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心直往下沉。
這兩個大案透漏出來的信息太多了,大明後期這段時間的宮廷、權力、朝堂之混亂可見一斑。
不論是梃擊案,還是紅丸案,大明的宮廷都可以說是一片亂象,同樣的,兩個大案時期的朝堂同樣一片混亂——這兩者一片混亂的後果,就是權力結構混亂,一點也不穩定。
堂堂太子竟然能夠在皇宮之中被一個莫名其妙的外來之人毆打,而後來,作為天子竟然僅僅登基一月就稀里糊涂地身亡……
這樣的混亂,這樣的莫名其妙,這樣的動蕩……著實可怕!
這將會給大明整體帶來的可怕後果,朱棣只是想一想都覺得渾身發寒。
此前一直都說百姓們喜歡穩定,而實際上,對于江山社稷、對于皇帝和朝堂來說,其實也還是穩定最好——固然也有各種各樣的副作用,但是確實是要比如今這般的一團亂麻好上許多。
天子都能不明不白的死了,而繼位之君……繼位之君所需要面對的,將會是怎樣一個朝堂?
怎樣一個疊加了朱翊鈞在位懶政多年、又有國本之爭助長的黨政多年、再加上如今新帝剛剛登基還尚未穩定住局勢……的朝堂?
這樣的朝堂,要讓新君如何處理?
一個不小心,那就是要徹底翻車的節奏!
而想要不翻船……也未必能夠有什麼好情況。
畢竟若是想要做到這一點,那方法通常不會太多,而朱棣已經能夠想到其中一個方案——任用宦官。
這就是方法之一,且還是很常見的方法之一,古往今來已經應用過許多次,有的皇帝說好有的皇帝說不好……但總之,確實是比較容易想出來的一個方法。
至于說這什麼梃擊案和紅丸案的問題……
“其實朕是希望這兩個大案都有幕後黑手的。”他這般嘆息道。
梃擊案也好,紅丸案也罷,如果真的有相關的幕後黑手在其中操控著一切,前者想要弄死或者弄殘太子,讓太子失去即位的可能,後者想要弄死皇帝,制造混亂……
那其實是一個比較好的結果。
——和壓根沒有幕後黑手,大家都是按照正常情況結果就走到了這樣的結果相比,要好很多。
因為,如果沒有幕後黑手,那會變成什麼樣呢?
梃擊案,就會變成確實是一個叫做張差的人,莫名其妙就跑到了太子的宮中,莫名其妙就能夠追著太子毆打……別管這人是不是腦子有病,總歸是一個絕對和皇宮沒有任何關系、更沒有權力進入皇宮的人能夠從容自在地走入皇宮之中。
而且沒有幕後黑手。
他就是這麼隨隨便便就進來了。
——那皇宮的守衛變成了什麼見鬼的情況?!
有幕後黑手,那麼還可以說,是這個幕後黑手故意把這個人給放進來的,或者幕後黑手告訴了這個人如何能夠進入皇宮,總歸,就屬于是“本來一切都好但是結果有人故意使壞”;
而沒有幕後黑手,就會變成“一切都不好,到處都是漏洞,哪兒哪兒都透風,所以才能發生這樣的事情”……
後者,大明的衰弱、混亂也太嚴重了!
至于紅丸案,那就會變成鄭貴妃只是想要討好、絕無壞了皇帝身體的心思,太監也絕對沒有想要弄死或者弄傷皇帝的打算、是認認真真想要給皇帝治病的,大臣,那個鴻臚寺丞,同樣絕無壞心思,只是想要討好皇帝並且真的希望皇帝能夠好起來……
可這完全是更加可怕了!
沒有壞心思,但是卻覺得搞出來八個美人送上去非常正常——可見後宮乃至整個宮廷中的風氣已經變成了什麼樣子;沒有弄死弄傷皇帝的打算,是認真想給皇帝治病——結果卻讓皇帝越發虛弱,可見相關的醫療條件成了什麼樣子;討好皇帝並且讓皇帝好起來,所以送丹藥並覺得很正常——同樣可見當時的風氣和對這該死的煉丹的認知……
這加起來成了什麼?大明風氣敗壞,朝綱紊亂,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那還不如這都是有幕後黑手,是幕後黑手故意干的呢!
【而在位的短短一個月,朱常洛也不是沒有辦事兒,雖然由于時間所限,他能做的事情也很少就是了——廢除礦稅榷稅和礦稅使,填補官位的空缺,並且以朱翊鈞遺詔的名義從內庫內帑中調出兩百萬兩白銀給九邊的軍隊,用以犒賞將士。】
【隨後,即位的便是他的長子,如今十五歲上下、日後的明熹宗朱由校,年號天啟。】
【朱由校登基之後,一方面繼續任用朝堂上的官員,一方面將自己的乳母封為了奉聖夫人,又讓自己幼年的太監魏忠賢擔任司禮監秉筆太監,掌管東廠,魏忠賢和奉聖夫人相互勾結,結成黨羽,是為閹黨的核心人物。】
【而在朝堂之上,朱由校主要任用了大批東林黨人,其他黨派勢力不如東林黨,黨爭在這些朝堂官員之間依舊激烈進行;同時,又有新的黨爭出現——東林黨和閹黨之間的斗爭。閹黨也不只是錦衣衛東西兩廠,他們也收攏了不少官員加入閹黨,為他們效力。】
【至于說剩下的其他派系的朝堂官員,那也並非全都站到了東林黨這邊,也有不少會看著形勢配合閹黨順勢給東林黨挖坑、從而讓自己的人能夠更進一步的。】
【簡而言之,黨爭越發激烈,而且還引入了宦官這個群體。】
【至于說朱由校任用自己的乳母和太監的原因,按照主流觀點,那就是他是個昏君,因此任用了閹黨;而也有另一種說法,可以視作是補充說法,那就是他通過魏忠賢等一種宦官來保證自己對權力的掌握——這和他是昏君這一點並不沖突,當然也有人認為他其實不是昏君的,只不過是沒辦法而已……】
【總之,見仁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