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

第878章 萬歷十五年 1 恩賞旨意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光頭李三 本章︰第878章 萬歷十五年 1 恩賞旨意

    商賈為大使,遠駐英格蘭。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是,朝中竟然無人反對。

    說白了,就是朝堂百官都不希望這個大使的名號落在自己身上。

    他們骨子里面還是傲慢的。

    西夷之國。

    小國。

    商人過去跟他們打交道,就已經是很給面子了。

    整個駐英格蘭使團,禮部安排下來的人,就幾乎沒有進士出身的人,只有一個在禮部供職舉人。

    即便天子破格提了陳平為選奉官,賜下了蟒袍金帶,也沒人反對。

    這是行頭。

    陳平領了旨意後,先回了一趟老家祭祖,鞭炮放了整整一夜。

    陳家的各個旁支都過來道喜。

    陳阿海里子面子都掙到了。

    而後陳平自福建登船,遠赴英格蘭,也就是在同年年尾,英格蘭駐大明使臣,也到位了。

    英使館有兩個辦事處。

    一個在北京。

    一個在寧波。

    北京這邊是大使館,寧波那邊屬于辦事處……

    英格蘭也成了第一個與華夏文明深入打交道的西洋國家……

    世宗皇帝,勤奮修道……

    穆宗皇帝,勤奮采花……

    不管干的是不是正事,勤奮他們都是有的。

    而朱翊鈞也遺傳下來了勤奮的優良品德。

    不過,卻是在治理國政上面。

    申時行作為內閣首輔,掌控朝堂的手腕是遠遠不如張居正的,所以,這就不可避免,朱翊鈞也要走到台前來了……

    日子一天天過著。

    終于到了萬歷十五年。

    這個特殊的年份。

    歷史上的這一年,文官們開始跟神宗皇帝對著干了。

    不過,現在的情況,文官群體是沒有這個實力的,他們不找事,沒成想,皇帝先給他們找了一件事。

    萬歷十五年的正月初五,北京城尚沉浸在年節的余韻里,空氣中還殘留著爆竹的硝煙味和灶糖的甜香。

    清晨,一道不同尋常的旨意自大內發出,迅速傳遍六部九卿、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中樞衙門主要官員的家中——天子召集群臣,即刻于午門外听宣……

    百官們心頭都是一緊。

    這還放著假呢天子便如此急切地召集午門听宣,必有大事!

    是邊關告急?

    還是哪處遭了災?

    亦或是……要清算那個官?

    各種猜測在趕往午門的路上悄然滋生。

    午門廣場,寒風料峭。

    身著各色官袍的文武百官按品級肅立,鴉雀無聲。

    首輔申時行站在最前,眉頭微蹙。

    這道旨意來得突然,事先竟未與他這位首輔商議,這讓他心中隱隱感到不安……

    海瑞被朱翊鈞派人將其接到了乾清宮中商量要事,不用跟著百官一起在外面受凍。

    司禮監紙秉筆太監陳矩手捧明黃聖旨,在丹陛上站定。

    他目光掃過階下跪倒一片黑壓壓的群臣,展開聖旨,用特有的嗓音朗聲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聞古之聖王治世,莫不以孝悌為先,尊老恤老為本。禮記有雲︰‘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此乃大同之世也……”

    ”朕承祖宗基業,臨御萬方,夙夜兢惕,惟恐德澤未周,恩惠未溥。”

    “今仰體天心,俯察民情,念及天下蒼生,尤以高年耆老,一生辛勞,為國育才,為家操持,今已風燭殘年,尤需體恤恩養。特頒恩旨,普天同慶……”

    關鍵的來了!百官們豎起耳朵。

    “著令︰自即日起,凡我大明疆域之內,年逾七十之耆老,無論士農工商,不分城鄉貴賤,每人均賜——”

    “萬壽宮特制‘福壽康寧’銀幣三枚……”

    “上等肉食五斤!”

    “松江細棉布一匹!”

    嗡——!

    階下頓時響起一片壓抑不住的騷動!

    七十歲!覆蓋所有階層!

    銀幣、肉食、布匹!這手筆……前所未有!

    萬壽宮特制銀幣?

    官員們也都領到過,不過各個都不舍得花,用那里的銀幣賞賜老人,這象征意義……太足了……

    這銀子可是要花上百萬兩吧,戶部出嗎?

    陳矩的聲音蓋過騷動,繼續宣讀︰“年逾六十五之老者,每人均賜——萬壽宮特制‘福壽康寧’銀幣一枚,肉食三斤,松江細棉布半匹……”

    六十五歲以上也有!

    範圍更廣了!

    群臣心中的震動無以復加。

    這得多少人?這得多少錢糧布帛?

    仿佛知道群臣的疑問,聖旨緊接著給出了答案︰

    “戶部即從太倉庫撥付內帑白銀二百萬兩,另著工部、光祿寺、應天織造等衙門,統籌調撥肉食、布匹,務必足額、保質!不得有誤!”

    二百萬兩!直接從皇帝私庫出!戶部尚書張學顏松了一口氣,不過轉念一想,還是憂慮的不行。

    雖然錢是內帑出,但調度物資、分發的龐大工程,還得落在他們戶部和相關衙門頭上……

    “此乃朕躬行孝道、恩澤萬民之善舉!著令各省、府、州、縣主官,務必親力親為,督率僚屬、里甲人等,即刻清點轄內符合條件之老民,造冊詳實……”

    “限爾等︰于萬歷十五年五月初五端午節前造冊詳實,于萬歷十五年八月初八中秋節前,務必將所有賞賜之物,足額無缺發放……”

    “不得延誤!不得克扣!不得以次充好!更不得虛報冒領!”

    “此差,不循常例,不經考成,朕已諭令︰錦衣衛、都察院十三道巡按御史,分赴各地,明察暗訪……”

    “若有地方官敢玩忽職守、敷衍塞責、欺上瞞下、克扣侵吞者,無論官職大小,一經查實,立拿問罪……”

    “嚴懲不貸!”

    “絕不姑息!”

    “輕則革職流放,重則……論斬!”

    最後兩個字,如同重錘,狠狠砸在每一個地方官的心上!

    不走考成法!

    直接跳過所有程序,由皇帝親信特務機構錦衣衛和言官系統都察院聯合督辦!

    嚴懲不貸!論斬!這是對老百姓的恩旨,卻也是懸在百官頭頂的利劍!

    “欽此——!”

    陳矩宣旨完畢,廣場上死一般的寂靜。

    這涉及的人口普查、物資采購、運輸、倉儲、分發、監督……

    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是滔天大禍!

    現在是正月!許多偏遠州縣,光公文往來就得一兩個月……

    然而,在一片愁雲慘霧和心驚膽戰中,竟無一人敢出言反對!

    理由正如聖旨開頭所言——這是“躬行孝道、恩澤萬民”的“善舉”!

    是皇帝的“仁德”!

    誰敢在“孝道”、“仁德”這樣的大義名分上唱反調?

    更何況,皇帝直接動用內帑巨款,繞開朝廷財政,堵住了戶部哭窮的嘴……

    短暫的死寂後,百官終于反應過來,無論心中如何翻江倒海,此刻唯有領旨謝恩︰“臣等領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山呼聲在午門廣場回蕩,卻帶著一種前所未有的沉重和戰栗。

    整個大明帝國的官僚機器,在萬歷十五年開春的寒風中,被這道前所未有的“敬老恩旨”強行按下了最高效、也最恐懼的運轉按鈕。

    一場涉及億兆生民、覆蓋帝國肌體每一個末梢的龐大“恩賞”與“考驗”,轟轟烈烈地拉開了序幕。

    而此時,依然年輕的皇帝朱翊鈞,正在乾清宮中剝著地瓜皮,撥的干干淨淨之後,遞給了坐在自己面前的海瑞……

    萬歷十五年的海瑞,已經如同風中飄絮一般。

    他渾濁的眼楮看著依然風華正茂的天子,雙手接過地瓜︰“謝陛下……”

    朱翊鈞笑了笑。

    這場波及到全國的恩賞,不僅僅是對老人的恩典,朱翊鈞更是要看看,這架龐大的帝國機器,是否依然能夠高效運轉。

    太祖朝的時候,就能做到。

    那萬歷朝,也必須做到……

    為此,他掏空了這幾年內帑的存銀……也算是變相的刺激一下此時已經有了資本主義萌芽的市場……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方便以後閱讀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第878章 萬歷十五年 1 恩賞旨意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第878章 萬歷十五年 1 恩賞旨意並對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