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日後那個朝廷的定義里面,他們算是義軍。
這只能說明,日後那個朝廷的觀點和如今的所有朝廷都不一樣了,甚至是直接發生了沖突。
他們在建國之後,依舊傳唱著那些起義的故事,依舊贊賞著之前各種被認為是造反作亂的反賊的故事!
而且不僅是口頭上的贊賞,他們還付諸了行動,他們給這些反賊立碑紀念——正面的那種,他們還把這地方作為了什麼文物保護單位,雖然不太明白這到底是什麼,但是一個“保護”就夠了!
這合理嗎?這不合理啊!
這完全不符合邏輯!
如果還處在爭霸天下的階段,需要拉攏到更多百姓的支持,那麼這麼做也就算了;可是都已經奪得天下建立新的朝廷了,為什麼還要這麼做?
一切宣傳都是為了實際需求服務,這個時候還這麼宣傳,真的讓百姓們認為這麼做是好事兒,真的認為這麼做是正確的,朝廷也宣揚的事情,那難道不會造成什麼可怕的後果嗎?!
如果真的有人不斷效仿這些例子,給朝廷添亂怎麼辦?
不這麼宣傳的時候,都總有人想要這麼做,真的這麼做;要是再疊加上這樣的宣傳……
那太可怕了!
因為朝廷確實不能做到面面俱到,總有百姓可能確實因為朝廷和地方官府的原因活不下去;而面對那些做了壞事兒的官員,朝廷也總是不能夠全都將他們依法懲處……
畢竟,人有親疏遠近嘛。
可事實雖然如此,但是百姓們是不可能接受的——那麼,就絕對不能向他們這樣宣揚起義的正義性。
所以,後來的那個朝廷到底是怎麼想的?他們的皇帝,他們的大臣的腦子里面到底都在裝著什麼?為什麼能夠搞出來這樣的政策?
如果說中後期的皇帝昏庸無能,胡搞亂搞也就算了;要是這是開國時期搞出來的事情……高瞻遠矚、英明果斷的開國君主,為什麼還能搞出來這樣的做法?
他們難道不怕出亂子嗎?難道不會出亂子嗎?
……如果,真的沒有因此而出什麼亂子,那又是為什麼,他們莫不是找到了什麼管理百姓的好辦法?
【徐鴻儒發動和領導的農民起義,歷時半年多,震動了山東和明朝朝廷。】
【天啟四年八月,鄒縣發生大旱,原本一度被鎮壓下去的起義軍再度聚集起來,又掀起了新一輪斗爭。】
【而遠在西南地區,一場起義,或者叛亂,給明朝帶來了更加沉重的打擊。】
【天啟元年,彝族土司奢崇明、安邦彥在四川永寧及貴州水西一帶起事。整件事情的大致過程是這樣的︰天啟元年九月,明朝朝廷北方戰事吃緊,需要調兵,于是朝廷就調動了水西、永寧二土司,讓他們征兵赴遼作戰。而等到永寧宣撫司奢崇明調集兵馬兩萬抵達重慶後,卻發現明朝朝廷不給他們發軍餉糧草,甚至還把軍餉給扣了。
同時,當時的四川巡撫徐可求又指責奢崇明,說他這一次征調的士卒大都老弱病殘,毫無戰斗力,不合格,要求他帶著人馬返回永寧重新征調。】
【然後,奢崇明就直接扯起反旗,率領這些永寧軍攻佔重慶,殺徐可求等一眾官員,又分兵攻佔合江、納溪,遵義等重鎮。】
【這是永寧這邊。】
【水西那邊呢,此時水西安氏首領安堯臣已經死亡,其子安位年幼,于是就由其妻奢社輝奢崇明之妹)攝事——她正是永寧土司奢崇明的妹妹,因此,大權掌握在奢社輝與安堯臣之弟貴州宣慰司同知安邦彥之手。
听說自己兄長\親家奢崇明起兵,二人也當即決定,一起舉起反旗,隨後很快佔領畢節、安順、沾益等地。】
【隨後,就是西南地區土司紛紛響應了。】
“西南土司反了?!”這確實是一個讓朱棣始料未及的壞消息。
西南地區,雖然看起來好像沒有江南地區、京畿地區對大明重要,但是實際上,那邊同樣非常重要,影響力也非常強。
而那邊的土司,也一直都是不怎麼好處理的存在——大明自從建國以來,都在絞盡腦汁想盡辦法加速對土司權力的瓦解、對土司制度的瓦解,加強朝廷在那邊的權力和影響。
因此,土司之間的和土司家族內部的爭斗,一直都是大明的好機會。
朱棣甚至不是沒有暢想過,如果大明的運氣足夠好,能夠踫上在這方面才能足夠出色的人才——連續好幾任,能夠踫上頭腦清明的皇帝、或者,至少不昏庸不拖後腿——連續幾任,再踫上土司那邊不要出現什麼絕世人才……
那麼,在等到大明中期,或者中後期的時候,是不是就能把西南地區的土司勢力瓦解大半,或者更進一步,幾乎全部瓦解,然後,讓當地真真正正被納入朝廷的統治之下。
這個夢想,雖然實現的概率並不高,但朱棣還是忍不住暢想。
他的主要精力都被放在了北方地區,可他其實也一直都對西南地區有著安排和期許。
可是現在看來……他這個夢想,顯然是沒有實現的。
大明,或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踫到那麼多的人才,比如這個四川巡撫徐可求,好像腦子就還不夠靈光;同時,大明的皇帝也……而土司那邊,這個什麼奢崇明估摸著也不是如同冒頓之類的絕世人才,但也是一個野心勃勃、同時有幾分能力的人。
這樣疊加起來……
不對!固然徐可求的頭腦可能不夠出色,而奢崇明野心勃勃,但是奢崇明到底是從哪兒來的根基和力量,讓他敢于公然和大明朝廷對抗的?!
那些響應他的土司,他們又是從哪兒來的讓他們有這份自信的力量?
——排除掉以奢崇明為首的這些土司腦子全都壞掉了這個非常微小的可能,那結果就只有一個︰奢崇明等人手中,確實有了一份在他們看來,足夠強大的力量。這份力量或許不是強盛時期的大明的對手,但至少,在和江河日下的大明的對抗之中,他們有信心做到分庭抗禮。
這樣的力量,絕對不可能是一個奢崇明就能夠積攢起來的。
他的父輩、祖輩,其他土司的父輩、祖輩,全都在積蓄力量,最終攢出來了這樣的成果。
……可是,大明在做什麼?當地官府干什麼去了?!
把他們放過去,就是為了逐漸分化瓦解當地土司的力量,可他們干了什麼?不說分化瓦解了,甚至是土司的勢力進一步壯大了!
而他們,他們一點阻止效果都沒有起到。
——是這群人收受了土司的賄賂,和土司同流合污,坐視不管,或者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嗎?還是說,派去那邊的官員和將領,竟然全都如此愚蠢,愚蠢到根本沒有意識到土司們的勢力在逐步壯大?
更有甚者,是又貪婪,又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