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甦州滿城,拙政園,將軍府,偌大的會客廳。
“嗨”
坐在右側的吳三風,嗨了一聲,盯著猶豫的祖永烈,目光坦誠,繼續勸道︰
“大佷子啊”
“以老夫多年的殺場經驗”
“還有,老夫也是右都督,對大明軍隊的戰斗力,有清晰的認識”
“一旦朝廷的大軍,東征北伐,兵臨大江南”
“你們的十幾萬大軍,本就不多”
“又四處布防,兵力太分散了,擋肯定是擋不住的”
“你要想想看啊”
“去年一年,你們在大西南,喪失了多少精銳,少說也有二十萬吧”
“這麼多的精銳,都擋不住陛下的大軍”
“你們又有什麼希望,攔住陛下的東征北伐?”
“那是以卵擊石,自尋死路,上吊找死啊”
、、、
志在必得的吳三風,剛剛說完了大江南的混亂格局,現在又回到軍隊了。
是的,去年的大明王朝,在朱皇帝的帶領下,是真正的崛起了。
一年下來,至少干掉20多萬清軍,現在的湖廣,還在繼續殺伐,往死里干仗。
現在的大江南,是有十幾萬清軍,扈從也不少。
但是,以吳三風的打仗經驗,完全可以看出來,滿清在長江以南,勝算不大的。
道理很簡單,朱皇帝可以集中優勢兵力,滿清就不行了。
一言九鼎的朱皇帝,可以統帥30萬大軍,滿清韃子,現在還找不出這樣的統帥啊。
即便是找到了,那也很難得到康麻子和孝莊白虎的信任,擔心擁兵自重,黃袍加身的把戲。
“還有一點”
“韃子的朝廷,紫禁城的格局,太糟糕了啊”
“你們那個韃子狗皇帝,才幾歲啊,奶娃娃一個,還在喝奶尿褲子呢”
“整個朝局,被四大權臣操控,整日勾心斗角,內斗內耗,爭搶利益和地盤”
“至于,你們的那個太皇太後,孝莊淫白虎”
“蒙古韃子一個,又是婦道人家,沒有幾個兵權,啥都不是啊”
“你們的韃子國,即便是有十成功力,能發揮出一半,就該燒高香了”
“所以說,你們的韃子朝廷,太混亂了,王朝末世似的”
“反觀,本朝這邊,就完全不一樣了”
“陛下少年英武,英明睿智”
“一聲號令,朝內百官,州府百姓,籌糧籌餉,前線大將,拼死殺敵”
“稍有不從,推諉扯皮,那就是砍頭剁首,尸首分家,抄家滅族的下場”
“當年的弘光王朝,隆武王朝,魯王監國,永歷王朝,就是你們韃子的這個鬼德性”
“內朝權臣當道,內斗內耗,外面一堆軍閥,外斗外行,打一場,輸一次”
“就是這樣的垃圾朝廷,你效死個屁啊,沒得前途的,沒出路的啊”
、、、
嗶哩吧啦的,老狐狸吳三風,還在給祖永烈洗腦子,塞東西。
談判嘛,勸降嘛,常用的手段,就是抬高自己,打壓對方。
人也是這樣,不能進行對比,就怕貨比貨,一對比起來,那就是爛貨。
現在的滿清中央朝廷,其實就是當年弘光王朝,隆武王朝,永歷王朝的翻版。
當時的大明皇帝,沒有一丁點的實權,就是朝臣的提線木偶。
現在的韃子皇帝,也是一個奶娃娃,即便是有嫡系軍隊,也沒個卵用,號令不了。
文臣武將,也是差不多的德性,權臣當道,軍閥遍地走,內斗內耗,外戰外行,打一場敗一場。
“呃”
“這,這,,這、、”
被老狐狸揭開了老底,翻出了褲衩的祖永烈,滿臉燥紅,五顏六色,支支吾吾的。
打人不打臉,何況是騎臉輸出啊。
什麼叫以卵擊石,自尋死路,垃圾韃子朝廷,沒得前途。
那是越听越心塞,越听越驚恐,祖永烈愣是反駁不了,回不了一句話啊。
可惜,坐在右側的吳三風,得勢不饒人,盯著開染坊的大佷子,繼續開噴洗腦子︰
“賢佷啊”
“再有一點”
“你我都是遼東人,很清楚女真人的真實情況”
“老奴起兵的時候,僅僅幾副鐵甲,從關外殺到關內,即便是立國了,又有幾個丁口”
“幾十年來,也就是靠著兵威,搞一些兼並部落,奴役漢人的鬼把戲,才勉強支撐幾十萬的部族”
“去年一年,你也是知道的,死在陛下手里的,就不下五萬韃子吧”
“照這麼殺下去”
“以陛下的狠辣殺性,逮著一個殺一個,逮著兩個,砍一雙”
“不出幾年時間,這個建州女真,別說是決戰輸贏”
“韃子的國祚,愛新覺羅氏,能不亡族就不錯了”
“到時候,你死死攥在手心的寧海將軍,滿清的一等子,又該去找誰效忠效死”
“李先生,老李啊”
“別發呆啊,開口啊”
“老夫說的這些,怎麼樣,沒錯吧,認同吧”
、、、
噴完洗腦以後,緩了幾口氣的吳三風,還把目光看向,同樣臉黑的幕僚李成益。
你個老李,不是號稱精明謀士嘛,那就站出來反駁幾句吧。
沒錯的,你們的滿清朝廷,就是個垃圾,沒得前途的朝廷,沒必要繼續效死了。
頭頂上的皇帝,一個啥事不懂的奶娃娃,提線木偶。
後面跟著一個孝莊白虎,太皇太後,也是一個蒙古人,屁用沒有,打醬油的角色。
四大權臣,內斗內耗,軍閥遍地走,就是一個弘光王朝翻版。
甚至是,連以前的弘光王朝都不如。
畢竟,女真人太少了,沒幾個丁口,打仗死人都死不起的。
兩國爭鋒,女真人死一個,少一個,成丁得15年啊,墳頭草都參天了。
大明王朝,則是不一樣,華夏九州,全是漢人,怎麼也殺不完。
這樣的垃圾朝廷,你們要是帶著腦子,就該棄暗投明了,早投早收獲。
“呃、、”
“這,這個,那個、、”
“怎麼說呢,嗨,晦氣啊、、”
同樣,精明老辣的李成益,臉黑如炭,听完以後,也被吳三風噴的啞口無言啊。
凝視發呆了一會,最後只能嗨的一聲,搖頭拱了拱手,一臉的無奈表情。
沒辦法,吳三風說的這些,都是真相,沒得反駁的事實。
這個李成益,一個幕僚讀書人,也是經常考慮戰略戰術的,為祖氏出謀劃策。
但是,就是想的太多,認清了事實,他才會臉黑,才會覺得沒希望。
否則的話,他們也不會接見外人,準備尋找自己的後路。
“咚咚咚、、、”
听到這里,臉色發黑的祖永烈,腦袋里也是一團漿糊。
半響後,按了幾下發脹的腦袋,再猛的敲了幾下桌子,咬著鋼牙,埋怨似的說道︰
“老叔公”
“別再說了,听著就煩躁”
“你說的這些,說的都在理,小佷也知道”
“但是,那又有什麼用呢?”
是啊,進門以後,這個吳老頭,就得比得比的,說個沒完沒了,嘴巴子就沒停過。
道理就是這些,大家都是老狐狸,心里面都懂,否則也不會見面的。
反復嘮叨,一條一條的剖析,老武夫也听著煩吶,腦子都整成了漿糊。
“咱們都是遼東人”
“吳氏更是祖氏的姻親血盟,都是自己人”
“祖氏的情況,您最是了解”
“整個祖氏一脈,上上下下,大幾百口人”
“再加上,七大姑,八大姨,親朋故友,那就是好幾千人”
“您老倒是說的輕松,動動嘴,就跑過去了”
“到時候,京畿之地,整個祖氏家族,都會被牽連,累及無辜”
“幾十年來,小佷父子,屢受老祖宗的恩典栽培,才有今天的一切”
“小佷,武夫丘八一個,大字不識兩個的蠢夫莽夫”
“但,也知道忠義,禮義忠孝悌”
“豈能為了自己的前程,榮華富貴,做出背信棄義,不忠不孝的腌 事”
、、、
說罷,說到這里,滿臉正義凜然的祖永烈,也是深深松了一口氣,內心舒坦了不少。
他口中的老祖宗,就是遼東軍閥的前任扛把子,大佬祖大壽,已經老死病亡了。
是啊,出來混的,即便是騎牆派高手,風吹兩邊倒的賣隊友行家,也得喊口號。
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三綱五德,亂七八糟的鬼東西,必須掛在嘴邊。
開玩笑,面前的吳氏,本就是祖氏的姻親血盟,祖大壽的親外甥。
祖永烈,他老子祖可法,只是祖大壽的義子,根本沒有血脈關系啊。
這要是投明了,不顧祖氏的死活,傳出去就完蛋了,以後就是人鬼勿近的存在。
反正一句話,忠義大義名義,口號必須響亮,祖永烈必須全佔據了。
怎麼說,怎麼想辦法,那就是吳三風的事情了。
“啊、、”
果不其然,對面的吳三風,立馬傻眼了,被震驚的說不出來。
逮著機會的祖永烈,也不會停口,自顧自的,繼續說道︰
“還有,這個甦州城”
“並不是,你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小佷的兵馬,五千大軍,看上去強悍無比”
“老世叔啊”
“您也是遼東人,也在大清這邊待過,自然是最熟悉行情的”
“當年,老祖宗降清的時候”
“他們忌憚老祖宗的影響力,硬是活生生的,拆散了所有的祖氏嫡系軍隊”
“城里的兵馬,就是如此”
“這個漢軍正黃旗,兵額五千”
“但真正听老子話的人,並沒幾個啊”
“不純潔啊,隊伍里有不少二五仔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