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

第366章 不宜再續其衍聖之位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光頭李三 本章︰第366章 不宜再續其衍聖之位

    乾清宮中。

    朱翊鈞正拿著海瑞的奏疏看呢。

    海瑞的奏疏,與馮保的密信,雖然通過的渠道不同,但,到達的時間,都是今日上午。

    也就在路上跑了一天一夜。

    看著海瑞的奏疏,朱翊鈞時不時的笑了笑。

    難得能見自己的海師傅破防啊。

    海瑞在給皇帝陛下的奏疏中,言辭懇切,痛陳馮保的胡亂作為,洋洋灑灑寫了好幾張。

    “馮保同赴濟南之事,臣所見所聞,真乃觸目驚心。馮保其人,身為陛下近侍,本應恪盡職守,輔弼聖躬,然其行止卻全然相悖,肆意妄為,實令臣憤恨難平……”

    “聖公者,乃聖人之後,世受尊崇,其地位之高,關乎天下士林之望,系于我大明禮教之根本,自太祖高皇帝開國以來,歷代君主皆對衍聖公優禮有加,蓋因衍聖公一脈承繼先聖遺風,于弘揚聖道、教化萬民之事上,功不可沒……”

    “當此新政伊始之際,天下方待革新,正需穩定人心,凝聚士人之志,孔府,其一舉一動皆為天下矚目,安能輕易擾動?”

    海瑞的奏疏,對濟南即墨的調查事情匯報的不多,滿篇都是在說,馮保的無賴,孔府的重要。

    朱翊鈞看了許久之後,放下奏疏,笑了一聲道︰“朕的大伴,還真的是給朕解氣啊,把衍聖公一頓好打。”

    一旁的張鯨听著心里面很不是滋味。

    但他依然不能讓皇帝陛下的話,落在了地上。

    “是啊,陛下,馮公公手腕硬,法子多……”

    听到張鯨的話後,朱翊鈞點了點頭︰“所以啊,你也要好好的學,朕還真的希望,此次去的人是你。”

    “是,陛下,奴婢一定好好看,好好學。”張鯨趕忙應道。

    看完海瑞的奏疏後,朱翊鈞便又打開了馮保寫的密信,也挺厚的,寫的也挺多,他拆開查看起來,這一看,臉上原本輕松的表情,立馬就消失了。

    馮保玩真的呢。

    信件上說。

    衍聖公已經認罪。

    焚書案的主謀就是他。

    他在隱射朝廷,隱射陛下。

    鐵證如山。

    毋庸置疑。

    在衍聖公犯了大罪的前提下,馮保又給陛下想了兩個處理方案。

    第一個就是辦了他,把孔家的衍聖公府,給廢了,讓朱熹的後人來干,名號馮保都給想好了,續聖公。

    “陛下乃受命于天,乾綱獨斷,聖德昭昭,普照九州。彼衍聖公身為臣下,不思竭誠盡忠,反以隱晦之跡,淆亂視听,此罪實大不敬,乃玷污祖宗先賢,有負聖裔之尊名,亦壞我朝綱常之序也。”

    “且其于諸多事宜上,肆意妄為,全然忘卻自身所擔之責。其府中之事,亦多有乖張之處,致士林之間,或有微詞。值此新政欲大力推行之際,天下人心待穩,士子之志需凝,而衍聖公如此行徑,實于大局有礙,安能再容其居于高位,承此衍聖之號。”

    “奴婢竊以為,聖道傳承,當擇賢能而授之。今觀孔氏一族,自先聖以降,累世受封,享盡榮華。然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彼已傳諸多世矣,其德其行,或已不復往昔之盛。今既出此等悖逆之事,實不宜再續其衍聖之位。”

    “而朱熹朱文公者,其學其德,皆為當世所崇。文公一生,精研聖學,闡發義理,所著之書,澤被後學無數。其後人會之朱氏,亦秉持家訓,多有賢能之士。奴婢思忖,莫若廢此衍聖公之位,令孔氏搬離其府第,各安其業,或耕或讀,勿再以衍聖之名行于世。

    “可另立會之朱氏為聖裔之繼者,賜號“續聖公”。如此,一則可懲孔尚賢之罪,以正朝綱;二則可使聖道傳承有新賢能承繼,開創新之紀元,令天下士子重歸正道,一心向學,皆仰聖恩,咸服陛下之明斷也。”

    看完這些後,朱翊鈞徹底麻了。

    這個想法。

    真是天才啊。

    自己可從來沒有過。

    孔家在山東積累的財富。

    富可敵國啊。

    讓他們搬離孔府,離開山東,他們的家財,田地,不都是朝廷的了嗎。

    朱翊鈞有些動心,可思考片刻後,還是嘆了口氣,自問自答道︰“是不是吃相太難看了,應該不難看吧。”

    一旁的張鯨听著皇帝陛下的話後,也不知道該接不該接,主要是他也沒有听懂。

    而第二個方案,相對來說,溫和一些。

    現在的衍聖公府,私產龐大無比,但還在領著朝廷的俸祿。

    抓住衍聖公府,這次犯了天大罪過的機會,將他們的田產家當沒收,以後,他們也不能在置辦田產家業,只能拿著朝廷的銀子生活,當然,孔府他們只擁有居住區,沒有所有權。

    都是皇帝陛下的。

    而在第二個方案中,衍聖公府的尊貴地位能夠保存下來,但面子保住了,里子可就沒了。

    朱翊鈞看完馮保的書信後,在兩種方案上,思考許久之後,還是偏向了較為溫和的那種。

    這不是因為朱翊鈞對孔家心存好感,而是單純的怕惹了太大的麻煩,影響新政的進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實際上,朱翊鈞對孔聖人是尊崇的,但對他的子孫後代,可就沒有那麼感冒了。

    世修降表,自由大儒為我辯經……這些梗可都是出自孔家。

    當然,這些也不是無的放矢,他們但凡硬一些,整個家族都不可能流傳下來。

    樹大招風,可這個樹要是迎風就趴,絕不會有被狂風連根拔起的危險。

    在我大明朝也有這一段的記錄……

    至正二十七年,當時的吳王,也就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揮軍北上,北伐蒙元,打響了消滅元朝統治的最後一戰。

    當年年底,大都督府同知張興祖率領的一路兵馬抵達曲阜。眾所周知,曲阜是歷代衍聖公府邸所在,面對氣勢洶洶的南方軍隊,是殺身成仁還是順天應人?

    元順帝想跑,衍聖公孔克堅義正詞嚴地指出“天子當與社稷宗廟共存亡,不可輕棄。”

    可等到明軍到了門口。

    “吳元年十二月丁未,孔子五十六世孫,襲封衍聖公孔希學聞大軍至。率曲阜縣尹孔希章、鄒縣主簿孟思諒等,迎見興祖于軍門。興祖禮之,于是兗州以東州縣皆來降。”

    而後,太祖高皇帝在金陵開國稱帝,改年號為洪武,稱當年為洪武元年。

    大明開國之初,急需大量治國文官,因此對于孔子還是比較尊崇的。

    洪武元年二月,朱元璋既下旨牛羊豬三牲,在國學祭祀孔子,同時派遣使臣到曲阜致祭。

    太祖高皇帝對衍聖公說︰“仲尼之道,廣大悠久,與天地相並”,算是主動向孔家示好。

    而在山東的大將軍徐達也親自趕赴曲阜,勸說衍聖公去金陵見駕。

    但是由于此時元順帝依然還在大都,蒙元中央政府班子完整,在山西,陝西,河南等地還有大量軍隊。

    因此衍聖公孔克堅雖然主動向北伐明軍納款,但心中並不想和金陵朝廷有什麼關系,萬一,蒙古人痛定思痛,一下子看到了祖先,找到了祖先時的榮耀,反攻呢。

    于是面對徐達的邀請,孔克堅稱病不出,只是讓兒子孔希學去和徐達見面。

    徐達當然明白孔克堅的花花腸子,于是他把孔希學送往南京見駕,讓孔家人領教一下大明皇帝的威嚴,而後,便是大舉北上,直接將大都拿下。

    衍聖公效命的天子跑回蒙古草原後,孔希學腰也不疼了,頭也不熱了,屁顛顛跑到金陵去見太祖高皇帝,效忠去了。

    孔聖人的後代子孫,特別是嫡系這一脈,在千年的傳承中,吃的苦可真不多啊。

    自漢高祖劉邦封孔子第八世孫孔騰為“奉祀君”後,孔子的嫡長孫開始世襲這一爵位。

    作為“奉祀君”的後代,他們從漢朝時便享受著免除賦稅的特權,同時也擁有足夠的糧食供應。

    北宋至和二年,孔子的後人的封號變成了“衍聖公”,一直持續到現在。

    孔家可以說是,華夏土地上最為優秀的投資人。

    在真正的歷史上,清朝之後,將孔子後人的封號改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雖然封號發生了變化,但是他們仍然享受著相對較好的待遇,每月獲得800袁大頭的薪水。

    而後,而後,就是眾人都知道的故事……他們還是翻車了。

    正當朱翊鈞還在想著事情的時候,門外的小太監來報,張居正求見……朱翊鈞準許,不一會兒,張居正便進入乾清宮中。

    先是行禮。

    而後,便是賜座。

    張居正坐下後,直接開門見山的說道︰“陛下,焚書案確實惡劣,但在這個關口,去動衍聖公,只怕不是明智的選擇,陛下還是要多約束一下海都御史。”

    朱翊鈞听完之後,只是笑了笑。

    “張師傅想錯了……”說著,朱翊鈞便將海瑞的奏疏,交給張鯨,而張鯨雙手接過,便下了玉階,將海瑞彈劾馮保的奏疏,交給了張居正。

    ………………

    大家廣告看一波……謝謝,謝謝……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方便以後閱讀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第366章 不宜再續其衍聖之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第366章 不宜再續其衍聖之位並對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