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人性

第73章 不是長舌頭的都會說人話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我有錢我有顏 本章︰第73章 不是長舌頭的都會說人話

    “言語之力,大到可以從墳墓喚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變成巨無霸,把巨無霸徹底打垮 。”海涅的這句名言深刻地道出了言語的巨大影響力。

    然而,總有一些人,憑借著一條“長舌頭”興風作浪,他們吐出的並非良言善語,而是虛假與丑惡。這些人表面道貌岸然,實則內里腐朽,以吹噓、造謠、顯擺為能事,嚴重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深入剖析這一現象,能讓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其危害,進而尋求有效的應對之策。

    在公司的項目慶功會上,燈光閃爍,音樂激昂。小趙昂首闊步走上台,接過麥克風,自信滿滿地開始演講︰“這次項目能取得圓滿成功,全靠我前期精準的市場洞察,從策劃構思開始,我就預見了它的巨大潛力,主導制定了全面的策略。執行過程中,遇到技術難題,我不眠不休,牽頭組織各路專家研討,才找到了突破點。和客戶對接時,更是憑借我多年積累的溝通技巧,成功拿下後續長期合作意向。”

    台下的同事們,有的面露不屑,有的搖頭嘆息。負責核心技術攻堅的老陳眉頭緊皺,用胳膊肘輕輕踫了踫身旁的小林,低聲說道︰“這小趙,真是信口開河,他做的那些零碎事兒,跟項目核心根本不搭邊,現在倒好,全成他的功勞了。”

    小林無奈地嘆了口氣,苦笑著回應︰“是啊,他就愛出風頭,咱們這些真正干活的人,都被他踩在腳下了。”

    小趙這類人的行徑,深刻反映出職場晉升機制可能存在的漏洞。當下,很多企業在評估員工貢獻時,過度依賴個人匯報展示 ,缺乏對實際工作過程中各環節的精細化考核。這就為小趙之流創造了可乘之機,他們利用言語技巧進行自我美化,竊取他人成果。

    正如林肯所言︰“你可以在某些時刻欺騙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時刻欺騙某些人,但你不能在所有時刻欺騙所有人 。”小趙編造子虛烏有的案例來凸顯自己“能力”,根源是內心的不自信與急功近利。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中,他自知無法通過扎實的業務能力和辛勤付出贏得認可,便企圖走捷徑,用謊言快速獲取名利。為了讓自己的謊言更加逼真,他甚至還偽造了一些與所謂“專家”的聊天記錄,以及一些看似專業的分析報告,在領導面前故作高深地講解,騙取信任。

    這種行為不僅破壞了公平競爭的職場生態,還嚴重打擊了像老陳、小林等踏實工作同事的積極性,使他們對工作的熱情和投入度大打折扣。

    老陳原本對技術創新充滿熱情,可經歷此事後,工作時常常唉聲嘆氣,對新項目也提不起精神;小林則開始懷疑自己的努力是否值得,工作效率明顯下降。

    可是沒過多久,小林憑借創新方案獲得領導賞識,小趙的嫉妒之火瞬間被點燃。一天,在茶水間,小趙見四下無人,神秘兮兮地把幾個同事拉到角落,壓低聲音說︰“你們知道嗎?小林那個方案,看著挺炫,其實數據都是美化過的,根本沒法落地。而且為了讓方案通過,他給其他部門施加了不少壓力,仗著領導寵他,簡直肆無忌憚。”

    同事小李滿臉驚訝,脫口而出︰“不會錯吧,小林平時看著挺靠譜的呀。”

    小趙不屑地哼了一聲︰“哼,人不可貌相,我也是從內部渠道听說的,消息絕對可靠。”

    為了增加可信度,他還添油加醋地說︰“我听說啊,小林為了讓數據好看,還偷偷改了實驗樣本,這種行為太不道德了。”

    這番詆毀很快傳到小林耳朵里,他又氣又惱,徑直找到小趙,質問道︰“小趙,你為什麼要在背後造謠污蔑我?方案里的數據,每一個都有詳細測算和依據,我隨時可以拿出來給大家看。你這麼做,居心何在?”

    小趙卻擺出一副無辜的樣子,嬉皮笑臉地說︰“哎呀,別這麼大火氣嘛。我也是听別人說的,想著提醒你一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說不定是誤會呢,你別往心里去。”

    小林不依不饒,要求小趙和自己一起去跟領導說清楚,小趙卻找各種借口推脫,一會兒說自己還有工作要忙,一會兒又說這種小事沒必要驚動領導。

    社交平台上,自媒體博主“都市探秘者”為了迅速漲粉,絞盡腦汁炮制了一則勁爆消息︰“驚爆!市中心那家超火的大型商場,背後老板涉黑,商場里好多店鋪都在偷稅漏稅,可相關部門一直不管不問!”消息一經發布,如同一顆炸彈投入輿論海洋,瞬間引發軒然大波。

    網友“正義使者”義憤填膺,在評論區留言︰“太過分了!這種違法亂紀的行為必須嚴懲,相關部門在干嘛?趕緊去查查!”

    網友“真相追尋者”也跟著附和︰“這家商場我還經常去呢,沒想到這麼黑暗,以後再也不去了,必須讓它倒閉!”

    “都市探秘者”坐在電腦前,看著評論和點贊數蹭蹭上漲,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自言自語道︰“哈哈,這下粉絲肯定能漲不少,以後得多搞點這種猛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為了讓自己的爆料顯得更真實,他還ps了一些所謂的“內部文件”和“轉賬記錄”,發布在評論區,引得不明真相的網友們更加憤怒。

    在社交媒體以流量為導向的算法機制下,類似“都市探秘者”的博主被激勵著制造聳人听聞的虛假內容。平台為了吸引用戶停留、增加活躍度,傾向于推送能引發強烈情緒反應的信息,而虛假爆料往往能迅速點燃大眾的憤怒、好奇等情緒,從而獲得海量曝光。

    愛默生曾說︰“每一種挫折或不利的突變,是帶著同樣或較大的有利的種子 。”可“都市探秘者”卻沒有將精力放在創造真正有價值的內容上,而是選擇用虛假去制造喧囂。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出發,他在現實生活中只是一個普通的失業青年,渴望被關注,便試圖在網絡虛擬世界中通過制造轟動性新聞來獲取存在感與成就感。

    而大量網友在未核實信息真實性的情況下便盲目轉發評論,這反映出信息時代大眾信息甄別能力的不足。

    快節奏的生活使得人們難以投入時間和精力去核實每條信息,再加上情緒化的標題和內容極具煽動性,導致大眾極易被誤導,成為虛假信息的傳播者。

    許多網友在轉發時,甚至連內容都沒有仔細看,只是被標題的驚悚所吸引,就盲目跟風,使得虛假信息如病毒般迅速擴散。

    在小區里,王大媽是出了名的“消息通”。一天,她看到小李家孩子在花園玩耍時不小心撞到花壇哭了,第二天就在小區里四處宣揚︰“你們听說了嗎?小李家那孩子,在學校調皮搗蛋得很,是老師辦公室的常客,被老師批評了好多次,家長都被請去學校好幾趟了。”

    鄰居劉奶奶听了,拉著小李媽媽的手,關切又略帶責備地說︰“閨女,听說你家孩子在學校不太听話啊?可得好好管管,別讓孩子走彎路。”

    小李媽媽一頭霧水,急忙解釋︰“劉奶奶,您肯定誤會了,孩子在學校表現一直挺好的,昨天就是在花園摔了一跤,怎麼就傳成這樣了?”

    劉奶奶搖搖頭,篤定地說︰“不會錯的,這是王大媽說的。”

    小李媽媽找到王大媽,語氣盡量平和地說︰“王大媽,您是不是弄錯了?我家孩子真的沒有您說的那些事。”

    王大媽卻滿不在乎地擺擺手︰“哎呀,我也是听別人說的,你別這麼較真,小孩子嘛,有點調皮很正常。”

    不僅如此,王大媽還在小區的廣場舞圈子里、超市排隊時,逢人便說小李家孩子的“劣跡”,導致小區里的其他家長都對小李家孩子有了偏見,孩子們也開始疏遠他。

    王大媽熱衷于傳播小道消息,本質上是其精神生活匱乏的體現。日常生活中,她缺乏自己的興趣愛好與充實的社交活動,便將注意力過度聚焦于他人瑣事,通過傳播未經證實的消息,營造一種自己“知曉一切”的掌控感,從中獲取心理滿足。

    列夫•托爾斯泰講過︰“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勞動之中 。”王大媽卻將精力浪費在無意義的八卦中。這種行為嚴重侵犯了他人隱私,破壞了鄰里間的和睦氛圍。原本親密友好的鄰里關系,因她的不實傳言變得緊張、冷漠。

    小李家孩子因為同學們的疏遠,變得沉默寡言,小李媽媽也為此煩惱不已,多次找王大媽理論,卻都無濟于事。

    張大爺呢,總愛在小區里吹噓自己兒子的成就。“我兒子啊,現在可是跨國公司的高管,年薪百萬那都是小意思。前不久,還主導了公司和國外巨頭的合作項目,涉及金額好幾個億呢!”

    鄰居趙大爺听了,滿臉羨慕,豎起大拇指說︰“老張啊,你可真有福氣,養了這麼個出息的兒子。以後可得享清福嘍。”

    張大爺挺直腰板,眉飛色舞地回應︰“沒辦法,孩子從小就聰明,又肯努力,我一直就知道他將來肯定有大出息。”

    有一回,小區組織親子活動,邀請家長分享育兒經驗。張大爺自告奮勇上台,滔滔不絕地講著︰“我教育孩子,從小就培養他的精英意識,讓他樹立遠大目標,多接觸高端圈子。你們看我兒子,現在在公司里,那都是和行業頂尖人物打交道……”

    正說著,台下突然傳來一陣笑聲,原來是張大爺兒子的同事路過。這位同事實在憋不住,笑著說︰“大爺,您可別再吹了,您兒子就是個普通業務主管,哪有您說的那麼夸張啊。”

    張大爺的臉瞬間漲得通紅,尷尬得不知所措,台下的鄰居們也開始竊竊私語,對張大爺的話充滿了質疑。可張大爺還不死心,試圖爭辯幾句,說同事不了解情況,結果卻引來了更多的嘲笑。

    張大爺的吹噓行為,背後是傳統社會觀念中“望子成龍”且好面子的心理在作祟。在社區環境里,人們十分在意他人對自己家庭的評價,為了維護所謂的“面子”,張大爺過度夸大兒子的成就。

    但正如老子所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這種行為一旦被戳穿,不僅讓自己陷入難堪境地,還損害了自身在鄰里間的信譽,破壞了社區中原本應有的誠信氛圍。

    不實傳言在社區中擴散,使得鄰里之間信任缺失,見面時充滿戒備,社區凝聚力被嚴重削弱。從那以後,張大爺在小區里走路都低著頭,不敢和鄰居們對視,而小區里的氛圍也變得更加冷漠,大家都對彼此的話多了幾分懷疑。

    這些長舌之人,憑借謊言和吹噓獲得的只是短暫的關注和虛榮滿足,但其行為帶來的危害卻是深遠且持久的。無論是在職場、社交網絡還是社區,都對正常的人際關系和社會秩序造成了極大破壞。

    然而,假的終究是假的,謊言總有被揭穿的一天。當真相大白,這些長舌之人淪為眾人笑柄。

    富蘭克林說過︰“失足,你可以馬上恢復站立;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 。”為了不讓虛假言論繼續肆虐,我們每個人都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提升信息甄別能力,不被虛假言語迷惑。同時,約束自己的言行,做到不信謠、不傳謠。

    各大平台也應完善內容審核機制,加強對虛假信息的監管。在職場中,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評估體系,注重實際貢獻;在社區里,倡導積極健康的鄰里文化,營造誠信友善的氛圍。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讓那些長舌之人失去生存的土壤,還社會一片真實與純淨。

    喜歡直擊人性請大家收藏︰()直擊人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直擊人性》,方便以後閱讀直擊人性第73章 不是長舌頭的都會說人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直擊人性第73章 不是長舌頭的都會說人話並對直擊人性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