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

第1033章 沒落的遼東祖氏(上)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孤不是玄德 本章︰第1033章 沒落的遼東祖氏(上)

    大江南,甦州滿城,拙政園,將軍府,偌大的會客廳。

    “呃、、”

    听完祖永烈的叫屈和苦衷,坐在主位右側的吳三風,徹底整不會了,被說的支支吾吾。

    他媽的,目瞪口呆,徹底無語了啊。

    嗶了狗啊,遼東出來的人,竟然學會了喊口號,忠義仁孝,彼之娘之,活見了鬼。

    這個無恥的家伙,為了爭取自己的利益,獲取更多的好處。

    竟然抬出了老祖宗祖大壽,也就是吳三風的親舅舅。

    但是,他的舅舅,自身就不是啥好人啊,吳三風最是清楚了。

    當年,在遼東,錦州,大凌河,就上演了好幾場,精彩絕倫的投降好戲。

    崇禎四年,七月,祖大壽兵敗,被圍在大凌河堡。

    薊遼總督孫承宗,派遣永平總兵吳襄,山海關總兵宋偉,出兵救援大凌河。

    準備多時的皇太極,來一個圍點打援,擊敗擊退。

    此戰,躲在大凌河堡的祖大壽,害怕出城被伏擊,硬是不敢動一下。

    被圍三個月,外無援兵,城內彈盡糧絕。

    城內的丁壯民夫,軍中的老弱,也全部吃完了,沒錯的,就是吃人。

    期間,面對皇太極的圍城勸降,反復誘降。

    沒辦法,絕望之下,經過一番密談商議過後,祖大壽只能砍了副將何可剛,出城投降。

    可是,反復無常的祖大壽,又反悔了,直接丟下子佷,獨自逃回錦州城,繼續做他的遼東軍閥。

    直到崇禎十五年,松錦之戰結束,明軍慘敗,丟失了所有的九邊精銳。

    此時,錦州城已經被圍了一年,再次彈盡糧絕,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只能死心塌地降清了。

    期間的十一年時間,遼東祖氏,跟後金的皇太極,也是勾連不斷。

    畢竟,大凌河一戰,祖大壽丟下了不少子佷,獨自逃回錦州城。

    松錦之戰後,明軍慘敗,被俘的祖氏子佷,皇太極也沒有處決,全部交還給了錦州的祖大壽。

    那個時候,遼東所有的祖氏家族成員,要麼在後金沈陽,要麼在錦州城。

    明朝的九邊精銳,又傷亡殆盡,復遼無望,沒了後顧之憂的祖大壽,自然就降清了。

    “嗯”

    “永烈啊”

    “你的顧忌,老夫懂了”

    老滑頭吳三風,回想了一會過去,嗯的回了一句,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很明顯,這個時候,祖永烈突然提起祖大壽,這個反復無常的祖宗。

    那就證明一點,他已經有想法的,只是礙于情面,礙于宗族勢力,高喊忠義仁孝。

    “永烈啊”

    “說說看,滿城里的漢軍旗,什麼個情況”

    “是不是,還是當年的那幾家,都是遼東的?”

    沒錯,來自遼東的吳三風,當然清楚,滿清漢軍旗的成份結構。

    其實,本質上,也是跟朱皇帝差不多的手段,收降收編,摻沙子,打亂編制。

    “嗯”

    聊回了正事,祖永烈的一聲,也變的正經起來了,不再是咋咋呼呼的。

    雙方都是姻親關系,根出同源,有什麼話,都是好商量的。

    于是,拱了拱手,鄭重的回道︰

    “老世叔說的對”

    “當年,老祖宗在錦州降清”

    “祖氏在關外的所有兵力,2萬多人,全部也被收編了”

    “剔除老弱之後,被整編成37個牛錄,也就是現在的佐領”

    “這十幾年來,家父和大伯父,手上的佐領最多,都是7個左右”

    “剩下的,則是在其他叔伯的手里,一直把控著”

    “不過,他們的佐領,戰斗力一般,吃空餉,老弱居多”

    “還有,這十幾年的混戰下來,不停的抽調,傷亡也不小”

    “大概的話,應該沒了十幾個佐領編制,包括大伯父,丟在了磨盤山的嫡系佐領”

    、、、

    說到這里,祖永烈的眼神,又變的陰郁,憂傷無比啊。

    是的,遼東祖氏,是李成梁之後,最大的軍閥兵團。

    沒錯的,其控制的軍隊,家丁數量,田畝,產業,也是最強大的。

    畢竟,那時候已經是晚期,崇禎年間,大明中央朝廷,控制力嚴重衰弱。

    很自然的,地方軍閥的勢力,沒了頭上的枷鎖,也就到了快速發展期。

    尤其是到了崇禎中後期,歪脖子大帝崇禎,後金的皇太極,都是極度忌憚祖大壽。

    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滋生出來的祖氏,麾下不但有漢人,也有大量的蒙古人。

    大名鼎鼎的遼東鐵騎,就有大量的蒙古韃子。

    所以說,崇禎和皇太極,也拿祖大壽沒辦法,是真正的土皇帝。

    最後,松錦之戰結束,大明慘敗,九邊精銳盡失,從此走向沒落。

    這時候,老辣的祖大壽,得不到大明支持的他,才會真正的放下顧忌,投降女真皇太極。

    但是,皇太極也不是吃素的,憑借強大女真嫡系軍隊,直接肢解了祖氏軍閥。

    2萬多精銳,還有大量的扈從,直接整編成37個牛錄。

    不但如此,祖氏的扛把子祖大壽,也就僅僅做了一個總兵,爵位更是沒得。

    自此以後,遼東軍閥祖氏,失去了地盤,手上的嫡系,又嚴重縮水,變成了沒了爪牙的病貓。

    祖大壽被棄用之後,很自然的,祖氏的領頭人,就變成了兩個派系。

    其中一個,就是年齡最大的長子,過繼的祖澤潤,手頭上七八個牛錄佐領。

    另外一個,就是養子體系,堂兄佷子這類,代表的人物,就是祖可法,也是七八個佐領。

    入關以後,明朝余孽,繼續抗清十幾年,滿清也殺了十幾年。

    祖氏控制的軍隊,也不能例外,跟著滿清南征北伐,縱橫幾十萬里,傷亡也慘啊。

    “如今”

    “這個甦州城,有5千兵馬,總共3個參領,16個佐領”

    “佷子手下,有1個參領,下面5個佐領,還有中軍的3個佐領”

    “這些兵馬,其中有5個佐領編制,是家父留給小佷的,是真正的心腹精銳”

    “其他的3個佐領,則是南下的時候,從幾個叔伯那邊,抽調過來的”

    “至于,剩下的8個佐領”

    “他們都是來自張氏,劉氏,吳氏”

    “哼”

    “他娘的,這幫兵痞子”

    “一群狼崽子,狗眼看人低的狗玩意”

    “仗著京城有靠山,經常玩抗命,推諉扯皮、、”

    、、、

    說完這個,祖永烈又不爽了,哼哼唧唧,臉色陰沉,瞪著牛眼子,齜牙咧嘴的,破口大罵。

    是的,他的甦州城,也被滿清韃子,摻水了,惡心的不得了。

    更惡心的事情,身為一把手的祖永烈,號令不統一,經常被打臉啊。

    道理很簡單,祖氏能打的大將,老的老,死的死,凋零太多了。

    祖澤潤,祖寬,祖大樂,祖可法,這些就是核心代表人物。

    尤其是去年,磨盤山一戰,祖氏的第二代,扛把子祖澤潤,一戰全軍覆沒。

    這個時候,祖氏第三代的祖永烈,被人看不起,背地里使絆子,也就很正常了。

    “哼”

    听到這里的吳三風,也是眉頭深陷,跟著冷哼一聲,嘴里哼哼唧唧︰

    “這幫白眼狼”

    “吃里扒外的狗東西”

    “劉之源,張存仁,吳守進,吳國柄”

    “這他媽的,要是讓老夫遇到了,見一個宰一個”

    是的,出身遼東的他,非常了解祖永烈說的三個家族。

    劉之源,鐵桿漢奸,在老奴時代,就隨他老子降清了。

    吳守進,吳國柄父子。

    跟劉之源一樣,在遼陽的時候,就投降的韃子,鐵桿中的鐵桿。

    張存仁,是祖大壽的副將,在大凌河的時候,就投降了皇太極,從此死心塌地。

    這三個家伙,後面也有一大堆子佷部將,遍布八個漢軍旗,正黃旗漢軍,也不例外的。

    很明顯,這三個家族,就是滿清的釘子,專門盯梢祖氏,防止祖氏死灰復燃。

    身為祖氏姻親血盟,曾經的遼東扛把子,吳三風當然也看不起,這三家白眼狼。

    罵了幾句以後,吳三風很快又想到了另一個問題,開口問道︰

    “永烈啊”

    “這麼說來”

    “你手下的精兵,就是祖氏的精華所在?”

    “老夫,估摸著,至少也有一半以上吧”

    是啊,不听不知道,仔細一想,這個祖永烈,混的可以啊。

    不過,想了一下,也就釋然了。

    畢竟,他老子的祖可法,是祖大壽麾下,最能打的義子,實力最強。

    祖永烈,繼承了祖可法的爵位,還增加了兩等,肯定也繼承了祖可法的嫡系精銳。

    “呃”

    听到這個問題後,祖永烈就有點不好說了。

    半響後,又回頭望了一眼,身後的養子祖承旺,才支支吾吾的回道︰

    “老世叔啊”

    “這個呢,小佷也就是運氣好點吧”

    “入關以後,家父治軍有方,敗仗打得少”

    “兄弟們,還有他們幾個義子,也都比較貼心賣力”

    “不過,確實是這樣,一半左右吧”

    “留在京城的叔伯們,手底下的佐領,編制還可以,就是空編太多”

    “這麼多年,留在京城,也都養廢了”

    “哎、、”

    說到這里,祖永烈又開始唉聲嘆氣了,一肚子的火氣和不爽。

    他老子是祖大壽的義子,背靠遼東祖氏。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祖氏不行了,他祖永烈也不好過啊。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方便以後閱讀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第1033章 沒落的遼東祖氏(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第1033章 沒落的遼東祖氏(上)並對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