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

第981章 操蛋的莫臥兒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孤不是玄德 本章︰第981章 操蛋的莫臥兒下)

    雲南,昆明,萬壽宮,乾清宮,西暖閣。

    “嗯”

    大殿中央,站在地圖右側的朱皇帝,听到這里,深以為然,點頭嗯了一聲。

    “龔侍郎”

    “說得好,用心了”

    “這個莫臥兒,印度國”

    “確實是種族復雜,亂七八糟的雜種太多了”

    “但是,他也有主要的群體,應該還是印度人,一半左右吧”

    “嗯”

    “繼續說吧”

    說完後,又對著龔銘點頭示意,讓他繼續說下去。

    朱皇帝是這里的王者,大明的主人。

    听取下屬的匯報,肯定要有所表示的,是對是錯,都要點評一二。

    至于這個莫臥兒王朝,後世的印度阿三國。

    其自身最大的特點,就是種群太多了,也就是雜種太多,沒有核心凝聚力。

    這個道理,其實跟一個家族類似的。

    亂七八糟的人,要是太多的話,就失去了競爭力,誰都可以欺負,上來搞一炮。

    不得不說,這個龔銘,不愧是李定國的首席謀士,眼光獨到啊。

    作為一個局外人,僅僅靠著歐洲人的文獻資料,再加上各方情報的匯總分析。

    很快就找到了,印度人,莫臥兒王朝,最大的,也是最致命的弱點。

    同樣,這也是華夏王朝,最核心的競爭力,王朝可以崩潰,外族也可以入侵亡國。

    但是,關鍵的時刻,總是有一代天驕站出來,驅除韃虜,光復中華國祚。

    “陛下英明”

    “這個莫臥兒,確實印度人最多,多如牛毛”

    得到朱皇帝的認可,持續輸出的龔銘,先躬身回了一句,朱皇帝說的對,確實是印度最多。

    沒辦法的,現在的大明內朝,競爭壓力是越來越大,太內卷了。

    迫不得已,自視甚高的龔銘,也只能變的越來越謙虛,更不敢小覷朱皇帝的見識。

    “其次,是語言方面”

    “這個印度國,種群繁多,語言種類,自然也不少”

    “但是,它的官方語言,並不是印度語”

    “而是來自西面的波斯語,他們的國王,宗室成員,朝廷官員的日常用語,都是這個語言”

    “其主要原因,就是這個莫臥兒,是蒙古人後裔,崛起于中亞”

    “而現在的中亞,各個汗國,又深受波斯文化教派的影響”

    “很自然的,這個莫臥兒王朝,就選擇了波斯語,作為官方的語言”

    “其他的語言,就是地方語言了,那也是種類繁多,”

    “北部區域,恆河附近,主要是印度語,烏爾都語”

    “這個烏爾都語,是波斯語,梵語梵文的變種,融合在一起了”

    “西部,是古吉拉特語和信德語,東部,就是本朝最熟悉的孟加拉語”

    “南部地區,主要是泰盧固語、卡納達語、馬拉地語”

    “此外,整個莫臥兒,還有宗教文,專有的教派語言”

    “伊斯蘭教派的阿拉伯語,印度教的梵語,錫克教的古魯穆奇語”

    “再有,就是中間語言了,就是不同族群之間的溝通語言,常用的就是波斯語和烏爾都語”

    語言,是日常交流的基礎,更是一個國家的統治核心。

    莫臥兒王朝,是來自中亞的變種蒙古人,要想實現對印度的統治,肯定要從語言開始。

    這個玩意,就跟大明王朝,同化外族,消化東南亞列國,都是一個道理。

    當然了,也就是這個蒙古人,是中亞的雜交變種,否則的話,莫臥兒就該選擇蒙古語了。

    “其三,就是宗教,信教的問題”

    “這個教派,就像中原的儒家,佛祖,道家,法家,墨家,陰陽家,是差不多的東西”

    “唯一的區別,就是信仰的不同,有多少人信奉教派”

    “這個莫臥兒王朝,還有西面的波斯王朝,上面的和碩特,準格爾,哈薩克,等一眾中亞汗國”

    “這些所有的王朝汗國,都是人人信教,從出生到死亡,都必須信教,崇尚教義”

    “主要有伊斯蘭教,印度教,錫克教,基督教,耆那教與佛教”

    “伊斯蘭教,也分成遜尼派和甦菲派”

    “遜尼派,是王室和貴族的信仰教派,甦菲派,就是老百姓的教派”

    “這個佛教,大家就比較熟悉了,就是唐朝時期,玄奘大師傳過來的那種”

    “基督教,相信大家也听說過,在本朝就有不少,主要是在沿海地區”

    “這是歐洲紅毛鬼的傳統教派,由一群歐洲傳教士,傳播到莫臥兒,開始扎根發芽”

    “很明顯,這個莫臥兒王朝,也很有能人”

    “選擇用伊斯蘭教派,波斯語,去影響引導印度的老百姓,用于加強他們的統治力量”

    教派,是一種信仰,也是統治者的一種核心手段。

    龔銘,身為戰略謀士,當然清楚,語言和教派信仰,都是具有政治屬性的戰略武器。

    別說是印度國,莫臥兒王朝,就是在中原王朝,也少不了教派問題。

    道教,創立于東漢末年,有太平道,五斗米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黃巾大起義的頭子張角,就是太平道的領袖人物,利用教派煽動老百姓,差點掀翻了大漢王朝。

    起義失敗後,這個太平道,並沒有消亡,而是潛伏下來,經過改良變種,最後變成了全真派和正一派。

    全真派,典型的人物,就是丘處機,對蒙古帝國的創始人,成吉思汗,有很大的影響。

    至于佛教和儒家思想,那就更不用說了,都是歷朝歷代,王朝帝國的有力武器。

    同樣,現在的莫臥兒王朝,作為蒙古人的後裔,自然也不是傻子。

    他們也是選擇,用中亞的波斯語,伊斯蘭教,去馴化教養本地的印度人,鞏固蒙古人的統治。

    “咳咳”

    就在這時,一直細心聆听的兵部尚書鄒簡臣,輕咳兩聲。

    從人群中,淡定自若的走出來,對著龔銘拱了拱手,開口詢問道︰

    “龔侍郎”

    “老夫想問一句”

    “這個波斯語,在印度整個國家,用的人很多嗎?”

    “還有那個伊斯蘭教,信仰的老百姓,又有多少?”

    是的,他是兵部尚書,也清楚語言和信教的威力。

    剛才,听了一大堆的東西,鄒簡臣也听懂了,這個莫臥兒王朝,是比較混亂操蛋的國家。

    之前,他一直在貴州,兵臨前線,籌備進攻水西土司,哪里有時間研究東南亞啊。

    所以說,有了疑惑疑問,鄒簡臣肯定要問清楚,方便以後規劃戰略。

    沒辦法啊,他也是很清楚,朱皇帝對整個天下,尤其是東南亞,心心念念的很。

    “鄒尚書”

    “你太客氣了”

    驟然看到鄒簡臣,站出來發問,龔銘也不敢托大,連忙抱拳還禮,聲稱太客氣了。

    那可是頂頭上司啊,背靠劉皇後,蜀王派系的兵部一把手。

    更何況,這個鄒簡臣,年紀比龔銘還小呢,僅僅40多歲,正是當打之年。

    不出意外的話,只要沒有犯大錯誤,對面的朱皇帝,肯定不會輕易換兵部尚書的。

    “是這樣的”

    “具體的數字,下官也不是很清楚”

    “根據葡萄牙的書籍記載,還有阿拉干那邊的消息”

    “都證明了一點,這個波斯語,伊斯蘭教,在整個印度國,人數並不是很多”

    “不出意外的話,能佔有一兩成,就非常不錯了”

    “再有一點”

    “莫臥兒王朝之前,印度國也有孔雀王朝,笈多王朝,德里甦丹國”

    “他們的摩揭陀語,婆羅米文,梵語,笈多文,如今都快消亡了”

    是的,這個莫臥兒,龔銘研究了好幾個月。

    前段時間,他就下令,緬甸阿瓦城,阿拉干,舊港府,廣東的壕境城,收集歐洲人的資料。

    同時,也下來阿拉干那邊,盡量打探孟加拉邦,莫臥兒王朝的消息。

    所以說,這個印度國,他已經研究了不少,耗費大量的精力。

    不單單是莫臥兒王朝,還有前面的孔雀王朝,笈多王朝等等。

    不出意外,這些都是外來戶,並不是本地的印度人。

    同樣,他們帶來的語言,宗教,文化,也隨著王朝的滅亡,而煙消雲散。

    如今,同樣是外來戶的莫臥兒王朝,也是同樣的問題,帶進去的宗教語言,並不能改變本地的格局。

    “龔侍郎”

    “辛苦了,多謝解答”

    得到答案的鄒簡臣,也不過多糾纏,又拱了拱手,淡定的感謝了一句,再退回文臣隊列去了。

    此時此刻,身為兵部尚書的他,內心並不是很平靜,吃驚不小,壓力更大。

    太明顯了,現在的朝廷,競爭激烈,是越來越內卷啊,這還是少了劉玄初和方獻廷呢。

    今天下午,準備很充分的金光和龔銘,兵部的左右侍郎,就是大出風頭啊。

    “呵呵”

    站在地圖右側的朱皇帝,把兩個兵部大佬的互動,看的一清二楚,呵呵一笑。

    但是,他並沒有感到意外,或是有什麼不滿意,反而欣慰的說道︰

    “龔侍郎,確實是辛苦”

    “對這個莫臥兒,印度國,了解如此透徹,肯定是下了不少功夫”

    “大家都是自己人,同朝為官為將,就不用太客氣了”

    “有什麼話,有什麼疑問,盡管問,盡管說出來”

    “朕早就說過了”

    “這個天下,是朱明皇室的,也少不諸位的功勞苦勞”

    、、、

    喜歡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請大家收藏︰()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方便以後閱讀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第981章 操蛋的莫臥兒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第981章 操蛋的莫臥兒下)並對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