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居胥山,匈奴人的聖山,至高無上的所在。
無論伊稚斜怎麼跑,他都無法舍棄。
臨陣逃跑,並不會動搖他大單于的位置,
但要是放棄聖山,他的大單于位置會不再穩固,會有人想要取代他,而且理由充足。
“稽且王,你想死還是想立功?”
霍去病走到他面前,“我軍之中,匈奴人有很多,立下功勞的人同樣可以封侯。
你若想為伊稚斜盡忠,我現在就成全你,你若是想…”
“立功,當然是立功。”
沒等霍去病把話說完,稽且王就已經做出了選擇。
“那好,這一路上,我們能抓到多少匈奴人,就看你的表現了。
要是能抓到伊稚斜,少不了你的功勞。”
軍中的匈奴人不在少數,認識通往狼居胥山的路的也有不少。
霍去病不擔心稽且王耍滑頭。
草原上,放眼望去,都是無邊的草場,根本找不到路。
但陸鳴沒想到的是,匈奴人也找不到路了。
“冠軍侯,昨天我們被你們追的四處逃跑,確實不知道這是哪里。
不過可以等晚上的,晚上我們可以看天空來確定方向。”
怕霍去病不信,稽且王連忙喊來其他匈奴人作證。
“冠軍侯,他說的是真的,在這種地方,想要辨別方向,需要等到晚上看星星和月亮才行。
以往能用的那些辦法,看石頭、看苔蘚、在這里都用不上。”
霍去病手下,高不識等匈奴人也會這些辦法,但眼下不具備條件。
找了一圈也沒找到合適的石頭和苔蘚,只好等到晚上天空晴朗,沒有太多雲彩時候看看星星和月亮。
陸鳴疑惑道︰“通過太陽也能辨別方向,難道你們都不會麼?”
高不識解釋道︰“那是薩滿和長老們才會的東西,看星星和月亮才是其他人可以學習的東西。”
陸鳴這才知道,匈奴人之中也存在知識壟斷,還是事關生死存亡的知識。
霍去病笑著道︰“以前出征的時候,總能抓到熟悉當地環境的匈奴人,他們可以根據很多特征來找到路。
但這次,他們以前沒來過朝鮮,如今也不知道咱們到了哪里,就只剩下晚上的辦法了。”
在利用匈奴人尋找道路方面,霍去病具有豐富的經驗。
給足賞賜,匈奴人不僅不羞遁走,而且不羞于投降。
“如果只是找方向的話,我可以利用太陽找方向。”
“你怎麼不早說,為什麼不早說?”
霍去病的嘴碎得很。
“你也沒問啊。”
陸鳴把自己的長刀豎直的插在地面上,隨後在長刀影子的頂端做個標記。
“過半個時辰再看,就能根據影子的移動軌跡判斷出方向了。”
趙破奴幾人好奇道︰“侯爺,這是什麼辦法?”
“地球自轉,太陽東升西落。”
趙破奴︰那是什麼?
稽且王幾人眼神中帶著幾分審視,富民侯在說什麼,怎麼听不懂呢?
漢朝人什麼時候也會在草原上辨別方向了,還是完全陌生的草原。
這是薩滿們才有資格掌握的高深東西,漢朝人是怎麼學會的?
說得還如此奇怪。
“看什麼看,富民侯說能辨別,那就是能辨別。
別以為除了薩滿他們沒別人會。”
稽且王是什麼眼神,敢質疑我們富民侯,高不識幾人立即開口訓斥。
他們和陸鳴相處日久,自然知道陸鳴的本事。
“不敢不敢,我就是有些驚訝。”
稽且王趕忙解釋,身為降將,他得夾著尾巴做人。
過了半個時辰左右,長刀頂端的影子位置已經移動,陸鳴重新做了個標記。
“新投降的往後退,你們還沒資格學習這種辦法。”
你們匈奴人自己都不交的東西,也別指望在大漢就能輕易學到。
只剩下幾個主要人員後,陸鳴解釋道︰
“兩個標記點之間連上直線,原來的標記點就是西方,新的標記點是東方。
左腳踩在原來的標記上,右腳踩在新的標記上,面朝的方向就是北方。”
看著一圈問號臉,陸鳴氣不打一處來。
“讓你們平時多學習,連太陽東升西落,影子從西到東都不理解麼?
算了,理不理解的,記住怎麼用就行。
等待的時間不能太短,兩刻鐘到半個時辰,再長也沒什麼意義。”
說完陸鳴就不管了,找方向還行,其他的交給霍去病去做就好。
“咱們向西北方向走。”
霍去病沒有猶豫,沿著西北方向,就能走到匈奴人熟悉的草原之中。
……
長安,未央宮。
“陛下,富民侯已攻破王險城,朝鮮王衛右渠已伏誅。
王太子衛長降及左右丞相均已投降。
現由平陽侯和定海侯控制王險城,富民侯率領三千騎兵前往支援大將軍。
富民侯到達北倉城,騙開城門後突襲朝鮮士兵後路。
此時,匈奴人及朝鮮人正在圍攻大將軍,富民侯與冠軍侯所部及時趕到。
如今北倉城守軍已經投降,六萬守軍剩余四萬人。
匈奴人戰敗後逃跑,大將軍和驃騎將軍、富民侯正在率兵追擊。
另有朝鮮國降書,請陛下過目。”
戰報並不長,措辭也都很簡單,但劉徹听起來卻無比美妙。
伊稚斜終究是上當了,不好好躲在他的漠北,還敢出來興風作浪。
希望他以後長點記性,不對,他沒有以後了。
“來人,把戰報送到大將軍府和冠軍侯府一份。”
看著是送到兩座府邸,實際上是送到三座府邸,,有兩座府邸中間是通著的。
大將軍府是必須單獨送一份的。
這段時間以來,姐姐陽信公主看到他時臉色都有些不好。
他也能理解,讓人家丈夫去當誘餌,姐姐的臉色能好看才怪,這不,有了好消息立刻就去通知姐姐。
可別再用幽怨的眼神看著他了,受不了。
第二日早朝,劉徹命人大聲宣讀戰報。
“恭賀陛下,恭賀大漢,叛逆已除,大漢威震四方。”
在一聲聲恭賀之中,劉徹的嘴角再也壓制不住。
“朝鮮不過是疥癬之疾,朕最高興的是伊稚斜主動帶著匈奴人跳了出來。
當初馬邑之圍的時候,朝廷調動三十萬兵力,消耗巨大,卻還是被匈奴人看出破綻跑了出去。
如今終于成功把他們引了出來,被我大軍一戰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