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國王李虅一行,在寧國公李成梁的導引和龐大儀仗的簇擁下,于傍晚時分,浩浩蕩蕩地進入了北京城。
夕陽的金輝灑在巍峨的城樓和肅穆的街衢上,隊伍最終抵達了專門接待藩國君主的會同館,亦稱“四夷館”或“會同館”,位于京城東江米巷。
館舍早已灑掃一新,由禮部官員和錦衣衛嚴密守護。
李虅及其主要隨員被安置在館內最上等的房舍中,享受藩王應有的尊榮待遇。
而等到李虅到了北京城後,禮部侍郎便奏請天子,想著讓天子定一下召見的日期。
朱翊鈞將日子定到了次日。
禮部官員開始籌劃。
次日清晨,旭日初升,紫禁城在晨曦中更顯莊嚴肅穆。
李虅早早起身,在禮部官員的指導下,嚴格按照藩王朝覲天子的禮儀進行準備。
他換上了最為隆重的“九章冕服”……
根據洪武定制,朝鮮國王冕服為九章,低于大明親王的九旒九章,但高于郡王。
頭戴七旒冕冠,旒數亦低于親王九旒,身著玄衣 裳,上衣繪有山、龍、華蟲、火、宗彝五章,下裳繡有藻、粉米、黼、黻四章,腰系大帶,佩玉組綬,足蹬赤舄。
整個人顯得威儀棣棣,卻又處處透露出對宗主國禮制的恪守與謙卑。
辰時初刻,在禮部官員的引導和鴻臚寺官員的唱贊聲中,李虅率領朝鮮領議政金孝元、左議政柳成龍、禮曹判書李山海、兵曹判書李恆福、承政院都承旨李德馨、宗室綾原君李�Y等主要成員,穿過重重宮門,來到武英殿前。
武英殿內,氣氛莊重。
年輕的皇帝朱翊鈞高坐在龍椅之上。
司禮監掌印馮保、秉筆陳矩侍立左右。
殿內兩側,張學顏,李成梁,戚繼光等一眾官員重臣按班肅立,目光皆聚焦于殿門。
申時行挺忙的,朱翊鈞沒有將其召過來。
等到朝鮮國王到了武英殿外,經禮部官員入殿詢問,隨後,鴻臚寺官員悠長的唱名聲響起︰“宣朝鮮國王李虅攜藩臣覲見”
而在殿外的李虅深吸一口氣,在禮官指引下,神情無比恭謹,雙手高捧朝笏,邁著沉穩而謹慎的步伐,率眾臣步入大殿。
他身後的朝鮮重臣們亦步亦趨,屏息凝神。
進入殿中,眾人不敢抬頭。
行至御前約十步,在禮官示意下,李虅及其隨行重臣齊刷刷地跪伏于地。
“臣,朝鮮國王李虅,率臣屬,叩見大明大皇帝陛下,恭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他身後的朝鮮大臣們也隨之高呼萬歲,行五拜三叩頭之大禮,這也屬于藩王朝覲天子最高禮節。
每一次叩首都顯得無比虔誠,額頭輕觸金磚地面。
朱翊鈞听著李虅的漢語,多少有些驚訝,這竟然還帶著一些北京城的口音,想來朝鮮國王的漢語大授是個京師三環內的……
“平身。”
御座之上,傳來朱翊鈞沉穩而略帶威嚴的聲音。
“謝陛下隆恩!” 李虅等人再次叩首謝恩,方才小心翼翼地站起身,垂手肅立。
“賜座。” 朱翊鈞淡淡道。
兩名小太監立刻搬來一張鋪著錦墊的紫檀木圈椅,放置在御座左前方略低的位置。
按照這個慣例,這個坐著的位置,要比親王們低一等,可卻比郡王們高了半等。
李虅再次躬身謝恩,才在椅子的前半部分謹慎地坐下,腰背挺直,雙手恭敬地放在膝上。
朝鮮重臣們則分列其後肅立。
朱翊鈞首先詢問了朝鮮國內的風土人情、年景收成、百姓生活等“家常”。
從天下是一家的政治常規出發,朝鮮國內的百姓也是大明天子的子民,問一句子民生活,是非常合理的事情。
“托陛下洪福,朝鮮國內承平日久,百姓樂業。去歲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實乃仰賴天朝恩德所至。”
李虅臉上洋溢著真誠的笑容,隨即話鋒一轉,帶著幾分“天降祥瑞”的興奮︰“更有奇事,今年開春,臣國都漢陽城郊,有獵戶于極北之地白頭山長白山)余脈捕獲純白雉鳥一對……”
“此鳥通體如雪,無一根雜羽,鳴聲清越,百姓稱呼皆能鳴萬歲之語……”
“實乃祥瑞,臣與群臣皆以為,此乃感應陛下聖德,皇子殿下誕生之吉兆,故不遠千里,特將此白頭山一隊祥瑞之鳥祥瑞獻于陛下,以表臣國赤誠恭賀之心……”
他微微側身示意。
殿外,早有準備的朝鮮內侍小心翼翼地將一個巨大的的鳥籠抬入殿中。
籠中赫然是兩只羽毛潔白如雪、姿態優雅、眼神靈動的白雉!
它們在籠中顧盼生姿,發出清亮的鳴叫,引得殿內群臣嘖嘖稱奇,紛紛低語贊嘆。
特別是李成梁。
他在遼東的時間長了,知道這鳥,可是難得一見\
朱翊鈞看著那對白雉,臉上露出一絲淡淡的、難以捉摸的笑意,微微頷首︰“你有心了。此祥瑞,朕收下了。馮大伴,著人好生飼養于西苑珍禽苑。”
“奴婢遵旨。” 馮保躬身應道。
獻完祥瑞,李虅又示意隨從呈上此次朝覲正式的”國禮清單“。
禮部官員上前接過,高聲宣讀︰“朝鮮國王李虅,恭賀大明皇帝陛下萬壽聖安,謹獻國禮︰“極品高麗山參十對,狀若人形,須發俱全,乃白頭山深處所采,藥性至純至補。”
“紫貂皮五百張,毛色油亮純黑,針毛挺拔,絨毛細密如雲,乃極北苦寒之地所獲……”
“純金打造嵌寶石‘福船’模型一艘……”
“螺鈿漆器屏風十二扇……”
“‘蜜漬人參’、‘松茸’、‘五味子酒’等貢物十車……”
………………
………………
“伏願陛下聖體安康,大明國祚永昌……”
朱翊鈞听著禮單,眉頭微微皺起,這是給朕送農副產品嗎?
這是給大明朝的禮物?
不過雖然心中有些非議,但朱翊鈞臉上的笑容,還是在的,在禮部官員宣讀完了禮單後。
他清了清嗓子︰“朝鮮厚禮,朕心甚慰。賜朝鮮國王御酒十壇,貢米十包,朕親筆字畫一副……”
這是回禮。
李虅听著天子的回禮,起初多少有些興奮,可越听越蒙,直到天子說出,親筆字畫一副後,停了。
他竟然沒有反應過來。
這就沒了嗎?
確定回禮沒了,李虅趕忙離開座位,率領群臣再次叩首謝恩︰“臣叩謝陛下厚賜!”
一套繁復而隆重的禮儀流程至此,似乎已近尾聲,殿內氣氛和諧融洽。
不過,謝恩之後,李虅並沒有坐下,因為上一次就是,他進獻了國禮,一坐下去,天子就賞賜燒雞,並開恩讓他在御前享用,那一次,可是什麼話都沒有機會說的。
這一次,他學的精明了些。
謝恩之後,他並沒有坐下,而是直接開口說道︰“陛下天恩浩蕩,臣感激涕零,本不應再以瑣事煩擾聖听。然……然臣身為藩屬,守土有責,近有一事如芒在背,日夜憂懼,不敢不冒死陳于陛下御前……”
來了!
朱翊鈞心中了然,面上卻不動聲色,只微微抬了抬手,語氣平和︰“哦?國王有何憂慮?但講無妨。”
他的目光看似隨意地掃過侍立一旁的李成梁,李成梁眼觀鼻,鼻觀心,仿佛事不關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