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等人趕出來的這一套改革,看似並不徹底。
但卻最為適合此時大明的國情,也是最有機會推行下去的。
換種說法,就是能夠讓金字塔頂端的那一小部分人,受到麻痹,如同溫水煮青蛙一般,讓他們慢慢接受,而後慢慢改變。
張居正已經不是少年郎了,他當然知道自己主導的改革不徹底,但他也相信,此時的皇帝陛下能夠察覺出自己的不徹底,但,他卻是在鋪改革的這條道路。
皇帝陛下還很年輕,他還要在天子的位置上,三十年,四十年,甚至五十年。
他有很多的時間,在這條路上走下去。
而朱翊鈞沒有反對張居正保留三品以上官員的部分特權,也是有著自己的想法。
他明白,在這個時期,想要做出徹底的改變,幾乎不可能完成。
大同,可能在未來會成為現實。
但在此時的大明,沒有他實現的土壤。
天高皇帝遠……
這一句話便能說明一切。
原本一直緊張的張四維,在听到張居正最後的這段話後,心里面卻是松了一口氣。
說白了,他是朝廷的重臣,讓他繳納稅銀,他是能接受的,無非就是每年交給朝廷幾十兩銀子,但,若是讓他的兒子們,也要參加徭役,他是斷然不能接受的。即便這個徭役可以用銀錢來填補,也不行。
因為這已經涉及到了身份,體統,以及家族的顏面……
當然,張四維的心理,也是朝中一大部分的人的真實心理,他們當了官,為朝廷辦事,為天子辦差,總是要有特殊性吧。
而徭役最能體現這個特殊性。
海瑞實際上是有些不滿意的,若是之前的他,只怕早就開噴了,可有所改變的海瑞,還是選擇了忍耐下來,因為他知道,若是此時自己還要質疑,那新政的推行便遙遙無期,不管如何,先讓朝廷動起來。
只要動起來,一切都好說。
皇帝陛下的話音落後,張居正又開始說了最為重要的一條。
那就是稅收制度的改變。
“陛下,這第四條乃是征收稅銀之變革。往昔我朝征收稅賦,品類繁雜,糧食布帛等物皆入其中,然轉運存儲之際,折損巨大,且核算不便,易生舞弊……“
“臣曾有以銀代物之議,未得陛下允準。今臣思之,可許以銅錢、白銀並行之法征收稅銀……”
“若是百姓家中銅錢也不足的話,百姓或以家中所余糧食按市價,兌給官府,由官府出面將糧食出售,朝廷只收銅錢,白銀,如此,既可便利于民,使其繳納稅賦更為靈活,又可減少折損,使國帑充盈。”
朱翊鈞眼中閃過一絲思索之色,不過,他還是沒有開口,讓張居正繼續往下說。
“陛下,還有這第五條,便是考成法于新政推行中對官員之約束,考成法乃朝廷為整飭吏治、督促官員勤勉政務所設。若有官員對新政陽奉陰違,或公然反抗,致使新政難以推行,此等行徑實乃誤國誤民。當依考成法嚴究其責,輕則罰俸降職,使其知敬畏,重則罷官削籍,以儆效尤。唯令官員皆恪盡職守,積極推行新政,方能保新政暢行無阻。”
朱翊鈞心中清楚。
不管是如何的改革,首先對付的都是人。
在此時的乾清宮中,就有張四維這樣一個大地主存在。
他故意清了清嗓子,有意無意的看了一眼張四維說道︰“哼!若有那等不知好歹的官員,定要嚴懲不貸。張愛卿,這新政細則,朕大體知曉了,朕決定可行,朕的東閣大學士,你如何看……”
張四維一听,臉色一變,便趕忙出列道︰“陛下,臣覺得可行。”說到這里,張四維略有停頓,又怕自己的回答太過蒼白,而後繼續說道︰“陛下,臣以為當曉諭天下,使百姓、官員皆明了新政之要義……還需遣專人巡查各地,確保新政落實無誤,若有違規,及時糾正懲處。”
他原本以為,張四維會扭扭捏捏呢,沒想到軟的這麼快,沒有一點掙扎。
“如此甚好,海愛卿呢,覺得如何?”
“陛下,臣覺得可行,但臣還是想問,什麼時候才能推行。”海瑞抬頭看向了站在他前面的張居正。
朱翊鈞也同樣把目光放到了張居正的身上。
“陛下,內閣籌備已然完成,三日之後,可召大朝會議事,當文武百官之面,奏陳新政。”
朱翊鈞點了點頭︰“朕也覺得該開始了,對了,朕對那個銅錢,白銀繳納賦稅呢,還是有一些疑問,馮保……”
“奴婢在。”
“將西苑工匠所鑄的那些幣,拿出來讓眾位大人們看看。”
“是,陛下。”
馮保便從御台上走下,朝著內殿走去,不一會兒,馮保便端來了一個木盤,紅布上面擺放著十幾枚銅幣,一枚較大的銀幣,一枚較小的金幣。
這個東西,朱翊鈞在萬歷四年的時候,便一直在銅,銀,金這三種材料不停的調試,搞了一年,終于有了最終的體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初的時候,朱翊鈞覺得要很是艱難,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但他身邊聚集的可是技術最為精湛的工匠。
他的要求,工匠們竟然完成了。
而後有專業的人算了一筆賬後,與市面上流通的白銀兌換,朝廷並沒有吃虧。
馮保端著木盤最先到了張居正的身前。
張居正看向木盤,眼神之中有些許驚訝。
“眾位愛卿都圍上來看看……”坐在龍椅上的朱翊鈞開口說道︰“這些東西啊,朕在西苑跟著治錢的工匠們搞了一年呢,朕一直想著,銀錢要統一,可如何統一,朕心中沒有多少底氣,但朕明白,有了這個想法,最先要做的第一步,便是把錢幣給做出來……”
听著朱翊鈞的話後,眾人也圍了上來。
張居正從木盤上拿起了那僅有一枚的金幣。
而離得最近的張四維也拿起了那枚銀幣,其余三人各拿起了一枚銅幣。
這個錢幣的形狀,與現在大明的所有通錢都有較大的改變,分量重,用料多,造型美。
特別是張居正手中的那枚最小的金幣。
正面乃是太祖朱元璋的坐姿畫像,只見太祖高皇帝身著華麗莊重的龍袍,袍上繡著的金龍在黃金的折射下仿佛在隱隱游動,散發著威嚴的氣息。
金幣中的他端坐在龍椅之上,身姿挺拔,面容威嚴而不失睿智,雙目炯炯有神,仿佛能看穿這世間的一切。
金幣的線條細膩流暢,每一處勾勒都恰到好處,將太祖高皇帝的神韻完美呈現。
在正面坐像畫像周邊環繞著一圈祥雲朵朵之形,仿佛在訴說著洪武年間的祥瑞之象。
而在金幣的背面,卻顯得有些簡潔,可卻不小家子氣。
“建元洪武”四個大字,字體雄渾有力,筆鋒剛勁,每一筆都仿佛蘊含著當年太祖高皇帝開創新朝的豪邁與壯志,讓人望之而生敬畏之心。
而張四維手中那枚銀幣,也是精美之極。
正面呈現的是成祖朱棣的坐姿畫像,朱棣同樣身著華麗的龍袍,袍上的龍紋栩栩如生,仿佛下一刻就要騰飛而出。
他坐在御座之上,神色間透著一股與生俱來的霸氣與威嚴,眼神深邃而銳利,猶如俯瞰著大明的萬里江山,那王者風範展露無遺。
在畫像之上也環繞著一圈精美的花紋,不過一看樣子,便與金幣的祥雲差了一個等級。
銀幣的背面,醒目地刻著“永樂盛世”四個大字,字體古樸而厚重,仿佛帶著永樂年間那昌盛繁榮的韻味。
而海瑞也算湊巧,上前拿起了一枚銅幣,銅幣的正面是世宗皇帝朱厚�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