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沒用太長時間,找到了演算緩慢的原因。
他走到女兒門前,側耳傾听,隔著房門,宋琦大呼小叫,聲音中滿是亢奮。
不覺的笑了笑,沒打擾女兒的興致。
家用的獨立服務器只是因為便利和保密。
宋哲不在家里工作。
當下做的東西更不算什麼機密,各種方案、數據都已公布在官方網站,民間興趣愛好者可以自由下載,自己進行計算研究,歡迎提出各種意見想法。
航天局樂于見到這種情況。
宋哲順利申請到了城市算力服務,
這樣家用的服務器就與雲端相連,遇到算力不足的情況,隨時調用雲端的算力輔助。
……
“根據李前收集的,霧氣空間諸文明留言信息分析,高維航行的時間都不會太長。
平均在90天左右。
九十天後,藍星將出現在另一片完全陌生的星際空間,那里可能是空曠的,前方只有一團星雲等著我們。
也可能存在一個星系,還有共享者文明聯盟的艦隊。”
聯盟軍委大會議廳,來自各國的高官與政客,以及航天軍幾位將軍,正听取科學家的報告。
早年間,李前在霧氣空間發現共享者文明留下的信息。
通過脈沖星確定藍星就在其描述的空間,于是嘗試性的發射信號。
沒想到真獲取到了共享者文明準備的技術大禮包,幾乎涵蓋各行各業,各個領域。
對人類的科技發展至關重要。
甚至某些技術過于先進,一旦失控後果不堪設想,至今還在禁止名單上。
現在,藍星再次進入高維航行。
按照共享者文明描述,本次航行結束,很可能遇到共享者文明留下的文明聯盟。
長則數月一年,短則90天內,航行結束,就會遭遇到。
視角代入共享者文明,既然在霧氣空間留下信息,又在高維航道前一站留下傳信設備,那麼航道下一站,設立監察站就是必須的。
時時監控新的流浪者文明,第一時間建立聯系。
而流浪者文明,帶著一顆星球,不可能隱藏。
“因此,我們是藏不住的,出現的第一時間,就會被發現。”
台上的科學家道,
“不過我們也有反應的時間,不論是光學探測,還是利用引力透鏡效應,對方要發現我們,至少也要10天以上的時間。”
藍星結束高維航行,隨機出現在宇宙空間不算巨大的範圍。
共享者文明大概不會在這個範圍內安置觀察設備,以免發生安全事故。
那麼就是在這個範圍之外。
而根據霧氣空間諸文明留言,這個範圍的半徑,也就是近三千億公里,光需要走10天。
藍星結束高維航行,忽然出現在該片宇宙空間。
藍星向外散播的信息,如引力,引力對星光的扭曲等現象,都以光的速度傳播,需要至少10天時間才會被共享者文明的檢測設備看到。
但是反過來,共享者文明的檢測設備,乃至可能存在的星系,或艦隊聯盟總部,它們所投射的引力、電磁信息等,早已密布該片宇宙空間。
人類可先于共享者文明觀測到他們。
因此,就算共享者文明的探測器在‘危險’範圍內,發現了藍星,要將信號傳遞回去,也只是光速而已。
故而,沒必要在近距離安置觀察裝置,多此一舉。
基于此,在人類得到共享者文明相關信息時就已經開始籌備。
基于引力透鏡效應的大型高精度觀測基站,藍星各個方位建造了七座。
天空中一座。
基于電磁波、光譜信息采集的探測衛星組,也正不斷發射。
“雖然,按照我們的判斷,共享者文明對人類抱有惡意的概率不大,我們實質上並沒有太大的沖突。
搶奪一顆漂流在宇宙空間的流浪星球的代價,遠高于就近選擇星系目標,開啟遠航的耗費。”
科學家最後強調道︰
“但不可否認,我們人類在宇宙中只是初出茅廬的菜鳥,將自身安危寄托于外星文明的善意是極不可取的。
因此,我們建議軍方也要做好戰爭的可能性。”
接下來,科學家話鋒一轉,基于對星際文明,對共享者文明科技實力分析,給出藍星如果遭遇襲擊,可能的攻擊方式。
藍星目標太大,人類幾乎無法主動做出規避,只能防守。
但好的方面是,每一次高維航行,流浪星球的速度都會增加。
預估本次航行結束,藍星的速度將超過23的光速!
這個速度在宇宙空間中,已經是極高的水平,霧氣空間絕大多數留言文明的科技水平,無法將飛船加速到這種速度,更別說一顆星球。
反觀共享者文明共享的技術資料,其科技水平不會比藍星高出太多。
至少就物理理論體系方面,差別不大。
因此,如果共享者文明第一時間對藍星進行攻擊,最有效的方式是,在半徑三千億公里範圍內,提前布設陷阱炸彈。
藍星出現時,這些陷阱炸彈率先啟動,在人類猝不及防下發動攻擊。
避免了藍星人類借由先發優勢,提前鎖定共享者文明聯盟總部或艦隊。
隨後進行登陸作戰,才可能完全消滅人類。
當然,這是最極端的情況。
共享者文明對幻象空間的探索相當落後,遠不及人類和塔爾文明。
因此可以判斷,共享者文明超進化者層面應該不及人類,尤其和李前等一眾破限的真人相比。
一旦真的爆發戰爭,展開登陸戰,人類有著主場優勢,有著大量的超進化者群體,防守藍星的能力足夠。
大會持續十余日。
聯盟軍委方面,就目前人類的軍備實力,做出多套可以快速反應的預案。
如遭遇大量潛伏炸彈的襲擊,人類依托空港等大型航天設施,以及數量眾多的鴻鵠號戰機,鯤鵬號戰艦,組建反轟炸火力網。
必要時刻可以讓多位真人攜帶黃金環展開引力屏障,干擾、引導炸彈落點等。
此外人類研發的偏導護盾,安裝在空港、地面城市群,一定程度偏移動能武器襲擊。
速度越快,偏導力度越大。
最後則是登陸作戰的部分,人類主場優勢,自然更加方便。
除開戰爭方面的準備,人類更樂于見到與共享者文明聯盟的交流。
各種可能的接觸方式,外交類型做了詳細的準備。
大概率先期接觸,無線電通訊,無論是交易技術,還是交易物質,時間窗口都是足夠的。
至于人類加入共享者文明的可能性。
可能性並不高。
先不說藍星人類是否需要加入一個外星聯盟的問題。
單就是藍星離開高維航行後的高速,共享者文明的飛船多半難以追上。
只有人類自己離開藍星。
可在宇宙空間,看似近在咫尺,實際可能動輒幾十上百年的航行,人類沒那個技術制造承載幾千數萬人的飛船。
如果條件合適,人類或許會分出類似傳薪號的飛船,依托共享者文明的友善,提供的幫助,留下一枚火種。
聯盟政府的大會持續,討論的熱度也來到民間。
民間更相信共享者文明的友善,期待高維航行結束,與這樣的一個文明交流。
目前,人類科技快速進步,普及到民間的醫療、通信、虛擬技術、先進智能體等,都來自共享者文明分享的技術資源包加持。
藍星即將與共享者文明接觸,這一信息沒必要繼續保密,逐步的向民眾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