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五年,吳賢已是滿頭華發,臉上也刻滿了歲月的皺紋,但那雙眼楮依舊炯炯有神,透著一股堅定與溫和。他的藥材店早已交給大徒弟全權打理,徒弟繼承了他的手藝與誠信,生意依舊紅火。而吳賢自己,則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文物保護事業中,成了周邊幾市縣小有名氣的“文物守護者”,連省文物局遇到棘手的古墓保護問題,都會第一時間聯系他。
這年夏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席卷了鄰市,震級不大,卻引發了多處山體滑坡。地震後的第三天,吳賢接到了省文物局王主任的電話,語氣急促︰“吳先生,不好了!鄰市的清龍山古墓群在這次地震中受損嚴重,有幾座古墓的墓道被滑坡的土石掩埋,還有一座宋代古墓的頂部出現了裂縫,隨時可能坍塌!更麻煩的是,我們接到消息,有一伙盜墓賊趁亂潛入了清龍山,想要盜掘受損的古墓!”
吳賢心中一緊。清龍山古墓群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里面有從漢代到宋代的十幾座古墓,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他立刻回道︰“王主任,我馬上過去!你們先派工作人員在山下設卡,阻止無關人員進入,我帶著工具隨後就到。”
掛了電話,吳賢回屋收拾東西。桃木劍、符咒、羅盤、應急燈,還有一些用于加固古墓的簡易工具,他都一一裝進背包。師父已經九十多歲了,身體大不如前,此刻正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曬太陽。看到吳賢忙碌的身影,師父緩緩開口︰“又要去忙了?”
“嗯,清龍山古墓群受了災,還有盜墓賊搗亂,我得去看看。”吳賢走到師父身邊,蹲下身,“您在家好好照顧自己,別擔心我,我很快就回來。”
師父點了點頭,從懷里掏出一個用紅布包裹的小盒子,遞給吳賢︰“這是你師祖留下的‘鎮邪玉佩’,當年他就是靠這枚玉佩在一座唐代古墓里躲過了邪祟。你帶上它,能保個平安。”
吳賢接過盒子,心中一暖。他知道這枚玉佩對師父的意義,卻也沒有推辭——在古墓中,多一份保障,就多一分安全。他將玉佩貼身戴好,又囑咐徒弟好生照看師父,隨後便匆匆出發了。
趕到清龍山時,已是傍晚。山腳下果然設了警戒線,幾名文物局的工作人員正在值守。看到吳賢,他們趕緊迎了上來︰“吳先生,您可來了!王主任在山上的臨時指揮部等您呢!”
吳賢跟著工作人員往山上走,一路上到處都是滑坡的土石,原本的山路早已被掩埋,只能踩著臨時開闢的小道艱難前行。走到半山腰,他看到了王主任和幾名考古專家,還有十幾個穿著迷彩服的武警戰士。
“吳先生,你來了!”王主任快步上前,握住吳賢的手,“情況比我們預想的還要嚴重。那座宋代古墓的裂縫越來越大,我們擔心再過幾個小時就會坍塌。而且據武警戰士偵查,那伙盜墓賊大概有五六個人,手里有家伙,很可能已經摸到了那座宋代古墓附近。”
吳賢皺起眉頭︰“先帶我去看看那座宋代古墓。”
眾人跟著吳賢往宋代古墓的方向走。這座古墓位于清龍山的半山腰,墓門原本是用石塊封堵的,地震後,石塊散落一地,墓門大開,頂部的土層不斷有碎石掉落,確實隨時可能坍塌。
吳賢走到墓門口,掏出羅盤,指針微微轉動,卻沒有出現劇烈晃動——看來古墓內部暫時沒有邪祟異動。他又仔細觀察了墓門周圍的痕跡,發現有幾個新鮮的腳印,還有一些金屬工具留下的劃痕。“盜墓賊應該已經進過古墓了,但可能因為擔心坍塌,又退了出來,說不定還在附近潛伏著,等著我們撤離後再動手。”
王主任臉色凝重︰“那我們該怎麼辦?古墓隨時可能坍塌,我們想進去搶救文物,又怕盜墓賊趁機偷襲。”
吳賢想了想,說︰“這樣,你們派幾名考古專家,帶著工具,跟我一起進古墓,盡快將里面的文物轉移出來。武警戰士在墓外警戒,一旦發現盜墓賊,立刻行動。動作要快,我們只有一個小時的時間,超過一個小時,古墓隨時可能坍塌。”
眾人都沒有異議。吳賢挑選了兩名經驗豐富的考古專家,又帶上應急燈和文物搬運箱,深吸一口氣,率先走進了古墓。古墓內部不算寬敞,墓道兩側的牆壁上有一些宋代的壁畫,已經出現了脫落的痕跡。走了約莫二十米,他們來到一間墓室,墓室中央放著一口石棺,石棺旁邊散落著幾件瓷器和青銅器,應該是盜墓賊未來得及帶走的文物。
“快,先把這些文物裝起來!”吳賢喊道。考古專家們立刻行動起來,小心翼翼地將文物放進搬運箱。吳賢則走到石棺前,仔細檢查石棺是否有損壞。石棺完好無損,只是棺蓋有被撬動過的痕跡,看來盜墓賊想打開石棺,卻沒能成功。
就在這時,墓外突然傳來一陣槍聲,緊接著是武警戰士的喊聲︰“盜墓賊在這里!不許動!”
吳賢心中一緊︰“不好,盜墓賊動手了!我們得趕緊出去!”
眾人加快速度,將最後一件文物裝進搬運箱,轉身朝著墓外跑去。剛跑出墓門,就看到幾名武警戰士正與五個盜墓賊對峙。盜墓賊手里拿著獵槍和砍刀,臉色凶狠,不斷朝著武警戰士開槍。
“吳先生,你們快往後退!”一名武警小隊長喊道。
吳賢卻沒有後退。他看到一個盜墓賊正朝著一名武警戰士的後背開槍,來不及多想,他掏出桃木劍,朝著那名盜墓賊扔了過去。桃木劍雖然不能傷人,卻正好擊中了盜墓賊的手腕,獵槍“ 當”一聲掉在地上。
武警戰士趁機沖了上去,將那名盜墓賊制服。剩下的盜墓賊見勢不妙,想要逃跑,卻被早已埋伏好的武警戰士團團圍住。沒過多久,五名盜墓賊就全部被抓獲。
“太好了!”王主任松了口氣,“多虧了吳先生,不僅搶在盜墓賊前面轉移了文物,還幫我們抓住了他們。”
吳賢卻皺著眉頭,看著那座宋代古墓︰“別高興得太早,古墓的裂縫越來越大了,我們得趕緊想辦法加固,不然文物轉移出來了,古墓塌了,也是一大損失。”
眾人這才想起古墓的安危。考古專家們立刻拿出工具,開始用鋼架和木板對古墓頂部進行加固。吳賢也加入其中,他根據古籍上記載的方法,在古墓四周埋下了幾根桃木樁,又貼上符咒,雖然不能阻止坍塌,但能暫時穩定土層,為加固工作爭取時間。
忙碌了整整一夜,天快亮時,古墓的加固工作終于完成。看著不再掉落碎石的古墓,所有人都露出了疲憊卻欣慰的笑容。王主任拍了拍吳賢的肩膀︰“吳先生,這次真是多虧了你。要是沒有你,我們不僅可能抓不到盜墓賊,還會損失不少珍貴文物,連這座古墓都保不住。”
吳賢笑了笑︰“這是我應該做的。保護文物,本來就是我們所有人的責任。”
回到鎮上後,吳賢休息了幾天。這天,他正在院子里給師父捶背,門外突然傳來一陣汽車喇叭聲。他抬頭一看,是一輛黑色的轎車,車身上印著“文物局”的字樣。車門打開,下來一個熟悉的身影——是羅老歪。
羅老歪比幾年前胖了不少,頭發也白了些,卻依舊精神。他快步走進院子,笑著說︰“吳小哥,好久不見!我這次來,是給你帶好消息的!”
“哦?什麼好消息?”吳賢好奇地問。
羅老歪從包里掏出一個紅色的證書,遞給吳賢︰“你看看!省文物局給你頒發了‘終身文物保護貢獻獎’,還邀請你去省里參加頒獎典禮呢!這可是咱們這一帶第一個獲得這個獎的人,你可真了不起!”
吳賢接過證書,打開一看,上面寫著“授予吳賢同志‘終身文物保護貢獻獎’,以表彰其在文物保護事業中做出的卓越貢獻”。看著證書上的字,吳賢心中百感交集。他從未想過,自己一個曾經的盜墓賊,竟然能獲得這樣的榮譽。
師父也湊過來看了看,笑著說︰“好,好,賢兒,你沒辜負我和你師祖的期望。這獎,你當之無愧。”
幾天後,吳賢跟著羅老歪去了省里。頒獎典禮當天,省領導親自為吳賢頒發了證書和獎章。在領獎台上,吳賢看著台下密密麻麻的人,動情地說︰“我曾經是個盜墓賊,挖過古墓,破壞過文物,那是我這輩子最後悔的事。後來,我遇到了很多人,他們讓我明白,文物不是私人的財產,而是民族的根脈,是歷史的見證。保護文物,就是保護我們的根,保護我們的歷史。這些年來,我做的不過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卻得到了這麼高的榮譽。我希望這個獎能激勵更多的人,加入到文物保護的隊伍中來,讓我們的文化遺產,能夠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
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掌聲經久不息。羅老歪坐在台下,看著台上的吳賢,眼中滿是敬佩。他想起當年在瓶山與吳賢初次相遇時的情景,那時的吳賢,還只是個為了生計盜墓的年輕人,如今卻成了受人尊敬的文物守護者。這幾年,他也一直跟著吳賢做文物保護的志願工作,不僅關閉了綢緞莊,還捐了不少錢給文物保護基金,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慈善家。
頒獎典禮結束後,王主任找到吳賢,遞給了他一份文件︰“吳先生,這是省文物局的一份聘書,我們想聘請你擔任省文物保護專家顧問,負責指導全省的古墓保護工作。你願意嗎?”
吳賢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我願意!只要能為文物保護事業出一份力,我義不容辭。”
從此,吳賢更加忙碌了。他經常往返于各個市縣,指導古墓的保護和修復工作,還編寫了一本《古墓保護實用手冊》,里面詳細介紹了如何識別古墓、如何應對盜墓賊、如何加固受損古墓等知識,成了文物保護工作人員的必備書籍。
他的師父在兩年後安詳離世,臨終前,師父緊緊握著吳賢的手,說︰“賢兒,你做得很好,我可以放心地去見你師祖了。記住,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忘了初心,要一直守護好那些老祖宗留下的寶貝。”
吳賢含淚點頭,將師父的話牢牢記在心里。他按照師父的遺願,將師父與師祖合葬在一起,墓碑上沒有刻任何華麗的文字,只刻著“文物守護者之墓”幾個字。
又過了十年,吳賢已經八十多歲了,身體大不如前,卻依舊堅持著文物保護工作。他不再像以前那樣奔波,而是在家中接待前來咨詢的文物保護工作人員,為他們解答疑惑,指導他們的工作。他的兩個徒弟也成了文物保護的志願者,經常跟著年輕的考古隊一起進山,保護古墓。
這年秋天,清龍山古墓群舉行了一次大規模的修復竣工儀式。吳賢被邀請參加,當他再次踏上清龍山時,看到曾經受損的古墓已經煥然一新,墓道平整,壁畫得到了妥善的修復,周圍還修建了防護欄和解說牌,不少游客正在有序地參觀。
王主任陪著吳賢走在古墓群中,笑著說︰“吳先生,您看,這都是您當年的功勞。要是沒有您,這些古墓說不定早就沒了。現在,這里成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很多學生來這里參觀,了解我們的歷史文化。”
吳賢看著眼前的景象,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想起了自己年輕時盜墓的經歷,想起了瓶山的驚險,想起了雲南蟲谷的艱難,想起了鷓鴣哨的遺願,想起了師父的囑托。這一輩子,他從一個盜墓賊,變成了一個文物守護者,雖然走了很多彎路,卻最終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人生價值。
夕陽西下,金色的陽光灑在古墓群上,給古老的建築鍍上了一層溫暖的光芒。吳賢拄著拐杖,慢慢走在山間的小路上,身後是歡聲笑語的游客,身前是郁郁蔥蔥的山林。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但他並不遺憾——他已經用自己的一生,守護了那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或許在很多年後,人們會忘記吳賢這個名字,但他們會記得,曾經有這麼一個老人,用自己的一生,守護著民族的根脈,守護著歷史的見證。而那些被他保護下來的文物,會繼續在歲月中靜靜矗立,向後人講述著古老的故事,傳承著不朽的文明。
清龍山古墓群的竣工儀式結束後,吳賢的身體愈發虛弱,連下床都需要徒弟攙扶。但他依舊每天坐在窗前,翻看那些泛黃的古籍和文物照片,遇到前來請教的年輕考古隊員,還是會強撐著精神,耐心講解古墓保護的細節。
這天午後,陽光透過窗欞灑在書桌上,吳賢正拿著一張老照片出神——照片上是他和鷓鴣哨、羅老歪在雲南蟲谷外的合影,那時的他們都還年輕,眼神里滿是對未知的憧憬。突然,門外傳來一陣輕輕的敲門聲,大徒弟推門進來,身後跟著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手里捧著一個精致的木盒。
“師父,這位是省文物局新來的實習生小李,他說有件東西想請您看看。”大徒弟輕聲說道。
年輕人走到吳賢面前,恭敬地鞠了一躬︰“吳老先生,我叫李明,是考古專業的研究生。這次來,是想請您看看這個,這是我們在清龍山宋代古墓附近新發現的一塊石碑,上面的文字我們看不懂,想請您幫忙解讀一下。”
吳賢接過木盒,打開一看,里面放著一塊巴掌大的石碑殘片,上面刻著幾行模糊的宋代小字。他戴上老花鏡,手指輕輕拂過石碑表面,仔細辨認著上面的文字。過了一會兒,他緩緩開口︰“這上面寫的是‘太傅之裔,守此千年’,看來這座宋代古墓的主人,很可能是當年長沙王太傅的後人。”
李明眼楮一亮︰“真的嗎?那這就填補了長沙王太傅家族遷徙的歷史空白!吳老先生,您真是太厲害了!”
吳賢笑了笑,將石碑殘片放回木盒︰“這些都是從古籍里學來的知識,你們年輕人要多看書,多實踐,才能真正了解歷史。對了,清龍山古墓群的游客多嗎?文物保護措施都到位了嗎?”
李明趕緊回道︰“游客很多,尤其是周末和節假日,我們都安排了專人值守,還安裝了監控設備,24小時盯著,確保文物安全。而且我們還在古墓群周圍種了很多樹,既保護了生態,也能防止水土流失,破壞古墓。”
吳賢點了點頭,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好,好,你們做得很周到。記住,文物保護不是一時的事,而是一輩子的事,甚至是幾輩子的事。一定要守住初心,不能有半點馬虎。”
李明重重地點了點頭︰“您放心,我們一定會記住您的話,好好保護這些文物。”
送走李明後,吳賢靠在椅背上,閉上眼楮,腦海里浮現出一幕幕往事。他想起了師父臨終前的囑托,想起了鷓鴣哨的遺願,想起了自己這些年走過的路。從一個盜墓賊到文物守護者,他的一生充滿了轉折,也充滿了意義。
幾天後,羅老歪帶著一個好消息來看吳賢。他手里拿著一份報紙,激動地說︰“吳小哥,你看!省文物局決定在清龍山古墓群旁邊建一座文物保護紀念館,還專門開闢了一個展區,展示你這些年保護文物的事跡和你捐贈的那些古籍、符咒!”
吳賢接過報紙,看到頭版頭條寫著“文物守護者吳賢︰用一生守護民族根脈”,下面還配著他的照片和一些文物的圖片。他的眼眶有些濕潤,輕聲說︰“不用這麼麻煩,我做這些,不是為了出名,只是想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那些逝去的人。”
羅老歪坐在吳賢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吳小哥,這不是出名,這是讓更多人知道你的事跡,讓更多人學習你這種精神。你想想,要是有更多的人能像你一樣,重視文物保護,那我們老祖宗留下的寶貝,就能永遠流傳下去了。”
吳賢想了想,覺得羅老歪說得有道理,便點了點頭︰“那好吧,就按你們說的辦。只是紀念館里不要放太多我的東西,多放一些文物的照片和歷史資料,讓大家多了解歷史,多關注文物保護。”
羅老歪笑著說︰“放心,我們都听你的。紀念館下個月就開工,等建成了,我第一時間帶你去看看。”
接下來的日子里,吳賢雖然身體虛弱,但每天都會讓徒弟給他讀紀念館的建設進度。他還親自手繪了一些文物保護的示意圖,讓徒弟交給紀念館的設計師,希望能為紀念館的建設出一份力。
一個月後,紀念館正式開工。開工那天,省文物局的領導、考古專家、當地的村民都來了,吳賢也在徒弟的攙扶下,來到了開工現場。看著挖掘機開始作業,看著大家臉上洋溢的笑容,吳賢的心里充滿了期待。他知道,這座紀念館不僅是對他一生的肯定,更是對所有文物守護者的肯定,它會像一座燈塔,指引著更多的人加入到文物保護的隊伍中來。
開工儀式結束後,吳賢坐在輪椅上,被徒弟推著在清龍山古墓群周圍轉了一圈。他看到游客們有序地參觀,听到導游正在給游客們講解古墓的歷史和文物保護的重要性,看到孩子們好奇地看著那些古老的文物,眼神里滿是求知的欲望。他的心里感到無比的欣慰,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這些文物不僅得到了妥善的保護,還在發揮著它們的作用,讓更多的人了解歷史,熱愛歷史。
回到家後,吳賢的身體更加虛弱了。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便開始整理自己的東西。他將那些古籍、符咒和一些文物保護的筆記都交給了大徒弟,囑咐道︰“這些東西都交給你了,你一定要好好保管,以後傳給有需要的人。記住,文物保護不是一句空話,要靠實際行動去做。以後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能放棄,一定要守住初心,好好保護那些文物。”
大徒弟接過東西,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師父,您放心,我一定會記住您的話,好好保護這些東西,好好做文物保護工作,不辜負您的期望。”
吳賢點了點頭,又讓徒弟把他扶到書桌前,拿起筆,想要寫點什麼。他的手有些顫抖,寫得很慢,但每一個字都很認真。他寫的是一份文物保護倡議書,里面詳細闡述了文物保護的重要性,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文物保護的隊伍中來。
寫完倡議書後,吳賢放下筆,靠在椅背上,臉上露出了安詳的笑容。他知道,自己已經做完了所有該做的事,沒有什麼遺憾了。
接下來的幾天,吳賢的身體越來越差,只能躺在床上。省文物局的領導、考古專家、羅老歪、李明還有很多村民都來看過他,每個人都希望他能好起來,但大家也知道,這只是奢望。
一天清晨,吳賢在睡夢中安詳地離開了人世。他的臉上帶著笑容,手里還緊緊握著那塊師父傳給他的鎮邪玉佩。
吳賢去世的消息傳開後,所有人都陷入了悲痛之中。省文物局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追悼會上,省領導、考古專家、村民都來了,大家都在緬懷這位用一生守護文物的老人。
追悼會結束後,吳賢的遺體被安葬在了師父和師祖的墓旁。墓碑上刻著他生前最喜歡的一句話︰“文物是民族的根脈,守護文物,就是守護未來。”
幾個月後,清龍山文物保護紀念館建成了。開館那天,人山人海,大家都來參觀這座紀念文物守護者的紀念館。紀念館里,展示著吳賢捐贈的古籍、符咒,展示著他保護文物的事跡,展示著那些珍貴的文物照片和歷史資料。在紀念館的正中央,放著一座吳賢的銅像,銅像上的吳賢,手里拿著桃木劍,眼神堅定,仿佛還在守護著那些珍貴的文物。
羅老歪站在銅像前,看著吳賢的面容,眼眶有些濕潤。他輕聲說︰“吳小哥,你看,紀念館建成了,有很多人來參觀,有很多人開始重視文物保護了。你放心,我們一定會繼續你的事業,好好保護那些文物,讓它們永遠流傳下去。”
李明帶著一群學生來到紀念館,給他們講解吳賢的事跡。學生們听得很認真,眼神里滿是敬佩。一個小女孩拉著李明的手,輕聲說︰“老師,吳爺爺真偉大,我以後也要像他一樣,做一個文物守護者,保護我們老祖宗留下的寶貝。”
李明摸了摸小女孩的頭,笑著說︰“好啊,只要你們有這份心,只要你們努力,一定能做到。”
陽光透過紀念館的窗戶,灑在吳賢的銅像上,灑在那些珍貴的文物資料上,也灑在孩子們充滿希望的臉上。吳賢雖然離開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留在了人們心中,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為文物保護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清龍山古墓群依舊靜靜地矗立在那里,古墓旁的紀念館里,每天都有很多人來參觀。人們在這里了解歷史,感受文化,也緬懷那位用一生守護文物的老人。而那些被吳賢保護下來的文物,也在歲月中靜靜訴說著古老的故事,傳承著不朽的文明,等待著更多的人去發現,去守護,去傳承。
清龍山文物保護紀念館開館後的第一個春天,一場春雨淅淅瀝瀝地落下,將山間的草木洗得愈發青翠。紀念館里,李明正帶著一群來自省城的中學生參觀,他們站在吳賢的銅像前,認真听著講解。
“吳賢老先生年輕時曾誤入盜墓行當,後來幡然醒悟,用余生守護文物。他參與保護的古墓超過三十座,追回被盜文物上百件,還編寫了《古墓保護實用手冊》,成為很多文物保護工作者的入門教材。”李明指著銅像旁的展板,聲音溫和卻充滿敬意。
一個戴眼鏡的男生舉起手︰“李老師,吳爺爺當年為什麼會從盜墓賊變成文物守護者呢?是不是遇到了什麼特別的事?”
李明笑了笑,走到展櫃前,指著里面一張泛黃的合影︰“這張照片里,和吳老先生站在一起的兩個人,一位是搬山道人鷓鴣哨,一位是曾經的團練教頭羅老歪。當年他們一起深入雲南蟲谷,尋找獻王墓,在那里經歷了生死考驗。吳老先生親眼看到很多人為了爭奪古墓里的寶貝丟掉性命,也明白了文物不是私人財產,而是民族的根脈,從那以後,他就下定決心,要保護好這些老祖宗留下的東西。”
學生們湊到展櫃前,好奇地看著照片,小聲議論著。李明繼續說道︰“吳老先生常說,文物是沉默的歷史見證者,每一件文物背後,都藏著一段故事,一份文明的印記。如果我們把文物挖出來賣掉,或者讓它們在地下腐爛,就是對歷史的不尊重,也是對子孫後代的不負責任。”
參觀結束時,學生們在紀念館的留言簿上寫下自己的感受。那個戴眼鏡的男生寫道︰“以後我也要做一名文物守護者,像吳爺爺一樣,守護我們的歷史和文明。”李明看著孩子們的字跡,想起吳賢生前的囑托,心中充滿了力量。
這天下午,羅老歪拄著拐杖來到紀念館。他已經快九十歲了,腿腳不太方便,由孫子攙扶著。看到吳賢的銅像,他停下腳步,眼眶漸漸濕潤。“吳小哥,我來看你了。”他輕聲說道,“紀念館建得很好,每天都有很多人來參觀,你的故事,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
羅老歪的孫子是一名年輕的建築師,這次來清龍山,是受省文物局委托,為紀念館設計擴建工程。“吳爺爺的事跡太讓人感動了,”年輕人說,“我們計劃在紀念館旁邊建一個文物修復體驗區,讓游客可以親手體驗文物修復的過程,更直觀地感受文物保護的不易。”
羅老歪點了點頭︰“好,好,這樣能讓更多人了解文物保護的重要性。吳小哥要是知道了,肯定會很高興的。”
就在這時,李明接到了一個電話,是省文物局打來的,說鄰縣發現了一座元代古墓,古墓遭到了輕微破壞,需要派人去現場勘察。李明掛了電話,立刻準備出發。羅老歪看著他匆忙的身影,笑著說︰“去吧,年輕人,好好干,別辜負了吳小哥的期望。”
李明趕到鄰縣時,當地文物局的工作人員已經在古墓周圍拉起了警戒線。古墓位于一片農田里,由于近期雨水較多,農田出現塌陷,露出了古墓的一角。李明小心翼翼地走進塌陷區域,仔細觀察著古墓的結構。
“從露出的部分來看,這座古墓應該是元代的貴族墓葬,墓壁上有彩繪,雖然大部分已經脫落,但仍能看出當年的精美。”李明一邊記錄,一邊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現在最重要的是做好保護工作,防止雨水進一步侵蝕古墓,同時組織考古隊進行搶救性發掘。”
就在這時,李明發現古墓的角落有一個小小的洞口,像是被人挖過的痕跡。他心中一緊,趕緊蹲下身,仔細查看洞口周圍的泥土。泥土很新鮮,看來是最近才被挖開的。“不好,可能有盜墓賊來過!”李明立刻聯系當地警方,請求他們協助調查。
警方很快趕到現場,通過勘察,在古墓周圍發現了幾個可疑的腳印,還在不遠處的樹林里找到了一把洛陽鏟。根據這些線索,警方很快鎖定了一個犯罪嫌疑人,是當地的一個村民,因為听說古墓里有寶貝,就趁著雨夜偷偷挖了個洞,想要進去尋寶,卻因為害怕被發現,沒敢深入。
“幸好發現得及時,古墓沒有遭到嚴重破壞。”李明松了口氣,“接下來我們要加快發掘進度,盡快將里面的文物轉移到安全的地方。”
在發掘過程中,考古隊發現了一批珍貴的元代文物,包括瓷器、青銅器和玉器。其中最珍貴的是一件青花梅瓶,瓶身上繪著精美的山水圖案,保存完好,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精品。“這件文物太珍貴了,”李明激動地說,“它對研究元代的陶瓷工藝和文化交流,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
文物發掘完成後,李明帶著這批文物回到了省文物局。在文物修復室里,他小心翼翼地擦拭著那件青花梅瓶,想起了吳賢生前教給他的文物保護知識。“吳爺爺,我們又保護好一批文物,”他輕聲說道,“您放心,我們會繼續努力,守護好每一件文物,不讓它們受到傷害。”
這天晚上,李明在整理吳賢留下的筆記時,發現了一張夾在里面的紙條。紙條上是吳賢的字跡,雖然有些潦草,卻很有力︰“文物保護,不在一時,而在一世;不在一人,而在眾人。願更多人覺醒,共護文明根脈。”
李明看著紙條,心中充滿了感慨。他知道,吳賢的願望正在慢慢實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文物保護,不僅有專業的考古隊員和文物工作者,還有很多志願者和普通民眾,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民族的文化遺產。
幾個月後,清龍山文物保護紀念館的擴建工程順利完工。新建成的文物修復體驗區里,每天都有很多游客排隊體驗。孩子們戴著手套,小心翼翼地用小刷子清理著仿制的文物碎片,臉上滿是認真。李明和羅老歪站在一旁,看著這一幕,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吳小哥要是看到現在的景象,肯定會很開心的。”羅老歪說。
李明點了點頭︰“是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文物保護,參與文物保護,這就是對吳爺爺最好的紀念。”
就在這時,遠處傳來一陣歡快的笑聲。一群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紀念館參觀。他們舉著小旗子,蹦蹦跳跳地走進大門,眼神里滿是好奇和期待。李明和羅老歪相視一笑,知道文物保護的種子,正在這些孩子的心中生根發芽。
時間一天天過去,清龍山文物保護紀念館成了當地著名的文化地標,每年都有上萬名游客前來參觀。吳賢的事跡被編成了故事,講給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听;他編寫的《古墓保護實用手冊》,被不斷再版,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文物保護工作者。
這年冬天,一場大雪覆蓋了清龍山。李明冒著雪,來到吳賢的墓前,將一束新鮮的梅花放在墓碑前。“吳爺爺,下雪了,您在這邊還好嗎?”他輕聲說道,“今年我們又保護了三座古墓,追回了五件被盜文物。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文物保護的隊伍中來,您的願望,正在一點點實現。”
雪花輕輕落在墓碑上,仿佛在回應著李明的話語。遠處的紀念館里,依舊燈火通明,游客們的笑聲和講解聲,順著風傳了過來,在寂靜的山間回蕩。李明知道,只要還有人記得吳賢,記得他的事跡,文物保護的事業就會一直延續下去,那些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會永遠流傳下去,照亮未來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