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神經網絡
十五年前,文明聯盟組建初期,商都秘密開啟的,關于意識轉移的技術研究,進展並不順利。
這項技術關乎沉睡的7號玩家杰克。
又是支援未來的‘轉生計劃’必要前提。
最重要的是,李前答應成為大家長的協議,就是攻克這個技術。
但是,研究工作一直處在初級階段。
人類對于大腦的研究,還在摸索意識的成因。
另外,李前制作的特殊狀態畫紙,吸攝意識體的成功率比較低。
如老人那般,有著強烈執念的人很少,多次隱秘的實驗,實驗體死亡後,記憶飛快消失,連帶著意識體變成完全的空殼。
目前商都研究的主流方向,借助特殊畫紙,吸攝活體動物,猴子、猩猩意識,在其死亡,記憶開始消散期間,嘗試轉移到新的身體。
這條路線最接近成功,意識進入新身體,會出現諸如心跳加快,肌肉痙攣,神經信號紊亂,和腦電波異常活躍。
然而意識體還是會消散。
“這位是林朝初教授,著名神經醫學專家,神經生理學專家,目前擔任商都大學生物醫學工程院院長,我爸的朋友,從事腦細胞修復、激活方面的課題研究。”
樓下,客廳,甦想先介紹那位中老年男子。
林朝初微笑站立,等到甦想介紹完畢,快速整理已經很整潔的襯衣領口,馬甲紐扣,然後主動伸出手︰
“你好,玩家李前,很榮幸見到你。”
“我是李前。”
李前伸手和他握了握,道︰
“林教授太客氣了,今天還有很多問題要請教。”
“這位是張琳,互聯網信息中心工程師,負責智輔的維護、調參工作,曾參與部分主體開發。”
“您好您好,我叫張琳。”
三十許的女子臉上洋溢笑容,伸出雙手。
李前和她握了下,笑道︰
“張工久仰,冒昧邀請,耽誤工作了。”
“呵呵,不耽誤,智輔非常強大,我現在的工作挺清閑的。”
張琳受寵若驚,情緒激動,滿臉笑意,努力保持矜持。
李前邀請兩人坐下,又聊了一陣,了解他們工作方面的事情,日常生活等。
在他們眼中,李前是大人物。
並且是這顆星球上最恐怖,最神秘的人類。
“關于你通過智輔,發起的提問,我們整理了一些文件資料。”
林朝初接過甦想遞送的平板,進入內部網絡,輸入賬號密碼,驗證身份,調出一份詳細文件。
“我們這邊也是,請過目。”
緊隨其後,張琳也調出文件,放在茶幾上。
李前點點頭,拿起平板,細細閱讀。
關于意識領域的研究,李前可能是最積極的一個,但遇到的難點非常多。
幾乎無從入手。
李前提出的問題是︰
意識是怎樣誕生的。
意識又是什麼。
當然,這不是李前自己提出的問題。
一直以來,兩個問題都困擾著人類。
靈魂,幽靈,細胞集群本能?
更強大的生物本能?
現代科學的發展,人們知道,人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由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
從本質上說,人體大概有10的27次方個原子。
神奇的是,一堆原子的堆積,居然產生智慧,誕生出自我的認識。
意識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
隨著科學認知的進步,人類逐漸摸到一些邊角。
腦電波,神經信號,人和動物的意識活躍在其中。
但腦電波,電信號,思維的運作,對于人類而言還是黑箱,是未知的。
李前拿起另一份文件,互聯網信息中心整理的文件,關于大語言模型,智輔的研究報告。
科學家想要解答李前的疑問,認為通過人工智能的語言,能夠更加清晰的表達。
人工智能最開始的研究,源于科學家突發奇想,認為機器能夠誕生智慧,可以通過學習進化,就像人一樣。
自然,也可以創造出來。
最初,人工智能研究方向有三個,邏輯主義、行為主義和連接主義。
發展到今天,最厲害的人工智能,智輔,屬于連接主義。
而連接主義,其原理是模仿生物大腦的神經網絡。
最開始,初見成效的神經網絡模型,是對圖像的處理。
也就是,機器識別圖像。
這一點是怎樣做到的呢?
信息中心整理的文件中,詳細解釋。
機器將圖像掃描,分割成均勻的不同顏色的網格,也就是像素塊。
假如在一張白紙用黑色墨水筆寫上數字8,在像素化的網格中,顏色較深的黑色網格,就是數字8的組成部分。
機器給每一個網格進行編號,列出一個數列。
不同像素方格的顏色不同,取不同的灰度值,賦予數列。
灰度值,0255,0表示黑色,255表示白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麼白色紙張上的數字8,就被拆分成數字接近于0的數列,在經過算法計算,輸出一個答案。
其實,以上的判斷方法,和人類判斷數字8的流程基本一致。
當人眼看到白紙上的數字8,光線通過眼球結構,投影到視網膜。
視網膜上的光敏細胞將整理成‘數列’的數據傳給大腦,大腦分析計算,得出結果。
這一整個流程分為輸入,計算和輸出。
計算的過程越復雜,得出的結果越精準。
人類大腦的計算過程極其復雜,輸入到輸出,經歷無數的神經細胞。
計算過程中,確定由兩個黑圈,並上下連接組合的圖形大概是數字8.
上面不封閉的是6,下面不封閉的是9.
計算機計算過程分很多層。
第一層,確定圖中是否存在兩個圈。
下一層,兩個圈是否連接。
再下一層,有沒有可能它是個6?
繼續往下,是不是9?
是否為上下結構,有沒有可能是個無限符號?
如此一層層計算下去,最終得出結果。
這就是計算機圖形分析的原理。
但如果遇到極為復雜的圖形,比如一張人流如織的街道,計算機需要判斷街道、路燈、斑馬線,那些立著的形狀是人還是垃圾桶。
經過一系列計算,最後得出有人闖紅燈。
而人在這方面反應極快,看到斑馬線,下意識看到紅燈,穿過時注意車流等。
這是經驗。
因為人知道什麼是斑馬線,什麼是車輛和行人,懂得避讓。
就像看到螞蟻搬家天要下雨,因為空氣濕度和溫度在上升。
早上看到紅彤彤的朝霞,意識到今天大概率也會下雨,出門記得帶傘。
這些是經驗的總結,反向輸入,簡化計算流程。
喜歡藍星傾覆︰我不玩游戲全球恐慌請大家收藏︰()藍星傾覆︰我不玩游戲全球恐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