶的破窗器砸開車窗,與車內的成員扭打在一起。轎車失控撞到牆上,車內的成員棄車逃跑,吳賢和周明遠緊追不舍,最終在停車場的出口處將兩人制服。

    但當他們打開轎車的後備箱時,卻發現里面只有三個空的錦盒——三件汝窯瓷瓶早已被轉移。“定位器的信號還在移動,而且分成了三個方向。”甦湄的聲音帶著焦急,“他們用了信號干擾器,將定位信號偽裝成三個不同的位置,我們根本不知道哪一個是真的。”

    吳賢冷靜下來,回想起瑪麗安之前提到的“聖蛇會”行事風格——他們擅長聲東擊西,往往會故意制造混亂,將文物轉移到事先準備好的秘密據點。“迪拜港附近有很多廢棄的倉庫,他們很可能將瓷瓶藏在那里。”吳賢打開地圖,指著迪拜港附近的一片倉庫區,“我們兵分三路,分別排查這三個區域,一旦發現瓷瓶,立刻通知其他人。”

    吳賢和瑪麗安分頭前往第一片倉庫區。倉庫區內雜草叢生,廢棄的集裝箱堆積如山,空氣中彌漫著海水的咸味。瑪麗安拿出望遠鏡,仔細觀察著每一個倉庫的門窗︰“你看那個紅色的集裝箱,門是虛掩著的,而且周圍有新鮮的輪胎痕跡。”

    兩人悄悄靠近紅色集裝箱,吳賢用撬棍輕輕撬開集裝箱的門——里面果然放著一個錦盒,打開錦盒,正是那件“天青釉弦紋瓶”。就在他們準備將瓷瓶轉移時,“聖蛇會”的首領科爾特斯突然從集裝箱的陰影處走出,手里拿著一把手槍︰“沒想到你們這麼快就找到了這里,不過你們今天誰也別想走。”

    科爾特斯的身後,還站著十幾名武裝人員,他們將吳賢和瑪麗安團團圍住。瑪麗安悄悄從背包里拿出一枚煙霧彈,對吳賢使了個眼色。吳賢會意,突然沖向科爾特斯,吸引他的注意力。瑪麗安趁機拉開煙霧彈的保險栓,煙霧瞬間彌漫整個集裝箱。

    混亂中,吳賢一把奪過科爾特斯的手槍,將他按在地上。瑪麗安則帶著“天青釉弦紋瓶”,從集裝箱的後門逃跑。武裝人員朝著煙霧中開槍,卻誤傷了自己人。吳賢趁機擺脫科爾特斯,追趕上瑪麗安,兩人迅速撤離倉庫區。

    與此同時,周明遠和甦湄也在另外兩個倉庫區找到了另外兩件汝窯瓷瓶,並成功制服了看守的“聖蛇會”成員。當三件瓷瓶重新回到迪拜國際會展中心時,迪拜警方已經將“聖蛇會”的殘余勢力全部抓獲。科爾特斯被押走前,惡狠狠地說︰“你們以為這樣就結束了?‘聖蛇會’還有很多秘密據點,你們永遠也拆不完。”

    迪拜國際會展中心的負責人為了感謝吳賢團隊的幫助,特意舉辦了一場慶功宴。宴會上,迪拜文化遺產部的部長握著吳賢的手說︰“你們不僅保護了珍貴的中國文物,還為迪拜打擊文物走私犯罪提供了重要支持。未來,我們希望能與中國在文物保護領域開展更多的合作。”

    慶功宴結束後,瑪麗安遞給吳賢一本厚厚的筆記本︰“這是印第安納•瓊斯生前留下的最後一本研究筆記,里面記載了他對‘亞特蘭蒂斯文明’的探索,他認為亞特蘭蒂斯文明的遺址中,可能藏有與中國古代文明相關的文物。”

    吳賢翻開筆記本,里面夾著一張泛黃的地圖,地圖上標注著大西洋中的一個小島,旁邊還有一行手寫的注釋︰“這里可能是亞特蘭蒂斯文明的最後遺跡,島上的石碑上刻有類似中國甲骨文的文字。”吳賢心中一震——如果印第安納•瓊斯的推測是真的,那麼這將是東西方文明交流史上的重大發現。

    團隊立刻召開會議,討論前往大西洋小島的可行性。周明遠查閱了相關的地理資料︰“那個小島名叫‘百慕大三角島’,位于百慕大三角區域內,氣候惡劣,經常發生神秘的失蹤事件,而且島上沒有任何居民,基礎設施極為落後。”

    甦湄則補充道︰“我們需要準備足夠的物資和設備,包括船只、潛水裝備、考古工具,還要聯系當地的氣象部門,確保航行安全。”吳賢點頭︰“不管有多困難,我們都要去探索一下,也許這能為我們解開更多文明交流的謎團。”

    一周後,吳賢團隊和瑪麗安乘坐一艘科考船,前往百慕大三角島。航行途中,海面突然變得波濤洶涌,天空中烏雲密布,科考船在海浪中劇烈搖晃。瑪麗安站在甲板上,緊握著印第安納•瓊斯的指南針︰“這種天氣在百慕大三角很常見,我們必須小心應對。”

    經過兩天的艱難航行,科考船終于抵達百慕大三角島。島上覆蓋著茂密的熱帶雨林,空氣中彌漫著神秘的氣息。吳賢團隊帶著考古工具,深入雨林進行勘探。瑪麗安根據筆記本上的地圖,在小島的中心地帶發現了一塊巨大的石碑——石碑上刻滿了奇怪的符號,這些符號與中國的甲骨文極為相似,但又帶有一些亞特蘭蒂斯文明的獨特風格。

    吳賢拿出相機,仔細拍攝著石碑上的符號︰“這些符號很可能是一種古老的文字,記錄了亞特蘭蒂斯文明的歷史和文化。如果能解讀這些文字,或許能找到與中國古代文明交流的證據。”

    團隊在石碑周圍搭建了臨時營地,開始對符號進行解讀。甦湄將符號輸入電腦,與中國甲骨文數據庫進行比對︰“你看這個符號,與甲骨文里的‘水’字非常相似,還有這個符號,像是甲骨文里的‘船’字。”

    就在他們解讀工作取得進展時,科考船突然發來緊急信號︰“附近海域出現不明船只,正向小島駛來,船上有武裝人員。”吳賢心中一緊︰“是‘聖蛇會’的人!他們肯定是跟著我們來的,想要搶奪石碑上的文物。”

    瑪麗安立刻拿起步槍︰“我們得盡快將石碑上的符號記錄下來,然後撤離這里。”團隊成員加快速度,將石碑上的符號全部拍攝下來,還拓印了一部分符號作為樣本。當“聖蛇會”的船只靠近小島時,吳賢團隊已經登上了科考船,迅速駛離百慕大三角島。

    航行途中,吳賢看著拓印下來的符號,心中充滿了期待︰“這些符號很可能是解開亞特蘭蒂斯文明與中國古代文明交流的鑰匙。未來,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這些符號,也許能找到更多的證據,證明人類古代文明之間存在著廣泛的交流與聯系。”

    瑪麗安則笑著說︰“印第安納•瓊斯如果知道我們的發現,一定會非常高興。他一生都在追尋文明的秘密,而我們正在延續他的事業。”吳賢點頭︰“文物保護和文明探索是一條永無止境的道路,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就一定能發現更多的驚喜,守護更多的文化遺產。”

    科考船在大西洋上繼續航行,朝著下一個未知的目的地前進。吳賢站在甲板上,望著無垠的大海,心中充滿了堅定的信念——無論前方有多少困難和挑戰,他和團隊都會堅守初心,在守護人類文化遺產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探索更多文明的奧秘。

    科考船穿越百慕大三角海域時,海面終于恢復了平靜。吳賢將拓印的亞特蘭蒂斯符號平鋪在船艙的工作台上,指尖劃過那些與甲骨文相似的紋路——其中一個符號由三道曲線和一個圓形組成,像極了甲骨文里的“日”字,只是圓形周圍多了幾道放射狀的線條,仿佛太陽散發的光芒。瑪麗安湊過來,指著符號旁的一道刻痕︰“你看這個刻痕的深度和角度,與印第安納•瓊斯在中美洲瑪雅遺址發現的太陽歷刻痕很像,說不定兩者之間有某種關聯。”

    甦湄打開筆記本電腦,調出瑪雅太陽歷的高清圖片進行對比︰“確實有相似之處!瑪雅太陽歷的‘長計歷’以20天為一個周期,而這個亞特蘭蒂斯符號的放射狀線條正好有20道。”周明遠則拿出天文望遠鏡,觀察著海面上方的星空︰“如果這些符號真的與天文有關,或許我們可以通過星圖來解讀它們的含義。”

    接下來的幾天,團隊一邊航行一邊研究符號。吳賢發現,將拓印的符號按照特定順序排列後,竟然能組成一幅簡易的星圖,星圖中最亮的一顆星對應著獵戶座的參宿四——這與中國古代天文歷法中“參宿”的位置完全一致。“這絕不是巧合!”吳賢激動地說,“亞特蘭蒂斯文明與中國古代文明很可能在天文觀測方面有著共同的起源,或者存在過深度的交流。”

    當科考船抵達美國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港時,瑪麗安聯系了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考古專家。在邁阿密的考古實驗室里,專家們利用碳十四檢測技術,確定石碑的年代距今約5000年,與中國仰韶文化的年代相近。“仰韶文化時期的陶器上也有類似的太陽符號,這進一步證明了你的推測。”專家對吳賢說,“我們可以合作開展一項‘跨文明天文符號研究’項目,深入探索不同文明之間的天文交流。”

    就在項目籌備期間,國際刑警組織傳來緊急消息︰“聖蛇會”的殘余勢力在非洲埃及的盧克索地區活動,他們企圖盜掘一座新發現的古埃及法老墓,墓中可能藏有與中國商周時期相似的青銅禮器。吳賢立刻決定︰“我們必須趕在他們前面保護這座古墓,絕不能讓文物遭到破壞。”

    團隊迅速前往埃及盧克索,在當地考古部門的協助下,提前進入古墓進行勘察。古墓的入口隱藏在盧克索神廟附近的一處沙丘下,墓道兩側的牆壁上繪有精美的壁畫,壁畫中既有古埃及法老祭祀的場景,又有一些類似中國商周青銅器上的饕餮紋圖案。“這些饕餮紋圖案雖然簡化了,但特征非常明顯,比如對稱的獸面、彎曲的牛角,這與中國殷墟出土的青銅鼎上的饕餮紋幾乎一樣。”吳賢指著壁畫說。

    墓室內,一具巨大的石棺擺放在中央,石棺表面刻有古埃及象形文字和中國商周時期的甲骨文。瑪麗安拿出印第安納•瓊斯留下的考古工具,小心翼翼地清理石棺表面的灰塵︰“根據象形文字的記載,這座古墓的主人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一位法老,他曾派遣使者前往‘東方的文明古國’,帶回了大量的青銅器物和文化典籍。”

    就在團隊準備打開石棺進行進一步勘察時,墓道外突然傳來槍聲。“是‘聖蛇會’的人!”周明遠立刻拿起隨身攜帶的步槍,與埃及警方一起守在墓道口。“聖蛇會”的成員人數眾多,他們配備了先進的武器,不斷向墓道口發起攻擊。吳賢和甦湄則趁機將石棺表面的文字和壁畫進行拍照記錄,準備在必要時將重要文物轉移。

    戰斗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埃及警方終于擊退了“聖蛇會”的成員,但仍有幾名成員趁亂沖進了墓室。其中一名成員拿起撬棍,試圖撬開石棺,吳賢立刻沖上去阻止,與他扭打在一起。甦湄則利用墓室內的石柱作為掩護,用隨身攜帶的電擊器擊中了另一名成員。瑪麗安則趁機將石棺內的一件青銅爵抱在懷里,快速轉移到安全區域。

    當戰斗結束後,團隊打開石棺,發現里面除了法老的木乃伊外,還有三件青銅禮器——一件青銅爵、一件青銅鼎和一件青銅觥,這些禮器的造型和紋飾都與中國商周時期的青銅禮器極為相似,尤其是青銅鼎上的饕餮紋,與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上的紋飾如出一轍。“這些青銅禮器很可能是中國商周時期的工匠制作的,通過早期的絲綢之路傳入埃及,成為法老的珍貴藏品。”吳賢說。

    為了進一步研究這些青銅禮器的來源,團隊將它們帶回中國,與國內的考古專家進行合作。通過對青銅禮器的成分分析,專家們發現,禮器的銅錫比例與中國商周時期的青銅配方完全一致,而且禮器內部還刻有細微的甲骨文,經過解讀,這些甲骨文記錄了“商王武丁時期,工匠為東方使者鑄造禮器”的內容。“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中埃文明交流的實物證據,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專家激動地說。

    團隊決定在埃及盧克索和中國北京同時舉辦“中埃古代文明交流特展”,展出古墓中發現的青銅禮器、壁畫復制品以及相關的研究成果。特展開幕當天,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和游客。在埃及盧克索的展覽現場,吳賢向觀眾介紹︰“這些青銅禮器不僅是古埃及法老的珍貴藏品,更是中埃兩國古代文明交流的見證。它們證明,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國和埃及就已經建立了密切的文化聯系。”

    展覽期間,瑪麗安收到了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消息︰在南美洲的巴西亞馬遜雨林中,發現了一處疑似古代文明遺址,遺址中出土的陶器上有與中國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相似的彩陶紋飾。吳賢立刻召集團隊︰“我們下一步就去巴西,探索這個新發現的遺址,說不定能找到更多關于古代文明交流的證據。”

    團隊乘坐飛機前往巴西,在當地考古部門的帶領下,深入亞馬遜雨林。遺址位于雨林深處的一條河流旁,周圍環繞著高大的樹木,遺址內散落著大量的陶器碎片和石器。吳賢撿起一塊陶器碎片,發現碎片上的彩陶紋飾是典型的仰韶文化“魚紋”,只是魚紋的形態融入了亞馬遜雨林特有的魚類特征。“這說明仰韶文化的彩陶技術很可能通過某種途徑傳播到了南美洲,與當地的文化融合後,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吳賢說。

    團隊在遺址內搭建了臨時考古營地,開始進行系統的發掘。在發掘過程中,他們發現了一座大型的祭祀台,祭祀台的中央擺放著一件完整的彩陶甕,甕身上繪有“人面魚紋”,與中國陝西半坡遺址出土的人面魚紋彩陶盆極為相似。“這件彩陶甕的年代距今約6000年,與仰韶文化的年代基本一致,這進一步證明了古代文明之間的交流範圍遠比我們想象的更為廣泛。”甦湄興奮地說。

    就在發掘工作取得進展時,“聖蛇會”的成員再次出現。他們乘坐直升機,降落在遺址附近的空地上,手持武器向考古營地發起攻擊。“他們是想搶奪彩陶甕!”吳賢大喊,指揮團隊成員將文物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周明遠和瑪麗安則與巴西警方一起,利用營地周圍的樹木作為掩護,與“聖蛇會”的成員展開激烈的戰斗。

    “聖蛇會”的成員憑借直升機的優勢,不斷向營地投擲炸彈,營地內的帳篷和設備遭到嚴重破壞。吳賢看著即將被炸彈擊中的彩陶甕,毫不猶豫地沖過去,將彩陶甕抱在懷里,撲倒在一旁的土坑中。炸彈在不遠處爆炸,泥土濺了吳賢一身,但彩陶甕完好無損。

    戰斗持續了兩個多小時,巴西警方終于擊落了“聖蛇會”的直升機,將剩余的成員全部抓獲。當戰斗結束後,吳賢抱著彩陶甕從土坑中爬出來,臉上滿是泥土,但眼神堅定︰“文物安全了。”

    團隊將發掘的文物和資料帶回巴西的考古實驗室,與當地專家一起進行研究。通過對彩陶甕的成分分析和紋飾解讀,專家們確定,這件彩陶甕的制作工藝和紋飾風格確實源自中國仰韶文化,而且甕身上還刻有一些與亞馬遜雨林土著文化相關的符號,這說明仰韶文化的彩陶技術在傳播到南美洲後,與當地文化進行了深度融合。

    “古代文明之間的交流遠比我們想象的更為頻繁和深入,”吳賢在研究報告中寫道,“從埃及的青銅禮器到巴西的彩陶甕,這些文物都證明,人類古代文明從來不是孤立發展的,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借鑒中不斷繁榮。”

    研究結束後,團隊收到了來自“文明古國文化遺產保護聯盟”的邀請,前往印度新德里參加“全球古代文明交流論壇”。在論壇上,吳賢分享了團隊在埃及、巴西等地的考古發現,引起了各國代表的廣泛關注。印度考古專家表示︰“你們的發現為我們研究古代文明交流提供了新的視角,未來我們希望能與中國合作,在印度河流域開展考古發掘,尋找與中國古代文明交流的證據。”

    論壇結束後,吳賢團隊開始籌備印度河流域的考古合作項目。他們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制定了詳細的發掘計劃,準備在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遺址進行深入勘探。瑪麗安則聯系了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爭取到了更多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哈拉帕遺址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重要遺址,距今約4500年,與中國龍山文化的年代相近,我們很可能在這里找到更多跨文明交流的證據。”吳賢說。

    團隊乘坐飛機前往印度,在哈拉帕遺址與印度考古專家匯合。遺址內散落著大量的古城遺跡,包括城牆、房屋、水井等,考古專家已經在這里發現了一些帶有奇怪符號的印章。“這些印章上的符號至今沒有被解讀,”印度專家對吳賢說,“你們的到來,或許能為我們提供新的解讀思路。”

    吳賢接過一枚印章,仔細觀察上面的符號︰“這些符號的結構與中國龍山文化陶器上的刻畫符號有相似之處,比如這個符號,由兩條橫線和三條豎線組成,與龍山文化陶器上的‘五’字符號很像。”甦湄立刻打開筆記本電腦,調出龍山文化陶器符號的圖片進行對比︰“確實很相似!我們可以嘗試用解讀龍山文化符號的方法,來解讀這些印章符號。”

    接下來的日子里,團隊與印度專家一起,對印章符號進行系統的解讀。他們發現,許多印章符號都能在龍山文化陶器符號中找到對應的形態,而且這些符號組合起來,竟然能形成一些簡單的句子,記錄了當時的農業生產、商業貿易等活動。“這說明印度河流域文明與中國龍山文化之間存在著密切的交流,”吳賢興奮地說,“這些印章很可能是當時的貿易憑證,用于記錄商品的種類和數量。”

    就在解讀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時,“聖蛇會”的殘余勢力再次傳來消息——他們計劃在印度孟買的一場私人拍賣會上,拍賣一批從中國流失的元代青花瓷。吳賢立刻決定︰“我們必須前往孟買,阻止這場非法拍賣,將文物追回。”

    團隊迅速前往孟買,在國際刑警組織的協助下,對拍賣會的組織者進行調查。調查發現,這場拍賣會的組織者正是“聖蛇會”的殘余成員,他們通過非法渠道獲得了一批元代青花瓷,計劃將其賣給國際上的私人藏家。“這些青花瓷中有一件元代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是元代青花瓷中的珍品,價值連城。”甦湄說,“我們必須在拍賣會開始前,將這批文物截獲。”

    團隊制定了詳細的行動計劃︰吳賢和瑪麗安偽裝成買家,潛入拍賣會現場;周明遠和印度警方則在拍賣會現場周圍布控,一旦確認文物的位置,就立刻行動;甦湄則負責監控拍賣會的網絡直播,及時獲取拍賣信息。

    拍賣會當天,吳賢和瑪麗安穿著華麗的禮服,走進拍賣會場。會場內燈火輝煌,來自世界各地的私人藏家齊聚一堂。拍賣會開始後,一件件文物被陸續推上拍賣台,其中就包括那件元代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吳賢舉起號牌,假裝參與競拍,暗中觀察文物的情況。

    當拍賣進行到關鍵時刻,周明遠帶領印度警方沖進拍賣會場,大喊︰“所有人不許動!這場拍賣會是非法的,文物我們要依法扣押!”“聖蛇會”的成員見狀,試圖趁亂逃跑,但被警方當場抓獲。團隊成功截獲了所有的元代青花瓷,包括那件元代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

    在將文物移交給印度文物部門時,印度文物部長握著吳賢的手說︰“感謝你們為保護文化遺產做出的貢獻,這些文物不僅是中國的珍貴財富,也是全人類的文化瑰寶。未來,我們希望能與中國在文物保護、考古研究等領域開展更多的合作,共同守護人類的文明遺產。”

    團隊站在孟買的海邊,看著夕陽下的大海,心中滿是感慨。從百慕大三角島的亞特蘭蒂斯符號,到埃及的青銅禮器,再到巴西的彩陶甕和印度的印章符號,每一次的發現都讓他們對古代文明交流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吳賢知道,未來還有更多的未知等待他們去探索,還有更多的文物需要他們去保護,但只要他們堅守初心,攜手合作,就一定能在守護人類文化遺產的道路上走得更遠,為推動世界文明交流互鑒做出更大的貢獻。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方便以後閱讀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第2192章 尸易無限(97)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第2192章 尸易無限(97)並對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