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聖公不是被海瑞下令抓的,而是被馮保……
這確實是在張居正的意料之外。
張居正看完海瑞的奏疏後,嘆了口氣,這個馮保到底想干什麼?簡單的為皇帝陛下泄憤,還是有著他自己的圖謀,想要動了衍聖公,來證明自己在大明朝此時的話語權,證明自己的存在嗎。
這個時候,張居正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馮保存了私心。
“愛卿,是冤枉了海師傅啊,還有一封,是馮大伴送過來的密信,你也看一看吧。”朱翊鈞說著,便又將密信遞給了張鯨。
等到張居正看到馮保的密信後,臉上的表情變了又變,比剛剛朱翊鈞看這書信的時候,不遑多讓。
張居正是傳統的人嗎?
不是。
他不是一個傳統的人,相反 ,他還是一個敢于顛覆傳統的人,不然,他也走不上改革變法的這條道路。
他在看完馮保這封信後,也有了一個新的思路。
朝廷的新政推行下去。
最大的阻礙實際上就是士林學子。
而孔家作為士林的代表,朝廷的重臣,他們動了歪心思,搞出焚書,祭奠聖賢,這種戲碼來,是非常有可能的。
若是。
若是,在新政推行之際。
衍聖公府的,尊貴爵位丟了,祭奠孔聖的特殊政治地位也丟了,那,對于整個士林鄉紳來說,是一場極大的震撼。
他們在辦什麼事情的時候,都需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實力。
對新政,也有些極大的幫助。
至于,所造成的後果,張居正並不擔心。
動了孔家,最後的後果便是出現鋪天蓋地的討伐浪潮聲,但罵名,已經有人主動出來擔了啊。
尊孔是朝廷的既定方略,不會更改,但換一個讀書人的向往,這個是可以操作的。
張居正的思緒很快。
下決定也很快。
他在放下馮保書信後,便直接開口說道︰“焚書案,當真是衍聖公所為,太過分了,這不僅影射了陛下,諷刺了新政,還有妄圖顛覆我大明朝科舉取士根本的嫌疑……”
而張居正的這段話,讓坐在龍椅上的朱翊鈞,有些不相信自己听到的東西。
張居正沒有說馮保胡鬧。
而是,又給衍聖公府丟過去了一頂大帽子。
朱翊鈞笑了笑說道︰“愛卿啊,顛覆我大明朝科舉取士,這個是不是太牽強了,他是主謀,也是沖著新政來的。”
張居正開口說道︰“陛下,焚書之舉,便是告訴世人讀書無用,他確實是為了阻止新政,可第一步阻止不了呢,那豈不是要有第二步,而第二步,便是罷考……”
朱翊鈞听著張居正的話,看著他一臉嚴肅的表情,更加迷糊了。
“那依愛卿所想?”
“有錯必須受罰,馮公公密信上所說的第一條,臣是贊同的,讓會之朱氏擔任續聖公,承擔祭祀孔聖之事,一來,也可以安士林之心,不治于出現太大的風波,二來,也能懲處罪魁禍首。”
朱翊鈞看著張居正,許久之後︰“茲事體大,朕還是要想一想的,愛卿不用在想一想嗎?”
朱翊鈞還在確認。
“陛下,這件事情並不大,臣呢,也不用細想,衍聖公府,連續至今,以全聖人之德了,現在激流勇退,對于孔家的人來說,是一件好事。”
馮保,狠。
張居正更狠。
他們都是權力機器。
心中所想的只是這件事情,怎麼進展下去,對他們是有利的。
而孔家到底是不是主謀,是否收到了冤屈,對于他們來說,並不重要。
雖然朱翊鈞一直在努力學習,頗有帝王心術,但他並不純粹,還存有惻隱之心,當然,這顆惻隱之心,也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的消失。
他思考片刻之後。
也終于下定了決心。
“既然如此,那便讓馮大伴去做吧,朕給海瑞下旨。”
“陛下,臣覺得這個關頭,你不應該給海瑞下任何旨意,對于他們二人的密信,奏疏,都不要回復,不回復,就是回復,海都御史,馮公公都會明白的。”
“可海愛卿還在濟南,若是他不願……”
“大勢所趨,非一人之力可擋……”張居正輕聲說道。
這個時候,朱翊鈞還不明白,張居正所說的大勢所趨,是什麼意思,不過,在半個月後,他就明白了。
什麼叫人為的大勢所趨。
權力,真的可以這樣玩。
濟南城中,對于焚書案的調查還在持續,因為馮保跟海瑞對于最終意見的不統一,導致案件遲遲定不下來。
海瑞,馮保兩個人都給皇帝陛下報告了他們各自調查的結果。
甚至海瑞還把馮保給彈劾了。
但,兩個人都沒有收到,來自北京城的任何信息。
正如,張居正所言,皇帝陛下沒有態度,便是態度。
海瑞拿馮保沒有一點辦法,只能繼續上書,可依然沒有得到一絲回應。
而焚書案,也在權力的的推波助瀾下,傳遍了大明朝大江南北,黃河兩岸。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初時,士林豪紳頗為振奮。
在朝廷的苛政馬上就要下來的時候,孔聖人的老家,終于有了無聲的反抗,弄不好,這就是衍聖公搞出來的。
當消息流傳的越來越廣時。
很多士紳都有了一個想法,新政肯定搞不動了,甚至,他們都想著也謀劃一些這樣的惡性事件,來聲援孔孟之鄉的第一槍。
但,官學內部已經都知道了山東那些學子,秀才舉人的處理方案。
這震懾了大多數舉人老爺們。
他們即便少了一些特權,可他們在地方上的地位還在,不可能,任人擺弄,當然,也不乏一些頭鐵的秀才,舉人。
可他們人數太少,形成不了聲勢,一出頭,便被按了下去。
而地方上的保守官員們,也開始借著這陣風上奏了。
他們有意無意的提及,發生在濟南,即墨這抬著聖人神主,焚書之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新政是不是太過苛刻了。
讓山東的讀書人極為不滿。
甚至,衍聖公府,是不是也有所不滿呢。
這是一種信息不對等產生的情況。
他們拿衍聖公做擋箭牌,殊不知,擋箭牌身上已經有了要命的大窟窿了。
地方上的風,慢慢影響到了朝堂上。
朝堂上的官員,也開始再度質疑新政了,不過,他們此時也成不了氣候。
在濟南,急迫的海瑞沒有等來皇帝陛下的支援,反而等來了訴狀。
來自,曹州,巨野,濟南,曲阜,淄博,即墨等地的孔家土地的佃農,來濟南告狀了。
找的就是海青天……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