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奏陛下”
“微臣胡璇,有要事奏報”
五華山,皇極殿,排在前面的吏部右侍郎胡璇,莊嚴肅穆的站出來,跪地磕頭行禮,大聲奏報道︰
“吾皇萬歲,陛下聖明”
“滿清10萬韃子,已兵敗大西南,抱頭鼠竄,十亭沒了九亭”
“陛下榮登監國大位,超過了9個月,君臨天下大寶座,也有了3個多月”
“微臣懇請陛下”
“宜早日定奪內閣人選,擬定大明首輔,振朝綱,穩秩序”
“微臣,舉薦吏部尚書張大人,為朝廷首輔”
是的,這才是今天的重頭戲,大明首輔是文官的優良傳統。
在明朝中後期,內閣首輔的權勢,可謂是通天了,相當于丞相的存在。
首輔是內閣的主要首腦,負責主持內閣大政,決策和執行國家的重要事務。
當然了,還有一個次輔,但也就是吉祥物而已,根本不敢與首輔爭鋒奪權。?
同樣,很多時候,六部的尚書大人,在首輔面前,也就是個渣渣,不值一提。
“老臣程源,附議”
“吏部是六部之首,老臣舉薦張大人”
胡璇的話,剛剛說完,禮部尚書程源,也跟著就站了出來,大力支持張佐宸。
他們可是一伙的啊,當初在磨盤山的時候,張佐宸、程源和胡璇等人,就堅定的站在一起。
首輔是首輔,尚書是尚書,首輔總領整個朝政,相當于以前的丞相啊。
“啟奏陛下”
“老臣扶綱,舉薦戶部尚書龔大人”
“戶部是朝廷的錢袋子,掌管天下各州府縣的財賦”
“無糧不聚兵,沒有錢糧,何談足糧足餉,驅除韃虜,光復華夏”
沒錯,胡璇和程源說完了,禮部左侍郎扶綱,就趕緊站出來,大聲支持戶部尚書龔彝。
心中懊悔啊,咋就不是第一個沖出來的呢,被張佐宸佔了先機啊。
當然了,其實扶綱也有資格的,但被降了職,尚書變左侍郎,有點牌面不夠啊。
想當年,張居正就是從禮部右侍郎,直接提拔為吏部左侍郎,兼任東閣大學士。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張居正,眼前的扶綱,肯定就不行,朱皇帝也不會認可。
“啟奏陛下”
“老臣龔銘,附議,舉薦戶部龔尚書”
“陛下,當今天下,是大爭之世,兵馬錢糧才是第一位”
“糧餉不足,兵馬再多,也是一盤散沙,一觸即潰,談何征伐天下”
沒錯,龔銘也站出來插一嘴了,機遇難得啊,此時不爭,更待何時啊。
沒辦法,他自己是晉王派系的首腦軍師,但朝中的威望,還是差了一點點,沒做過尚書。
剛好,龔彝和扶綱,一直跟晉王派系,源源不斷,關系非常親密,肯定要大力支持的。
“微臣萬年策,附議”
“吏部是六部之首,微臣舉薦張大人”
“微臣胡顯,附議”
“微臣舉薦吏部張大人”
龔銘說完了,又有兩個大臣站出來,大聲支持禮部尚書張佐宸。
沒錯,就是兵部郎中萬年策,還有剛剛就任的太僕寺卿胡顯。
他們兩人,都有一個共同點,當初朱由榔逃亡的時候,他們都留在騰沖磨盤山,跟在張佐宸身邊。
“啟奏陛下”
“微臣劉高宜,舉薦良淵郡王,工部尚書朱大人”
“朱大人是岷王府的老叔公,兢兢業業,德高望重,是最合適的首輔人選”
兩撥人馬說完了,資歷較淺的禮部右侍郎劉高宜,這時候,也壯著膽子站出來,大力推薦朱企 。
沒錯,皇帝的老叔公,德高望重,是留守朝廷的一把手,權勢最大了。
劉高宜,曾經的貴州布政使,朱企 的舊下屬,肯定要站出來,大力支持自己的老上司。
“啟奏陛下”
“微臣王文簡,附議,舉薦良淵郡王”
“啟奏陛下”
“微臣羅子明,附議”
“微臣趙爍,附議”
“微臣劉開濟,附議”
“微臣郝良,附議”
嘩嘩嘩,工部出來了一大堆,全部是支持朱企 ,做首輔的人。
剛剛就任太常寺卿的羅子明,工部左侍郎王文簡,工部右侍郎趙爍,郎中劉開濟和郝良等等。
沒錯,身為岷王府的頂梁柱,朱皇帝的叔公,留守這麼長時間,早就養夠了威望。
特別是工部,是岷王府的工匠營,演變而來的,里面的骨干,都是岷王府的舊臣。
“嗯”
龍座上的朱皇帝,面癱著臉,一直默默不言語,偶爾點頭一下。
這一幕,他是早有預料的,這就是相權和皇權的沖突點,是必然的。
設首輔嘛,對抗皇權而已,朱皇帝自己的權勢太大了,一言九鼎啊。
下面的這幫文臣們,迫不得已,已經開始抱團取暖了。
就像剛才的五寺首腦,朱皇帝金口一開,全部自己說了算,下面大幾百號人,肯定是不服氣的。
當然了,還有一點,很不錯的,右側的武將勛貴,都是一聲不吭,很懂事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繆烏郡王劉震,黔國公沐天波,臨國公李來亨,靖國公袁宗第,還有後面的一對侯爺大將,全是低頭數螞蟻。
“咚咚咚”
上面的朱皇帝一聲不吭,老辣的朱企 ,則是慢慢的站出來,跪地磕頭,沉聲回道︰
“啟奏陛下”
“老臣年老體弱,近來精力不濟”
“老臣,多謝諸位同僚的抬愛,確實是不適合首輔之位”
沒辦法,他得想辦法避嫌吶,以免遭受朱皇帝的猜忌。
年初,在永昌的時候,岷王殿下搶了蜀王嫡女,傷了一下腦袋,後面就性情大變了。
聯姻蜀王府,入宮面見朱由榔,詐取兵權,募兵練兵,聯姻本地豪強,繼續擴兵練兵,最後在磨盤山,一戰封神。
可以說,所有的過程,朱企 都是參與統籌,是具體的執行人。
所以說,朱皇帝的一言一語,心思深沉,外寬內忌,心狠手辣,朱企 都清楚的很。
更何況,他的兒子,驃騎將軍,也是軍中大將,更容易遭受朱皇帝的猜忌。
否則的話,他父子留守昆明的時候,朱 正只能有統籌兵權,卻是沒有實際的到手兵權。
“咳咳”
“老叔公請起”
龍座上的朱皇帝,釣魚釣的差不多了,點了點頭,咳嗽兩聲,示意老叔公可以起來了。
兩世為人的他,再怎麼猜忌人,也要做出一副體貼老叔公的模樣。
沒錯,朱皇帝老狐狸一個,怎麼可能徹底放手權勢,讓朱企 父子,變的權勢滔天呢。
“差不多了吧”
“都起來,平身吧”
眼看著,站出來的朝臣們,就推薦了三個領頭人,朱雍𥛶藽秘弧蚴L 耍 笫忠換櫻 盟 嵌計鵠礎 br />
看的出來,也就是這三個人,能有資格做首輔了。
禮部尚書程源,以張佐宸為首,是不打算站出來,參選首輔了。
兵部尚書鄒簡臣,刑部尚書楊昌彥,他們兩人,根基太薄弱,遠著呢。
“朕在這里,再強調一點”
“如今的大明朝廷,鼎立大西南,算是站穩了腳跟”
“但是,大西南的弱勢,太明顯了,丁口不足,賦稅太少”
“所以說,國情如此,一切照舊吧”
“短時間內,朕不設丞相,也不會設內閣,更不會設首輔”
“六部二十四司,五寺三法司,各部各司其職,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今年,從2月底開始,朱雍坾輓h 糯缶 險鞅閉劍 松痹諭狻 br />
但是,他的留守朝廷,運轉的很好啊,效率非常高,所有的聖旨,都是一絲不苟的執行下去。
當然了,這也是朱皇帝的威望,太高了啊,軍政一把抓,強勢強悍,朝臣無法反抗。
“倘若”
“將來的某一天,朕再次御駕親征”
“你們也放心吧”
“朕也會安排留守大臣,共同執政,維持朝廷的正常運轉”
沒錯,這個大事情,朱皇帝也考慮了很久,才最後做出的決定。
一句話,國情太復雜了,大明朝廷,不能苟在大西南,一直不出去。
丞相和內閣,好處非常大,優勢非常明顯,即便沒有皇帝,他們也能正常運轉。
但是,一旦成勢了,內閣就會成為皇權的絆腳石,甚至直接對抗。
這可不是開玩笑,大明的內閣,可是有能力,直接駁斥皇帝的聖旨啊。
就像剛才的任命,如果朝臣們不願意,張佐宸又是首輔的話,局面就非常難堪了。
很明顯,現在任命首輔內閣,等同于朱皇帝,給自己挖個深坑,再把自己埋進去啊。
在明朝的歷史里,朝廷的詔書,就分好幾種,聖旨、中旨、手諭和口諭。
正規的聖旨,是皇帝簽署蓋章,內閣首輔審核,代表著最高權力的政府專用文件。
中旨,僅僅代表著皇帝,壓根沒有經過內閣首輔的審核,效力大打折扣。
至于手諭,就是小紙條,口諭就是動動嘴的功夫,那就更不用說了,廢紙都不如。
“吾皇萬歲”
“陛下聖明”
“大明萬年”
、、、
一群老狐狸,听到朱皇帝的聲明後,也是一臉的無奈,唯有再次躬身行禮,高呼萬歲。
這群人,無論是支持誰,此時的內心,油然而生,一股深深的無力感啊。
上面的朱皇帝啊,頂盔摜甲,僅僅20歲,看上去面容稚嫩,實際上卻是老謀深算啊。
這里面的門門道道,皇帝一眼就看出來了,就是不給機會,讓朝臣抱團取暖,有實力對抗皇權。
沒有了內閣,就沒了首輔,沒有了首輔,朝臣就是一盤散沙。
一句話,朝廷的六部,還有其他部門,就是騾子的命,累死累活的命吶。
喜歡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請大家收藏︰()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