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儒家大佬,竟然被一個非儒家弟子質問學沒學過《論語》。
當儒家的君子六藝中其他幾項都是擺設麼?
看著陸鳴囂張的樣子,一眾儒家大臣不斷安慰自己,君子動口不動手。
孔夫子研究君子六藝的時候,也沒說該怎麼對付力能扛鼎的人。
孔子︰怪我嘍?
你說什麼廢話,抱起城門閂砸他就完了。
可惜,這幾位儒家大臣沒有孔子的體魄,也沒有孔子的胸襟。
“怎麼,罷黜百家之前,儒家能做到這些,罷黜百家之後就做不到了麼?
還是說,大漢獨尊儒術之後,儒家地位太高,已經不屑再遵循孔夫子的教誨?”
誅心之言,這是誅心之言。
在孔子後人面前說他不遵循孔夫子的教誨,這和當面罵他數典忘祖有什麼區別。
“富民侯此言差矣,我等儒家弟子自然是學習過《論語》的,自然也遵從孔聖的教誨。”
倪寬自問這些年對得起先賢教誨,不能接受如此指控。
“所謂君子六藝,原本是周代國子們所應具備的本領,孔聖認識到其中的六藝對培養君子的巨大作用,因而納入到儒家的修習範疇。
以六藝培養君子,使我等儒家弟子文武兼備,方能配得上儒家今日之地位。我等從不曾忘記孔聖教誨。
富民侯若是願意把數學傳授給儒家弟子,倪寬願意第一個學習。”
擺明態度後,倪寬笑著道︰“富民侯多心了,不管是算學還是數學,儒家都不會因為學派之別而有所排斥。
況且六藝本身並非獨屬于哪一家,沒有學派之分。
總不能因為大漢軍中有萬千弓弩士兵,就說他們都是我儒家弟子吧,儒家弟子也不會因為學習了“樂”就變成倡優。”
儒家大臣們松了口氣,多虧有倪寬穩住局面。
“我等怎會忘記孔聖教誨,只是沒想到富民侯竟然願意將數學傳遍天下,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
今日的成績對比太過夸張,不引入數學,以後儒家的君子六藝就成了殘次品,還會被說成背棄孔聖教誨。
不管世人怎麼想,倪寬的話暫時說服了他們自己,儒家不會因為學了數學就比不上富民侯師門的學問。
“朕當初罷黜百家,是因為無為而治的黃老學說已經不適合當時的大漢。
朕要改元建制,朕要一改此前七十年對匈奴的和親之策,朕要為大漢鑄造鋼鐵般的脊梁,要讓四夷再不敢冒犯我大漢天威。
朕當初選擇了儒家,因為儒家是最好的選擇,希望你們繼續保持。”
言語中的敲打之意再明顯不過。
因為儒家是最好的,朕才會選擇儒家。選擇儒家不是為了成就儒家,而是為了成就大漢。
如果別的學說成了最好的,你們猜,朕會怎麼辦?
孔臧等人听得冷汗直冒。
以他們的了解,眼前這位陛下真的不是說說而已。
剛登基,權力還沒有穩固的時候,就敢對以竇太後為首的黃老學說支持者發動進攻,想要以儒家代替黃老。
那時候的朝廷大權可還在竇太後手中,陛下自己都有被廢黜的風險。
那時候他都敢,何況是現在。
“九十分檔次中,來自各縣的那位考生出列。”
敲打完之後,劉徹沒再繼續這個話題,有些話說一次就夠,對方听不听得懂全看他們自己。
九十分的方陣中,來自各縣的那位考生孤零零的縮在一處角落。
三百七十個人里面,三百六十九個都是軍中士卒,往那一站,滿身殺氣。
剛才高呼陛下萬歲的時候,就因為他喊的慢了一點,一雙雙惡狠狠的目光就看了過來。
他感覺自己不喊的虔誠一些,怕是會被這些滿腦子熱血的士兵給撕碎。
听到陛下喊自己,他一時搞不清狀況,出列後,站在那不知所措。
“朕要問問你,是哪位太學生如此有才學,能讓你超越一千多軍中士卒,一個人考進九十分的檔次之中。”
孔臧等人滿懷期待的看過去,面帶微笑,這是太學生僅剩的顏面。
也不知是哪位太學生如此有才學,在算學一道竟有如此水準,萬一他能與富民侯的數學一較高下,儒家豈不是能把顏面找回來。
什麼太學生,哪來的太學生?
那人臉上全是迷茫,為什麼他們都認為自己接受過太學生的指導呢?
“回稟陛下,草民沒有受過太學生的指導。”
孔臧等人的笑容立刻僵硬在臉上,沒有是什麼意思?
“沒有……”
劉徹笑了,越來越有意思。
僅剩的一根獨苗,竟然沒有接受過太學生的指導,那他是怎麼考出這麼高的分數的,天才?
他看向陸鳴,好像是個天才,你要不要。
陸鳴看向場地中,此人相貌平平無奇,難道還是個數學天才?
真要是天才的話,以後交給張秋帶著,大漢的數學事業需要更多的天才加入進來。
“沒有接受指導,你是如何學的算學?”
“回稟陛下,草民能解答試卷中的題目,是因為草民曾學習過數學。”
完了,天塌了。
三百七十個九十分考生,竟然全都是學習數學的。
孔臧幾人的臉色無比難看,一個都沒有啊,竟然一個都沒有。
經過了解,眾人才知道,此人的兄長竟然是張秋家中的僕人。張秋在空暇之余曾經教過他兄長一些數學知識。
他兄長又在空暇之余教給了他,就靠著這點東西,試卷中的題目對他來說算不上有多難。
沒想到還有意外收獲,陸鳴簡單考了幾個問題,確認他水平確實不錯。
請示過劉徹之後,決定把他帶到科學院之中,以後可以讓他去教太學生們數學。
考試結果迅速傳遍整座長安城,所有人都知道了數學的厲害。所有人也都知道了,經過太學生們的指導,各縣的考生沒有一個考到九十分的。
更是知道了,原來官府中的吏員可以考進去。
在軍中服役,可以期待的的不僅僅是戰功,還有讀書的機會,以及考進官府中的機會。
沒過幾天,報紙上就刊登了這次考試的結果。
高分考生太多,最終根據各自戰功排序,左右內史轄區空缺的職位優先錄用最靠前的上百人。
其他人就近安排到關中各地,同樣獲得了吏員的職位。
一共上千多名將要結束服役的士兵進入各地官府任職,擔任各種吏員。
白紙黑字的官方消息,直接將這次考試推上輿論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