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

第340章 新政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光頭李三 本章︰第340章 新政

    張四維匆匆離開馮保府邸後,一路上腦海里不斷回響著馮保的話語。

    坐在馬車上的他,思緒非常混亂。

    他知道自己如今正處在一個極為微妙的境地,稍有不慎,便可能萬劫不復。

    朝廷如今的局勢變化已然超出了他的想象。

    廢除丁稅,弄不好還要把稅制改革的心思,放在士紳,官員身上,往大的說,這是動搖了朝廷的根基,往小的來說,這也動了自己的利益。

    廢私辦學院,這一點,他是能接受的,哪個皇帝登基不久後,都會好好抓一把社論,統一思想,特別是在改革的時候,弄一幫讀書人天天混在一起,影響不好。

    這一夜,張四維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次日清晨,他頂著兩個黑眼圈來到內閣。

    他是來的最晚的,張居正,申時行,張學顏三人已經在內閣中商量了許久。

    今日,不是朝會日,看到張四維到了。

    張居正也不管他的精神狀態,便站起身來︰“子維兄,跟著我們三人一同去面見陛下吧。”

    張四維一听,眼神之中有些慌亂︰“面見陛下?是陛下召見嗎?何事?”

    他的這個問題,張學顏替張居正回復了。

    “今日是陛下給的最後一日,乾清宮中,要與陛下面陳,新政之事,子維兄雖然並未參與其中,但您是內閣“老人”了,過去一同听听,也能給我們三人,提一些見解,撥百家之長嗎……”

    听完張學顏的話後,張四維松了一口氣,他還以為,馮保給他告發了呢。

    四人一同前往乾清宮,在路上的時候,還遇到了海瑞。

    眾人相互見禮之後,一同前往。

    微風襲來,吹起眾人的衣擺,添上幾分蕭瑟之意。

    眾人一同到了乾清宮外。

    太監進去稟告。

    片刻之後,馮保親自出來迎接。

    “諸位大人,陛下可是久等了,諸位大人請進……”

    眾人無不拱手行禮,而後一同進入了乾清宮。

    乾清宮內。

    朱翊鈞端坐在龍椅之上,神色莊重,看著行禮的臣子們,擺了擺手︰“眾愛卿平身。”

    “謝陛下。”

    張居正、張四維、申時行、張學顏,以及海瑞等人站起身後,朱翊鈞目光掃過眾人,緩緩開口道︰“張愛卿,朕聞你等籌謀新政,關乎稅改等諸多要事,今日又有了章程,今日便在此,你且將這新政細則一一道來,朕與眾卿也好共商斟酌。”

    張居正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禮後,朗聲道︰“陛下。這新政首條,便是關乎地方私學之事,臣覺得在新政推廣之初,要廢私學,興官學。”

    朱翊鈞微微皺眉,問道︰“哦?這地方私學,向來也有育人之功,張愛卿為何要將其廢除?說來朕听听。”

    張居正拱手回道︰“陛下,地方私學雖曾育人,然近年亂象叢生。諸多私學之地,成了好事者聚首妄議朝政之所,肆意抨擊,致使民心惶惶,輿論紛雜,于朝廷政令推行、社稷安穩大為不利,特別是在此時朝廷有意改革之時,臣以為,當廢除此等私學,令天下學子皆入官學,受朝廷正統之教,如此方能正學風、清輿論,為朝廷培育可用之才……”

    朱翊鈞听著點了點頭。

    成化、弘治以後大明朝的私辦書院逐漸興復。

    一直延續到了嘉靖十六年世宗皇帝陛下以書院倡邪學下令毀天下私創書院。

    嘉靖十七年以書院耗費財物、影響官學教育再次重申禁毀書院。

    到嘉靖末年,情況卻發生了改變,內閣首輔徐階提倡書院講學,當時的世宗皇帝已經不願意在管這個事情了,便由了徐階去辦,書院得以恢復。

    而此時,張居正在改革之前,便想著先盡毀全國的書院。

    私人的書院分為兩類︰一種重授課、考試的考課式書院,同于官學,另一種就五花八門了,他們學的可不是考試的本領,他們學的是思想,各學派在此互相講會、問難、論辯的講會式書院,抨擊時政,聚眾鬧事這種事情,對于他們來說,都是畢業課程……後世的東林書院,便是典範。

    在歷史上,大明朝最後一次禁止私辦學院的政令,是張居正出的,而在他死後,這條政令也被再次廢除,到了崇禎年間,民間竟有了三千多家私人學院……東林書院是佼佼者,雖然,魏忠賢也已東林邪黨亂政之由,對私人學院進行特殊關照,可還是沒有動搖他們的根基。

    而張居正的歷史名聲極為不好,最為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這條得罪全天下讀書人的政令。

    “海愛卿,你舉得如何?”

    “陛下,首輔大人所言極是,地方私學確該整治,如此方能使學子心思純正,一心向學。”說實在的,海瑞早就看那些天天夸夸其談的書生不爽了,雖然,他當年也是如此……

    朱翊鈞听後,微微點頭︰“嗯,張愛卿此條,倒也有理,繼續說下去。”

    張居正接著道︰“陛下,這第二條便是廢除丁稅之舉,不征人頭稅,只征田畝稅……丁稅征收至今,弊端盡顯。貧者丁多卻力薄,賦稅重壓,苦不堪言;富者或可隱匿丁口,逃避稅賦,致國帑有虧。長此以往,民力漸疲,國勢亦受其累。故而臣等決議廢除丁稅,輕徭薄賦于百姓,使其能安心農事,勤勉營生,如此國家根基方能穩固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廢除丁稅,那國用何來?田畝之中,很多都是朝廷減免的。”此時的朱翊鈞倒像是一個捧哏的。

    張居正趕忙回道︰“陛下勿憂,臣等後續變革,自會充盈國帑。且百姓得以休養生息,農事興盛,日後稅賦之源亦會更廣。”

    “繼續……”

    “陛下,這第三條關乎科舉士紳官員土地減免及徭役之規……”

    听到這里,乾清宮的眾人也都是心頭一緊,終于到正題了。

    “科舉乃選賢舉能之途,往昔對士紳官員所予土地賦稅減免及徭役優免,如今時移世易,舊規弊端漸顯……新政今定三品以上官員,可減免一百畝地至二百畝地賦稅之例施行,且家中可有兩人或三人得免徭役……”

    “三品以下官員,則當與民同例,依律繳納稅賦,共擔社稷之責,,收他們銀子是其次的,最主要嗎,還是為了激勵官員勤勉奉公……”

    朱翊鈞微微點頭︰“此規倒也公平合理,可使朝堂上下各安其位。”

    一棍子全部打死,根本不可能。

    改革,需要的還是上層建築的穩固,讓三品以上的官員有空子鑽,在改革之初,不是壞事。

    水至清則無魚,不管誰做天下,都是一樣的道理……

    這個是在改革之初,無奈之舉,可等到真正的推行成功,守住成果後,在慢慢的去改善。

    大明朝的官員們太聰明了,不管怎麼樣的規矩,他們都能找到漏洞。

    為了不讓現有制度淘汰,所有的政策都要十年一小變,二十年一大改……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方便以後閱讀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第340章 新政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第340章 新政並對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