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何扔掉手中箭矢,迅速翻身上馬。
“隨我殺敵。”
一聲高呼後,他帶著將士們向前沖去。
望遠鏡中,陸鳴將一切都看在眼中,朝鮮士兵敢沖過來,計劃就已經完成。
陸鳴拿出大黃弩,雙臂發力,將弩弦緩緩拉開扣在鉤牙之上。
又將一支一米多長的弩箭放在弩槽之中,隨後開始瞄準。
整個過程行雲流水,看得一旁的彭吳等人目瞪口呆。
十石啊,一張十石的大黃弩。
能單人開六石弩者,就已經可以稱得上軍中頂尖,沒有多少人能做到。
能單人開十石弩者,更是只听說過一個李廣。
他在遭遇匈奴主力時,連開十石大黃弩,射殺匈奴裨將,威名傳遍天下。
但即使是他,也要用雙腳踏住弩身,雙手抓住弩弦後,整個身體向後仰才能拉開上弦。
富民侯竟然僅憑雙臂之力就將十石弩箭上弦,看起來還很輕松。
這不是驚喜,簡直就是驚嚇。
彭吳等人甚至都忘了接下來要做什麼,呆呆的看著陸鳴連續射出五支弩箭。
“彭太守在此稍候片刻,本侯去去就來。”
掛好弩箭,陸鳴揮動馬鞭,
“駕……”
他帶領人馬奔著戰場方向直沖而去。
此時的戰場上,佔據懸殊兵力優勢的朝鮮人卻是落入下風,被涉何等人牢牢牽制,無法抽身撤離。
發現事情有詐,涉何明顯是有備而來的時候,朝鮮人就已經有些慌亂。
更加讓他們驚恐的是,不知何處射來五支超長的弩箭,每一支箭都洞穿了至少兩名朝鮮士兵的身體。
弩箭透甲而過,穿透一名士兵後,甚至將第二名士兵釘在另一匹戰馬身上,無力的哀嚎著。
從軍以來,他們從未見過如此恐怖的場景。
“是富民侯射出來的箭,富民侯勇冠天下,這些朝鮮人跑不了了。”
涉何的話一出口,對面的朝鮮人更慌亂了,拼了命的想要撤離,但涉何怎麼會如他們的願。
纏斗之間,不遠處傳來急促的馬蹄聲。
陸鳴已經帶著人馬疾馳而至,戰斗再無任何懸念。
“抓活口。”
……
王險城。
最終有二十幾人逃了回來。
听完他們的講述,衛右渠的臉色黑如鍋底。
“他們竟然早有準備……”
所有的情況都在表明,漢朝人圖謀甚大,他們安排了一切,不會輕易放過這個機會。
衛右渠看向大殿中的官員們。
“現在該怎麼辦?”
韓陰等人心中極為無語,之前勸你不要與大漢為敵的時候你不听,漢使到來的時候勸你派太子去長安覲見也不听。
勸你不要派人襲擊漢使,勸你從長計議,你都不听。
如今被人算計,抓住把柄了,你來問問我們怎麼辦?
辦不了,等死吧。
衛右渠大吼一聲,“說話啊,本王養著你們是讓你們辦事的,不是讓你們在朝堂上發呆。”
韓陰心中嘆口氣,攤上這麼個大王,讓人很無語啊。
“大王,如今之計,還是要與襲擊涉何之人撇清關系,是他們私自出兵,大王並不知情,然後派人去長安請罪。”
右丞相路人也是如此,“大王,朝鮮與大漢實力差距巨大,如今漢朝已經有了防備,萬不可再主動出擊。
朝鮮地勢險要,王險城更是易守難攻,考慮到這點,漢朝皇帝也不會輕易派兵來攻打朝鮮。
只要陛下表現得誠懇一些,讓大漢皇帝的臉面過的去,此事應該就可以就此揭過。”
衛右渠听著他們的分析,心中卻有些不敢相信。
漢朝人做了這麼多,會輕易放過他麼?
……
長安,未央宮,早朝。
“陛下,朝鮮王衛右渠派人襲殺遼東郡東部都尉涉何,共派遣騎兵一百三十二人,被當場斬殺三十六人,活捉六十七人,逃跑二十九人。”
朝堂上,百官听到消息後,竟然沒有露出多少驚訝之色。
知道富民侯跟著涉何一起前往遼東郡的時候,他們就已經預料到了這個結果。
“陛下,朝鮮王衛右渠背棄與大漢的約定,有不臣之心,拒絕來長安覲見陛下。如今又派人襲擊遼東都尉,形同叛亂,必須予以鎮壓。”
李蔡態度強硬,出兵朝鮮,掃平漠北匈奴,本就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如今有了名正言順的理由,當然是趁機出兵。
“此事……”
劉徹略顯猶豫,“不宜輕啟戰端,一旦出兵去朝鮮,漠北匈奴恐怕會伺機而動,到時候就是一場大戰。”
李蔡心中有點無語,不是吧陛下,你還猶豫上了,這是你的風格麼?
“陛下,朝鮮身為大漢外臣竟然敢襲殺大漢都尉,實屬罪大惡極。陛下以仁義待之,不想百姓限于戰亂之中,此乃仁君之風。
但朝鮮王悖逆無道,朝廷出兵乃是吊民伐罪,上合天心,下撫民意。還請陛下盡快出兵,拯救朝鮮百姓于水火之中。”
朝堂上出現奇怪的一幕,劉徹一直在說要慎重出兵,衛青和李蔡等人一直在勸說他出兵。
最終,劉徹被說服了。
“既然如此,那就準備出兵吧。”
劉徹的嘴角已經快壓不住了,作為一個仁慈的君主,怎麼能隨意出兵呢,都是大臣們強烈建議的,他也不好拒絕。
商討出兵事務的時候,朝鮮王辯解的奏疏也來到了朝堂上。
劉徹看過之後。突然嗤笑一聲。
“朝鮮王衛右渠說他不知情,你們信麼?”
衛右渠的奏書被送到眾位大臣面前,所有人都看到了,他是在如何狡辯的。
“陛下,此人如此厚顏無恥,竟然想要推脫自己並不知情,簡直是在羞辱我們的腦子。”
霍去病想不出來,衛右渠是怎麼好意思說自己並不知情的。一百多名騎兵,要是能私自出擊,他這個朝鮮王也就不用當了。
難道朝鮮的軍隊中也有臨時工麼?
這個辦法雖好,現在可不興用啊。
劉徹面無表情,“衛右渠悖逆無道,如今竟然還想用如此低劣的借口欺瞞朕,真是不知死活。
給朝鮮回信,要求衛右渠必須親自來長安請罪,否則一切後果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