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五華山,乾清宮,養心殿,東直房。
“哎”
大明李晉王,端坐在寬敞華麗的太師椅上。
臉色復雜,雙目混沌,深嘆一口氣,陷入塵封已久的回憶里。
“臨國公啊”
“當年的漢中,都過去了近20年”
“老夫,今年39,也到了不惑之年,兩鬢泛白”
“你呢,比老夫小幾歲,也差不了幾年啊”
說罷,豪氣萬丈的李晉王,停了下來,指了指自己的頭發,上面已經出現了白頭發。
是的,年僅39歲的他,就已經出現了白頭發。
去年,前年,滿清三路,十幾萬大軍,圍攻殺穿整個大西南。
那個時候,永歷王朝,君臣子民,亂成一團,就已經差不多崩潰了。
但是,壓力最大的人,無疑就是李定國,這個權勢滔天的大軍閥。
之前,秦晉之爭,晉王派系,一直是老二,秦王孫可望是老大。
歸根結底,還是孫可望功勞太大,威望很高。
軍政一把抓,能穩定西南大局,保證軍隊的糧餉,能夠扛住滿清的進攻。
後來,孫可望想篡權自立,被一眾朝廷的武夫軍頭拋棄,李定國成了最後的大贏家。
兩年前,滿清韃子,殺進大西南,橫掃幾十萬明軍,罪責最大的,也是權勢最大的李晉王。
很自然的,寢食難安,日夜懊悔,白頭發肯定少不了。
“當年的事,兩軍相爭”
“那時候,你也許想不明白,現在應該清楚了吧”
“沒錯”
“當年的義軍,李闖王是三十六營盟主”
“可是,他老人家所做的事情,卻不是盟主該做的啊”
“治世王劉希堯,爭世王賀錦,曹操羅汝才,革里眼賀一龍,小袁營袁時中”
“這一個個的,投靠李闖王後,都是怎麼死的?”
“他們的軍隊,後來又到了哪里?都姓李了吧”
“你們的闖王,身為義軍盟主”
“為了自己的利益,爭霸天下的雄心,殘殺盟友,兼並友軍”
“一個個的盟友,全被吃干抹淨,不給別人留半條活路”
“這樣的血腥屠夫,嗜血殘暴,有何資格,做天下義軍的領袖,盟主”
“這樣的盟主,義父的大軍,自然是遠見遠閃,避之不及”
、、、
是的,別看那個李闖王,曾經戴過兩次綠帽,是一個窮郵差出身。
但無疑,他這個驛卒,是古往今來,最牛掰的郵差。
當年,歪脖子崇禎大帝,以經費不足為由,裁撤了全國的郵差驛卒。
失業以後的李自成,回到老家,又發現頭頂綠油油。
一怒之下,揮刀干掉了自家的淫婦,亡命天涯,投了邊軍,最後走上了反抗暴政之路。
後來,舅舅高迎祥,在漢中被孫傳庭伏擊,被活捉送到了京城,變成了有名的片皮烤鴨。
繼承了義軍盟主之後的李闖王,那才叫一個狠吶。
橫掃河南,硬是攻不下開封城,打了三次,輸了三次。
氣急敗壞之下,直接開閘黃河水,來一個水淹開封城。
黃河兩岸,變成了一片汪洋,更讓幾百萬百姓,成了落湯雞,無家可歸。
這個老武夫殺胚,就是這麼殘暴,殺明軍從不手軟,對自己的義軍同袍,更不含糊。
革里眼賀一龍,曹操羅汝才,小袁營袁時中,全是義軍里面,較為強橫的軍閥。
那時候,各路明軍,四面八方的圍殺過來,攆殺兔子似的。
迫不得已,勢力較小的流賊義軍,只能投靠盟主李闖王,抱團取暖,共同抵御明軍的圍剿。
好家伙,梟雄李闖王,為了壯大自己的勢力,實現自己問鼎九州的野心。
很干脆的,直接做掉不听話,桀驁不馴的軍閥,再兼並其部,快速增強實力。
尤其是老賊頭袁時中,他的小袁營,實力比較強勁,火器較猛,照樣被干掉兼並。
所以說,像李闖王這種,所謂的義軍盟主,其實就是亂世梟雄。
嗜血殘暴,對敵人狠,對自己人更狠,毫無人性,更沒有所謂的道德仁義。
李定國年近四旬,早就不是當年的小年輕了,義薄雲天,忠心不二。
肯定不會認同,當年李闖王的做法,更沒資格做三十六營的義軍盟主。
“呵呵”
右側的李來亨,听完這些責問,臉色陰沉,繼續呵呵冷笑。
沒辦法,這里是皇宮大內,除了冷笑,冷言冷語,別無他法啊。
這要是,在外面任何一個地方,兩個老武夫扛把子,早就怒吼嘶吼了。
“晉王殿下”
“你說的這些,很有問題啊”
“治世王劉希堯,爭世王賀錦,亂世王藺養成”
“他們三個,是自願投靠的,俺的祖父,並沒有欺壓打壓,更沒有強制兼並”
“合營以後,俺的祖父,也沒有虧待他們三個,全部做了制將軍,是九侯之一”
“後來,北方大敗,韃子窮追不舍,俺的祖父,也兵敗殞命”
“之後,他們幾個首領,也是跟著家父的忠貞營,堅持抗清殺韃子”
“最後,要麼是病故,要麼是戰死沙場,忠貞營都沒有加害暗害之心”
“至于”
“曹操羅汝才,革里眼賀一龍,小袁營袁時中”
“呵呵”
“這些老殺胚,一個個的桀驁不馴,听宣不听調,首鼠兩端,風吹兩邊倒”
“晉王殿下,你也是帶兵打仗的統帥”
“試問一下,這樣軍頭兵頭,不下死手干掉,還留著過年嗎?”
、、、
說完後,昂著頭,氣勢洶洶的李來亨,那是一點都不客氣了。
是的,即便是義子義孫,他也是闖王系的嫡系子孫,忠貞營的扛把子。
眼前的李定國,即便是異姓親王,他也不會慫包軟蛋,容不得詆毀李闖王。
大明王朝,滿清韃子,農民起義軍,混戰幾十年,滿世界都是武夫殺胚。
世道就是如此,今天你砍我,明日我砍你,後天的事情,誰知道啊。
農民軍,起義之初,軍制亂的一塌糊涂。
軍民混在一起,混亂不堪,一盤散沙,戰斗力更是拉胯,被大明的精銳,滿世界追殺。
但是,十幾年過去了,流賊義軍,越打越強,最後反殺京城,變成了抗清的主力。
歸根結底,還是義軍在進步,戰場上學習,越打戰斗力越強。
其中有一點,就是李闖王學精了,愈發的精明老練。
通過兼並各部,整編諸軍,號令如一,才能擰成一股繩,反殺大明的圍剿大軍。
所以說,做了十幾年統帥的李來亨,不認為他的祖父李闖王,做的不對。
他媽的,手底下,一大堆不听號令的將軍,隨時可能被人賣了,又怎麼打仗啊。
更何況,听話的義軍首領,李闖王也沒有虧待啊。
制將軍,能統領一部,九侯之一,更是光宗耀祖,風光無限好。
“呵呵”
看著李來亨,竭力維護他的老祖宗,不容他人褻瀆似的。
老武夫李定國,也就不再糾結了,繼續冷眼相看,呵呵冷笑。
抬起手,擺了一下,點頭說道︰
“好”
“他們幾個,暫且不提”
“反正,他們也不是義父的手下”
是的,八大王張獻忠,不是義軍盟主。
李晉王是八大王的義子,更沒有資格,去質疑李闖王的陰狠手段。
停頓了一下,李晉王醞釀了一會,臉色一正,目光冷冽,盯著對面質問道︰
“崇禎十四年”
“信陽之戰,義父兵敗逃亡,被左良玉追殺”
“義父走投無路,帶著一眾兄弟,投了你們的李闖王”
“那時候,義父身邊,僅存幾百個殘兵剩將,兄弟們更是傷痕累累,饑寒交迫”
“可是,你們身為義軍盟主,又是做了什麼呢?”
“哼”
“還是想趁著義父兵敗,兵微將寡,乘人之危,趁機下死手”
“還好,義父命大,江湖朋友多”
“活曹操,更是義薄雲天,私底下贈送五百騎兵,助義父脫困”
“還有”
“崇禎十六年”
“你們家闖王,雄霸關中,橫掃中原,自號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
“呵呵”
“夠威風,夠氣派,響徹天下啊”
“可是,你們家闖王,又做了什麼呢?”
“以義軍正統自居,傳檄文,聲討四方,懸賞千金,求購義父的首級”
“義父在湖廣,面對四面合圍的明軍,窮追不舍的左賊”
“幾經生死,四處逃亡,苦苦支撐,還要遭受你們闖王的凌辱,苦苦相逼”
“最後,迫不得已,內外交困之下,義父只能放棄湖廣,遠走逃亡大西南”
“可是,即便是如此”
“到了四川,大西軍剛剛穩下來,你們漢中的人,又殺上門來了”
“這是什麼?是趕盡殺絕,還是斬草除根?”
“哼、、”
、、、
說到最後,穩重的李晉王,又是冷哼冷笑,甚至是咬牙切齒,怒目而視。
是的,十幾年前,那時候的他,已經二十好幾了。
跟著八大王,南征北討,四處流竄,早就成了一營之主,更是八大王麾下,重要的義子大將。
當年的事情,那可是一清二楚,記憶猶新啊。
崇禎十四年後,李闖王就開始起勢了。
兩年過後,更是弄死孫傳庭,打掉明朝關內最後的精銳,一統關中和中原。
可是,即便如此,這個李闖王,還是念念不忘,要弄死曾經的盟友,八大王張獻忠。
最後,到了四川的八大王,也逃脫不了,李闖王的追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