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要是想要稱帝,擺明白稱帝需要滿足、已經滿足的條件,那沒問題,做事兒之前總得要看看情況嘛。
但是要是不想要稱帝,不願意稱帝——不管明玉珍是真心不想還是為了表示謙虛而推辭——的後果,真的會像是劉禎所說的這樣嚴重嗎?底下的人可能要走?明玉珍可能到頭來還保不住自己?
“……可能?”有人道。
“應該是有可能的……雖然這個劉禎說不定是有些夸大,但底下肯定有人是在等著明玉珍宣布自己要稱帝的,要是明玉珍堅持不要稱帝,和這些人的期盼完全不一樣,那這些人……確實說不定是真的可能離開,跑到別的地方去。”另一個人比較贊同留劉禎的話。
雖然不能保證劉禎沒有夸大,為了讓情況看起來更加嚴重,為了讓明玉珍覺得自己不稱帝那就不行,為了讓日後顯得明玉珍其實是不得已、情勢所迫、才選擇稱帝的……
他可能夸大了。比如說有十個人反對,那麼他就說成是二三十、三四十……
但他也不可能完全無中生有、憑空捏造這麼一個情況。
所以說,軍中有沒有人就等著明玉珍稱帝?肯定是有的,而且估計不算是什麼少數;有沒有人擔心明玉珍不願意稱帝,那肯定也有,而且也不在少數;有沒有人到時候可能要離開,估計也是有的,人數……不好說,但確實是有。
“……那這些人為什麼要等著明玉珍稱帝?”
這話問的,讓周圍所有听見的人都一時啞然,無話可說,甚至頭腦都空白了。
——這是什麼見鬼的問題?!天爺啊,什麼樣的傻子能夠問出這種話來?是腦子被驢踢了還是被馬踢了?
“那不是廢話嗎,這什麼狗屁問題!”一個人直翻白眼,嫌棄道,“要是你認識的人當了皇帝,你和他還有幾分還算可以的關系,難道你就不會獲得什麼好處?”
這事兒還用問?還需要人解釋?
天爺啊!
他家要是日後有這麼一個後代,那還是早早掛了比較好。
這腦子……
底下的人為什麼要盼著明玉珍稱帝?能為什麼,不就是為了明玉珍稱帝之後,他們也跟著身份變化,不說天翻地覆吧,至少也能上一個台階啊。
其他人壓低了聲音竊竊私語︰“這是誰家的?”
“沒見過,不清楚……”
“我好像看見過這人幾次,但誰家的確實不知道……不是咱這邊的……”
“……我知道,是南邊那個巷子里面的,姓李……”
“不管是誰家的,有這麼個人,這家的人到時候肯定要被坑,不容易啊……”
【等到第二天,劉禎又勸說了一遍,其他將領官員如戴壽等人也極力表示了對劉禎建議的贊同,而隨後,這個勸說明玉珍稱帝建號的消息已經擴散到了更多人那里,支持這個想法、勸說明玉珍的人越來越多。】
【于是,明玉珍不得已,召集眾人商討此事,最終決定加緊準備稱帝的各項事宜。】
“所以,這其實就是要人來多勸一勸,然後他就可以順理成章地稱帝了吧?”不少人對此已經非常清楚了。
明玉珍肯定是要稱帝的,怎麼可能不稱帝?
徐壽輝已經死了,天完政權事實上就是已經沒了;陳友諒稱帝了,自己立了個國號,沒有繼承徐壽輝的天完政權;北面的韓宋政權還是那樣,朱元璋看樣子也已經有了發展……
那,佔據西蜀地區,有著很大地利的明玉珍,怎麼可能不稱帝?
其實從之前開始,他實際上就已經獨立出來了,只是還掛著天完政權的名頭而已。
現在這個情況,他怎麼可能不稱帝?
就算是要堅持天完政權,那好歹也得有個繼承人吧?但是沒說徐壽輝有兒子活著——他應該不至于沒有兒子,但是有兒子不等于兒子還活著,陳友諒既然能夠殺死徐壽輝還不繼承天完政權,那麼他就不可能留著徐壽輝的兒子。
前主無繼承人,明玉珍自然是要稱帝的了!
只不過,他需要一個過程,要走一個流程而已。
【在準備的這段時間中,明玉珍這邊又打下了一些地方。】
【至正二十一年五月,明玉珍帶兵攻克了嘉定路四川樂山龍游縣)等地,元朝四川行省左丞李思齊——就是和察罕帖木兒一塊兒的那個李思齊——出兵鎮壓,未果。】
【隨後,明玉珍又打下了普州四川省安岳、遂寧等地)、廣元等地,蜀地的各個郡縣都相繼前來歸附。】
【這樣的大好形勢之下,明玉珍開始四處派兵,試圖拓展疆土,比如,在至正二十一年九月份,明玉珍派兵前往四川東部,進攻這邊沒有被他納入麾下的地方,而元朝朝廷就命令李思齊出兵,對抗明玉珍。】
【但是還是那句話,元朝朝廷實際上對于這些手里握著大量軍隊的官員,控制力並不強——李思齊也是這樣,雖然他是漢人,但是他有功勞,手里有軍隊,還控制著不少地方,所以,元朝朝廷的命令對他來說,也就那麼一回事兒吧。】
【因此,李思齊表面上似模似樣地出了兵,但只是佯攻而已,隨後,他立刻退守到了鳳翔,根本不和明玉珍所部發生正面大規模沖突。】
“這種朝廷,還能讓底下這些掌握實際兵權的人多多少少听一听命令,就已經了不得了。”劉徹哼笑一聲,對此毫不意外。
如果朝廷和天下的情況是元朝末年這樣,那麼底下如李喜喜這種將領不完全听從朝廷命令,那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完全沒有問題;相反,要是地下的軍隊和將領還是能如同鼎盛時期那樣,指哪兒打哪兒,如臂指使……
那才是奇了怪了!
里面必然隱藏著巨大的秘密——非常有價值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