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

第341章 天子之威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光頭李三 本章︰第341章 天子之威

    張居正等人趕出來的這一套改革,看似並不徹底。

    但卻最為適合此時大明的國情,也是最有機會推行下去的。

    換種說法,就是能夠讓金字塔頂端的那一小部分人,受到麻痹,如同溫水煮青蛙一般,讓他們慢慢接受,而後慢慢改變。

    張居正已經不是少年郎了,他當然知道自己主導的改革不徹底,但他也相信,此時的皇帝陛下能夠察覺出自己的不徹底,但,他卻是在鋪改革的這條道路。

    皇帝陛下還很年輕,他還要在天子的位置上,三十年,四十年,甚至五十年。

    他有很多的時間,在這條路上走下去。

    而朱翊鈞沒有反對張居正保留三品以上官員的部分特權,也是有著自己的想法。

    他明白,在這個時期,想要做出徹底的改變,幾乎不可能完成。

    大同,可能在未來會成為現實。

    但在此時的大明,沒有他實現的土壤。

    天高皇帝遠……

    這一句話便能說明一切。

    原本一直緊張的張四維,在听到張居正最後的這段話後,心里面卻是松了一口氣。

    說白了,他是朝廷的重臣,讓他繳納稅銀,他是能接受的,無非就是每年交給朝廷幾十兩銀子,但,若是讓他的兒子們,也要參加徭役,他是斷然不能接受的。即便這個徭役可以用銀錢來填補,也不行。

    因為這已經涉及到了身份,體統,以及家族的顏面……

    當然,張四維的心理,也是朝中一大部分的人的真實心理,他們當了官,為朝廷辦事,為天子辦差,總是要有特殊性吧。

    而徭役最能體現這個特殊性。

    海瑞實際上是有些不滿意的,若是之前的他,只怕早就開噴了,可有所改變的海瑞,還是選擇了忍耐下來,因為他知道,若是此時自己還要質疑,那新政的推行便遙遙無期,不管如何,先讓朝廷動起來。

    只要動起來,一切都好說。

    皇帝陛下的話音落後,張居正又開始說了最為重要的一條。

    那就是稅收制度的改變。

    “陛下,這第四條乃是征收稅銀之變革。往昔我朝征收稅賦,品類繁雜,糧食布帛等物皆入其中,然轉運存儲之際,折損巨大,且核算不便,易生舞弊……“

    “臣曾有以銀代物之議,未得陛下允準。今臣思之,可許以銅錢、白銀並行之法征收稅銀……”

    “若是百姓家中銅錢也不足的話,百姓或以家中所余糧食按市價,兌給官府,由官府出面將糧食出售,朝廷只收銅錢,白銀,如此,既可便利于民,使其繳納稅賦更為靈活,又可減少折損,使國帑充盈。”

    朱翊鈞眼中閃過一絲思索之色,不過,他還是沒有開口,讓張居正繼續往下說。

    “陛下,還有這第五條,便是考成法于新政推行中對官員之約束,考成法乃朝廷為整飭吏治、督促官員勤勉政務所設。若有官員對新政陽奉陰違,或公然反抗,致使新政難以推行,此等行徑實乃誤國誤民。當依考成法嚴究其責,輕則罰俸降職,使其知敬畏,重則罷官削籍,以儆效尤。唯令官員皆恪盡職守,積極推行新政,方能保新政暢行無阻。”

    朱翊鈞心中清楚。

    不管是如何的改革,首先對付的都是人。

    在此時的乾清宮中,就有張四維這樣一個大地主存在。

    他故意清了清嗓子,有意無意的看了一眼張四維說道︰“哼!若有那等不知好歹的官員,定要嚴懲不貸。張愛卿,這新政細則,朕大體知曉了,朕決定可行,朕的東閣大學士,你如何看……”

    張四維一听,臉色一變,便趕忙出列道︰“陛下,臣覺得可行。”說到這里,張四維略有停頓,又怕自己的回答太過蒼白,而後繼續說道︰“陛下,臣以為當曉諭天下,使百姓、官員皆明了新政之要義……還需遣專人巡查各地,確保新政落實無誤,若有違規,及時糾正懲處。”

    他原本以為,張四維會扭扭捏捏呢,沒想到軟的這麼快,沒有一點掙扎。

    “如此甚好,海愛卿呢,覺得如何?”

    “陛下,臣覺得可行,但臣還是想問,什麼時候才能推行。”海瑞抬頭看向了站在他前面的張居正。

    朱翊鈞也同樣把目光放到了張居正的身上。

    “陛下,內閣籌備已然完成,三日之後,可召大朝會議事,當文武百官之面,奏陳新政。”

    朱翊鈞點了點頭︰“朕也覺得該開始了,對了,朕對那個銅錢,白銀繳納賦稅呢,還是有一些疑問,馮保……”

    “奴婢在。”

    “將西苑工匠所鑄的那些幣,拿出來讓眾位大人們看看。”

    “是,陛下。”

    馮保便從御台上走下,朝著內殿走去,不一會兒,馮保便端來了一個木盤,紅布上面擺放著十幾枚銅幣,一枚較大的銀幣,一枚較小的金幣。

    這個東西,朱翊鈞在萬歷四年的時候,便一直在銅,銀,金這三種材料不停的調試,搞了一年,終于有了最終的體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初的時候,朱翊鈞覺得要很是艱難,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但他身邊聚集的可是技術最為精湛的工匠。

    他的要求,工匠們竟然完成了。

    而後有專業的人算了一筆賬後,與市面上流通的白銀兌換,朝廷並沒有吃虧。

    馮保端著木盤最先到了張居正的身前。

    張居正看向木盤,眼神之中有些許驚訝。

    “眾位愛卿都圍上來看看……”坐在龍椅上的朱翊鈞開口說道︰“這些東西啊,朕在西苑跟著治錢的工匠們搞了一年呢,朕一直想著,銀錢要統一,可如何統一,朕心中沒有多少底氣,但朕明白,有了這個想法,最先要做的第一步,便是把錢幣給做出來……”

    听著朱翊鈞的話後,眾人也圍了上來。

    張居正從木盤上拿起了那僅有一枚的金幣。

    而離得最近的張四維也拿起了那枚銀幣,其余三人各拿起了一枚銅幣。

    這個錢幣的形狀,與現在大明的所有通錢都有較大的改變,分量重,用料多,造型美。

    特別是張居正手中的那枚最小的金幣。

    正面乃是太祖朱元璋的坐姿畫像,只見太祖高皇帝身著華麗莊重的龍袍,袍上繡著的金龍在黃金的折射下仿佛在隱隱游動,散發著威嚴的氣息。

    金幣中的他端坐在龍椅之上,身姿挺拔,面容威嚴而不失睿智,雙目炯炯有神,仿佛能看穿這世間的一切。

    金幣的線條細膩流暢,每一處勾勒都恰到好處,將太祖高皇帝的神韻完美呈現。

    在正面坐像畫像周邊環繞著一圈祥雲朵朵之形,仿佛在訴說著洪武年間的祥瑞之象。

    而在金幣的背面,卻顯得有些簡潔,可卻不小家子氣。

    “建元洪武”四個大字,字體雄渾有力,筆鋒剛勁,每一筆都仿佛蘊含著當年太祖高皇帝開創新朝的豪邁與壯志,讓人望之而生敬畏之心。

    而張四維手中那枚銀幣,也是精美之極。

    正面呈現的是成祖朱棣的坐姿畫像,朱棣同樣身著華麗的龍袍,袍上的龍紋栩栩如生,仿佛下一刻就要騰飛而出。

    他坐在御座之上,神色間透著一股與生俱來的霸氣與威嚴,眼神深邃而銳利,猶如俯瞰著大明的萬里江山,那王者風範展露無遺。

    在畫像之上也環繞著一圈精美的花紋,不過一看樣子,便與金幣的祥雲差了一個等級。

    銀幣的背面,醒目地刻著“永樂盛世”四個大字,字體古樸而厚重,仿佛帶著永樂年間那昌盛繁榮的韻味。

    而海瑞也算湊巧,上前拿起了一枚銅幣,銅幣的正面是世宗皇帝朱厚�鵙�瘢 諭 業姆疵媯 套偶尉溉鶼 僨 br />
    朱翊鈞在西苑制作的銅幣,樣式總共有十一枚,自洪熙,至隆慶。

    而海瑞手中的銅幣,最為特殊,因為他有朱厚�顐d弁踝瘢 淥耐 遙 揮心旰牛 約鞍僨 盅 br />
    眾人看著這些精美的錢幣,都很是吃驚。

    這是陛下在西苑搗鼓著玩呢。

    還是想著在全天下推行這種貨幣呢。

    坐在龍椅上的朱翊鈞仿佛是看透了臣子們的想法,開口說道︰“朕豈會是閑來無事搗鼓著玩,朕實是有一番心思在里頭。”

    他目光緩緩掃過眾人,神色間透著一股認真與決然︰“如今朝廷開海,天下商業漸興,可流通的還是普通的銅錢,白銀、良莠不齊,于商貿往來諸多不便。朕想著,若能打造出一套統一且精美、又能彰顯我大明風華的新錢幣,必能讓這經濟流通更為順暢,于我大明江山社稷亦是有益。”

    張居正手捧著那枚金幣,微微點頭,眼中滿是思索之色︰“陛下此念,確有其深意。只是這錢幣之事,關乎天下民生,若要推行,還需慎之又慎,且不說這制作成本、用料多寡,單是讓百姓們接受這新樣式,便需一番周折。”

    朱翊鈞輕輕嘆了口氣,“張愛卿所言,朕亦知曉。故而朕這一年來,不僅是在琢磨這錢幣的樣式,亦是在思量如何能讓其順利推行……”

    “朕想著,可先在京城以及江南之地施行,再怎麼說,金幣,銀幣這種價值上千大錢,錢幣,普通的老百姓們根本用不上,就從開海的商賈開始下手,他們要為朝廷繳納的銀錢啊,就要用新式的錢幣……”

    海瑞則上前一步,朗聲道︰“陛下,臣以為,這錢幣之上刻有世宗皇帝陛下,以及太祖高皇帝,太宗成祖皇帝之像,實是大不敬之舉。錢幣乃流通之物,人人經手,如此這般,恐有褻瀆之嫌,還望陛下三思。”

    听著海瑞的話,朱翊鈞心中暗道,來了來了,早知道海瑞會這樣說,當然,這也是現在一種較為主流的看法。

    “海愛卿之言,雖有其理,但朕之意,乃是想借太祖成祖之畫像,讓百姓們對這新幣更有認同感,知其為皇家所制,更為鄭重……不過海大人的顧慮,朕也會細細思量,日後,或可另尋他法來彰顯這錢幣之特殊。”

    “當然嗎,這還是數年之後的事情,朕呢,也不過是眾位愛卿先看一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朱翊鈞此言出口,眾人倒是暗自松下一口氣。

    “這些錢幣呢,從洪武金幣,永樂銀幣,以及自洪熙朝到隆慶朝的銅幣,朕給每位愛卿都備上了一份,但諸位愛卿,可不能隨意對外示人啊……”朱翊鈞話音剛落,便在馮保的授意下,五名太監一人捧著一個錦盒,從內殿中走出。

    錦盒之中,這一整套的錢幣依次擺放。

    既是皇帝陛下恩賜,眾人也只能謝恩……

    “朕以大明皇帝之尊,今日于此與諸愛卿共商國是,心有所感,且听朕一言……”

    “古往今來,變法改革之事,關乎社稷之興衰存亡,實乃重中之重也……”

    “商君變法,廢井田、開阡陌,獎勵耕織與軍功,使秦之百姓皆奮力于農桑,勇戰于沙場,秦國遂由弱變強,終得橫掃六國,一統天下,此乃變法之功也……商君雖遭車裂之禍,然其法留存,為大秦奠定萬世之基,其功績昭然于世,可見變法之初,雖有艱難險阻,但若能行之有效,于國之大利也……”

    “而至漢時,孝文帝、孝景帝行休養生息之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此亦為變革之舉也。因之,漢之國力漸盛,倉廩充實,百姓安居樂業,文景之治傳為佳話。後有漢武帝,推恩令以削諸侯之勢,鹽鐵專賣以充國庫之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定天下之根本,種種變革,皆令大漢揚威于四海,威震于蠻夷,此皆改革之力也……”

    “但諸位愛卿,對史書了然于心,也知變法之事,非皆一帆風順……”

    “宋之王安石,到現在還是個奸臣呢,但朕認為,他不算奸臣 ,他是一個心懷報國之志,卻無報國之能的賢臣……他欲以新法富國強兵,其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等諸多舉措,立意不可謂不高,然施行之中,或因用人不當,或因舊制之阻礙,或因朝廷之糾葛,終致變法失敗,實乃可惜可嘆之事也……”

    “你們讀史,想著做官該如何做,朕讀史,卻是想著做天子該如何做……朕觀古今,深知變法改革之不易,但卻是不易的變法,猶如人之需飲食以續命,木之需雨露以生長……”

    說到這里,朱翊鈞站起身來,他一甩衣袖,將手背在身後,目視眾臣︰“朕既為大明之天子,受命于天,當以天下蒼生為念,以大明江山之興衰為己任,今大明積弊重重,太祖高皇帝給子孫留下的江山,根基已經不穩,朕豈可視而不見、听而不聞……”

    “諸愛卿所呈之改革良策,乃是救治我大明沉痾之良方,朕心已決,必當全力推行,絕無半分退縮之意……”

    “朕在此明言,無論前方有何等艱難險阻,哪怕是刀山火海、千難萬險,朕亦要踏平而過,為這改革之路掃清一切障礙……”

    “朕將以天子之威,再重申一句,凡有敢違抗改革、從中作梗者,不論其身份貴賤、地位高低,朕必嚴懲不貸,絕不姑息……”

    “朕之決心,如磐石之堅,如蒼天之廣,任他風雨雷電,亦不能動搖分毫……”

    “朕說得絕不姑息,可不再向以前一樣,小打小鬧了,三日之後的大朝會,朕在皇極殿備好廷仗,備好軍士,該打的打,該殺的殺……”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方便以後閱讀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第341章 天子之威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第341章 天子之威並對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