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脫在听見元順帝說那個……”李世民翻了翻記錄,“說那個‘朕與丞相共理天下者也’的時候,其實就應該有所明悟的。”
早在之前,在元順帝表示應該由脫脫親自領兵,前去鎮壓張士誠起義的時候,在詔書中給來了這麼一句話的時候,脫脫就應該猛然從中意識到有什麼情況不太對勁的。
——作為一個皇帝,哪怕是蒙古人的皇帝,或者說是蒙古的可汗,誰不是獨掌天下?誰不是把權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誰還會真心實意願意和別的人分享自己的權柄?
甚至不是簡單的分出去一部分權力或者所謂的輔政,而是是所謂的“共理天下”!
共理天下啊。
名義上還能算是和皇帝對等的也就是皇後,但這也只是名義上而已。
作為一個大臣,誰能配被皇帝說“共理天下”?即使元朝還是那什麼貴族政治狀態也不行。
畢竟,不管是之前的隋朝,還是如今的大唐,朝廷通過利用突厥可汗貴族之間的矛盾進行離間並取得成功的例子可不少,突厥也應該還算是貴族政治吧?
而作為一個已經進入中原王朝狀態的王朝的丞相,脫脫如果腦子還足夠清醒、足夠敏銳,那他就應該能夠從元順帝的這句話中意識到情況不對。
什麼時候,皇帝已經認為脫脫這個丞相是能夠和自己“共治天下”的人了?什麼時候,皇帝已經潛意識默認自己的權柄有一部分要被分出去了?什麼時候,皇帝認同了脫脫有這樣獨立而超然的地位了?
——更可怕的是,當皇帝說出來這句話的時候,朝堂上下、朝堂內外,都沒有什麼人對此提出明確的強烈的反對意見……什麼時候,這句話所描述的“共治天下”,已經在許多人的心里面成為了默認的事實了?
脫脫的威望,什麼時候高到如此地步了?
在听到這句話的那一刻起,在看到朝堂上下朝野內外的反應的時候,脫脫就應該有立刻驚出一身冷汗才對——殺身之禍,就在不遠處啊!
就算元順帝真的是一個比較不一樣的皇帝,他真的接受這件事情,並且非常願意接受這件事情,而且非常樂見于脫脫獲得如此大的權力、如此高的威望和地位,並且願意讓這種情況一直維持下去……
那脫脫作為另一個當事人,也必須暗自警醒,時刻提醒自己——這不是過度小心,不是杞人憂天,而是最正確也最好的做法。
不管是對脫脫自己,還是對脫脫這個派系的人,還是對元順帝,還是對元朝,都是最好的選擇。
而如果元順帝只是暫時沒有意識到脫脫這樣的地位可能帶來的權力、影響乃至于威脅,只是一時間走潛意識順嘴說出來了而已,事實上等他反應過來他根本不願意接受這種情況的話……
那脫脫越早對此有應對,越早有所準備,不論是心理方面還是行動方面,那就對脫脫越有利——到時候,他的應對也能夠越加充分,就算不能完全保住現有的權力地位,那說不得也能夠全身而退。
可別說皇帝不是一時間反應不過來。
李世民對此深有體會︰就像是李世民自己,太上皇當年還是他耶耶呢,結果,在發現他的權力和威望日益劇增,逐漸擴大,甚至漸漸不受皇帝的控制的時候……李淵是個什麼態度?是個什麼反應?又有什麼想法?
脫脫和元順帝可沒什麼父子親情關系。
就算可能作為蒙古貴族,有什麼雜七雜八的親戚關系,那說到底,也還是個外人。
而事實也證明了,元順帝根本不是對此毫不介意甚至樂見其成的——相反,他太介意了,簡直是介意死了好嗎!
這不,哈麻派人這麼一說,打蛇打到七寸上,直接精準引爆元順帝的介意點,“傾國家之財以為己用,半朝廷之官以為自隨”後,元順帝就立刻態度大變,直接把脫脫一系全都打入谷底,別說體面退場了,連退場的機會都不給脫脫一系!
當然,要李世民來說,這句話殺傷力最大的還是後半句,半個朝廷的官員都追隨于脫脫、都听命于脫脫、都是脫脫的人……這和脫脫直接成了另一個皇帝有什麼區別?
就算有所夸大,但是當元順帝回想起過往中,脫脫在朝堂上一呼百應的局面,想起之前自己在詔書中說“共治天下”時朝堂的表現、各個軍隊將領的表現、以及脫脫本人對此自然接受的表現……
元順帝就會立刻認為,這可不是夸大,沒有夸大一分半毫!清理脫脫,刻不容緩!
巧的是,脫脫現在還真就帶著百萬大軍正在外面——人在外面,不能直接抓了,而且手里面還有兵權……
至于說前面那半句“傾國家之財以為己用”,那只能算是補充而已,在元朝這麼個看起來人人都在撈錢的朝廷里面,作為丞相的脫脫,手里面撈點錢實屬尋常。
就是可惜,脫脫看起來精明,但是在元順帝說出來那句話的時候,竟然沒有半點警醒;在後來,更是沒有抓緊機會除掉哈麻。
——不過,如果脫脫再這麼繼續下去,即使沒有哈麻,也難說會不會有其他人用這個事情來攻擊他,厄爾只要這麼發展下去,那麼元順帝就一定會被這個攻擊點給點到。
喜歡歷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請大家收藏︰()歷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