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是一個獨立的畫面,而是幾片畫面在蜷縮、折疊、變形後、相互穿插、糾纏在了一起,于是比起那些尋常的“平面”,它更多了一種立體的感覺。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我眼熟的、並不是“畫面”的內容,我甚至都沒看清它們的內容,我眼熟的是那些“畫面”相互穿插、融合之後,所產生的那個立體造型。
那團畫面的總體積,應該和一顆路障石球差不多,而它的結構可以大體分成兩個部分。
首先是它的下方——也可能是上方或者左方、右方,這片“空間”讓我的方位感知非常混亂——有一個荷葉狀的、周邊蜷曲向內的類圓形畫面。
那是一片純黑色的畫面,甚至黑的不足以被稱作“畫面”,因為它看起來基本沒有任何信息。
不過它是整個立體結構中、自身變形程度最小的,像個盤子一樣盛放著其他畫面,只是其他畫面沒有“放”在里面,而是糅雜成一團之後“插”在里面。
再接下來的第二部分,便是相互穿插、纏繞、扭結起來的立體結構主體了。
它的造型透著一種說不出來的怪異。
乍看像是尚未啟蒙的稚童、用橡皮泥隨手捏了一團不知所謂的東西,可是細看又會發現它的結構非常精妙,像是某個陷入癲狂、卻依然保持著藝術天分的藝術家,在歇斯底里中的靈感發泄。
幾片映照著絢爛星雲的畫面蜷曲、扭轉,有些地方看起來像克萊因瓶,有些地方又像是莫比烏斯環。
星雲的旋臂隨著畫面的蜷曲一同伸展、又在涉入其他畫面之後,固化成尖銳的、閃爍著冷冽光澤的扭曲山巒。
當然,這些“山巒”並不是真正的岩石,而是另一個維度里、原本像潑灑的油彩般緩慢流動的混沌星雲,在受到其他維度的影響後、被詭異地凝固成稜角分明的狀態。
除了那些絢爛的星雲,我還能看到數條像皮膚下的血管一樣,若隱若現的暗色脈絡。
脈絡中閃爍著看不清的光點,仿佛是被壓縮的銀河、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生滅。
而且那些暗色的脈絡、似乎不會受到維度限制,無論它們所依附的“畫面”如何扭曲、轉折,它們都像骨骼、或是樹干一樣,始終穩定、或者說堅守在自己的崗位。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畫面”融合之後的造型,就像一只長著三根手指的怪獸爪子,但如果再加上那片純黑的“畫面”,就變成了另一個我很熟悉的東西——
三身雕像。
這東西我太熟了,從“鬼地震”地下65公里處的空腔、第一次見到三身雕像開始,我前前後後一共見了七八次,而且每次見到的都不太一樣。
從最開始那坨爛泥堆砌一樣的原形,到最後在血池見到的、那個散發著神性、獸性和痛苦的三身雕像,我一點點見證了它的演變,甚至可以說是見證了一個信仰的誕生。
不過那些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曾經把看起來最簡陋的、爛泥堆砌一樣的那個造型,當成了“三身雕像”的最初版本,但現在我有了一個新的想法——
此刻我面前這一團、由各個維度相互融合所組成的立體結構,才是“三身雕像”的真正起源。
這是我的突發奇想,但絕對不是胡思亂想,因為那團“維度融合”所組成的立體結構,在造型上和三身雕像的相似度過于高了。
毫無關聯的兩件事卻高度相似,這種情況在自然界的概率不會是零,但也絕對不會太高,只不過想要支撐這個猜想的話,還要在解決另一個問題——信息傳遞。
假設我的猜想成立,這團維度融合組成的“立體結構”、是“三身雕像”的真正起源,那麼人類、“吉迪姆”和【黑境】想要制作三身雕像,就要先知道這個“立體結構”的樣子。
這是邏輯導致的必然結果,但要知道我此刻所在的這片空間,是一個真正的高維世界,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來的,唯一的信息出口,只能是曾經作為高維生命的“我”。
可是我為什麼要讓他們建造雕像?為了說明情況、卻被誤解了我的意思?還是為了給自己留下某個提醒?
如果信息出口是我的話,為什麼那些三身雕像會有不同的版本? 而且黃家村附近那條坑道中的岩畫,可以把整件事情追溯到幾千年前,我又是在什麼時候出現的?
一個個問題,就像燒杯里的鏈珠一樣,只要有一個冒了頭,其余就開始源源不斷的奔涌出來。
很快,我的腦子里就成了一團漿糊,于是我只好強迫自己、把注意力放在那些融合的畫面上。
這一方面是為了轉移注意力、讓自己別再胡思亂想,另一方面也算是出于謹慎,畢竟“立體結構”和“三身雕像”的相似度雖然很高,卻沒什麼直接證據,能把“立體結構”和地球聯系起來。
這是我剛剛意識到的。
“高度相似”的問題固然值得在意,可萬一“立體結構”根本不是我要找的那個維度,這就變成了一個單純的巧合,那些問題自然也就不成立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確定維度”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辦到的。
除了底下那個黑色圓盤一樣的畫面之外,其他畫面的內容都相當宏觀,大到星雲、小到星系,以我在天文學上的粗淺了解,根本連一個具體的星球都認不出來。
但我這次的觀察也不算是白費。
之前因為“三身雕像”的概念先入為主,我一直以為這團“立體結構”,也是由四個部分、或者說四個維度組成的。
然而在我仔細觀察了每一處的細節之後,就發現那些“畫面”與“畫面”相接、過渡的地方,經常會出現一些或明顯、或隱晦的突兀畫面。
就像一張黑紙和一張白紙發生接觸,卻在二者相接的位置、踫撞出了一條紅色的線。
這是常規邏輯下、絕對不可能發生的,所以我怔了一下才反應過來,那些看似突兀的“過渡”,應該是一些早就開始融合、並且即將完成融合的維度。
“它們不是過渡,而是它們的維度就只剩那些了。”
一個絕望的想法闖進大腦,而在它之前、還有一段視覺信號也闖了進來——我在某條、甚至可以說是一線的“畫面”中,看到了一抹熟悉的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