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各有想法,不盡相同。”
汲黯嘆息一聲,“你能跳下水保護大堤,足以證明你是什麼樣的人,我相信你心中有數,陛下真的要做什麼,其他人也無法阻止。”
仔細想想,不趁著有衛霍加上陸鳴的時候多打仗,難道要等以後沒有這三個人的時候再打麼?
想到這,汲黯的心情輕松不少,現在打,一定贏。
上朝時,李蔡對遷徙計劃又有補充,
“陛下,河西之地初定,如今遷徙五萬災民,以及日後可能遷徙的各類百姓會日益增多,需要足夠數量的各類工匠才能維持百姓日常所需,
不如趁此機會,以分田來吸引各地百姓主動遷徙,朝廷了解其中人員情況後,對各類工匠進行有針對性的招募,給出更有利的遷徙條件……”
李蔡洋洋灑灑說了很多,總之就是要把河西作為一個長期的戰略要地,補足各類人口,使其能自給自足,承擔起控制西域的作用。
這也是朝廷以往的習慣性做法,從朔方城開始,劉徹就是這麼做的。
這段時間,陸鳴思考過自己提出的生產建設兵團,大概也就是類似的模式,自給自足,有比較強的軍事能力。
原本的生產建設兵團是什麼模式他並不了解,只是知道個名頭,按字面理解就是生產和軍事合二為一,
但是以大漢目前的條件,河西不能有太過強大的獨立組織,河西四郡各自向朝廷負責更為穩妥。
“你們覺得尚書令的提議如何?”
總體上,劉徹還是比較滿意的,河西四郡要能擔得起屏障的作用,也要成為大漢經略西域的支點。
但李蔡的提議還是有些中規中矩,沒有陸鳴的提議激進,兩者中和一下會更好。
“陛下,富民侯曾提議建立河西生產建設兵團,全民皆兵,軍政合一,以便靈活應對當地局勢,
臣以為此建議有值得采納之處。”
衛青有自己的考慮,
河西四郡縱向分布,隔絕匈奴和西羌,要面對來自雙方的壓力,尤以敦煌郡距離長安最為遙遠,
一旦遇有戰事,需要有人能夠就地指揮才能及時加以應對。
“臣認為可以在敦煌郡進行嘗試,將軍政大權集于一人,以加強對敵能力。”
目前的各郡太守有指揮軍隊御敵的權力,但並不是軍隊的直接長官。
兩者之間是兩個系統,這是朝廷對地方官員的一種制衡。
按照陸鳴所說的東西,則是軍政合一,能提高地方戰斗力,但不符合強干弱枝的策略,
如何使用,需要仔細權衡。
“富民侯,這是你提出來的東西,你親自給大家講述一下。”
陸鳴應聲而出,當初寫過的奏折還在腦海中,復述一遍即可。
和衛青相比,總體思路大差不差,都是為了加強河西的屏障和支點作用,
安置災民是擴充河西人口的最好辦法,
至于以後用河西作為支點去打誰,不用明說,朝堂眾人都知道。
陸鳴說完後,劉徹等人沒急著表態,而是看向汲黯,等他的反應。
可等了一會後,卻發現汲黯根本不出聲,就像沒听到一樣。
“右內史,你對富民侯所言有何看法,盡管說出來。”
劉徹忍不住主動開口,前幾天還因為這些事和李蔡吵得不可開交,今天怎麼啞巴了。
“陛下,富民侯所言確實有其道理,還請陛下仔細斟酌。”
汲黯聲音平靜,他知道劉徹的意思,但不想再為此爭辯什麼。
劉徹差點笑出來,這麼能噴的人,今天竟然啞火了,不合理。
按照常理,不管誰提出把災民優先安置到河西,他都會噴一噴,如今卻閉口不言,
雙標,這老頭妥妥的雙標。
“我記得同樣的內容我曾經說過一次,那時的右內史似乎不是這種態度。”
李蔡回想一遍,自己說的和富民侯說的沒什麼差別啊,都是一個意思,你這人怎麼前後不一呢?
汲黯輕飄飄看他一眼,“那能一樣麼?”
一句話,把整座朝堂上的人都噎的說不出話來,太過分了,實在是太過分了,
你裝都不裝一下,赤裸裸的區別對待。
“富民侯最先跳進水中,以身軀保護大堤,天下間要是還有哪個侯爺能做到,老夫也這麼對待他。”
理直氣壯!
劉徹腦子里閃過《史記》——陸鳴劇透版上對于汲黯的評價,“黯為人性倨,少禮,面折,不能容人之過。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見。”
憑借這麼多年來的了解,以及他今天對待李蔡的態度,劉徹非常確定,司馬遷的評價很中肯,
汲黯確實性情倨傲,在看不上的人面前不講究禮數,有問題當面就開懟,容忍不了別人的過錯,
對待合得來的人與合不來的人態度非常明顯,裝都不帶裝的。
“……”
李蔡不想說話,也不知道該說什麼,
這老家伙拿陸鳴當例子,他還不好反駁,這個氣不得不受著。
“還請陛下及諸位大臣以後能善待河西之民,勿以天下蒼生之苦換取自身功業輝煌。”
話題一下子有些沉重,沒人想在這件事上和他辯論。
河西之事略顯復雜,商討完畢已經是半個時辰後的事情,最終敦煌郡被定為試驗地點,采用軍政合一的模式,給予敦煌太守最大的權限和靈活性,
其他三郡依然保持現有制度,對敦煌郡形成一定制衡。
“陛下,河南郡太守已被帶回多日,如何處置還請陛下定奪。”
衛青回來後,河南郡太守和古鼎都被晾在一旁,劉徹始終未曾理會,今日頭號大事已經商議完畢,終于能輪到另外兩個。
“對于如何處置河南郡太守,朕一直沒能拿定主意,今日正好議一議。”
劉徹對黑名單和政審制度頗感興趣,如何實行還要看看眾人態度,不能盲目推行。
“御史大夫,你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河南郡太守干過的事情。”
張湯出列上前,
劉徹沒去理會,他可沒閑著,身負監督百官之責,太守一級的官員發生貪墨大案,少不了他的參與,
他早就審問過馮京,得到的信息簡直觸目驚心。
喜歡漢武帝︰這個穿越者太敢說請大家收藏︰()漢武帝︰這個穿越者太敢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