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四維听著兒子信誓旦旦的保證,看著他那張年輕氣盛、充滿了冒險和野心的臉,又低頭看了看自己保養得還算不錯的身體。
一邊是成功登頂,青史留名的誘惑,一邊是萬里波濤和可能葬身魚腹的恐懼。
他長長地、長長地嘆了一口氣,整個人仿佛被抽掉了骨頭,頹然地靠在床頭錦緞上,眼神空洞地望著房梁,嘴里反復念叨著,像是在問兒子,又像是在問自己︰“…首輔……蹈海尚書……還是喂魚……這是兩個問題……”
隨後,房舍中再次陷入了沉寂。
是福是禍?是登頂還是喂魚?
大明朝第一位喂海魚的禮部尚書?
是選擇苟且偷安的“病退”?
還是賭上老命,去搏一個青史留名和位極人臣?
這場父子間的“勸進”,勝負的天平,似乎正在悄然傾斜。
當然,張丁征如此費勁的攛掇著自己老爹去英格蘭,也是存著自己一點點私心的。
就一點點……
他想著去英格蘭開拓商路……自己是什麼身份,去了英格蘭,誰會重視自己,可自己老爹不一樣啊,這可是實打實在大明朝掌握實權的高官。
他要是去回國書。
自己隨同,便能見到英格蘭同樣身份的人,弄不好還能受到女王的接待。
在哪個地方都是一樣的,想要站的穩,高層多多少少都要有認識的人。
當然,除了想做生意的私心之外,張丁征更多的還是公心。
葡萄牙人在南海是夾著尾巴,生怕再次得罪了大明朝,他們不足為懼……
可西班牙人仗著他們在本土龐大的軍事實力,對大明並沒有那麼恭順……按照現在的發展趨勢,大明朝若是想著徹底掌控馬六甲,那必須要跟西班牙一決高下……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英格蘭,若是操作得當的話,在大明朝與西班牙在南洋開戰的時候,就能拖住西班牙的援軍,同理,英格蘭在大海上與西班牙決戰之際,大明也可以在南洋對西班牙的駐軍宣戰,拖入他們回援的南洋戰船……
這對于大明朝,對于英格蘭,都是好事。
而自己的商隊,也能在這個明英交好的蜜月期,在英格蘭賺個盆滿缽滿。
原本張四維沖撞了天子,張丁征是直接跑到寧波去了,可在得知兩國的公使到了寧波之後,也多方打听,得知英格蘭是帶著善意來的,便立馬返回了京師。
回到京師,一口水都沒有喝,便跑到自己老爹面前,告訴他自己這個天才的想法……
張四維想了又想,再次確認自己是否能活下來。
而張丁征再次給了肯定的答復,您放心好了,絕對死不了。
在父子二人語言拉扯之際。
“老爺…奴婢…奴婢先告退了?” 小侍女試探著問,聲音細若蚊吶。
張四維眼皮都沒抬,只是從鼻子里哼出一個模糊不清的音節,算是應允。
小侍女如蒙大赦,抱著碗碟,悄無聲息地退出了房間,並且輕輕帶上了門。
一離開張四維的臥房,她臉上那副楚楚可憐、戰戰兢兢的表情瞬間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異乎尋常的冷靜和機敏。
她腳步不停,迅速穿過回廊,回到了自己位于張府後罩房角落的小屋。
關緊房門,插上門栓。
她快步桌旁,鋪開一張早就準備好的、裁切得極小的素箋。
研墨,提筆,筆走龍蛇,字跡娟秀卻帶著一股利落勁兒。
她將方才在暖閣里听到的張四維父子對話的所有內容都記下了。
寫完,她輕輕吹干墨跡,動作熟練而迅捷。
將小小的紙箋仔細折好,塞進一個更小的、防潮的蠟丸里,封好。
做完這一切,她深吸一口氣,恢復了平日低眉順眼的模樣,端起那個裝著髒碗碟的盆子,像尋常侍女一樣,走向後門專門處理污物的角落……
張府後門附近,一個穿著粗布短打、正拿著大掃帚有一下沒一下掃地的老僕,看似昏昏欲睡。
小侍女端著碗經過時,仿佛不經意地腳下一滑,“哎呀”輕呼一聲,瓷碗脫手,“ 啷”摔在地上,碎了一地。
“對不住對不住!”
小侍女慌忙道歉,蹲下身去撿拾碎片。
那掃地老僕也慢吞吞地走過來幫忙,嘴里嘟囔著︰“丫頭,小心點啊…”
混亂中,那個小小的蠟丸,如同變戲法般,悄無聲息地從小侍女袖中滑落,精準地掉進了老僕伸過來幫忙的、滿是老繭的手心里。
老僕手指一蜷,蠟丸便消失不見。
整個過程快如閃電,配合得天衣無縫。
“唉,可惜了這細瓷碗…” 小侍女懊惱地撿著碎片。
“沒事沒事,碎碎平安,我去拿簸箕來。” 老僕甕聲甕氣地說著,拄著掃帚,慢悠悠地轉身走了。
這個不起眼的老僕在清掃完了後,便從後門離開了張府。
張府後巷一個僻靜的角落,那里早已有推著獨輪車等候的漢子。
蠟丸被飛快地轉移。
推車漢子點點頭,推著車匯入街上的人流,七拐八繞,最終消失在錦衣衛北鎮撫司一處不起眼的側門里……
在張丁征火急火燎的進入京師後,錦衣衛這邊就已經得到了消息,想著定是有要事,接信的人,就已經出發到了張府外候著……當然,也湊巧被他們買通的侍女正在侍奉……
乾清宮中,檀香裊裊。
朱翊鈞身著常服,正站在寬大的紫檀御案前,提筆懸腕。
他面前鋪著一張上好的宣紙,旁邊侍立著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
朱翊鈞眉頭微鎖,似乎在醞釀著什麼。
片刻後,他手腕一動,飽蘸濃墨的御筆落下,筆走龍蛇︰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三聲喚出扶桑日, 掃盡殘星與曉月……
正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那首著名的詠雞,雖然俚俗直白,卻充滿一股開國帝王的草莽霸氣……
朱翊鈞寫完最後一句“掃盡殘星與曉月”,擲筆于架,長長舒了口氣。
他看著紙上那略顯稚拙但氣勢十足的字跡,以及那充滿太祖爺特色的詩句,臉上露出一絲笑容……
馮保立刻上前半步︰“當真是筆走龍蛇,力透紙背!尤其是這‘掃盡’二字,鋒芒畢露啊……”
“太祖爺這首詠雞,看似粗獷,實則氣象萬千,這‘撅’字用得何等鮮活……把雄雞報曉、天下大白的氣勢寫得淋灕盡致,陛下您選寫此詩,正是昭示我大明如旭日東升,掃盡寰宇陰霾之意啊,妙!實在是妙……”
朱翊鈞被馮保這一通馬屁拍得頗為舒坦,哈哈大笑起來︰“哈哈哈,大伴,哪有你說的那麼多意思,朕不過是臨摹太祖筆跡,體會太祖高皇帝胸襟罷了。不過太祖爺這這首詩,確實霸氣……”
“陛下這字寫的也好啊。”
君臣二人正對著這首“霸氣”的詩作相視而笑,氣氛輕松。
就在這時,張國之親自來送信了。
而等到朱翊鈞看到這個侍女的密信後,愣了片刻。
實際上,這個時候朱翊鈞根本就不知道寧波來了兩國公使。
巡撫衙門,布政使衙門需要時間問詢調查這兩撥人的意圖,在進行確認之後,才會發函到京師,只等朝廷準許他們入京的官文傳遞過來後,才能放這些人入京。
而張丁征比寧波官府的人,啟程的日子足足早了三日……
看完之後,朱翊鈞將密信交給了馮保,而後嘴角露出些許的笑意︰有趣啊,這封女王寫給大明皇帝的書信比另外一個時空,早了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