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不是朱元璋重點錯誤。
藩王造反,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隨隨便便就能夠給出來一個答案︰大部分是這個藩王野心勃勃、不服朝廷,小部分是因為確實可能出現了什麼意外的事情。
古往今來,那些藩王們或者地方大員們不都是這樣的嗎?
況且,從這個列表朱元璋就能夠看出來,日後標兒必定是出了意外,所以才導致登基的會是朱允丄吽@ 叮 魷忠饌獾幕共恢皇腔侍 右桓鋈耍 褂謝侍 擁某テ印 br />
總之,一個年輕的輩分很小的應該算作是皇太孫越過自己的叔伯們即皇帝位,那地方上的這些個年長的藩王們心里面有些什麼想法也非常順理成章。
但,關鍵問題就在這里︰有野心的人非常多,其中付諸行動的也不少,但為什麼大明的這個藩王卻能夠真的獲得長久的成功?!
這里面的關鍵詞有兩個︰第一個,成功;第二個,長久成功。
自古以來,藩王造反基本上就沒有成功的,畢竟朝廷和地方上的實力對比放在那里,大義名分、正統宣稱放在那里,藩王天然就是要低上一截……這種巨大的力量差距放在那里,這種藩王造反基本上就是不能成功。
——如果把範圍放寬一點,把那些沒有到地方上就藩的宗室親王也算在里面,那或許還有幾個獲得了成功,但這些成功也都不長久就是了。
這也就是第二個問題,長久的成功。
這些非正常手段且非正統一脈的上位,很多都會在後來迎來清算,比如元朝那混亂的皇位繼承,比如那個金國被廢的海陵王……朱棣並非最近的正統一脈,要說的話還是標兒的兒孫們更符合這個條件,換言之,朱棣作為太祖之子,他的身份已經有些遠了——這種身份上位,很多時候在後期,原本的朝堂正統都會反過來對抗皇帝……
但是老四又是真的獲得了長久的成功。
他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大明的朝廷當時又究竟在干什麼?!後來的朝廷又怎麼樣了?
大明的朝廷,大明的軍隊……
如果皇太孫年紀不大,自己為了保證皇太孫的統治穩固、避免朝堂中出現什麼倚老賣老、居功自傲、挾功勞和威望逼迫皇帝的權臣,那估計會清理掉一批人,特別是那些開國時期的將領和大臣們——如果他們那個時候還沒有過世的話。
但是,清理歸清理,自己也不可能一點保障都不給皇太孫留!
清理一批,敲打一批,敲打的這些就是留下來給新君作為軍事政事方面的保障的——他們有能力,有經驗,但是勢力又不成氣候,不會對新君造成什麼威脅……
朱元璋對自己有信心。
作為領兵打天下的開國皇帝,他對于大明當時的處境一定非常清楚,自然也能夠確定中央朝廷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將領;同時,早年軍中的那些將領,自己對他們的水平也都心里有數,必然能夠留下最合適的人選。
但,等到老四造反的時候,這些人都在干什麼?
是都已經年事已高,無法履職——老四選了一個把老家伙們基本上熬死的時候;還是說,自己其實錯估了這些人的能力水平,其實他們都是一群無能的草包廢物?
……還是說,他們因為當年自己為了給皇太孫保障而進行的清洗心中有著怨恨,因此或者出工不出力,糊弄朝廷,或者直接背地里和老四勾結起來了?
而地方的其他藩王——他們是站在了老四一邊,還是站在朝廷一邊,還是兩頭搖擺?
朝廷……皇太孫……
皇太孫又是什麼情況?他是能力不足,還是干了什麼不和人心的事情?
【明玉珍家中世代以種田為生,但雖然如此,他也在五歲的時候開始識字,十歲的時候——也是元順帝至元四年——和同村的一些人一起考進了隨州的官學,並且一直在官學中就讀,從開始的小學到後來的大學生員。】
【至正六年,十八歲的明玉珍從官學回到家中。雖然家中世代務農,但是明玉珍卻不願這麼繼續活下去,他心懷大志。】
【至正十一年,明玉珍和家鄉的老人就這件事情聊了起來。】
畫面中,一個身高八尺、一只眼楮明顯和常人有些不同的青年人和一名看起來就尋尋常常、身上有大量辛苦勞作痕跡的老者聊天。
青年人一開口就直指核心︰“如今蒙元君主無道,天下兵起,已經波及到我們這邊,未來亂局必不可免,我當如何是好?”
听到這種按理來說頗有點驚世駭俗的話,老人面上卻八風不動,一點情緒起伏都沒有,相反,他認真思考了一下,隨後回答了青年人︰“您平日里就素以勇猛有謀略為大家稱道,被人信任敬畏,為何不聚集鄉兵,屯駐在青山,量力而行,審時度勢,力量足夠那便進取,不足便只為自衛,這樣如何?”
青年人听後略一思索︰“好,就這樣辦吧。”
【經過這樣一番交談,明玉珍確定了自己將來要做的事情、所采取的方法,于是,他召集鄉親父老,部署各鄉的豪杰們在各個地方,分別扼守緊要之地,同時修築柵欄、構築城牆……】
【在他的麾下,聚集了十多萬人,眾人都推舉他擔任屯長,領導眾人。】
【就這樣,明玉珍登上了這個元末亂世的舞台。】
“讀過書啊。”嬴政不由點頭。
讀過書,而且還不是簡簡單單認識幾個字,而是真的實打實讀了好幾年的那種讀過書——這是真的不太一樣。
識字與否,就能夠在人與人之間劃出一個等級;只是認識字,和真的讀過幾本書,又能夠劃分出來一個等級;讀過幾本書,和讀過好幾年讀得更多更深,又有所不同;讀過好幾年,和潛心研學有名師教導之類的,再有些不同;而具備前面的一切,同時自身真的極具天賦,那就是絕世人才。
總而言之,不論是在大秦,還是在再往前的周天子存在時期,或者是往後的這些個王朝,讀書與否,總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雖然嬴政沒有和後來的人探討過這方面的問題,但是他就是有這樣的堅定判斷。
喜歡歷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請大家收藏︰()歷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