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周代以來,直到秦國崛起,一個人能否成為達官顯貴,在他出生的那一天就已經注定。
所謂世卿世祿,上一代是權貴的家族,下一代繼依舊是權貴。
上一代是草民的家族,下一代依舊是草民。
權力和富貴只在血脈中流傳,其他人沒有任何機會。
直到商鞅變法,大秦崛起,秦國世卿世祿的情況才被徹底改變。
而其他六國,雖然也有動作,但要麼決心不夠,改革不徹底。
要麼改革之後被舊貴族反撲,成果煙消雲散。
比如楚國,有吳起為他們施行變法,但僅僅持續五年。
貴族反撲後,吳起被殺,屈,景,昭三姓大族重掌大權。
結果就是大秦通過變法成為當世最強,一統六國。”
椒房殿中,陸鳴正在講課。
學生只有一人,太子劉據邊听邊做筆記,極為認真。
“老師,一直到戰國七雄時代,才有諸侯國想要改變世卿世祿制度,
是因為這時候諸侯混戰,外部壓力太大麼?”
“老師認為是這樣的。
改革要得罪人,改革的徹底,要往死里得罪人。
商鞅和吳起連命都賠上了。
沒有足夠外部壓力,或者沒有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
誰會放著原本的舒服日子不過,去冒這種風險呢。
秦國積貧積弱,改革意願最強烈,又連續六代明君,才讓始皇帝奮六世之余烈。”
劉據又記下幾筆,小聲問道︰“老師,你是不是也得罪人了?”
這幾日,劉據都在思考科舉制的問題,听完今天的課程後,他確定了一件事。
大漢如今在又一次的施行改革。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一次,父皇為此差點被竇太後廢黜皇位。
推行察舉制是一次,但遭遇的阻力不算太大。
如今要推行科舉制,是大漢又一次大的改革。
以後還要推行攤丁入畝,簡直就是在要某些群體的命。
自己的老師,似乎比商鞅和吳起更能得罪人。
“是啊,得罪人了。”
陸鳴哈哈一笑,揉了揉劉據的腦袋。
“所以老師教你的敵友分析法很重要,沒有人支持的改革是無法進行的。
軍中士卒的考試情況你听說了吧,他們就是這次改革最天然的支持者。
我大漢是全民兵役制,年齡達到後,男丁幾乎都要來服役。
也就是說男丁幾乎全都是潛在的受益者,他們受益了,他們身後的家庭也會因此受益。”
劉據的眉頭舒展開來,他就知道,老師不會打沒有準備的仗。
舅舅提出讓軍中士卒考取各縣吏員是在為以後的改革做準備。
老師,以後我會保護你的,劉據心中暗自決定。
“老師,這些人擔任官府吏員後,他們的孩子以後也有機會讀書,有機會參與科舉,有機會成為比他們更高級別的官員。
所以他們會支持科舉制,支持科舉就是在支持他們自己。”
說著說著,劉據的眉頭又皺了起來。
“老師,等他們條件好起來,家中孩子能參與科舉,時間會不會有些太久了。
他們現在會支持科舉麼?”
“為什麼不呢,他們看到了希望。”
陸鳴在黑板上寫下希望二字,
“希望,會讓他們做出選擇。
我們要做的是讓更多人看到這份希望,把他們充分動員起來。
越多的人相信這份希望,我們的事業就會越順利。”
……
食為天大酒樓。
“列為,當日的盛況堪稱前所未有。
九十分檔次的考生一共三百七十人,軍中士卒佔了三百六十九人。
另外一人也是學習過富民侯學問的人。”
說書先生田元的嗓音略顯沙啞,但卻帶著獨特的韻味。
簡單幾句話,就把酒樓中的听眾代入到當日的場景之中。
一個個听得聚精會神,很多人的眼神中都帶著一絲向往。
來听書的人之中,各種背景的人都有,他的鐵桿支持者中更是以平民的數量為最。
對平民來說,听書是他們為數不多能負擔得起的娛樂活動。
今日講的故事尤其符合他們的胃口。
連報紙上都在傳這件事,更是讓他們心中誕生了一種名叫希望的東西。
他們不知道希望為何物,但他們知道,以後的日子更有奔頭了。
哪怕自己年紀大了,已經錯過當兵學習學問的機會。
但是他們的兄弟,他們的孩子以後還會去當兵。
戰死了朝廷會有優待,活下來哪怕沒有戰功,還能有機會考進官府之中。
不需要貴人舉薦,只要有本事就行。
听眾之中,有人臉色極為陰沉。
給完飯錢後匆忙離去,來到孔府之中。
“太常,如今長安的百姓都在議論考試的事情,以後要是推出了科舉制,他們恐怕也會支持。
到時候我等君子,恐怕再無舉薦之權。”
如今明眼人都已看出來,軍中士卒考取各地吏員只是一個開始,富民侯提議的科舉制才是重頭戲。
“此事已經不能明著反對。”
孔臧長嘆一聲,聲音中透著無力。
“近幾年來,陛下已經準備了太多。單獨蜂窩煤一件事,長安上下哪個百姓不高呼皇恩浩蕩。
高產糧食推廣,陛下也優先照顧戰死將士的家人。如今更是在軍中公開傳授學問,幫助將士考取官府吏員。
陛下的威望已經如日中天,令人不可直視。
富民侯和大將軍以及冠軍侯三人位高權重,卻又忠心耿耿。
天時地利人和,陛下全都佔據。”
他看向那名學生,
“你以為食為天的說書人是隨便說說麼,沒有人授意他怎麼敢說這些事情。
外患已除,陛下要在大漢內部大刀闊斧了。”
被敲打之後,孔臧冷靜了許多,仔細梳理後發現,現在的陛下前所未有的強大。
不是單單某一方面的強,而是從民生到軍事到經濟,全都強大無比。
富民侯到來後,大漢的變化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不過想要推行科舉,削弱各地世家大族又怎麼會那麼容易。”
孔臧看向自己的學生,“讓你和軍中士卒一起參與科舉,你能不能比他們考得好?”
不等學生答話,孔臧笑著道︰
“再怎麼考試,也需要有人來評閱試卷,你的名字,你的籍貫信息和字體老師都認得,也會有許多人都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