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人性

第241章 存心看笑話的人很多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我有錢我有顏 本章︰第241章 存心看笑話的人很多

    在生活的每個角落,總有些人手持無形的放大鏡,無限放大別人的失誤與窘迫,在他人的狼狽中尋找隱秘的快感。

    當某明星因口誤登上熱搜,評論區瞬間會擠滿\"課代表\",逐字逐句拆解錯誤,配上夸張的表情包。

    職場新人因緊張而忘詞,會議室里壓抑的竊笑與眼神交匯,都在無聲中織就一張嘲諷的網。

    寫字樓電梯間里,幾個白領盯著手機竊竊私語。\"你看這個大學生創業團隊,搞智能硬件的,燒了兩千萬就倒閉了。”穿著名牌西裝的男人推了推眼鏡,\"創始人在朋友圈發的告別信,寫得那叫一個慘,不過我早說過,沒有經驗就瞎搞,能成功才怪。”

    旁邊的女同事嗤笑︰\"現在的年輕人,總想著一夜暴富,還不如像我們一樣,安安穩穩打工。”

    而角落里的實習生,正緊攥著手中的簡歷,他抽屜里,還藏著被父母否決的創業計劃書。

    社區棋牌室里,麻將聲夾雜著八卦。\"老李家閨女離婚了,听說在法庭上和男方吵得可凶了。\"張嬸壓低聲音,\"我就說她當初不該遠嫁,現在好了,婚也離了,孩子撫養權還沒爭到,多丟人。”

    王姨一邊摸牌一邊搖頭︰\"肯定是她太要強,女人啊,還是得學會服軟。”

    這話正巧被路過的小李听見,她捏緊購物袋,加快腳步逃離,就像是做錯事的孩子一樣,手足無措……

    圖書館自習室里,幾個備考的年輕人圍在一起。\"快看,這個人又發考公失敗經驗貼了,都考了八年還沒上岸。”扎馬尾的女生指著手機屏幕,\"評論區都說他是"考公釘子戶",浪費時間又浪費錢。”

    戴眼鏡的男生冷笑︰\"我要是他家人,早把他書都燒了。這年頭,找不到工作才去考公,正常人誰考這麼多次?”

    坐在後排的老周默默合上書本,他第七次考試的準考證還夾在書頁里,而母親剛剛打來電話,說老家親戚又在議論他\"不務正業\"。

    有些人總是習慣通過與他人對比來確認自我價值。當目睹他人出丑時,潛意識會將對方置于更低的位置,從而在心理上抬高自己。創業失敗、婚姻破裂與考公失利的案例,恰好成為了這些人獲取優越感的絕佳素材。

    還有那些在普通崗位安穩度日的人,通過嘲諷創業者的\"不自量力\"、議論離婚者的\"感情失敗\"、調侃考公人的\"痴心妄想\",來緩解對自身平淡生活的焦慮。這種扭曲的自我滿足,本質上是對現實焦慮的逃避,當他們自己無力改變自身處境時,嘲笑他人便成了心理慰藉。

    但看客心態的危害遠遠超表面的惡意。創業失敗的阿輝在公司樓下被債主堵截,周圍漸漸圍攏的人群中,有人舉著手機拍攝︰\"快看,就是這個老板卷錢跑路!”他拼命解釋,卻被淹沒在\"騙子黑心老板\"的指責聲中。

    當晚,他的照片和個人信息被傳到網上,連遠在老家的父母都接到了催債電話。可是三天後,在廢棄的辦公室里,警方發現了他的血淚遺書。

    婚姻破裂的林姐帶著女兒搬家,卻在小區門口遇到前婆婆。\"你看看你,把好好的家都拆散了,孩子以後怎麼辦?”老人的指責引來路人圍觀,女兒嚇得躲在她身後啜泣。

    更糟糕的是,前夫的親戚在家族群里發長文指責她\"婚內出軌\",盡管都是些無稽之談,可是卻沒有人願意听她的解釋……

    考公失敗的小吳再次與面試資格失之交臂,打開家門,迎接他的是父母失望的眼神。\"你表姐家孩子今年又考上了,你到底差在哪兒?”父親的質問讓他無言以對。

    深夜,他打開社交平台,發現自己曾發的備考動態被人截圖轉發,配文\"又一個被考公毀掉的年輕人\",評論區滿是嘲諷。

    那些看客的心態極具傳染性,當第一個人舉起手機拍攝時,周圍人會不自覺地加入圍觀行列;當網絡熱評開始嘲諷當事人時,更多跟風者會涌入宣泄情緒,不管他人死活。

    在創業圈子里,這種傳染尤為明顯。一旦某個項目被貼上\"失敗\"的標簽,曾經的合作伙伴避之不及,投資人也會對類似模式敬而遠之,讓許多有潛力的創意胎死腹中。

    在\"失敗咖啡館\"里,創業者們圍坐在一起。\"我做共享自習室賠了八十萬,那段時間整夜整夜睡不著,覺得自己特別失敗。”

    對面的女孩也紅了眼眶︰\"我做寵物烘焙,最後倉庫著火,所有心血都沒了......\",這里沒有嘲笑,只有此起彼伏的安慰聲。

    社區組織的\"傾听會\"上,離婚的林姐終于鼓起勇氣說出自己的故事︰\"其實離婚是因為家暴,但我不敢說,怕被人指指點點......\"台下,有同樣經歷的人默默流淚,更多人報以掌聲。

    考公互助小組里,老周分享自己的經歷︰\"我知道很多人不理解,但我真的熱愛這份職業,想為家鄉做點事。\"曾經嘲笑他的網友發來私信︰\"對不起,是我太狹隘了,希望你能實現夢想。\"

    日本街頭曾流行的\"失敗博物館\",將名人與普通人的失誤公開展覽,參觀者在笑聲中反而生出理解與包容。這種將失誤常態化、去恥化的嘗試,為消解看客心態提供了新思路。

    在芬蘭,學校開設\"共情訓練課\",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體會他人的尷尬與困境。

    丹麥社區推行\"友善星期五\",鼓勵居民主動幫助可能陷入窘迫的陌生人。

    歷史長河中,看客者心態更是從未缺席。汨羅江畔,漁夫笑問屈原\"何不隨波逐流\",將這位披發行吟的愛國者的悲憤,當作不合時宜的痴人說夢。

    長安街頭,安祿山叛亂的消息傳來,市井百姓圍聚議論\"貴妃誤國\",卻無人深究王朝傾覆的根源。

    宋代《東京夢華錄》記載,汴梁城每逢處決犯人,看客們爭相攀爬屋頂,只為一睹\"熱鬧\"。

    明代海瑞備棺進諫,朝堂上下卻不乏嗤笑其\"沽名釣譽\"之輩,將赤膽忠心曲解為博取名利的鬧劇。

    這些場景,恰似一面面鏡子,映照出人性深處難以消散的冷漠與窺視欲。

    尤其是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是他人故事的旁觀者,也可能成為被圍觀的主角。那些藏在屏幕後的鍵盤、飯局上的竊竊私語、朋友圈的暗諷表情,都在考驗著人性的溫度。

    作為普通人,要盡量遠離那些所謂的看客,同時還要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因為他們都是成群結隊,拉幫結派的。而你卻孤軍一人,要麼忍,要麼狠,發憤圖強,才能打破那些閑言碎語!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直擊人性》,方便以後閱讀直擊人性第241章 存心看笑話的人很多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直擊人性第241章 存心看笑話的人很多並對直擊人性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